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10滴,则计算所得的V偏小,故d 偏小,选项D正确。 误区警示 1.油酸酒精溶液的实际浓度和理论值间存 E13tic13-t1C13 在偏差。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实际体积和理论值间存在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m。 偏差。 (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3.油酸在水面上的实际分布情况和理想中的“均匀” m。 (4)某同学所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明显偏 “单分子纯油酸层”间存在偏差。 小,可能是由于 4.采用“互补法(即不足半个舍去,大于半个的算一个)” 计算获得的油膜面积与实际的油膜面积间存在偏差。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大量酒精 学以致用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在向量筒中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 10滴 液的浓度为每10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5mL,用注射器 答案(1)4.0×10-3 测得100滴这样的溶液为1mL,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 (2)2.5×10-12 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 (3)6.3×10-10 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cm。 (4)D 解析(1)由于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cm,则每一个小方 格的面积就是1cm2,数出在油膜轮廊范图内的格子数(超 过半格的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的舍去)为40,则油酸薄膜 的面积S=40cm2=4.0X10-3m2。 (2)由题意知,8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mL,且油 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02%,故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m。 (2)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 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N×0.02%=80×0.02%× (3)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 10-6m3=2.5X10-2m3。 答案(1)5×10 =2.5X10- (2)136 (3)油酸分子直径d= 4.0X10-3m=6.3X (3)3.7×10-0 10-10m。 解析(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④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 S,V是纯油酸的 V=10000x10ml.=5×10-6ml.=5X10-5cm2。(2)由 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若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未 题图所示可知,由于每格边长为1cm,则每一格就是1cm2, 完全散开,即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偏小,导 估算油膜面积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 致计算结果偏大,选项A错误:大量的酒精更易使油酸分子 原则,估算出136格,则油酸薄膜面积为S=136cm2。 形成单分子层薄膜,会使测量结果更精确,选项B错误: V_5×10-8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将偏小,计 (3)油酸分子直径d= 136 cm=3.7X10-8cm= 算结果将偏大,选项C错误:若在向量筒中滴入1mL油酸 3.7X10-10m。 随堂训练 1.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将体积百分比 解析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 浓度为A的n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量筒中,测得体积为 V V。再将其中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 XA,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A 11 S5。故选项B正确。 酸薄膜,薄膜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大小为() 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先把油酸与酒精以 A器 BAV 1:3000的比例混合,然后取一滴混合液滴在水面上,酒精 nS 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扩展后形成了面积为20cm的油 C DAv 膜,设一滴液滴的体积为0.001cm3。由此可算出油酸分子 答案B 的直径的数量级是 mo 答案10-10 11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m2。 (2)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m3。 (3)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 (4)某同学所得到的油酸分子直径的计算结果明显偏 小,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大量酒精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在向量筒中滴入1mL油酸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 10滴 答案 (1)4.0×10-3 (2)2.5×10-12 (3)6.3×10-10 (4)D 解析 (1)由于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cm,则每一个小方 格的面积就是1cm2,数出在油膜轮廓范围内的格子数(超 过半格的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的舍去)为40,则油酸薄膜 的面积S=40cm2=4.0×10-3 m2。 (2)由题意知,8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1mL,且油 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02%,故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 含有纯油酸的体积V0 = V N ×0.02% = 1 80 ×0.02% × 10-6 m3=2.5×10-12 m3。 (3)油酸分子直径 d= V0 S = 2.5×10-12 4.0×10-3 m=6.3× 10-10 m。 (4)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公式是d= V S ,V 是纯油酸的 体积,S 是油膜的面积。若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酸未 完全散开,即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的面积S 偏小,导 致计算结果偏大,选项 A错误;大量的酒精更易使油酸分子 形成单分子层薄膜,会使测量结果更精确,选项 B错误;若 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S 将偏小,计 算结果将偏大,选项C错误;若在向量筒中滴入1mL油酸 酒精溶液时,滴数多数了10滴,则计算所得的V 偏小,故d 偏小,选项D正确。 1.油酸酒精溶液的实际浓度和理论值间存 在偏差。 2.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实际体积和理论值间存在 偏差。 3.油酸在水面上的实际分布情况和理想中的“均匀” “单分子纯油酸层”间存在偏差。 4.采用“互补法(即不足半个舍去,大于半个的算一个)” 计算获得的油膜面积与实际的油膜面积间存在偏差。 