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系统复习第二部分【2011220】 酿泉对面,古木参天,绿树掩映中,是 便深藏其中 七年級话文算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兽 ①飞檐翘脊,勾心斗角 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 ②号称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归省xing着陆zho 形 ④一片乌瓦白墙的古建筑 B.蜚声fdi 殷红yn 间隙jan C.解剖pou 诡计gul C.④③①② 3①④② D.劲竹jn 7.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 A.撺缀 物事人非 D.月出钓船稀 B.和谐 瞥见 行单影只 第II卷 C.反馈 心急如焚 综合性学习(共7分 麻木不人 3.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13.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A.匿名隐藏 无所不晓(知道) B.领悟(了解:领会)好意 深恶痛疾(恨 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 C.不惮(怕) (1) 顾此失彼(拜访) D.凯旋(胜利的乐歌)不敢问津(渡口) 摩肩接踵(跟随) 场“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活动 4.加点词的使用正确的是() 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 A.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 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2分) 带自珍啊! B.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男生女生■男生女生 C.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校家用电60度十280度63i 度613度十220度 D.小林非常喜欢那套书,无奈书价太贵,不敢津 5.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程室甲水184吨90吨170吨71吨158吨56吨 A.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臂 这个句子中“他”是代词,“和”是连词 注:男生124人,女生62人 B.那高做的海燕,勇敢的,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个句子中“高傲”和“勇敢”都是形容词) 14.仿写(2分)(用语不能与所给句重复) C.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这个句子中“对”是介词,“发生”是动词) D.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这个句子中“发展”、“理想”和“材料”都是名 15.根据《水浒传》填空(3分) 6.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他绰号“豹子头”,受高俅陷害,误
1 七年级系统复习第二部分【20111220】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 2 分,共 1 4 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归省.xǐng 着.陆 zháo 畸.形 qí 摩肩接踵.zhǒng B.蜚.声 fēi 殷.红 yān 间.隙 jiàn 悄.然无声 qiǎo C.解剖.pōu 沮.丧 jǔ 诡.计 guǐ 泾.渭分明 jìng D.劲.竹 jìn 审度.duó 慰藉.jiè 潜.减 qiǎn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撺缀 猖獗 懦弱 物事人非 B.和谐 悬涯 瞥见 行单影只 C.反馈 威胁 偏袒 心急如焚 D.诘责 汹涌 轮阔 麻木不人 3.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匿.名(隐藏) 聊.以自慰(姑且) 无所不晓.(知道) B.领悟.(了解;领会) 好意难却.(后退) 深恶痛疾.(恨) C.不惮.(怕) 蔚.为大观(盛大) 顾.此失彼(拜访) D.凯.旋(胜利的乐歌) 不敢问津.(渡口) 摩肩接踵.(跟随) 4.加点词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 帚自珍 ...啊! B.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C.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D.小林非常喜欢那套书,无奈书价太贵,不敢问津 ....。 5.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臂。 (这个句子中“他”是代词,“和”是连词) B.那高傲的海燕,勇敢的,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个句子中“高傲”和“勇敢”都是形容词) C.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这个句子中“对”是介词,“发生”是动词) D.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这个句子中“发展”、“理想”和“材料”都是名词) 6.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 酿泉对面,古木参天,绿树掩映中,是___________便深藏其中。 ①飞檐翘脊,勾心斗角 ②号称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 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④一片乌瓦白墙的古建筑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7.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 C.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 第 II 卷 三、综合性学习(共 7 分) l3.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 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 了一 场“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活动。 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 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2 分) 注:男生 124 人,女生 62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仿写(2 分)(用语不能与所给句重复)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水浒传》填空(3 分) 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他绰号“豹子头”,受高俅陷害,误
