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湖北省宜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开卷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卷面分数120分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里只交答卷 自然篇·汉字(10分) 一,写字(4分 1.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所谓“临”,即在字帖 外用纸临写:所谓“摹”,即在字帖上直接蒙纸描摹。但“临”“摹”各有长短,正如 古人所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 将古人这句话正确抄写在答卷的书写格子里。(2分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东晋书法家的 被 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分) 二,识字(6分) 3.查字典,给下边文句中的两个加点的“落”字分别注音。(2分) 只顾低头采撷落(1) 叶的人,脚步就会落(2) 在季节的后面。 4.请给“日”字分别增加一个笔划,组成不同的四个汉字。(2分) 5.请在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花”意思相近的字。(2分) (1)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芳迹 (2)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清风朗月,落英缤纷的美的境界。 自然篇·阅读(50分) 一自然之风物(8分) 《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语文》试题第1页(共 6 页) 2008 湖北省宜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 120 分 考试时限:150 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里只交答卷。 自然篇·汉字(10 分) 一、写字(4 分) 1.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所谓“临”,即在字帖 外用纸临写;所谓“摹”,即在字帖上直接蒙纸描摹。但“临”、“摹”各有长短,正如 古人所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 意。”请将古人这句话正确抄写在答卷的书写格子里。(2 分)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东晋书法家 的《 》被 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 分) 二、识字(6 分) 3.查字典,给下边文句中的两个加点的“落”字分别注音。(2 分) 只顾低头采撷落(1) 叶的人,脚步就会落(2) 在季节的后面。 4.请给“日”字分别增加一个笔划,组成不同的四个汉字。(2 分) 5.请在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花”意思相近的字。(2 分) (1)落叶满空山,何处觅芳迹。 (2)读书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清风朗月,落英缤纷的美的境界。 自然篇·阅读(50 分) 一 自然之风物(8 分)
观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 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 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 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 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2分)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2分)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分) 二自然之灾变(10分) 地震(有删改) ◆佚名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 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 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毎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语文》试题第2页(共 6 页) 观 月(有删改) ◆张孝祥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 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②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 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 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 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 堆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尽却:全部退去。 (3)童隶:书僮仆役。 (4)正黄:纯黄。 6.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2 分) 7.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2 分) 8.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2 分) 9.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2 分) 二 自然之灾变(10 分) 地震( 有 删 改 ) ◆ 佚名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 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 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 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 地核;中间是“ 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 ),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 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窝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 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 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 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 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 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毎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 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 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0.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分) 11.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分) 12.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分) 13.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 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分) 14.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 则,并填充完整。(2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 《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语文》试题第3页(共 6 页)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 ”——地核;中间是“ ” -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 )、( )、 ( ),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 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 70 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 70~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 300 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 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可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 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 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 2.5 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 级地震叫有感地震, 大于 4.7 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 1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 30 倍。比如说, 一个 7 级地震相当于 30 个 6 级地震,或相当于 900 个 5 级地震,震级相差 0.1 级,释放 的能量平均相差 1.4 倍。 10.请你根据第②段加点句子的提示,在后面的引号内填充相应的词语。(2 分) 11.请将“错位”、“变形”、“断裂”三个词恰当地填充在第②的括号里。(2 分) 12.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 分) 13.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记载过一次地震的经历,其中写道:“某处进倾仄,不可汲; 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结合上文的相关知识来看,你认 为蒲松龄当年所经历的地震属于什么类别的地震?(2 分) 14.这次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同胞失去了生命,国人无不为之哀痛。请在下列挽联中任选 一则,并填充完整。(2 分) (1)九州山河凝血泪/ 。 (2)月缺,月圆,生命之星先后陨落/ , ,
