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1.温度和温标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平衡态 热力学系统 状态参量 1.知道状态参量以及热平衡的概念。 2.理解热平衡定律及温度的意义,体会生活中的 温度和温标 →两种温标 →T=1+273.15K 热平衡现象。 热平衡→热平衡定律→温度 应 3.知道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4.理解温标、热力学温度的意义,掌握摄氏温度与 热力学温度的区别与联系。 能够判断两个系统是否处于热平衡状态 会运用公式T=1+273.15K进行换算 课前·基础认知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状态 1.热力学系统。 答案B 研究某一容器中气体的热学性质,其研究对象是容器中 解析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状态参量会发生变化,两 的大量分子组成的系统。这在热学中叫作一个热力学 物体发生热传递表示温度在发生变化,选项A,D错误:当系 系统。 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时,其内部各部分状态 2.外界。 参量将会相同,达到平衡态,选项B正确:状态参量是描述 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的统称。 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无论系统处于何种状态都具有状态参 3.状态参量。 量,选项C错误。 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体 二、热平衡与温度 积V、力学参量压强p、热学参量温度T。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不 4.平衡态。 再变化。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 统内各部分的状态参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微思考D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的沸水中,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另一端放入0℃的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 温度。 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 衡态? 理量。 提示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 微思考2“平衡态”和“热平衡”是一回事吗? 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提示不是。“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的状态,“热平 微训练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衡”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系统处于非平 混淆。 衡状态时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不发生变化 徽训练2如果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实现了热平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时,其内 衡,那么这两个系统() 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 A.一定具有相同的压强 C,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B.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 C,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 36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1.温度和温标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知道状态参量以及热平衡的概念。 2.理解热平衡定律及温度的意义,体会生活中的 热平衡现象。 3.知道温度计的构造,会使用常见的温度计。 4.理解温标、热力学温度的意义,掌握摄氏温度与 热力学温度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基础认知 一、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1.热力学系统。 研究某一容器中气体的热学性质,其研究对象是容器中 的 大量分子 组成的系统。这在热学中叫作一个热力学 系统。 2.外界。 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 其他物体 的统称。 3.状态参量。 描述系统性质的物理量,常用的物理量有几何参量 体 积V 、力学参量 压强p 、热学参量 温度T 。 4.平衡态。 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系 统内各部分的 状态参量 达到稳定的状态。 微思考 1 一根长铁丝,一端插入100℃的沸水中, 另一端放入0℃的恒温源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温度随铁 丝有一定的分布,而且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是否为平 衡态? 提示 这种状态不是平衡态,只是一种稳定状态,因为 存在外在因素的影响。 微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参量是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系统处于非平 衡状态时各部分的状态参量不发生变化 B.当系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时,其内 部各部分状态参量将会相同 C.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才有状态参量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它们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 状态 答案 B 解析 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状态参量会发生变化,两 物体发生热传递表示温度在发生变化,选项 A、D错误;当系 统不受外界影响且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时,其内部各部分状态 参量将会相同,达到平衡态,选项B正确;状态参量是描述 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无论系统处于何种状态都具有状态参 量,选项C错误。 二、热平衡与温度 1.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 状态参量 不 再变化。 2.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 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 热平衡 。 3.热平衡的性质: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 温度 。 4.温度:表征互为热平衡系统的共同 热学性质 的物 理量。 微思考 2 “平衡态”和“热平衡”是一回事吗? 提示 不是。“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的状态,“热平 衡”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 混淆。 微训练 2 如果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实现了热平 衡,那么这两个系统( ) A.一定具有相同的压强 B.一定具有相同的温度 C.一定具有相同的体积 36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D.一定同时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 2.温度计。 答案B 名称 测温原理 解析两个系统实现了热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共同性 水银温度计 根据水银的热膨胀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质”,这就是温度,或者说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 金属电 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故选项B正确,A、C、D 根据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阻温度计 错误。 