闯 发配充军途中,在险被杀害,幸得鲁智深相救:最后被逼无奈 薯秧,被队长扣除了老爹的3分工分。爹没打我,只说我看死书。以后我再不敢“看死 在山神庙手刃差拨和陆虞候:火烧_ 雪夜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之路 书”’了,借到太好看的书,把牛赶到坡上后,悄悄地把它拴到树上。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④借老吴的书随便,可还老吴的书你得讲究。还书时,整洁干净,还用一张纸包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3分) 皮的,他会立即再借你一本;撕坏了,又粘好的,他会微笑着问:怎么,搞坏了?待你说 ①指物作诗立就 ②会宾客大宴 明原因,他会再借你一本。刘二妈家的程亮,夜半偷着燃松油棒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 ③两股战战 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书烤出了一个大洞,只好用纸孽上,老吴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⑤在地质队不足10个月的勘探期间,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借过老吴的书。你借来我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莫名其妙 借去,难免把书弄坏。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还书时你粘来我粘去,特别是书皮,越 C.中间力拉倒之声亲密无间 粘越厚,一块搭一块,五颜六色地补了许多“补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梢稍正坐稍稍宾客其父 18.翻译下列各句(4分) 老吴和他的队友们最后离村时,把24本书交给村里的“五保户”彭大爷,托他做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保管员,借给孩子们看。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20年过去了,再没有见到老吴他们。我们几个考上大学的童年好友回想起来,都 从心里感谢他们 是和藹可亲的 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 现在,书不再奇缺,借书也不再难了,可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日子 (一)阅读《想起那缺书的日子》完成20-23小题。(共8分) 20、第①段中“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想起那缺书的日子 ①70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时,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平时除了与 小伙伴们追逐打闹外,很难享受到骑在牛背上读书的乐趣 21、程亮烤坏了书,只好补上。老吴会怎样对待他?请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④段横线处老 ②记得1974年,我小学快毕业了,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地质勒探队员。他 吴的反应。(2分) 们带着铁床,还有农村少有的雪白蚊帐,也带了些好看的书。住在我家的地质队工程师 老吴带了15本书,是带书最多的人。他四十多岁,待人态度和蔼,村子里的许多孩子都 愿意找他借书看。他也特别喜欢把书借给小朋友看,只要有孩子借书,哪怕他正在看那 本书,也笑眯眯地做个记号,把书借给你 22.老吴是个爱书的人,可他乐于把书借给村里的孩子看,离村时还把一些书留下,这 遇到星期天,我们成群结队地把牛赶到山坡上去,各自掏出从地质队员那里借来 表明老吴是怎样一个人?(2分) 的书读起来。这些书把我们带进了课本以外的神奇世界。记得我放牛时看老吴的《海岛 女民兵》.一下子被迷住了,把牛忘了。一个小时以后,大黑犍偷着跑去吃了生产队的红
2 闯__________;发配充军途中,在________险被杀害,幸得鲁智深相救;最后被逼无奈, 在山神庙手刃差拨和陆虞候;火烧___________;雪夜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之路。 四、文言文阅读(1 2 分) l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3 分) ①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 ②会.宾客大宴___________ ③两股.战战___________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2 分)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莫名.其妙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亲密无间. D.稍稍..正坐 稍稍..宾客其父、 18.翻译下列各句(4 分)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 21 分) (一)阅读《想起那缺书的日子》完成 20—23 小题。(共 8 分) 想起那缺书的日子 ①70 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时,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平时除了与 小伙伴们追逐打闹外,很难享受到骑在牛背上读书的乐趣。 ②记得 1 974 年,我小学快毕业了,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地质勘探队员。他 们带着铁床,还有农村少有的雪白蚊帐,也带了些好看的书。住在我家的地质队工程师 老吴带了 15 本书,是带书最多的人。他四十多岁,待人态度和蔼,村子里的许多孩子都 愿意找他借书看。他也特别喜欢把书借给小朋友看,只要有孩子借书,哪怕他正在看那 本书,也笑眯眯地做个记号,把书借给你。 ③遇到星期天,我们成群结队地把牛赶到山坡上去,各自掏出从地质队员那里借来 的书读起来。这些书把我们带进了课本以外的神奇世界。记得我放牛时看老吴的《海岛 女民兵》,一下子被迷住了,把牛忘了。一个小时以后,大黑犍偷着跑去吃了生产队的红 薯秧,被队长扣除了老爹的 3 分工分。爹没打我,只说我看死书。以后我再不敢“看死 书’’了,借到太好看的书,把牛赶到坡上后,悄悄地把它拴到树上。 ④借老吴的书随便,可还老吴的书你得讲究。还书时,整洁干净,还用一张纸包了 皮的,他会立即再借你一本;撕坏了,又粘好的,他会微笑着问:怎么,搞坏了?待你说 明原因,他会再借你一本。刘二妈家的程亮,夜半偷着燃松油棒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书烤出了一个大洞,只好用纸孽上,老吴-----------------------。 ⑤在地质队不足 1 0 个月的勘探期间,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借过老吴的书。你借来我 借去,难免把书弄坏。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还书时你粘来我粘去,特别是书皮,越 粘越厚,一块搭一块,五颜六色地补了许多“补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⑥老吴和他的队友们最后离村时,把 24 本书交给村里的“五保户”彭大爷,托他做 保管员,借给孩子们看。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 ⑦20 年过去了,再没有见到老吴他们。我们几个考上大学的童年好友回想起来,都 从心里感谢他们,特别是和蔼可亲的老吴。 ⑧现在,书不再奇缺,借书也不再难了,可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日子。 20、第①段中“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1、程亮烤坏了书,只好补上。老吴会怎样对待他?