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e③e 收总大 积极情绪 第七组李语嫣刘玙璠钱心哲周心怡朱铭棋 上海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积极情绪 第七组 李语嫣 刘玙璠 钱心哲 周心怡 朱铭棋
目录Contents 积极情绪的类别 2 积极情绪的表达 3 积极情绪的理论 4 积极情绪的功能 5 积极情绪的培养 ⑧ 上海充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目录 Contents 1 积极情绪的类别 2 积极情绪的表达 3 积极情绪的理论 4 积极情绪的功能 5 积极情绪的培养
上海疚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积极情绪的类别 汤姆金斯(Tomkisn,2004):兴趣(interest))、快乐(joy) 弗瑞德(Frijda,1986):愉快(happiness)、兴趣(interest)、 期望(desire)、惊奇(wonder) 拉扎勒斯Lazarus,I991):愉快(happiness)、自豪(pride)、 希望(hope)、爱(love) 艾克曼(Ekman,1992):快乐(joy)和惊讶surprise) 弗瑞克森又提出自豪(pride)和感恩(gratitude)两种情绪也为 积极情绪。 由此可见,从基本的愉快、满足到较复杂的 自豪、感激等都可划为积极情绪的范围
汤姆金斯(Tomkisn,2004):兴趣(interest)、快乐(joy) 弗瑞德(Frijda,1986):愉快(happiness)、兴趣(interest)、 期望(desire)、惊奇(wonder) 拉扎勒斯(Lazarus,1991):愉快(happiness)、自豪(pride)、 希望(hope)、爱(love) 艾克曼(Ekman,1992):快乐(joy)和惊讶(surprise) 弗瑞克森又提出自豪(pride)和感恩(gratitude)两种情绪也为 积极情绪。 由此可见,从基本的愉快、满足到较复杂的 自豪、感激等都可划为积极情绪的范围。 积极情绪的类别
上海疚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积极情绪的表达 弗瑞克森认为,所有积极情绪共享一种表 情符号即Duchenne式微笑:眼部周围的肌 肉收缩,嘴角上扬。积极情绪达到一定强 度时会发出一种出声的笑,即有哈哈声的 大笑。这种表情会伴随有一定的呼吸改变 ·非Duchenne式微笑在没有积极情绪体验时 通过意志产生。 自豪:轻度的微笑,头部稍稍向后倾斜 手叉在腰上或手臂向上伸展,举过头部
▪ 弗瑞克森认为,所有积极情绪共享一种表 情符号即Duchenne式微笑:眼部周围的肌 肉收缩,嘴角上扬。积极情绪达到一定强 度时会发出一种出声的笑,即有哈哈声的 大笑。这种表情会伴随有一定的呼吸改变。 ▪ 非Duchenne式微笑在没有积极情绪体验时 通过意志产生。 ▪ 自豪:轻度的微笑,头部稍稍向后倾斜, 手叉在腰上或手臂向上伸展,举过头部。 积极情绪的表达
上海疚通大¥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积极情绪的理论 ·(一)积极情绪的拓展-塑造理论(broaden_and_build theory)) 弗瑞克森认为某些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满意、自豪和爱,虽然表现出来的 现象不同,但它们都有拓展人们短暂的思维行动倾向的功能。 ·(二)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 ·艾施(Ashy,1999)提出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14]。这个理 论认为,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 高,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 (三)关于积极情绪来源的理论观点 。 第一种观点来自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积极情绪似乎是特质性的,这种特 质应是遗传的或是进化性的,积极情绪的产生与多巴胺递质和教养因素有关。 。9 第二种观点认为积极情绪是环境的产物。来自多个方面的积极刺激 —身体 的、社会文化、个人经历、环境刺激、外在事件,都会产生积极情绪。 ·第三种观点强调意志性变量,认为人们所主动做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积极情绪 的出现
▪ (一)积极情绪的拓展-塑造理论(broaden_and_build theory) ▪ 弗瑞克森认为某些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满意、自豪和爱,虽然表现出来的 现象不同,但它们都有拓展人们短暂的思维行动倾向的功能。 ▪ (二)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 ▪ 艾施(Ashy,1999)提出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论[14]。这个理 论认为,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 高,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 ▪ (三)关于积极情绪来源的理论观点 ▪ 第一种观点来自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积极情绪似乎是特质性的,这种特 质应是遗传的或是进化性的,积极情绪的产生与多巴胺递质和教养因素有关。 ▪ 第二种观点认为积极情绪是环境的产物。来自多个方面的积极刺激———身体 的、社会文化、个人经历、环境刺激、外在事件,都会产生积极情绪。 ▪ 第三种观点强调意志性变量,认为人们所主动做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积极情绪 的出现。 积极情绪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