压力表式 三、温度计与温标 根据气体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温度计 1,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 热电偶 根据不同导体因温差产生电动势的大小不同 ()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 温度计 来测量温度 压下冰的熔点为0℃,水的沸点为100℃:并据此把玻璃管 微思考3物体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273.15K吗? 上0℃刻度与100℃刻度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作 1℃。 提示不是。温度升高了1℃,也就是升高了1K,即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 在表示温差时,△T=△。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微训练3下列关于温度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1表示,单位是摄氏 A.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K,也就是升高了200℃ 摄氏温度 度,符号为℃ B.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也就是升高了473K C.-200℃比-250℃温度低 D.200℃和200K的温度相同 热力学 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开 答案A 温度 尔文,符号为K 解析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分度值在数值上是相 等的,温度升高200℃,也可以说温度升高200K,故选项A 正确,B错误;一200℃比一250℃温度高,故选项C错误: 换算关系T=t+273.15K 由热力学温度T=t十273.15K可知,200℃和200K的温 度不相同,故选项D错误。 课堂 重难突破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较长的时间 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 重难归纳 D.用玻璃杯盛着的开水放在室内足够长时间 答案BD 1.平衡态: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各部分的状 态参量不发生变化而达到稳定的状态。 解析冰水混合物在1℃的环境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 2.平衡态的理解。 高,不是平衡态,选项A错误;当铝块放在沸水中足够长的 (1)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 时间,铝块各部分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态,选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 项B正确;同理可知选项D正确:冬天刚打开室调的教室内 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的气体各部分温度不同,不是平衡态,选项C错误。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模型。因为任何系统完 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 规律总结1.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 动态平衡,表现为宏观状态参量的不变化。 (3)区别于力学中的平衡态。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 2.系统要处于平衡态,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直 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到系统内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为止。 ?情境体验 3.处于平衡态的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 化,是绝对不变的吗? 学以致用 提示不是。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组成系统的 下列关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A.开空调2min内教室内的气体处于平衡态 典例剖析 B.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两个物体组成的 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多选)下列物体处于平衡态的是( C,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能量在它们组成的系统中 A冰水混合物处在1℃的环境中 传递,对整个系统而言处于平衡态 37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D.一定同时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 答案 B 解析 两个系统实现了热平衡,它们具有一个“共同性 质”,这就是温度,或者说温度是决定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 是否达到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故选项 B 正确,A、C、D 错误。 三、温度计与温标 1.温标:定量描述温度的方法。 (1)摄氏温标:一种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规定标准大气 压下冰的熔点为 0℃ ,水的沸点为 100℃ ;并据此把玻璃管 上0℃刻度与100℃刻度之间均匀分成100等份,每份算作 1℃。 (2)热力学温标:现代科学中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 (3)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摄氏温度 摄氏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 摄氏 度 ,符号为 ℃ 热力学 温度 热力学温标表示的温度,用符号T 表示,单位是 开 尔文 ,符号为 K 换算关系 T=t+273.15K 2.温度计。 名称 测温原理 水银温度计 根据水银的 热膨胀 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金属电 阻温度计 根据金属的 电阻率 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压力表式 温度计 根据气体 压强 随温度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 温度计 根据不同导体因 温差 产生电动势的大小不同 来测量温度 微思考 3 物体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273.15K吗? 提示 不是。温度升高了1℃,也就是升高了1K,即 在表示温差时,ΔT=Δt。 微训练 3 下列关于温度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K,也就是升高了200℃ B.某物体温度升高了200℃,也就是升高了473K C.-200℃比-250℃温度低 D.200℃和200K的温度相同 答案 A 解析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分度值在数值上是相 等的,温度升高200℃,也可以说温度升高200K,故选项 A 正确,B错误;-200℃比-250℃温度高,故选项 C错误; 由热力学温度T=t+273.15K可知,200℃和200K的温 度不相同,故选项D错误。 课堂·重难突破 一 状态参量与平衡态 重难归纳 1.平衡态:系统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各部分的状 态参量不发生变化而达到稳定的状态。 2.平衡态的理解。 (1)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组成系统的分子仍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只是分子运动的平均效果不随时间变 化,表现为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2)平衡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模型。因为任何系统完 全不受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 (3)区别于力学中的平衡态。力学中的平衡态是指物体 的运动状态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当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 化,是绝对不变的吗? 提示 不是。平衡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组成系统的 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典例剖析 (多选)下列物体处于平衡态的是( ) A.