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阅读·笫一草元 我垂着买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 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 搂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 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页了。”父亲 间:“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 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 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 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页所以 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锴了,把‘史承汉’的 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剂 i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 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 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 差 父亲眼乔元页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 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海 里当整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 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 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 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我的笫一本书25 m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 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 书惨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印 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生皮纸包了皮,在封
26阅读·第一草元 上写上名学。元页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 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 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 临到开学时,父亲眼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 是个念书的地方。我父亲很清楚,老师“弄不成”(本名 冯百成,因为他干什么事都办不成,村里给他取了这个外 号),为人忠厚却没有本事。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 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 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 沭》和《常识》,因为“弄不成”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 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 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祟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 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眼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 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 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旱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 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 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 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 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 我们是四个年级士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
的第一本书27 笑。课没活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狼狠地 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 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 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 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 说比二黄毛会念书。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 淇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 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 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 小东西。 那位朋友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 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我的第一本书 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研讨与练习 给同学复述这“第一本书”的故事,探讨下面的问题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 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二联系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的套年设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
2日阅读·第一草元 最初的东和梦2。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 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 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 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 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 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科的基础上,发 榨想像,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读一读,写一写 脚默凄慘奥移翻来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