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概述:少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肾病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2病变特点: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3发病机制:免疫复合物沉积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 1 概述:少见,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 见于青年。肾病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 现。 2 病变特点: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 多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3 发病机制:免疫复合物沉积
MPGN8A塑明饮
MPGN
病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分为型和型光镜:两个类型的病变相似1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一血管球呈分叶状GBM增厚2)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伸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银染色可见增厚的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或分层状3晚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二
病变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分为I 型和II型 光镜:两个类型的病变相似 1)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血管球呈分叶状GBM增厚. 2)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伸入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 使毛细血管 壁增厚,管腔狭窄,银染色可见增厚 的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3)晚期,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4)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淋巴、单核细胞浸润
超微结构和免疫荧光I型:车较多见约占2/3主要特征:内皮下出现致密沉积物,系膜区和上皮下有时也可见沉积物免疫荧光:C3颗粒状沉积,并可出现IgG及C1和C4等早期补体成分I型:GBM致密层内出现不规则带状的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故有致密沉积物病(DDD)免疫荧光:C3沉积于GBM的任一侧,或系膜区
超微结构和免疫荧光: I型:较多见约占2/3 主要特征:内皮下出现致密沉积物,系膜区和上皮 下有时也可见沉积物。 免疫荧光:C3颗粒状沉积,并可出现IgG及 C1q和 C4等早期补体成分 II型: GBM致密层内出现不规则带状的电子密度极高的 沉积物,故有致密沉积物病(DDD) 免疫荧光:C3沉积于GBM的任一侧,或系膜区
图11-09a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AS染色)Figll-O9a 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PAS s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