冰水混合物处在1℃的环境中 B.将一铝块放入沸水中加热较长的时间 C.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的气体 D.用玻璃杯盛着的开水放在室内足够长时间 答案 BD 解析 冰水混合物在1℃的环境中要吸收热量,温度升 高,不是平衡态,选项 A 错误;当铝块放在沸水中足够长的 时间,铝块各部分的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达到平衡态,选 项B正确;同理可知选项D正确;冬天刚打开空调的教室内 的气体各部分温度不同,不是平衡态,选项C错误。 1.平衡态指的是一个系统内部达到的一种 动态平衡,表现为宏观状态参量的不变化。 2.系统要处于平衡态,必须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直 到系统内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为止。 3.处于平衡态的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的交换。 学以致用 下列关于系统是否处于平衡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空调2min内教室内的气体处于平衡态 B.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这两个物体组成的 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C.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时,能量在它们组成的系统中 传递,对整个系统而言处于平衡态 37
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配人教版 D.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空气处于平衡态 规律总结 答案B 热平衡与温度理解的两个误区 解析开空调2min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要变 误区1:误认为只要温度不变,系统就处于平衡态 化,故不是平衡态,选项A错误:两物体温度不同,接触后高 产生误区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平衡态的概念,当系 温物体会向低温物体传热,是非平衡态,选项B正确:两个 统内包括温度在内的所有状态参量都不随时间变化时,系统 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内部仍存在温差, 才会处于平衡态。 故系统处于非平衡态,选项C错误;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 误区2:误认为平衡态就是热平衡 气,要对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是平衡态,选项D 产生误区的原因是由于不理解热平衡与平衡态的关 错误。 系,错误地认为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会处于 二热平衡与温度 热平衡状态。其实各自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物体温度不一 定相同,它们接触后各自的状态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到热 重难归纳 平衡为止。 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不再变化 学以致用 热平衡的特点: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 (多选)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由于受外界影响, 热 同的温度 状态参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关于它们后来是否能处于热平衡 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 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热 衡 平 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 A.不能 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B.要看它们后来的温度是否相同 温 热平衡定律的意义: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 C,取决于其他状态参量是否相同 度 论依据 D.系统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一定相同 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 答案BD 是判断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的物理量 度 微观上:反映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解析只要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两个系统就处于热平 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衡状态,而与其他参量是否相同无关,故选项BD正确。 ”情境匝罗 三 温度计与温标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达到热 重难归纳 平衡吗? 提示不一定。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持续升高,两个物 1.温度计测量原理。 体之间总存在一个温度差,就不能达到热平衡状态。 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使温度计与 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典例剖析 2.温标。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2)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 比较项 摄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零度的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273.15℃ 规定 物的温度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答案B 温度名称 摄氏温度 热力学温度 解析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只是一个,根 温度符号 T 据平衡态的定义知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系统才处于平 单位名称 摄氏度 开尔文 衡态,选项A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 单位符号 ℃ 系统温度相同,故选项B正确,D错误: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 关系 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故选项 T=t+273.15K,粗略表示:T=1+273K C错误。 ?情境体验 一10℃与10K哪个温度高?是不是带负号的温度 定低于带正号的温度? 38
物 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D.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气,空气处于平衡态 答案 B 解析 开空调2min内教室内的气体温度、体积均要变 化,故不是平衡态,选项 A错误;两物体温度不同,接触后高 温物体会向低温物体传热,是非平衡态,选项 B正确;两个 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内部仍存在温差, 故系统处于非平衡态,选项 C错误;压缩密闭容器中的空 气,要对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是平衡态,选项 D 错误。 二 热平衡与温度 重难归纳 热 平 衡 与 温 度 热 平 衡 热平衡:两个相互接触的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 不再变化 热平衡的特点: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 同的温度 热平衡定律: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 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 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热平衡定律的意义:为温度的测量提供了理 论依据 温 度 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 是判断一个系统是否达到热平衡的物理量 微观上:反映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达到热 平衡吗? 