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上期永定城关片区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积累(任选5题填空)(10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2)《诸葛亮集》中有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两句一致。 (3)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以极生动的笔法将愁绪形象化的句子是:“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5)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感》)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陈涉世家》中,陈胜号令大家起义的口号是: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7分) 生命与秋一次次邂逅,便一次次目睹叶落的状态。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 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怀。片片落叶,曾鲜活地与枝干相守,迈过 季繁盛葱茏,终萧se()离去,爱到无言,痛到无声。捡一片叶子,虔诚的托在掌心, 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2分) 萦( 萧se( (2)文中加横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予以修改(将正确句子写在答题卷上)(2分) 病句: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 怀 (3)仿照例句在答题卷上再写一句话(3分) 捡一片叶子,虔诚地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4、综合性学习(6分) 某校开展对传统节日的学习与认知,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对 认可度 快乐度
2014~2015 学年上期永定城关片区期中联考九年级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古诗文积累(任选 5 题填空)(10 分) ⑴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⑵《诸葛亮集》中有句话,“赏不可不严,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一致。 ⑶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以极生动的笔法将愁绪形象化的句子是:“ , 。” ⑷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⑸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感》) ⑹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⑺《陈涉世家》中,陈胜号令大家起义的口号是: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7 分) 生命与秋一次次邂逅,便一次次目睹叶落的状态。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 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怀。片片落叶,曾鲜活地与枝干相守,迈过 一季繁盛葱茏,终萧 sè( )离去,爱到无言,痛到无声。捡一片叶子,虔诚的托在掌心, 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2 分) 萦.( )绕 萧 sè( ) ⑵文中加横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予以修改(将正确句子写在答题卷上)(2 分) 病句:飘零的叶子,总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曲终人散,那份离散会在一段时间萦绕而不得释 怀。 ⑶仿照例句在答题卷上再写一句话(3 分) 捡一片叶子,虔诚地托在掌心,仿佛看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果敢,一种涅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 ....,忙得不亦乐乎。 B、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 C、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 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 4、综合性学习(6 分) 某校开展对传统节日的学习与认知,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项目对 象 认可度 快乐度
结果节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日 春节 圣诞节低 高 (1)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2 分) (2)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分) (3)结合相关统计调查结果,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一条你的建议。(2分) 5、名著阅读(9分) (1)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 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B、老舍的《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有力 地揭穿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行。 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风雪山神庙、吴用 智取生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濒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 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2)某海报上写着“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简要概述与此相关的名著情节 (6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 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结果节 日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年人 春节 高 高 中 高 中 低 圣诞节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1)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 25 个字。)(2 分) (2)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2 分) (3)结合相关统计调查结果,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一条你的建议。(2 分) 5、名著阅读(9 分) ⑴下面对文学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 作为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B、老舍的《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有力 地揭穿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行。 C、我们是听着《水浒传》的故事长大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风雪山神庙、吴用 智取生辰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濒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顽强的意志 和充沛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2)某海报上写着“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请简要概述与此相关的名著情节。 (6 分)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15 分) 【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 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 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 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 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①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②椹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①函:匣子 ②椹(zhen):用刀剑等刺。 6、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长跪而谢之()(2)图穷匕首见()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箪食壶浆 B、亲贤臣 远小人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将军身被坚执锐 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 衬托荆轲的沉着冷静。 9、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3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荆轲刺秦王和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些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3分)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 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 乙】 荆轲奉樊於期头①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②揕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 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① 函:匣子 ②揕(zhèn):用刀剑等刺。 6、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长跪而谢.之( ) (2) 图穷.匕首见( )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箪.食壶浆 B、亲贤臣, 远.小人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将军身被坚.执锐 8、下列对【 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 衬托荆轲的沉着冷静。 9、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3 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荆轲刺秦王和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些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3 分)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 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
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 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 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 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 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 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 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 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髙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 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 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 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 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 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 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 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 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 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 是 (3分) 12.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1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17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 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 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 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 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 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 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 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 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 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 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 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 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 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 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 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 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 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11.本文 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 是 (3 分) 12.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 分) 1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14.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 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5-19(17 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 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 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已碗里 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 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 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 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 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 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 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 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 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 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 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 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 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上挖 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她 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 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 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 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 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 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 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 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 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 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 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 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 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 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 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 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 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 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她 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 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 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