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市 (闭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写一写。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出汉字并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 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un nIang。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 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1) yun (2)嫩()叶(3)应和() 2.填一填。试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5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抒发暮色四 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句子是” (4)杜甫《望岳》诗中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3.认一认。缤纷的文学长廊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试根据下面的描写写出人物及课文篇目。(2分) (1)他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2)他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4.用一用。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试根据相关提示用初中古文了出现的成语补全文段 2分) 当前行中暂时落后时,我们是选择沉沦退缩还是奋勇向上?吴下阿蒙说说我们应当努力向上,总有一天让 别人发出” 的感叹。在道义面前,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我们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凛 然地死?孟子说我们当 5.对一对。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他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 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湖北黄石市 (闭卷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写一写。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工整地写出汉字并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 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ùn 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 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1)yùn niàng (2)嫩( )叶 (3)应和( ) 2.填一填。试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5 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 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 ”抒发暮色四 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句子是“ , 。” (4)杜甫《望岳》诗中“ ,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 3.认一认。缤纷的文学长廊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试根据下面的描写写出人物及课文篇目。(2 分) (1)他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 》 (2)他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 4.用一用。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试根据相关提示用初中古文了出现的成语补全文段。 (2 分) 当前行中暂时落后时,我们是选择沉沦退缩还是奋勇向上?吴下阿蒙说说我们应当努力向上,总有一天让 别人发出“ ”的感叹。在道义面前,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我们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凛 然地死?孟子说我们当 5.对一对。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他既有“冰清对玉润”的工整典雅之美,也有“狗尾草,鸡 冠花”的诙谐机智之趣。试根据括号内的提示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 分)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 到心头。 (岳阳楼对联) (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水浒》人物) 6.说一说。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 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45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7—-8题 【甲】绝句杜甫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8.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 眼前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 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 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 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 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 到心头。 (岳阳楼对联) (2)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 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水浒》人物) 6.说一说。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 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2 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45 分) (一)古诗文阅读(15 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 7——8 题。 【甲】 绝句 杜甫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借景抒情是诗文中一种常用的抒情方式。甲乙两诗都借景抒发了诗人 之情。(2 分) 8.甲诗侧重写眼前景,一个“欲”字秒在采用了 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花朵以动态美;乙诗既写了 眼前景“ ”,又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9——13 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 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 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 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 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 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 作动词,列举。二读”shu",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o",义项 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 王公方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2分)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30分) 阅读下面两篇现代文,完成第14--24题 珍珠项链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 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 末。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 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 赶紧去找。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 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 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 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 分) 读音: 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 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 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 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部分(30 分) 阅读下面两篇现代文,完成第 14——24 题。 珍珠项链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 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 末。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 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 赶紧去找。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 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 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 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 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 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 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 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 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 丢掉珍珠的。 1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限在25字以内)(2分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 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 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 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 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 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 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 一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 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 丢掉珍珠的。” 1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限在 25 字以内)(2 分)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15.这篇叙事散文以 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 补充完整。(2分) 受赠珍珠项链→ 感叹珍珠项链 16.本文采用 的记叙方法,其内容从” 止。这种写法 的好处是 。(4分) 17.细心的你已发现第7自然段在人称使用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依据上文,本段的三个我应为三个她", 而作者却让"母亲"改用”我来叙述。这种人称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18."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19.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3分) 破茧成蝶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 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 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 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 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2)。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 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 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 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风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 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 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室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 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 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15.这篇叙事散文以 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 补充完整。(2 分) 受赠珍珠项链 → → → 感叹珍珠项链 16.本文采用 的记叙方法,其内容从“ ”起,到“ ”止。这种写法 的好处是: 。(4 分) 17.细心的你已发现第 7 自然段在人称使用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依据上文,本段的三个“我”应为三个“她”, 而作者却让“母亲”改用“我”来叙述。这种人称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 分) 18.“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 分) 19.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3 分) 破茧成蝶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 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 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 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 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2)。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 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 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 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 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 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 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 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