提示 不一定。如果一个物体的温度持续升高,两个物 体之间总存在一个温度差,就不能达到热平衡状态。 典例剖析 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不变且处处相等,系统就一定处于平衡态 B.两个系统在接触时它们的状态不发生变化,说明这 两个系统原来的温度是相等的 C.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D.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的压强一定相等 答案 B 解析 一般来说,描述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只是一个,根 据平衡态的定义知所有性质都不随时间变化,系统才处于平 衡态,选项 A错误;根据热平衡的定义知处于热平衡的两个 系统温度相同,故选项B正确,D错误;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 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故选项 C错误。 热平衡与温度理解的两个误区 误区1:误认为只要温度不变,系统就处于平衡态 产生误区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平衡态的概念,当系 统内包括温度在内的所有状态参量都不随时间变化时,系统 才会处于平衡态。 误区2:误认为平衡态就是热平衡 产生误区的原因是由于不理解热平衡与平衡态的关 系,错误地认为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会处于 热平衡状态。其实各自处于平衡态的两个物体温度不一 定相同,它们接触后各自的状态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到热 平衡为止。 学以致用 (多选)两个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统,由于受外界影响, 状态参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关于它们后来是否能处于热平衡 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 B.要看它们后来的温度是否相同 C.取决于其他状态参量是否相同 D.系统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一定相同 答案 BD 解析 只要两个系统的温度相同,两个系统就处于热平 衡状态,而与其他参量是否相同无关,故选项B、D正确。 三 温度计与温标 重难归纳 1.温度计测量原理。 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使温度计与 待测物体接触,达到热平衡,其温度与待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2.温标。 (1)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 (2)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比较项 摄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零度的 规定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 -273.15℃ 温度名称 摄氏温度 热力学温度 温度符号 t T 单位名称 摄氏度 开尔文 单位符号 ℃ K 关系 T=t+273.15K,粗略表示:T=t+273K -10℃与10K哪个温度高? 是不是带负号的温度一 定低于带正号的温度? 38
第二章气体、固体和液体 提示要比较一10℃与10K温度的高低必须先统一 规律总结 1,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 单位,-10℃=263.15K>10K。如果单位不同,带负号的 t十273.15K,因此对于同一温度来说,用不同的温标表 温度不一定低于带正号的温度。 示,数值不同,这是因为零值选取不同。 典例剖析 2.在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中,热力学温度升高(或 降低)1K,则摄氏温度也升高(或降低)1℃。 (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240K B.温度变化1℃,也就是温度变化1K 学以致用 C.一136℃比136K温度高 (多选)如果物体的温度从27℃升高到127℃,用热力 D.温度由t(t的单位为摄氏度)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 学温度表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升高了273K十1 A.物体的温度升高了400K 答案ABC B.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0K 解析由T=273K十t可知-33℃=240K,选项A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到400K 正确;-136℃=137K,比136K温度高,选项C正确:D中 D.物体的温度升高到373K 初态热力学温度为273K十t,未态为273K十21,温度变化 答案BC tK,故选项B正确,D错误。 解析由T=t十273K知27℃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 为300K,127℃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为400K,所以升高了 100K,选项B、C正确,A、D错误。 随堂训练 1.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取决于气体的( 解析温度是物体的宏观特征,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宏观 A.体积 表现,对一个分子不能谈温度,选项A错误:温度是物体 B.温度 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不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选项 C.压强 B错误,C正确:热量才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达 D.密度 到热平衡时,两物体温度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B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它是 解析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 以一273℃为零点的温标,那么用热力学温标表示标准大 平均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故选项B正确,A、C、D 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应该是() 错误。 A.0℃ 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0K A.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C.273℃ B.只要系统的温度不变化,系统就处于平衡态 D.273K C,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内能一定相同 答案D D.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解析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T=t十 答案D 273K,当t=0℃时,T=273K,故选项D正确。 解析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 5.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 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故选项A错误:一个系统的温度 A.某物体摄氏温度10℃,即热力学温度10K 压强、体积都不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仅仅根据温度不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变且处处相等不能得出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的结论,故选 C热力学温度升高1K小于摄氏温度升高1℃ 项B错误: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它们的温度 D.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一定相同,但是内能不一定相同,故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D 3.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某物体摄氏温度10℃,即热力学温度(273十10)K= A.某物体的温度为0℃,则其中每个分子的温度都为 283K,选项A错误;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K与摄氏温标中 0℃ 每1℃大小相等,则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 B.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的标志 高1℃,选项B、C错误,D正确。 C,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6.1千克0℃的水变成0℃的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D.温度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达到热平衡时,两 是() 物体温度相等 A.分子平均动能变小 答案C B.分子势能变小 39
