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的美丽标准 有身段的才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 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这是一个充满 活力的时代。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 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 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这个时期的女 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 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 戒指等饰物少用。这种装束,时人送它一个 专有名词:“文明新装
杨布伟 有身段的才女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就像一阵清劲的风,一下子给曾经压抑 沉闷的社会注入了新鲜空气。这是一个充满 活力的时代。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深入人心。 妇女解放运动首先从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始, 新式婚礼在都市里流行开来。这个时期的女 子着装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 长裙,衣衫比较朴素,簪钗、手镯、耳环、 戒指等饰物少用。这种装束,时人送它一个 专有名词: “文明新装”。 1920年代的美丽标准
1930、40年代的美丽标准 中西合璧的奢靡时尚。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 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 它城市他开始流行。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是旗·一- 袍,几乎是一年流行一个款式,搭配方式也是 中西合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 吸快选美酮清商吴篓5传代号 加醚婿律美眼嶤寿地海绥按蹄戴而谷涉及屡示的 基香整形琴服藁塑从產表葫剖摩角膜皮联羹癣确地 演窦润黑9香稞,上海事肴香髦雪精夔季用雪花 粉、爽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 等。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胡蝶
1930、40年代的美丽标准 胡蝶 中西合璧的奢靡时尚。巴黎的新款飘洋过海, 几个月的功夫上海就开始流行,其后,全国其 它城市也开始流行。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是旗 袍,几乎是一年流行一个款式,搭配方式也是 中西合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式服装。衩 高及臀、且腰身也变得紧窄的旗袍使中国女性 第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分。三四十年代, 西方审美眼光对上海女性妆饰的影响已涉及女 性整体形象的重塑:化妆品的使用以皮肤美白 头发润黑为目标,冬季有雪花膏,夏季用雪花 粉、爽身粉、香水,护发则有生发油、凡士林 等。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胡蝶的形象,符合中国民间传统的美女标准。胡蝶参 加过好几次上海本地举行的“时装发布会” ,展示的 基本上是西式服装,从连衣裙到晚礼服,非常准确地 演绎了30、40年代上海中西合璧的精髓
1950年代的美丽标准 奉献青春。新中国建立,女人 成了半边天。这是个热火朝天的 岁月,一大批女性走出家庭桎梏, 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些 -- 女性受到会的致赞誉。一同时, 另有一类女性则更受舆论褒扬: 她们不仅有自己的事业、工作, 而且不慕虚荣、不爱打扮,愿意 “嘧穆蓉和美丽莲藏續骤曲爱的正当 梨花开琬庭香涯,河化漂藏柔曼的轻 纱环蠙秋莎站在蟓脯聰岸嫁给歌弃好 像媚舶禄能军人”《喀愁莎赠这道歌, 描鈞的是俄罗斯象回达地时的美丽景 色昶丽沦象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 外的情郎的思念。这个梨花下唱着情 歌思念远方爱人的模糊形象,成了50 年代人的一个集体情结。喀秋莎已经 在歌声中幻化成远方的她,灿烂、健 康、忠贞。 喀秋莎
1950年代的美丽标准 喀秋莎 奉献青春。新中国建立,女人 成了半边天。这是个热火朝天的 岁月,一大批女性走出家庭桎梏, 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些 女性受到社会的一致赞誉。同时, 另有一类女性则更受舆论褒扬: 她们不仅有自己的事业、工作, 而且不慕虚荣、不爱打扮,愿意 把青春和美丽奉献给最可爱的人。 不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工作 环境、个人志趣而愿意嫁给一个 素不相识的军人、工人或者农民 的女大学生形象,也成了时代的 美丽形象。 “喀秋莎”是一首爱情歌曲:“正当 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漂着柔曼的轻 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 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这首歌, 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 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 外的情郎的思念。这个梨花下唱着情 歌思念远方爱人的模糊形象,成了50 年代人的一个集体情结。喀秋莎已经 在歌声中幻化成远方的她,灿烂、健 康、忠贞
1960年代的美丽标准 顶天立地的半边天。60年代是 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 燃烧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 中恢复过来,转而生出一派无拘 无束的性感。在国内,一60年代是 派的整齐划一,甚至整齐到没 短有,了两帙题荆。男女的送系简化 从为型同毒”邪燕战芨以体现雕级 60关系中国美雨姜株铅被性铁姑 势娘队958年婚采神琳这垡词 津來替代便虽然冠姒泸姑娘造史称, 去铒她彻恳纸成民设葫性别皰的名 字除名的突副病瓣西暑厮企国根扁 邢趄两条腿也地其誓则内地换新娘” 形颜成为她们然来香在研自偶像容 貌和个人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 的偶像。 邢燕子
1960年代的美丽标准 邢燕子 顶天立地的半边天。60年代是 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 燃烧的时代,世界从二战的阴影 中恢复过来,转而生出一派无拘 无束的性感。在国内,60年代是 一派的整齐划一,甚至整齐到没 有了两性区别。男女的关系简化 为“同志”、“战友”、“阶级 关系”,美丽女性已经被“铁姑 娘队”、“女子采油队”这些词 来替代。虽然冠以“姑娘”之称, 但她们已经成了没有性别的人。 除了“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 担两条腿”地“誓叫大地换新 颜”,她们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容 貌和个人情感。她们是那个时代 的偶像。 短发,皮肤黝黑,结实而强壮。仅 从外型上讲,邢燕子足以体现整个 60年代中国人审美标准的男性化趋 势,从1958年开始,邢燕子这位天 津女青年便告别大城市的舒适生活 去到农村参加农民劳动,以她的名 字命名的突击队事迹名扬全国,而 邢燕子本人也因其十足的“铁姑娘” 形象成为60年代初青年们的偶像
1970年代的美丽标准 --0-----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美丽成为禁忌。美丽、爱情、 感情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 为一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 国的惟一时尚。爱情也在大众生活 中完全绝迹。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 后来在知青群落中慢慢苏醒,其标 志是爱情歌曲与爱情诗的流行。从 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 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的时 尚。但,那是秘密的
1970年代的美丽标准 美丽成为禁忌。美丽、爱情、 感情生活……这些词汇几乎已经成 为一种禁忌,阶级斗争,是此时中 国的惟一时尚。爱情也在大众生活 中完全绝迹。当被扼杀的男女情爱 后来在知青群落中慢慢苏醒,其标 志是爱情歌曲与爱情诗的流行。从 1969年以后,传唱爱情歌曲、传抄 爱情诗歌一直都是知青群落中的时 尚。但,那是秘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