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承上片念去去,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 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 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凄清的气氛,冷落的客情,清幽的风景,绵邈的 离愁,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中。杨柳、晓风、残月 三个典型意象触动离愁情怀,酒醒可谓愁更思愁, 愁何以堪。 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承上片念去去,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 ▪ 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 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凄清的气氛,冷落的客情,清幽的风景,绵邈的 离愁,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中。杨柳、晓风、残月 三个典型意象触动离愁情怀,酒醒可谓愁更思愁, 愁何以堪。 ▪ 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情景交融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干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千种风情都成虚设,只因离开 了相爱的人。更与何人说呼应了上片的竟 无语凝噎,倾吐了别后长久孤寂,虚度年 华的痛苦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良辰好景、千种风情都成虚设,只因离开 了相爱的人。更与何人说呼应了上片的竟 无语凝噎,倾吐了别后长久孤寂,虚度年 华的痛苦
词作者是如何表达主旨的(伤别离)?要求:选取 个角度,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一切景语皆情语。 《雨霖铃》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意象寒蝉、 烟波、暮霭、晓风、残月渲染了凄清冷落 的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惆怅和痛苦之情, 可谓情景交融。 "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 物不忍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 上实下虚,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 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词作者是如何表达主旨的(伤别离)?要求:选取一 个角度,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雨霖铃》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意象寒蝉、 烟波、暮霭、晓风、残月渲染了凄清冷落 的气氛,烘托了离别时的惆怅和痛苦之情, 可谓情景交融。 ▪ 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细节的刻画,写出人 物不忍分离的情景,真挚感人。 ▪ 上实下虚,前呼后应,层层深入,淋漓尽 致地刻画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鉴赏名句 (明)贺(皱小轩词答》i“柳屯田, 是古今俊句。”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 评价呢?
鉴赏名句 ▪ (明)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 是古今俊句。” ▪ 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 评价呢?
1、将多个能表现离别的愁苦的意象集中抒发自己的别 情 “晓风”:不是暖风或微风,深秋的早晨吹来的风凄厉 寒冷,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杨柳岸”: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 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 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 元二使安西》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词》 ■“残月”:为什么不是圆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 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破镜一样的残月,最易 引起词人的愁思
▪ 1、将多个能表现离别的愁苦的意象集中抒发自己的别 情。 ▪ “晓风”:不是暖风或微风,深秋的早晨吹来的风凄厉、 寒冷,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 “杨柳岸”: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 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 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 元二使安西》 ▪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词》 ▪ “残月”:为什么不是圆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 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破镜一样的残月,最易 引起词人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