第二章 气体、固体和液体 提示 要比较-10℃与10K温度的高低必须先统一 单位,-10℃=263.15K>10K。如果单位不同,带负号的 温度不一定低于带正号的温度。 典例剖析 (多选)关于热力学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3℃=240K B.温度变化1℃,也就是温度变化1K C.-136℃比136K温度高 D.温度由t(t的单位为摄氏度)升至2t,对应的热力学 温度升高了273K+t 答案 ABC 解析 由T=273K+t可知-33℃=240K,选项 A 正确;-136℃=137K,比136K温度高,选项C正确;D中 初态热力学温度为273K+t,末态为273K+2t,温度变化 tK,故选项B正确,D错误。 1.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 T= t+273.15K,因此对于同一温度来说,用不同的温标表 示,数值不同,这是因为零值选取不同。 2.在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中,热力学温度升高(或 降低)1K,则摄氏温度也升高(或降低)1℃。 学以致用 (多选)如果物体的温度从27℃升高到127℃,用热力 学温度表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了400K B.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0K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到400K D.物体的温度升高到373K 答案 BC 解析 由T=t+273K 知27℃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 为300K,127℃时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为400K,所以升高了 100K,选项B、C正确,A、D错误。 随堂训练 1.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取决于气体的( ) A.体积 B.温度 C.压强 D.密度 答案 B 解析 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气体分子的 平均动能宏观上取决于温度,故选项 B 正确,A、C、D 错误。 2.关于平衡态和热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平衡就是平衡态 B.只要系统的温度不变化,系统就处于平衡态 C.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内能一定相同 D.处于热平衡的两个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答案 D 解析 平衡态是针对某一系统而言的,热平衡是两个系统 相互影响的最终结果,故选项 A 错误;一个系统的温度、 压强、体积都不变化,系统才处于平衡态,仅仅根据温度不 变且处处相等不能得出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的结论,故选 项B错误;如果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则它们的温度 一定相同,但是内能不一定相同,故选项C错误,D正确。 3.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的温度为0 ℃,则其中每个分子的温度都为 0℃ B.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的标志 C.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D.温度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达到热平衡时,两 物体温度相等 答案 C 解析 温度是物体的宏观特征,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宏观 表现,对一个分子不能谈温度,选项 A 错误;温度是物体 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不是分子平均速率的标志,选项 B错误,C正确;热量才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达 到热平衡时,两物体温度相等,选项D错误。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它是 以-273℃为零点的温标,那么用热力学温标表示标准大 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应该是( ) A.0℃ B.0K C.273℃ D.273K 答案 D 解析 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 的换算关系是T=t+ 273K,当t=0℃时,T=273K,故选项D正确。 5.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 ) A.某物体摄氏温度10℃,即热力学温度10K B.热力学温度升高1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C.热力学温度升高1K小于摄氏温度升高1℃ D.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答案 D 解析 某物体摄氏温度10℃,即热力学温度(273+10)K= 283K,选项A错误;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K与摄氏温标中 每1℃大小相等,则热力学温度升高1K等于摄氏温度升 高1℃,选项B、C错误,D正确。 6.1千克0℃的水变成0℃的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分子平均动能变小 B.分子势能变小 39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C内能变大 解析1千克0℃的水变成0℃的冰的过程中,温度不 D.内能不变 变,则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因该过程放出热量,可知内能减 答案B 小,分子势能减小。故选B。 课后 ·训练提升 共同决定,温度变化,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其内能可能不 基础·巩固 变,故选项B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一、选择题(第1一6题为单选题,第7一8题为多选题) 增大,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均增大,故选项C错误: 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A.热力学温度的0K相当于摄氏温度的273.15℃ 的总和,故选项D错误。 B.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K和摄氏温度每升高1℃对应的 5.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变化是相同的 A.1℃就是1K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随着技术的进步是可能达 B.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1K 到的 C.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 D.0℃可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K 答案B 答案A 解析根据T=273.15K十t,热力学温度的0K相当于 解析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十273K,可 摄氏温度的一273.15℃,选项A错误;根据T= 知1℃与1K表示的温度不同,故选项A错误。由T= 273.15K十t,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K和摄氏温度每升高 t十273K,得△T=△,则知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 1℃对应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选项B正确;绝对零度是 1K,故选项B正确。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 低温的极限,表示分子热运动停止,不可能达到,选项C 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故选项C正确。