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大纲 、前言 本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市场体制、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宏观调控、对 外关系及经济发展等都要求结合经济改革的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本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讨论、调研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2)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观察分析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可能变迁,有初步的认识。(4)能够掌握一至两种经济分析 的方法,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有较独立的分析 与把握。 本课程占2学分。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 设 二、教学内容(分别把每章的内容装进去即可) 三、重点章节: 1、导论中的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2、第一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5、第四章第二节:市场体系 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7、第七章第三节: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8、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9、第九章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大纲 一、前言 本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中的市场体制、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宏观调控、对 外关系及经济发展等都要求结合经济改革的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本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讨论、调研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2)通过教学, 学生能够观察分析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可能变迁,有初步的认识。(4)能够掌握一至两种经济分析 的方法,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有较独立的分析 与把握。 本课程占 2 学分。每周 2 学时,总学时为 36 学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 设。 二、教学内容(分别把每章的内容装进去即可) 三、重点章节: 1、导论中的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2、第一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4、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5、第四章第二节:市场体系; 6、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7、第七章第三节: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 8、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9、第九章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时分配表: 1、导论:4课时 2、第一章:3课时 3、第二章:4课时 4、第三章:2课时 5、第五章:4课时 6、第六章:2课时 7、第七章:3课时 8、第八章:4课时 9、第九章:3课时 10、课堂讨论:3课时
四、时分配表: 1、导论:4 课时 2、第一章:3 课时 3、第二章:4 课时 4、第三章:2 课时 5、第五章:4 课时 6、第六章:2 课时 7、第七章:3 课时 8、第八章:4 课时 9、第九章:3 课时 10、课堂讨论:3 课时
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作为导论,主要分析和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建立过程和基本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制改革实践以及所推动的理论 创新。学习本章,有助于对后面各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本章,要求读者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等这些基本问题 2、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 三、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 二、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需要消息讲解,本章的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涉及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4、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作为导论,主要分析和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建立过程和基本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制改革实践以及所推动的理论 创新。学习本章,有助于对后面各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本章,要求读者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等这些基本问题。 2、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 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 三、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进展 二、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及其认识过程,需要消息讲解,本章的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与理论创新,涉及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4、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学习安排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我国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所有制关系 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特征。 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三、大力发展生产,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5、学习安排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我国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以及所有制关系 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基本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及其依据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三、大力发展生产,努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 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难点与重点 本章重点在于: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容,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为什么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何在。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 3、掌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如何实行这样的制度。 本章难点在于: 1、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原因是什 么 四、阅读参与书目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 2001年第13期。 4、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若干理论问 题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8年版 6、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五、课时安排 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必然选择。通过本 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 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明确 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
三、难点与重点 本章重点在于: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容,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为什么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何在。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3、掌握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4、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如何实行这样的制度。 本章难点在于: 1、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原因是什 么? 四、阅读参与书目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3、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 2001 年第 13 期。 4、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若干理论问 题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 1998 年版。 6、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五、课时安排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必然选择。通过本 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理论知识,弄清资源配置方式与经 济体制的关系,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市场化取向是一种必然选择,明确 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