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 起来。 5【“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 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 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 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鉴赏示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 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 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 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 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6【“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 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 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 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 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 向的? 【参考答案】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 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 香浓、迹远品髙,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 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 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 起来。 5【“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 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 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 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 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鉴赏示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 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 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 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 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6【“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 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 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 节。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 侧面烘托等。 【鉴赏示例】 鹧鸪天·桂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 向的? 【参考答案】提示: 1、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 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 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片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 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 经过层层议论,“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 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7【“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内容特征: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常用技法:借古讽今、以景衬情,古今对比,化用与用典 【鉴赏示例】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提示: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2、今 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 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8【“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 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 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若个:哪 个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 9【“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 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 “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 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 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7【“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 内容特征: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自由。 常用技法:借古讽今、以景衬情,古今对比,化用与用典 【鉴赏示例】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 【参考答案】 提示: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2、今 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 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 8【“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 “建功报国诗” 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 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 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 【鉴赏示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 *若个:哪 一个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 9【“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 “人生际遇诗” 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 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 “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 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鉴赏示例】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 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