三自然之(生(8分) 特质(有删改) ◆尤今 ①第一次光顾他的牛肉面,便领略了他可爱的幽默感。 ②我对他说:“老板,请你给我三碗牛肉面 ③他伸手敲了敲摊子上那块木板,说:“你说得对,这块板,的确老。 ④这个牛肉面摊,坐落于锦茂区。经营它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瘦削的丈夫煮面, 丰满的妻孑捧面,两人合作,融洽无比。最近,添了个小宝宝,也带到摊子上,夫妻两人 忙碌地煮面捧面时,小宝宝便踢脚吮手,自求多福,一家三日乐陶陶 ⑤很欣赏那瘦子煮面的方式。不管有多少顾客在等,他绝不“粗制滥造”,总是一碗一 碗“细雕慢琢”地煮。他先把面和豆芽搁进碗里,然后,把切成细片的牛肉()在网状 的构子上烫。初熟,便一片一片地()在牛肉面上,()上自制的浓酱,再() 撮切碎的咸菜;()上金黄的油葱和翠绿的青葱,五色纷陈,令人一看便食指大动 ⑥瘦子脾气极好,有时,食客盈座,他双手如轮,不停地转,做得汘流使背,可是 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看到小孩子,他还会忙里偷闲, 以俏皮的话儿逗弄几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乐不可支,胃口大开。更难得的是:他记性极 好,谁的牛肉面不要放青葱、不要下豆芽,谁的要多一点咸菜、多一点油葱,他都记得 凊二楚。只要光顾过一两次,再去时,他便会朝你咧着嘴,笑嘻嘻地说 ⑦“你的,不要豆芽,对吗? ⑧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是,在他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闪烁生 光的特质,而其中最触动我的一项“特质”,是他十年如一日那种“敬业乐业”的精神。 《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语文》试题第4页(共 6 页) 三 自然之人生(8 分) 特 质( 有 删 改 ) ◆ 尤今 ①第一次光顾他的牛肉面,便领略了他可爱的幽默感。 ②我对他说:“老板,请你给我三碗牛肉面。” ③他伸手敲了敲摊子上那块木板,说:“你说得对,这块板,的确老。” ④这个牛肉面摊,坐落于锦茂区。经营它的,是一对年轻的夫妇。瘦削的丈夫煮面, 丰满的妻子捧面,两人合作,融洽无比。最近,添了个小宝宝,也带到摊子上,夫妻两人 忙碌地煮面捧面时,小宝宝便踢脚吮手,自求多福,一家三日乐陶陶。 ⑤很欣赏那瘦子煮面的方式。不管有多少顾客在等,他绝不“粗制滥造”,总是一碗一 碗“细雕慢琢”地煮。他先把面和豆芽搁进碗里,然后,把切成细片的牛肉( )在网状 的构子上烫。初熟,便一片一片地( )在牛肉面上,( )上自制的浓酱,再( ) 一撮切碎的咸菜;( )上金黄的油葱和翠绿的青葱,五色纷陈,令人一看便食指大动。 ⑥瘦子脾气极好,有时,食客盈座,他双手如轮,不停地转,做得汗流使背,可是, 在这种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脸带笑容、不温不火。看到小孩子,他还会忙里偷闲, 以俏皮的话儿逗弄几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乐不可支,胃口大开。更难得的是:他记性极 好,谁的牛肉面不要放青葱、不要下豆芽,谁的要多一点咸菜、多一点油葱,他都记得一 清二楚。只要光顾过一两次,再去时,他便会朝你咧着嘴,笑嘻嘻地说: ⑦“你的,不要豆芽,对吗?” ⑧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是,在他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闪烁生 光的特质,而其中最触动我的一项“特质”,是他十年如一日那种“敬业乐业”的精神
15.作者用②、③段的对话来表现面摊老板很有幽默感,你能试着分析一下这句话为什么 幽默吗?(2分) 16.请将下边的动词恰当地填充到第⑤段的括号里。(2分) 放摆撒淋抓 17.第⑤段加引号的“粗制滥造”和“细雕慢琢”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是什么?(2分) 18.除了“敬业乐业”的精神之外,作者还从这个面摊老板的身上发现了“许多闪烁生辉 的特质”,请试举一例说说他身上还有什么“特质”。(2分) 四自然之季(9分 有删改 ◆林语堂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 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此一段时光里,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 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的生活;不是如何奋 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蓄存这 股精力已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达到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 己心中向往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的,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 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里的树林里,虽没有夏季的茂盛葱茂,但是所 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 颜色金黄,成熟、丰富。其实金黄色的丰富并不代表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 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 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和谐,其丰富永不可及 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色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知天命。清晨山间的微 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快的歌声还 《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语文》试题第5页(共 6 页) 15.作者用②、③段的对话来表现面摊老板很有幽默感,你能试着分析一下这句话为什么 幽默吗?(2 分) 16.请将下边的动词恰当地填充到第⑤段的括号里。(2 分) 放 摆 撒 淋 抓 17.第⑤段加引号的“粗制滥造”和“细雕慢琢”在文中的特殊含义是什么?(2 分) 18.除了“敬业乐业”的精神之外,作者还从这个面摊老板的身上发现了“许多闪烁生辉 的特质”,请试举一例说说他身上还有什么“特质”。(2 分) 四 自然之季节(9 分) ( 有 删 改 ) ◆林语堂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 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此一段时光里,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 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的生活;不是如何奋 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蓄存这 股精力已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达到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 己心中向往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的,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 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里的树林里,虽没有夏季的茂盛葱茂,但是所 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她太年轻。我爱夏天,但她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叶子的 颜色金黄,成熟、丰富。其实金黄色的丰富并不代表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 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 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和谐,其丰富永不可及, 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色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知天命。清晨山间的微 风扫过,使颤动的树叶轻松愉快飘落于大地,无人确知落叶之歌,究竟是欢快的歌声,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