2008江苏高考语文最新信息通报会纪要 会议主题:2008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最新变化、试卷结构、新课程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会议时间:2008年3月1日一3月2日 会议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怡芳报告厅 组织单位:江苏新课程考试研究中心与南京昕之翔文化教育发展公司 会议纪要 1、2008年3月2日上午 吴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高考命题组组长):关于《2008语文考试说明》的最新信息和 试卷结构的细节变化 新课程标准内容在试卷上的体现 试卷上的的选考和必考与教材的选修和必修不接轨。 08高考相对于以前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是对过去语文的承接与发展 读是基础,作文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提高,但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太差,因之与高考挂钩较强 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试卷的结构性改革最明显。教材的选修课本较多,而和高考想挂钩的选修内容不多,可以学的 较少。所以高考不可能考课本内容,而是侧重能力的培养 今年的考试大纲放了标点,是为了体现语文的完备,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不设计单独的考题。 、08江苏高考说明与国家的大纲有很大不同 必考与选考的变化是最大的不同。江苏必考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有简答、表述和探究能力的要求 而国家的必考是论述类,只有三道选择题,能力要求明显降低;江苏选做内容是论述类和实用类 要求较低,只考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国家的选做内容是文学类和实用类,这样公平性较难把握。归 纳起来,江苏和国家的大纲比较起来有这样的优势: 江苏的符合语文实际,重视文学文本的教学: 选考(国家)两篇文章很难均衡 国家的必考的论述类太容易,只三条选择题,沿用老思路,原来即是科技文 试卷结构 试卷一开始便是现代文,且4题中有一道探究,这样较难。题目的安排应该是由易到难。这里 可以把海南、广东和山东的试卷作为08高考的参照系。 海南卷,一开始现代文三条选择题较容易 山东卷,一开始语知三题,结构基本是以前的样子,选择题都在一卷 广东卷,一开始语知三题,然后依次为文言文,古诗,名句,必考,选考,语用,作文 所以,江苏今年的试卷结构准备作如下安排: 语言文字应用,分选择题和语用题,这两者可分开放,也可放在一块儿,这主要由技术决定 看主客观题到时候是否要分在一卷和二卷 古代诗文阅读,分古文、古诗和名句 必考现代文 选考现代文 作文 四、对考试说明的解读 、必考现代为20分,文学类文本四种,但选材只可能是小说和散文,吴锦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或者小说或者散文”,在说到诗歌不可能选是插说了“高考语文的均分96分左右较为合理,要有 区分度,最高不能超过104分的均分”这样的话。 以前的选材特点是,散文多,小说少。散文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多,平实描写生活的少。江苏 思念的情况是:04年的有一定的象征性,05不谈,06年的有一定象征,07年的是平实类的 必考现代文的三个要求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其中前面两个过去就有了,“探究”是今 年提出的。对它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神秘,因为这种题型自身也有一个探究的过程
2008 江苏高考语文最新信息通报会纪要 会议主题:2008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最新变化、试卷结构、新课程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会议时间:2008 年 3 月 1 日—3 月 2 日 会议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怡芳报告厅 组织单位:江苏新课程考试研究中心与南京昕之翔文化教育发展公司 会议纪要 1、2008 年 3 月 2 日上午 吴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高考命题组组长):关于《2008 语文考试说明》的最新信息和 试卷结构的细节变化 一、新课程标准内容在试卷上的体现 试卷上的的选考和必考与教材的选修和必修不接轨。 08 高考相对于以前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是对过去语文的承接与发展。 阅读是基础,作文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提高,但一些学生的阅读习惯太差,因之与高考挂钩较强, 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试卷的结构性改革最明显。教材的选修课本较多,而和高考想挂钩的选修内容不多,可以学的 较少。所以高考不可能考课本内容,而是侧重能力的培养。 今年的考试大纲放了标点,是为了体现语文的完备,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不设计单独的考题。 二、08 江苏高考说明与国家的大纲有很大不同 必考与选考的变化是最大的不同。江苏必考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有简答、表述和探究能力的要求, 而国家的必考是论述类,只有三道选择题,能力要求明显降低;江苏选做内容是论述类和实用类, 要求较低,只考理解和分析能力,而国家的选做内容是文学类和实用类,这样公平性较难把握。归 纳起来,江苏和国家的大纲比较起来有这样的优势: 江苏的符合语文实际,重视文学文本的教学; 选考(国家)两篇文章很难均衡; 国家的必考的论述类太容易,只三条选择题,沿用老思路,原来即是科技文。 三、试卷结构 试卷一开始便是现代文,且 4 题中有一道探究,这样较难。题目的安排应该是由易到难。这里 可以把海南、广东和山东的试卷作为 08 高考的参照系。 海南卷,一开始现代文三条选择题较容易; 山东卷,一开始语知三题,结构基本是以前的样子,选择题都在一卷; 广东卷,一开始语知三题,然后依次为文言文,古诗,名句,必考,选考,语用,作文 所以,江苏今年的试卷结构准备作如下安排: 语言文字应用,分选择题和语用题,这两者可分开放,也可放在一块儿,这主要由技术决定, 看主客观题到时候是否要分在一卷和二卷。 古代诗文阅读,分古文、古诗和名句 必考现代文 选考现代文 作文 加试 四、对考试说明的解读 1、必考现代为 20 分,文学类文本四种,但选材只可能是小说和散文,吴锦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或者小说或者散文”,在说到诗歌不可能选是插说了“高考语文的均分 96 分左右较为合理,要有 区分度,最高不能超过 104 分的均分”这样的话。 以前的选材特点是,散文多,小说少。散文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多,平实描写生活的少。江苏 思念的情况是:04 年的有一定的象征性,05 不谈,06 年的有一定象征,07 年的是平实类的。 必考现代文的三个要求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其中前面两个过去就有了,“探究”是今 年提出的。对它要有一颗平常心,不神秘,因为这种题型自身也有一个探究的过程