根据T= 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K,选项D错误。 t十273K知,当t=0℃时T=273K,故选项D正确。 2.一个房间内,上午10点时的温度为16℃,下午2点时的 6.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仪器。右 温度为24℃,则下午2点与上午10点相比较,房间内的 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 B 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 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烧 A增大 B.减小 瓶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 答案A 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A、D间刻度均 解析分子的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下午2点温度 匀分布。由图可知,A、D及此时有色水柱下 高,分子平均动能大于上午10点的分子平均动能,选项A 端对应温度分别为( ) 正确,B、C、D错误。 A.20℃、80℃、64℃ 3.某日气温最低为一2℃、最高为7℃,用热力学温标表示 B.20℃、80℃、68℃ 该日的最大温差是( C.80℃、20℃、32℃ A.5K B.278K D.80℃、20℃、34℃ C.9K D.282K 答案C 答案C 解析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 解析日气温最低为一2℃、最高为7℃,则该日的最大 升高时烧瓶内气体膨胀,有色水柱上升:温度降低时烧瓶 温差是9℃,因△=△T,则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该日的最 内气体收缩,有色水柱下降,因A、D间的测量范国为 大温差是9K,故选项C正确。 20~80℃,可得A点对应80℃,D点对应20℃,A、D间 4.关于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刻度均匀分布,每小格表示80℃一20℃=4℃,则有色水 A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 15 就相同 柱下端对应温度为20℃十3X4℃=32℃,选项A、B、D B.物体的温度变化时,它的内能一定改变 错误,C正确。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 D.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 答案A 能达到热平衡 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的标志,对不同质量的同 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 种物质,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相同,故选项 平衡 A正确:对一定质量的物体来说,其内能由其温度和体积 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平衡 40
物 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C.内能变大 D.内能不变 答案 B 解析 1千克0 ℃的水变成0 ℃的冰的过程中,温度不 变,则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因该过程放出热量,可知内能减 小,分子势能减小。故选B。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 巩固 一、选择题(第1~6题为单选题,第7~8题为多选题) 1.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力学温度的0K相当于摄氏温度的273.15℃ B.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K和摄氏温度每升高1℃对应的 温度变化是相同的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随着技术的进步是可能达 到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 答案 B 解析 根据T=273.15K+t,热力学温度的0K相当于 摄氏 温 度 的 -273.15 ℃,选 项 A 错 误;根 据 T = 273.15K+t,热力学温度每升高1K 和摄氏温度每升高 1℃对应的温度变化是相同的,选项B正确;绝对零度是 低温的极限,表示分子热运动停止,不可能达到,选项 C 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 K,选项D错误。 2.一个房间内,上午10点时的温度为16℃,下午2点时的 温度为24℃,则下午2点与上午10点相比较,房间内的 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 分子的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所以下午2点温度 高,分子平均动能大于上午10点的分子平均动能,选项 A 正确,B、C、D错误。 3.某日气温最低为-2℃、最高为7℃,用热力学温标表示 该日的最大温差是( ) A.5K B.278K C.9K D.282K 答案 C 解析 日气温最低为-2℃、最高为7℃,则该日的最大 温差是9℃,因 Δt=ΔT,则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该日的最 大温差是9K,故选项C正确。 4.关于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 就相同 B.物体的温度变化时,它的内能一定改变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答案 A 解析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变化的标志,对不同质量的同 种物质,只要温度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相同,故选项 A正确;对一定质量的物体来说,其内能由其温度和体积 共同决定,温度变化,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其内能可能不 变,故选项 B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增大,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均增大,故选项 C错误;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的总和,故选项D错误。 5.关于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就是1K B.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1K C.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D.0℃可用热力学温度粗略地表示为273K 答案 A 解析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可 知1℃与1K表示的温度不同,故选项 A 错误。由T= t+273K,得 ΔT=Δt,则知温度升高了1℃就是升高了 1K,故选项B正确。热力学温度的单位“K”是国际单位 制中七 个 基 本 单 位 之 一,故 选 项 C 正 确。根 据 T = t+273K知,当t=0℃时T=273K,故选项D正确。 6.温度计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测温仪器。右 图为一个简易温度计,一根装有一小段有色 水柱的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烧瓶内,烧 瓶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外界温度发 生变化时,水柱位置将上下变化。已知A、D 间的测量范围为20~80℃,A、D 间刻度均 匀分布。由图可知,A、D 及此时有色水柱下 端对应温度分别为( ) A.20℃、80℃、64℃ B.20℃、80℃、68℃ C.80℃、20℃、32℃ D.80℃、20℃、34℃ 答案 C 解析 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 升高时烧瓶内气体膨胀,有色水柱上升;温度降低时烧瓶 内气体收缩,有色水柱下降,因 A、D 间的测量范围为 20~80℃,可得A 点对应80℃,D 点对应20℃,A、D 间 刻度均匀分布,每小格表示 80℃-20℃ 15 =4℃,则有色水 柱下端对应温度为20℃+3×4℃=32℃,选项 A、B、D 错误,C正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根据热平衡的原理 B.温度相同的棉花和石头相接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 能达到热平衡 C.若a与b、c分别达到热平衡,则b、c之间也达到了热 平衡 D.两物体温度相同,可以说两物体达到热平衡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