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政治考研复习选择题精选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部分 1、哲学是关于(D) A、一切知识的总汇的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D) A、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D、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3、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信息是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C)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唯物主义观点 5、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2004年政治考研复习选择题精选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部分 1、哲学是关于 (D) A、一切知识的总汇的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 C、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D) A、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D、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3、 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B) 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信息是物质、意识并列的第三个更为广泛的概念”,这是 (C)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多元论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5、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教育的产物。这是 (D) A、唯心主义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 (A) A、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B、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C、反对宗教神学观点 D、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7、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8、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先在性、根源性是 (B) 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 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识 D、辨证哲学的前提 9、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0、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 (A) A、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B、反对形而上学观点 C、反对宗教神学观点 D、坚持唯物主义观点 7、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 (C)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8、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先在性、根源性是 (B) A、一切哲学派别的共识 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 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识 D、辨证哲学的前提 9、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D)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0、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 (A) 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1、对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2、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是因为(D) A、实践是世界的主体 B、实践是人类世界的主体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是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别的根源是(C) A、主观的 B、人为的 C、客观的 D、先天的 14、物质和物质范畴是(A)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1、对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2、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这是因为 (D) A、实践是世界的主体 B、实践是人类世界的主体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实践是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差别的根源是(C) A、主观的 B、人为的 C、客观的 D、先天的 14、物质和物质范畴是 (A)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5、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B)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有同一性的关系 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17、“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否认意思存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 18、“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A)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9、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标记的观点是 (B) A、夸大人的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有同一性的关系 16、“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17、“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 (D)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否认意思存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 18、“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 (A)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9、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标记的观点是 (B) A、夸大人的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20、“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这是 准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 21、“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人的东西,这是(D) 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2、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 (A) A、内在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方向和道路 D、原因和结果 23、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24、具有直接同一性联系的是 A、思维与存在 B、量变和质变 C、事物的质和事物 D、事物的质和量
20、“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这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 21、“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人的东西”,这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2、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 (A) A、内在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形式 C、方向和道路 D、原因和结果 23、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24、具有直接同一性联系的是 (C) A、思维与存在 B、量变和质变 C、事物的质和事物 D、事物的质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