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益实验中学九年级第四次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本学科试卷共三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馈赠(gui) 狡黠(xia 打鼾(han) 阴霾(l) B.押解(ji) 虬须(qi) 涟漪(qi) 抠痒(kou) C.倒坍(ta) 庇护(bi) 温馨(xin)枭雄(xiao) D.瞥见(pie)翘首(qido)吮吸(shn)休憩(qi)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2分) A.荫庇贫瘠沉缅中流抵柱 B.孱弱焦燥云翳通 霄达旦 C.恻隐蜥蜴膜拜越俎代庖 D.峥嵘佝偻阔绰鳞 次节比 3.对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阔绰(阔气) 山麓(山脚) B.伫立(长时间站立) 不屑(屑:琐屑) C.臆测(主观地推测) 豁免(免除) D.钓裁(恭请作出决定)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援,引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奧运会的吉祥物。 C.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六年来持续走低 D.走进社区,迎面看见一幅标语: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珍惜生命,关爱家庭 5.名著阅读(每题2分,共4分)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九年级第四次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本学科试卷共三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量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6 分)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 分) A.馈赠(guì) 狡黠(xiá) 打鼾(hān) 阴霾(lí) B.押解(jiě) 虬须(qiú) 涟漪(qī) 抠痒(kōu) C.倒坍(tā) 庇护(bì) 温馨(xīn) 枭雄(xiāo) D.瞥见(piē) 翘首(qiáo) 吮吸(shǔn) 休憩(qì) 2.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2 分) A.荫庇 贫瘠 沉缅 中流抵柱 B.孱弱 焦燥 云翳 通 霄达旦 C.恻隐 蜥蜴 膜拜 越俎代庖 D.峥嵘 佝偻 阔绰 鳞 次节比 3.对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 分) A.阔绰(阔气) 山麓(山脚) B.伫立(长时间站立) 不屑(屑:琐屑) C.臆测(主观地推测) 豁免(免除) D.钧裁(恭请作出决定) 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援,引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 分) A.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诞生 100 周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台隆重的节目。 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C.日前,有关媒体公布了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六年来持续走低。 D.走进社区,迎面看见一幅标语: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珍惜生命,关爱家庭。 5.名著阅读 (每题 2 分,共 4 分)
(1)给下列相应的作家与作品连上线 《格列佛游记》 (法)儒勒·凡尔纳 《名人传》 英)乔纳森·斯威夫 特 《海底两万里》 (英)夏洛蒂·勃朗 特 《简爱》 (法)罗曼·罗兰 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 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把 被救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你尊敬 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 调查对 象名次日本高中 学生1303人美国高中 学生1051人中国高中 学生2201人 第一名父亲父亲 第二名母亲 第三名母亲 第十名母亲 第十一名父亲 (1)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2分)
(1)给下列相应的作家与作品连上线。 《格列佛游记》 (法)儒勒•凡尔纳 《名人传》 (英)乔纳森•斯威夫 特 《海底两万里》 (英)夏洛蒂•勃朗 特 《简爱》 (法)罗曼•罗兰 (2)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 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 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___________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把 被救的土人取名为“_________”,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你尊敬 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 调查对 象名次 日本高中 学生 1303 人 美国高中 学生 1051 人 中国高中 学生 2201 人 第一名 父亲 父亲 第二名 母亲 第三名 母亲 第十名 母亲 第十一名 父亲 (1) 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2 分)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分)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1分) 7.默写:(10分) (1)夫战,勇气也。 ,三而竭。《曹刿 论战》 (2)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 雎》 (3)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作者融情于景,在征途中回望远瞻,表现内心失落之 情的句子 是: (4)《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句子 是 (5)在《别云间》中,表达诗人誓死不屈,以死盟志的句子 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 (一)望月有感(4分)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 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2)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1 分) (3)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1 分) 7. 默写:(10 分) (1)夫战,勇气也。 , ,三而竭。《曹刿 论战》 (2) ,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 雎》 (3)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作者融情于景,在征途中回望远瞻,表现内心失落之 情的句子 是: , 。 (4)《雁门太守行》中描写敌情紧急,战事迫在眉睫的句子 是: , 。 (5)在《别云间》中,表达诗人誓死不屈,以死盟志的句子 是: , 。 二、阅读与理解(共 44 分) (一)望月有感(4 分)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 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下列对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 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 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 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C.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 而收结全诗,表达无限乡思。 D.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同时它运用典故 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9.请说说诗前文字有何作用。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0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8.下列对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 A.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 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 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象深秋中断根的 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C.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 而收结全诗,表达无限乡思。 D.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同时它运用典故, 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9.请说说诗前文字有何作用。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0 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 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 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朝服衣冠,窥镜 (2)明日来,孰视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2分) A、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 B、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治国有方,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本文通过邹忌自身的生活经验巧妙设喻,通过类比联想向齐威王阐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为政必须善于纳谏!齐王采纳讽谏,广开言路,齐国也因此国势强盛 D.本文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话描写人物,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13.概括文章每个段落的大意 (三)自然的风(10分) ①清晨,阳台那方的窗帘随一阵凉风飘起来。想起昨晚友人从上海来电话,说酷暑难熬,真 庆幸北京人的福份 ②不管白天没有树阴遮拦的地方太阳多毒,晚上在树下乘凉,总有树顶微动的时候,“凉风 下来啦!”还记得几十年前老人就这样欢呼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 分) (1)朝服衣冠,窥镜。 (2)明日来,孰视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1.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2 分) A、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 B、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治国有方,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本文通过邹忌自身的生活经验巧妙设喻,通过类比联想向齐威王阐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为政必须善于纳谏!齐王采纳讽谏,广开言路,齐国也因此国势强盛。 D.本文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话描写人物,表现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13.概括文章每个段落的大意。 (三)自然的风(10 分) ①清晨,阳台那方的窗帘随—阵凉风飘起来。想起昨晚友人从上海来电话,说酷暑难熬,真 庆幸北京人的福份。 ②不管白天没有树阴遮拦的地方太阳多毒,晚上在树下乘凉,总有树顶微动的时候,“凉风 下来啦!”还记得几十年前老人就这样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