07年的探究题《林冲见差拨》的第四题,评卷要求是“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不要面面俱到”; 实用文《叶圣陶在四川》的探究题其实就是信息筛选题 广东的《泥泞》第四题也可以认为是探究题 山东的《灯火的温情》也有题可以归为探究题 江苏06《烟雨牛鹭图》评价作者的思想倾向及其你对他的看法,也可以看作是探究, 探究是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考试院会设计出几种可能的答案,考生 的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但像探究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形象,说父亲攀爬围栏是错的,违 反交通规则,应走天桥,这样的探究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理解父亲的形象意义 07年江苏《麦天》,理解“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中的“鲜亮”和“滋味”, 带有一点探究的性质,这是作为08的过渡,是命题人的意图。答题时,考生流于词语表面的意思, 没有涉及到本质。 探究”对以上内容有所延生。有分析、理解、信息筛选和评价这样几种情况。 2、关于古代诗文阅读 要求是浅易的文言文,记叙类容易浅显,特别是人物传记类。三道选择题,4个方向:实词 虚词、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但题目只涉及其中的三个方向。 实词和虚词,以实词为主,尤其是跟现代汉语相区别的词语。虚词今年应该是十五个。实词比 虚词更重要,虚词随即安排,不出题目的话可以在翻译中体现。 分析概括三对一错,“三对”把全文内容很好的概括了,对读懂文章很有帮助,看文章前或后可 以看看此题。 句法不单独命题,在翻译中体现,三个句子九分。句子翻译要直译,字字落实,实词的意思很 重要,要讲清楚,语句还要通顺,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要注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 括句子的语气 3关于古诗鉴赏 以唐宋诗词为主,元词不好,不能代表当时的文学水准 07年辛弃疾的词,得分不好,第一问大部分考生只写了第一点感情:依依不舍,其它的两点关 心祝福和前途迷茫很少涉及。建议回答任何问题时可以想想能讲出几层意思 第二问回答心境,得分也不高。建议读懂诗词讲的是什么,读清诗词再作答 4关于名句名篇 今年规定8分,争取拿到7分 孔子语录”苏教版6条,人教版10条,只考苏教版的6条 《诗经-氓》苏教版没有但是不能排除。 高中、初中的内容没有比例,高中近些可能考得多些 课外的随机性大 “名篇”历来考的不一定很出名,可以是冷僻的,主要考察该背的是否背好,现在要大致向“名 句”靠拢,减轻负担。 高考默写常见的错误是写错别字,词序颠倒 4关于语言文字应用。 5道题18分,6个方向:语音、词语成语、病句、扩句压缩、选用仿写变换句式、准确鲜明生 动、简明连贯得体。两个部分:语知和应用 音与词义关联,标点和错别字放入作文,病句建议分类复习 用题,仿句注意如比喻、比拟等修辞和语境转换,有条件造句 改错题如5该3,根据高考阅卷情况,没有效度:想象合理如“蛙声、银河、树影”等,明显 不合理。 5关于作文 上面的一段文字是对题目的 说明,不是材料。审题难度降低,题目范围扩大,文体意识清晰,或者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共十条,最好都告诉学生。发展等级只要一点就可以加分。 不要用古人古事,最好联系现实,不要胡乱虚造。像《赤兔马之死》影响太大,可以结束了 6关于选考
07 年的探究题《林冲见差拨》的第四题,评卷要求是“视其合理程度给分,不要面面俱到”; 实用文《叶圣陶在四川》的探究题其实就是信息筛选题。 广东的《泥泞》第四题也可以认为是探究题。 山东的《灯火的温情》也有题可以归为探究题。 江苏 06《烟雨牛鹭图》评价作者的思想倾向及其你对他的看法,也可以看作是探究, 探究是要读出自己的见解,读者可以有自己的答案,但考试院会设计出几种可能的答案,考生 的其它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但像探究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形象,说父亲攀爬围栏是错的,违 反交通规则,应走天桥,这样的探究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理解父亲的形象意义。 07 年江苏《麦天》,理解“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中的“鲜亮”和“滋味”, 带有一点探究的性质,这是作为 08 的过渡,是命题人的意图。答题时,考生流于词语表面的意思, 没有涉及到本质。 “探究”对以上内容有所延生。有分析、理解、信息筛选和评价这样几种情况。 2、关于古代诗文阅读 要求是浅易的文言文,记叙类容易浅显,特别是人物传记类。三道选择题,4 个方向:实词、 虚词、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但题目只涉及其中的三个方向。 实词和虚词,以实词为主,尤其是跟现代汉语相区别的词语。虚词今年应该是十五个。实词比 虚词更重要,虚词随即安排,不出题目的话可以在翻译中体现。 分析概括三对一错,“三对”把全文内容很好的概括了,对读懂文章很有帮助,看文章前或后可 以看看此题。 句法不单独命题,在翻译中体现,三个句子九分。句子翻译要直译,字字落实,实词的意思很 重要,要讲清楚,语句还要通顺,符合句子表达的意思。要注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 括句子的语气。 3 关于古诗鉴赏 以唐宋诗词为主,元词不好,不能代表当时的文学水准。 07 年辛弃疾的词,得分不好,第一问大部分考生只写了第一点感情:依依不舍,其它的两点关 心祝福和前途迷茫很少涉及。建议回答任何问题时可以想想能讲出几层意思。 第二问回答心境,得分也不高。