学以致用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 液的浓度为每10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5mL,用注射器 测得100滴这样的溶液为1mL,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 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 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cm。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cm3。 (2)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 (3)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 答案 (1)5×10-6 (2)136 (3)3.7×10-10 解析 (1)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V= 5 10000×100 mL=5×10-6 mL=5×10-6cm3。(2)由 题图所示可知,由于每格边长为1cm,则每一格就是1cm2, 估算油膜面积以“超过半格以一格计算,小于半格就舍去”的 原则,估 算 出 136 格,则 油 酸 薄 膜 面 积 为 S=136cm2。 (3)油酸分子直径d= V S = 5×10-6 136 cm=3.7×10-8cm= 3.7×10-10 m。 随堂训练 1.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将体积百分比 浓度为A 的n 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量筒中,测得体积为 V。再将其中的一滴溶液滴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 酸薄膜,薄膜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大小为( ) A. nV AS B. AV nS C. V nS D. AV S 答案 B 解析 一 滴 油 酸 酒 精 溶 液 中 纯 油 酸 的 体 积 为 V0 = V n ×A,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 V0 S = VA nS 。故选项B正确。 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先把油酸与酒精以 1∶3000的比例混合,然后取一滴混合液滴在水面上,酒精 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扩展后形成了面积为20cm2 的油 膜,设一滴液滴的体积为0.001cm3。由此可算出油酸分子 的直径的数量级是 m。 答案 10-10 11
物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解析一滴混合液中纯油酸体积为V=0.001×10-6× 算所用的面积S偏大,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选项D不符 合题意。 3000m2-1 1 =3X102m,直径为d= 3大10~2 4.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 S20X10m= 酸0.6mL,现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50滴上述溶液,量筒 1.67×10-0m,所以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 3.某同学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 液滴入足够大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 (1)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将该溶液滴一滴到水 展开,稳定后形成的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每一小方格的 面上,稳定后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已知500mL油酸 边长为25mm。 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1mL,则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 表达式为d= (2)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明显 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A.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 计算 B.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 (1)图中油酸膜的面积为 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 发生了变化,但该同学并未发觉,仍按未挥发时的 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是 m2,根据上述数据, 浓度计算(油酸仍能充分散开) 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o 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散开 (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在距水面约2cm的位置将一滴 D.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 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形成油膜,实验时观察到,油膜 处理 的面积会先扩张后又收缩了一些,这是为什么呢?请 Vo 写出你分析的原因: (写 答案(1)500S (2)AC 出一条即可)。 解析(1)纯油酸的体积V等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乘 答案(1)4.25×10-21.2×10-2.8×10-10 (2)溶液中酒精挥发,使液面收缩 以浓度,即V= X1,又油膜面积为S,则分子直径大小 500 解析(1)油膜的面积可从方格纸上得到,所图成的方格 VV。 的表达式为d=S-50s。(2)根据d=00s分析可知, 中,面积超过一半按一格算,小于一半的舍去,图中共有 68个方格,故油膜面积为S=68×25×25mm2= 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 42500mm2=4.25×10-2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 计算,则计算时所用体积数值偏大,会导致计算结采偏大, 1 选项A符合题意: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 纯油酸体积为V= ×10×8点m=12x10"m.油 溶液的浓度变大,则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选项B不符合 V_1.2×10-u 题意;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 酸分子的直径为d= s=4.3X10m=2.8X10-0m. 的面积S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选项C符合题意:计 (2)油膜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酒精挥发,使液面收缩。 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则计 课后·训练提升 一、选择题(第1~3题为单选题,第4~5题为多选题) 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 1.将1cm3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cm3油酸酒精溶液。 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 已知1cm3溶液中有50滴,现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 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膜的轮廓形状如 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 图所示。图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均为1cm,下列 薄层。已测出这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估测油酸分 说法不正确的是( ) 子的直径为( A.2X10-0m B.5×10-0m C.2×10-9m D.5×10-9m 答案B 1 解析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油酸体积为200X50X 10-8m3=10-0m3,油膜分子是单分子油膜,根据d= A.实验时将油酸分子看成球体 V_10-1o S=0.2m=5X10-0m,故选项B正确。 B.实验时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使用油酸酒精溶液的目的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层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 12
