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 夸父逐日 主备人 1课时 备课 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翻译文言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学习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目标 2.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2.理解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 顽强的意志 学习1.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 重点2.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学习能多角度理解课文内涵。 准点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 题 夸父逐日 主备人 1 课时 备课 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1. 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能正确翻译翻译文言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2.理解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 顽强的意志。 学习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 2. 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学习 难点 能多角度理解课文内涵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 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 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 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 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 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 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 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 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知山经:第一卷《南山经》第二卷《西山经》第三卷《北 识|山经》第四卷《东山经》第五卷《中山经》 超 海经: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第 市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南经》 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第八卷《海 内东经》 大荒经:第一卷《大荒东经》第二卷《大荒南经》第 卷《大荒西经》第四卷《大荒北经》 海内经:第一卷《海内经》 自己补充整理: 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古代神话 自|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结合课下注释、手中 主|资料,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 学 夸父 习 逐 夸父逐日 自|2、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划出句子朗读停顿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主\泪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划出生字词,整理在下面,注音释义: 学①夸父与日逐走,逐 走 ②入日 ③渴,欲得饮,欲: 饮
知 识 超 市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 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 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 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 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 31000 字。 记载了 100 多邦国,550 山,300 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 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 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 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经 :第一卷《南山经》 第二卷《西山经》 第三卷《北 山经》 第四卷《东山经》 第五卷《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海外南经》第二卷《海外西经》 第 三卷《海外北经》第四卷《海外东经》第五卷《海内南经》 第六卷《海内西经》第七卷《海内北经》 第八卷《海 内东经》 大荒经:第一卷《大荒东经》第二卷《大荒南经》 第 三卷《大荒西经》 第四卷《大荒北经》 海内经:第一卷《海内经》 自己补充整理: 自 主 学 习 1、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古代神话 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结合课下注释、手中 资料,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 夸父: 逐: 夸父逐日: 自 主 学 习 2、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划出句子朗读停顿: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 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划出生字词,整理在下面,注音释义: ①夸父与日逐走,逐: 走: ②入日: ③渴,欲得饮,欲: 得: 饮:
④饮于河、渭;于 河、渭: ⑤河、渭不足,不足: ⑥北饮大泽。北: 大泽: ⑦未至,至: ⑧道渴而死。道 ⑨弃其杖,弃: 而其 ⑩化为邓林。邓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6、结合词语的意思,口头翻译各句的意思。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入日,渴,欲得饮, ③饮于河、渭; ④北饮大泽。道渴而死 ⑤弃其杖,化为邓林。 8、练习熟读、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 9、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④饮于河、渭;于: 河、渭: ⑤河、渭不足,不足: ⑥北饮大泽。北: 大泽: ⑦未至,至: ⑧道渴而死。道: 而: ⑨弃其杖,弃: 其: ⑩化为邓林。邓林: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6、结合词语的意思,口头翻译各句的意思。 7、翻译下列句子 ①夸父与日逐走, ②入日,渴,欲得饮, ③饮于河、渭; ④北饮大泽。道渴而死。 ⑤弃其杖,化为邓林。 8、练习熟读、背诵课文,并默写课文: 9、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0、交流拓展,体会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 黑夜里,没有灯火照明,会带来哪些不便与危险呢?请大胆想 象,自由表达: (1)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合 作|③)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探 11、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1)“入日”: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3)“未至,道渴而死”: (4)“弃其杖,化为邓林”:
合 作 探 究 10、交流拓展,体会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 黑夜里,没有灯火照明,会带来哪些不便与危险呢?请大胆想 象,自由表达: ⑴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⑶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11、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⑶“未至,道渴而死”: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
12.小结:夸父为了 ,不辞劳苦奋勇 追赶太阳,最终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 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 民 1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4、课堂小结: 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 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 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 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 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学 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 15、学生写读后感: 16、延伸拓展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 形”,遂于树下仰取叶—一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 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ai,哄骗)云:“不见”。嘿(同 总|“默”)然大喜,赍(j,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结缚诣县 提|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升|A、螳螂执叶伺蝉(si,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u, B、扫取数斗归(sh,好几)汝见我不(f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a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e 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u,绑)(zhi,到……去) 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1)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2)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翻译语句 (1)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2)对面取人物 “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总 结 提 升 12.小结:夸父为了 ,不辞劳苦奋勇 追赶太阳,最终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 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 民 。 1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4、课堂小结: 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 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 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 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 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学 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 15、学生写读后感: 16、延伸拓展: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 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 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 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 “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缚诣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 就) B、 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C、 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 ng,总是) D、 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