建议读懂诗词讲的是什么,读清诗词再作答。 4 关于名句名篇 今年规定 8 分,争取拿到 7 分。 “孔子语录”苏教版 6 条,人教版 10 条,只考苏教版的 6 条。 《诗经-氓》苏教版没有但是不能排除。 高中、初中的内容没有比例,高中近些可能考得多些。 课外的随机性大。 “名篇”历来考的不一定很出名,可以是冷僻的,主要考察该背的是否背好,现在要大致向“名 句”靠拢,减轻负担。 高考默写常见的错误是写错别字,词序颠倒。 4 关于语言文字应用。 5 道题 18 分,6 个方向:语音、词语成语、病句、扩句压缩、选用仿写变换句式、准确鲜明生 动、简明连贯得体。两个部分:语知和应用 语音与词义关联,标点和错别字放入作文,病句建议分类复习。 语用题,仿句注意如比喻、比拟等修辞和语境转换,有条件造句。 改错题如 5 该 3,根据高考阅卷情况,没有效度;想象合理如“蛙声、银河、树影”等,明显 不合理。 5 关于作文 题目上面的一段文字是对题目的 说明,不是材料。审题难度降低,题目范围扩大,文体意识清晰,或者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共十条,最好都告诉学生。发展等级只要一点就可以加分。 不要用古人古事,最好联系现实,不要胡乱虚造。像《赤兔马之死》影响太大,可以结束了。 6 关于选考
论述类:论文、杂文(因为篇幅短小,可能性较大)、评论 实用类:传记、新闻(这两种可能性较大),调查报告、科普文章 能力层次比必考低,仅需要理解词句,分析综合,包括筛选信息,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题型 为单选加简答,共4道题。单选一题或者两题,视技术问题而定。 7关于加试 不能和前文重复,只有30分时间,学生疲劳,考虑到大学中文、历史、法律和经管的需要 【文言文】断句6分,然后就语段的提问不是文学、文史常识,随机出,没有范围,碰到什么 可出就出什么, 【名著阅读】范围10本,有古代、现代和外国的,讲得时候要细一些,如故事的脉络、人物和 艺术特色。题型为一道多选,两道简答。涉及面可以很广,最多为7片名著,选择题一个选项一篇 名著,然后简答两篇名著。设题时可大可小,大到对一篇名著的归纳,小到如《温酒斩华雄》的细 节 降低难度方式:可告知错几项,要求学生看清楚题目:也可在阅卷时,看选对的给分,对一个 得一分 【文本材料分析】对要点的分析概括规定字数,考查学生理解、筛选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 维细微严谨 2、2008年3月1日下午 高朝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考研究专家):关于2008高考语文基本情况的思考 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1、作文性质不同 平时作文:练习性,着眼于下一篇 高考作文:检测性,着眼于这一篇 2、评卷的心理不同 平时:光环效应,潜在的对话场 高考:暗示效应,孤独的讲评 3风格要求不同 平时:教师的风格偏好成为班级集体风格 高考:对各种风格、写法的作文必须一视同仁 4参照范围不同 平时:班级 高考:参与者全体学生 5评卷方式不同 平时:眉批、旁批、总批、面批 高考:圈出错别字,划出病句 二、这些区别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 2借鉴范文 3学生不要因自己的风格得不到赏识而痛苦 4建议几次精批细改,同题反复训练 新考纲中关于写作的表述 论述类文章(定义略)论题要深化,不能只是简单的枚举法、例证法,建议读鲁迅和毛泽东 的议论文。 2、文学类文章(定义略〕选材最重要:有情感内涵的材料: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像开矿一样): 有初步形式的材料。 要善于把日常生活转化为特定的作文主题,选择有情感内涵的材料,在一两个场面中做到“尺 水兴波”,行文注意结构的变化,如果是记叙文,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把“戏”做足。总之,要以情 动人,主题深刻,叙写集中
论述类:论文、杂文(因为篇幅短小,可能性较大)、评论 实用类:传记、新闻(这两种可能性较大),调查报告、科普文章 能力层次比必考低,仅需要理解词句,分析综合,包括筛选信息,梳理文章的思路脉络。题型 为单选加简答,共 4 道题。单选一题或者两题,视技术问题而定。 7 关于加试 不能和前文重复,只有 30 分时间,学生疲劳,考虑到大学中文、历史、法律和经管的需要。 【文言文】断句 6 分,然后就语段的提问不是文学、文史常识,随机出,没有范围,碰到什么 可出就出什么, 【名著阅读】范围 10 本,有古代、现代和外国的,讲得时候要细一些,如故事的脉络、人物和 艺术特色。题型为一道多选,两道简答。涉及面可以很广,最多为 7 片名著,选择题一个选项一篇 名著,然后简答两篇名著。设题时可大可小,大到对一篇名著的归纳,小到如《温酒斩华雄》的细 节。 降低难度方式:可告知错几项,要求学生看清楚题目;也可在阅卷时,看选对的给分,对一个 得一分。 【文本材料分析】对要点的分析概括规定字数,考查学生理解、筛选和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思 维细微严谨。 2、2008 年 3 月 1 日下午 高朝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考研究专家):关于 2008 高考语文基本情况的思考 一、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1、作文性质不同 平时作文:练习性,着眼于下一篇 高考作文:检测性,着眼于这一篇 2、评卷的心理不同 平时:光环效应,潜在的对话场 高考:暗示效应,孤独的讲评 3 风格要求不同 平时:教师的风格偏好成为班级集体风格 高考:对各种风格、写法的作文必须一视同仁 4 参照范围不同 平时:班级 高考:参与者全体学生 5 评卷方式不同 平时:眉批、旁批、总批、面批 高考:圈出错别字,划出病句 二、这些区别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 2 借鉴范文 3 学生不要因自己的风格得不到赏识而痛苦。 4 建议几次精批细改,同题反复训练 三、新考纲中关于写作的表述 1、论述类文章(定义略)论题要深化,不能只是简单的枚举法、例证法,建议读鲁迅和毛泽东 的议论文。 2、文学类文章(定义略)选材最重要:有情感内涵的材料;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像开矿一样); 有初步形式的材料。 要善于把日常生活转化为特定的作文主题,选择有情感内涵的材料,在一两个场面中做到“尺 水兴波”,行文注意结构的变化,如果是记叙文,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把“戏”做足。总之,要以情 动人,主题深刻,叙写集中