请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④段横线处老 吴的反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老吴是个爱书的人,可他乐于把书借给村里的孩子看,离村时还把一些书留下,这 表明老吴是怎样一个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23、从文中看,作者“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同子”,主要是忘不了什么?(2分)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 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 (二)阅读《生命的声音》完成24-28小题。(共13分) 生命的声音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 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 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吃煤救过命。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不说饿死,愁也会把人憋死。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 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 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 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 制身心各种活动。 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 24.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 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几也没有,连一块土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25.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凤时有一个声意 ),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声音很小:若有着无,但在他耳中听米,却如巨重一样惊天动境e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一()-()一()一百感交集 一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变化原因: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 26、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 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 濡以沫”的?(3分) 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 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 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
3 _ 23、从文中看,作者“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同子”,主要是忘不了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生命的声音》完成 24—28 小题。(共 13 分)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 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 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 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 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 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 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 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 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土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 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一一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 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 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 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 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 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 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 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 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 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 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 年第 10 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 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 制身心各种活动。 24.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5.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 2~4 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4 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一( )一( )一( )一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 濡以沫”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7.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懊悔鉴赏锲而不舍小心冀冀 B.怪涎蓦然来势汹汹肆无忌惮 D.抵御 不可思意 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分) (1)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使河北会馆在上海世博会中大放异彩 8、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 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2陈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修改意见: 5.