3、2008年3月1日下午 蔡肇基(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复习探微 第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 大概是从1983年开始,高考试卷上有了完整文章的阅读测试题。二十多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 研究,似乎已经把握了命题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和应试技巧 就我本人来说,也曾提出并回答过如下问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主要考什么? 全面考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就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1)是什么。不但考查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句子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而且 考査文章的手法是什么,其好处是什么,等等。也就是说,阅读时对文章内容和形式都要有确切 认知,不能大而化之,有丝毫的模糊 例如: 2004年高考江苏卷 18题: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19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0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05年高考江苏卷: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 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就文章中的某一个现象、观点、事理作出阐释,讲清道理。这个阐释,根据的 不是头脑里的固有认识,而是文章的实际内容。 例如: 2002年全国高考卷 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 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怎么样。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运用某一手法,怎样表现某一思想内容,并能 作出一定的评价等。 例如 2004年国家高考卷(河南河北等省用): 18.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何以然。现代文阅读考查,就是应该考查学生 读了一篇文章后,能不能明白文章说的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这样说,文章怎么样这样说的。这个阅 读要求,兼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要求,简直适用于阅读任何文章和作品! 2.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注重哪些“读” 我曾写过《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注重哪些“读”?》一文。我的看法是:①“精读”与“略读”, 应注重“精读”。②“主观性阅读”与“客观性阅读”,应注重“客观性阅读”。③“理解性阅读”、 “吸收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这三种阅读都应该注重,三种能力都应该具备,缺一不可。④“自 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它们的重要性。 3.树立阅读五意识,答好阅读测试题 所谓阅读五意识,就是语境、信息、要点、求实、整体等意识。五意识体现了现代人们对阅读 的期望和 阅读的主要规范,而与传统的注重品味赏玩的阅读意识有所不同 (1)树立语境意识,理解并答好词、句理解题。 (2)树立信息意识,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在掌握既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推断
3、2008 年 3 月 1 日下午 蔡肇基(南京一中特级教师,高考研究专家):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复习探微 第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研究取得了哪些成绩? 大概是从 1983 年开始,高考试卷上有了完整文章的阅读测试题。二十多年来,经过人们的不断 研究,似乎已经把握了命题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和应试技巧。 就我本人来说,也曾提出并回答过如下问题: 1.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主要考什么? 全面考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就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1)是什么。不但考查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句子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而且 考查文章的手法是什么,其好处是什么,等等。也就是说,阅读时对文章内容和形式都要有确切的 认知,不能大而化之,有丝毫的模糊。 例如: 2004 年高考江苏卷: 18 题: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 是什么?(不超过 30 个字) 19 题: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0 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005 年高考江苏卷: 16.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 17.(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 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要就文章中的某一个现象、观点、事理作出阐释,讲清道理。这个阐释,根据的 不是头脑里的固有认识,而是文章的实际内容。 例如: 2002 年全国高考卷: 19 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20 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21 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 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怎么样。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运用某一手法,怎样表现某一思想内容,并能 作出一定的评价等。 例如: 2004 年国家高考卷(河南河北等省用): 18.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19.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何以然。现代文阅读考查,就是应该考查学生 读了一篇文章后,能不能明白文章说的是什么,文章为什么这样说,文章怎么样这样说的。这个阅 读要求,兼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要求,简直适用于阅读任何文章和作品! 2.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注重哪些“读”? 我曾写过《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该注重哪些“读”?》一文。我的看法是:① “精读”与“略读”, 应注重“精读”。② “主观性阅读”与“客观性阅读”,应注重“客观性阅读”。③ “理解性阅读”、 “吸收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这三种阅读都应该注重,三种能力都应该具备,缺一不可。④“自 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它们的重要性。 3.树立阅读五意识,答好阅读测试题。 所谓阅读五意识,就是语境、信息、要点、求实、整体等意识。五意识体现了现代人们对阅读 的期望和 阅读的主要规范,而与传统的注重品味赏玩的阅读意识有所不同。 (1)树立语境意识,理解并答好词、句理解题。 (2)树立信息意识,发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在掌握既有信息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推断
(3)树立求实意识,实事求是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树立要点意识,全面把握相关具体内容,确保答案要点齐全 (5)树立整体意识,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要特点的前提之下,认真思考文章的某些具体问 题,确保问题解答有依循,不离谱,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4.科技文、社科文错误选项设计一般有哪些方法?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化失误、浮于表面、将无作有、毫不相关、缺乏依据、义不完全、不 看条件、不合逻辑、因果颠倒、先后错乱 5.完成现代文阅读测试题一般存在什么问题? (1)大而化之地阅读文章,未把握全文就试图解答各道试题,不从整体出发就试图解答关于某 一语域的试题 (2)不能根据语境答题,不懂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 (3)自认为某一地方与试题有关,只抓住这个地方猛写猛答,不注意全面吸收信息,或不对众 多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加以概括,答案要点严重不全。 (4)不懂得某些文章学常识,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不上路子; (5)有了一定的常识,又多用空话、套话,答题空洞而没有具体内容 (6)不从文章的实际出发而从头脑里的固有认识出发答题 (7)不认真研读试题,不接受试题的指令答题。 我的研究仅是沧海之一粟,广大语文教师的研究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特别是对各个考点的分 解和逐一的训练指津十分引人注目。比如: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 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内容上解释事物主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 2信息容量大且词汇较专业的句子 3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4文中的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 5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6在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这样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揭示生物重 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从句子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如手;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从作者 的评述入手;要整体把握全文文意的倾向。 对考点作这样的分析,对答题作这样的指点,再配上相应的练习,必然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在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方面有什么变化? 如果把江苏2008年《考试说明》所显示的江苏卷的结构框架与过去试卷相比,不难看出调 整实质上主要在于现代文阅读方面。应该说,其他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而现代文 读变化则很大。 出现了三类文本阅读,即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类文本的阅读与《普 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相一致,也就是 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与考的一致。就我省而言,2006年以前的《考试说明》及直到2007年的 试卷,都只有文学类、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两类文本的阅读测试。 2.所谓“选考”,主要是就现代文阅读而言。必考与选考,并不是照应新课程中的必修与选修, 但总的看来,高考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了。必考与选考方面,08年江苏卷与07 年宁夏、海南卷有一定不同。07年宁夏、海南卷必考的阅读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而文学类文本阅读 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则是供选考之用。江苏的必考阅读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突出了文学作品阅读 的地位,符合课标精神:选考题由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构成,也便于做到等值。听说,原先打 算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实行选考时,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一般不易得分,有的