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写出正确的顺序。(3分)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早灾等丰富的 然信息 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六、作文(40分)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29.题目:①成长②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正确的顺序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 6.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的演讲会,请你帮助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分) ③有真情实感 (1)请拟一个演讲标题,但要突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一个人的 沧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七年级语文试卷(教版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品修养的高下”的中心。你拟的标题是 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题23分) (2)为了写好演讲稿。请列举你周围的人两件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不可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视小事的名言。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 (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润》) 你提供的名言是: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第二部分阅读(7-22题47分) (5)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人京使》) (一)阅读《口技》.回答7-11题(16分) (6)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2.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魁梧() 模m)样鲜(xidn)为人知 无 省(xing)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重荷(h 沮(j)丧(jid)然而止 D.纤(qian)维缄(jian)默狭隘(ai) 蹴(c山)而就 儿乳,儿含乳啼 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
4 27.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8、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 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六、作文(40 分) 29.题目:①成长 ②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 ③有真情实感; 沧州市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七年级语文试卷(人教版) (总分:120 分时间:120 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6 题 23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 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4)苍苍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 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人京使》) (6)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加着重号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嫉.(jí)妒 魁梧.(wǔ) 模.(mú)样 鲜.(xiǎn)为人知 B.脑髓.(suí) 归省.(xǐng) 哺.(bǔ)育 呕.(ǒu)心沥血 C.发酵.(jiào) 重荷.(hè) 沮.(jǔ)丧 戛.(jiá)然而止 D.纤.(qiān)维 缄.(jiān)默 狭隘.(ài) 一蹴.(cù)而就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懊悔 鉴赏 锲而不舍 小心冀冀 B.怪涎 蓦然 来势汹汹 肆无忌惮 C.震撼 嗔视 兴高采烈 语无伦次 D.抵御 余暇 姗姗来迟 不可思意 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 分) (1)经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使河北会馆在上海世博会中大放异彩。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写出正确的顺序。(3 分) ①另外,树木的年轮里,还储存着当地的气候、地震、火山爆发和水灾旱灾等丰富的 自然信息。 ②人们所熟知的年轮。是树木的年龄。 ③因此,科学家十分重视从树木的年轮里获取蕴藏着的科学信息资料。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级要召开“我看小事”的演讲会,请你帮助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 分) (1)请拟一个演讲标题,但要突出“小事有时决定大事的成败,小事往往反映一个人的 人 品修养的高下”的中心。你拟的标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为了写好演讲稿。请列举你周围的人两件不重视小事的生活现象,并提供一句不可 轻 视小事的名言。 你列举的生活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你提供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第二部分 阅读(7—22 题 47 分) (一)阅读《口技》.回答 7—11 题(16 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 抚 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