(3)树立求实意识,实事求是地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树立要点意识,全面把握相关具体内容,确保答案要点齐全。 (5)树立整体意识,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要特点的前提之下,认真思考文章的某些具体问 题,确保问题解答有依循,不离谱,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4.科技文、社科文错误选项设计一般有哪些方法?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转化失误、浮于表面、将无作有、毫不相关、缺乏依据、义不完全、不 看条件、不合逻辑、因果颠倒、先后错乱。 5.完成现代文阅读测试题一般存在什么问题? (1)大而化之地阅读文章,未把握全文就试图解答各道试题,不从整体出发就试图解答关于某 一语域的试题; (2)不能根据语境答题,不懂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 (3)自认为某一地方与试题有关,只抓住这个地方猛写猛答,不注意全面吸收信息,或不对众 多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加以概括,答案要点严重不全。 (4)不懂得某些文章学常识,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不上路子; (5)有了一定的常识,又多用空话、套话,答题空洞而没有具体内容; (6)不从文章的实际出发而从头脑里的固有认识出发答题; (7)不认真研读试题,不接受试题的指令答题。 …… 我的研究仅是沧海之一粟,广大语文教师的研究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特别是对各个考点的分 解和逐一的训练指津十分引人注目。比如: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 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内容上解释事物主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 2.信息容量大且词汇较专业的句子; 3.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4.文中的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 5.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6.在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这样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文章中,揭示生物重 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从句子的重要词语入手;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4.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如手;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从作者 的评述入手;要整体把握全文文意的倾向。 对考点作这样的分析,对答题作这样的指点,再配上相应的练习,必然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在 2008 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方面有什么变化? 一、如果把江苏 2008 年《考试说明》所显示的江苏卷的结构框架与过去试卷相比,不难看出调 整实质上主要在于现代文阅读方面。应该说,其他方面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而现代文阅 读变化则很大。 1.出现了三类文本阅读,即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类文本的阅读与《普 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相一致,也就是 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与考的一致。就我省而言,2006 年以前的《考试说明》及直到 2007 年的 试卷,都只有文学类、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类两类文本的阅读测试。 2.所谓“选考”,主要是就现代文阅读而言。必考与选考,并不是照应新课程中的必修与选修, 但总的看来,高考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更加密切和谐了。必考与选考方面,08 年江苏卷与 07 年宁夏、海南卷有一定不同。07 年宁夏、海南卷必考的阅读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而文学类文本阅读 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则是供选考之用。江苏的必考阅读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突出了文学作品阅读 的地位,符合课标精神;选考题由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构成,也便于做到等值。听说,原先打 算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实行选考时,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一般不易得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