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鼻句(h0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二)阅读《盲鰻》回答12-16题。(13分) ①鲨鱼是海中的霸王。作为最凶猛的鱼类,鲨鱼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游弋所及,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其它鱼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儿 ②反抗一位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暴君,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盲鰻,无疑是有勇有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谋的行剌者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 ③盲鰻细长的体型似鰻,通常也只有鰻鱼一般大小,在形体上便输了鲨鱼一畴。盲 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鰻无法寄希望于采用什么新式的高精尖武器,它只能依靠智慧和特长,采取“曲线救国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的策略。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④盲鰻的口像个椭园型的吸盘,里面镶若锐利的牙齿。当盲鰻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鲨鱼身上时,这位残暴的君王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至。这可能出于下面两种原因:首先 (1)曳屋许许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盲鰻的吸附举动很容易被理解成谄媚,如此緊密而持久的亲吻还能有别的解释吗?特别是 (3)会宾客大宴会: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对于习惯于君临天下、俯视群臣的鲨鱼来说,它怎么会理解这小小的依附者竟敢怀有野 8.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呢?其次,吸附的盲鰻紧贴在鲨鱼身上,随它四处游弋,时间一长,鲨鱼再狡猾也会渐 A.当是时不知木兰是女郎B.妇拍而呜之学而不思则罔 渐放松警惕,“它不过是在狐假虎威,分一点残奠冷炙”鲨鱼甚至可能这样自以为是地 C.以为妙绝自以为大有所益D.撒屏视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⑤吸附在鲨鱼身上的盲鰻开始一点点向霸王的腮边滑动,鲨鱼甚至会以为此乃更近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一步的谄媚。而这时,盲鰻已经悄悄地从鳃边钻进它的体内。鲨鱼应该觉得有点儿不对 文 劲儿了,但为时已晚,盲饅得到它的信赖和纵容,直入它的腹腔。“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 鲨鱼想,但也仅是想想而已,因为盲鰻一直是依附于已的宠臣。 (2)宾客 此时,盲鰻深居霸王的体内,成了它名符其实的“心腹”。这个无法面对面与鲨鱼 抗衡的小动物,此时可以在霸君的腹内掀风作浪。它开始大举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 10.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 食量很大,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两倍。一边吃,盲鰻一边排泄。它怡然 写表演者口技之“善”。在第②段 自得,优哉优哉:鲨鱼却承受不住了,后院起火,“火”来自内部尤为难熬,鲨鱼痛苦地 翻腾却无法摆脱那两排巳深入体内的利齿 字中找出侧面烘托的语句,并概括其内容。(2分) ⑦小鱼吃大鱼不再是奇迹,面对面的劲敌好抵御,心腹之患最是难防。盲鰻“痛打 答 落水狗”,从里到外将鲨鱼吃个干净,然后掉头便走 盲鰻为了这顿美餐,人类三十六计中至少六个计谋被用到了。首先是瞒天过海, 笑里藏刀,得以靠近鲨鱼,随后是暗渡陈仓潜入腹内,再来个釜底抽薪,最后是走为上 还有一计,便是苦内计。因为盲鰻经常钻进鲨鱼腹内,很少见到阳光,眼睛已经退化变 11.选文第⑥段再次交代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4分) 瞎。这也是它名为盲鰻的原因。击败霸君,不可能不付出一些代价,更何况,盲鰻虽然 瞎了,可嗅觉和口边小须的触觉却进化得异常灵敏,能够察觉鲨鱼腹地一切静态与动态 好一个侠肝义胆的刺客
5 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鼻句(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 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 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曳.屋许许声 曳:_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__________ (3)会.宾客大宴 会:_________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__________ 8.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当是.时 不知木兰是.女郎 B.妇拍而.呜之 学而.不思则罔 C.以为..妙绝 自以为..大有所益 D.撤屏视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表演者口技之“善”。在第②段 文 字中找出侧面烘托的语句,并概括其内容。(2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第⑤段再次交代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盲鳗》.回答 12—16 题。(13 分) ①鲨鱼是海中的霸王。作为最凶猛的鱼类,鲨鱼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游弋所及, 其它鱼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②反抗一位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暴君,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盲鳗,无疑是有勇有 谋的行剌者。 ③盲鳗细长的体型似鳗,通常也只有鳗鱼一般大小,在形体上便输了鲨鱼一畴。盲 鳗无法寄希望于采用什么新式的高精尖武器,它只能依靠智慧和特长,采取“曲线救国” 的策略。 ④盲鳗的口像个椭圆型的吸盘,里面镶着锐利的牙齿。当盲鳗用吸盘似的嘴吸附在 鲨鱼身上时,这位残暴的君王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至。这可能出于下面两种原因:首先, 盲鳗的吸附举动很容易被理解成谄媚,如此紧密而持久的亲吻还能有别的解释吗?特别是 对于习惯于君临天下、俯视群臣的鲨鱼来说,它怎么会理解这小小的依附者竟敢怀有野 心呢?其次,吸附的盲鳗紧贴在鲨鱼身上,随它四处游弋,时间一长,鲨鱼再狡猾也会渐 渐放松警惕,“它不过是在狐假虎威,分一点残奠冷炙”。鲨鱼甚至可能这样自以为是地 想。 ⑤吸附在鲨鱼身上的盲鳗开始一点点向霸王的腮边滑动,鲨鱼甚至会以为此乃更近 一步的谄媚。而这时,盲鳗已经悄悄地从鳃边钻进它的体内。鲨鱼应该觉得有点儿不对 劲儿了,但为时已晚,盲鳗得到它的信赖和纵容,直入它的腹腔。“会不会有什么危险呢” 鲨鱼想,但也仅是想想而已,因为盲鳗一直是依附于已的宠臣。 ⑥此时,盲鳗深居霸王的体内,成了它名符其实的“心腹”。这个无法面对面与鲨鱼 抗衡的小动物,此时可以在霸君的腹内掀风作浪。它开始大举吞食鲨鱼的内脏和肌肉, 食量很大,每小时吞吃的东西相当于自己体重的两倍。一边吃,盲鳗一边排泄。它怡然 自得,优哉优哉;鲨鱼却承受不住了,后院起火,“火”来自内部尤为难熬,鲨鱼痛苦地 翻腾却无法摆脱那两排巳深入体内的利齿。 ⑦小鱼吃大鱼不再是奇迹,面对面的劲敌好抵御,心腹之患最是难防。盲鳗“痛打 落水狗”,从里到外将鲨鱼吃个干净,然后掉头便走。 ⑧盲鳗为了这顿美餐,人类三十六计中至少六个计谋被用到了。首先是瞒天过海, 笑里藏刀,得以靠近鲨鱼,随后是暗渡陈仓潜入腹内,再来个釜底抽薪,最后是走为上。 还有一计,便是苦内计。因为盲鳗经常钻进鲨鱼腹内,很少见到阳光,眼睛已经退化变 瞎。这也是它名为盲鳗的原因。击败霸君,不可能不付出一些代价,更何况,盲鳗虽然 瞎了,可嗅觉和口边小须的触觉却进化得异常灵敏,能够察觉鲨鱼腹地一切静态与动态。 好一个侠肝义胆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