物 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解析 一滴混合液中纯油酸体积为V=0.001×10-6× 1 3000 m3= 1 3 ×10-12 m,直径为d= V S = 1 3 ×10-12 20×10-4 m= 1.67×10-10 m,所以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 m。 3.某同学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 (1)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为V0,将该溶液滴一滴到水 面上,稳定后形成油膜的面积为S。已知500mL油酸 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1mL,则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 表达式为d= 。 (2)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 明显 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 计算 B.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 发生了变化,但该同学并未发觉,仍按未挥发时的 浓度计算(油酸仍能充分散开) 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散开 D.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 处理 答案 (1) V0 500S (2)AC 解析 (1)纯油酸的体积V 等于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乘 以浓度,即V= V0 500 ×1,又油膜面积为S,则分子直径大小 的表达式为d= V S = V0 500S 。(2)根据d= V0 500S 分析可知, 错误地将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直接作为油酸的体积进行 计算,则计算时所用体积数值偏大,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选项 A符合题意;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 溶液的浓度变大,则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选项B不符合 题意;水面上痱子粉撒得较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则测量 的面积S 偏小,导致结果计算偏大,选项C符合题意;计 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则计 算所用的面积S 偏大,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小,选项 D不符 合题意。 4.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油酸酒精溶液中有油 酸0.6mL,现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50滴上述溶液,量筒 中的溶液体积增加了1mL,若把一滴这样的油酸酒精溶 液滴入足够大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 展开,稳定后形成的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每一小方格的 边长为25mm。 (1)图中油酸膜的面积为 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 液中含有纯油酸体积是 m3,根据上述数据, 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 (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在距水面约2cm的位置将一滴 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水面形成油膜,实验时观察到,油膜 的面积会先扩张后又收缩了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请 写出你分析的原因: (写 出一条即可)。 答案 (1)4.25×10-2 1.2×10-11 2.8×10-10 (2)溶液中酒精挥发,使液面收缩 解析 (1)油膜的面积可从方格纸上得到,所围成的方格 中,面积超过一半按一格算,小于一半的舍去,图中共有 68个 方 格,故 油 膜 面 积 为 S =68×25×25 mm2 = 42500mm2=4.25×10-2 m2,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 纯油酸体积为V= 1 50 ×10-6× 0.6 1000 m3=1.2×10-11 m3,油 酸分子的直径为d= V S = 1.2×10-11 4.3×10-2 m=2.8×10-10 m。 (2)油膜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酒精挥发,使液面收缩。 课后·训练提升 一、选择题(第1~3题为单选题,第4~5题为多选题) 1.将1cm3 油酸溶于酒精中,制成200cm3 油酸酒精溶液。 已知1cm3 溶液中有50滴,现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 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后,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 薄层。已测出这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估测油酸分 子的直径为( ) A.2×10-10 m B.5×10-10 m C.2×10-9 m D.5×10-9 m 答案 B 解析 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的油酸体积为 1 200×50 × 10-6 m3=10-10 m3,油膜分子是单分子油膜,根据d= V S = 10-10 0.2 m=5×10-10 m,故选项B正确。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 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 1mL上述溶液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 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膜的轮廓形状如 图所示。图中每个小正方形方格的边长均为1cm,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将油酸分子看成球体 B.实验时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使用油酸酒精溶液的目的是让油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层 12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分子油膜 解析形成的油膜不是单分子层,计算的油膜厚度就不是 D.该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是6.5×10-8m 分子直径,比分子直径大得多,选项A正确:滴入水中后 答案D 酒精都溶入水中,选项B错误:计算体积时少数了几滴, 解析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实验的基本原 会使计算的油滴体积偏大,计算的分子直径也偏大,选项 理是①让油膜尽可能散开,形成单分子层,②把油酸分子 C正确:数方格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算出的 看成球形,③不考虑分子之间空隙,选项A、B正确:由于 油膜面积偏小,导致计算结果偏大,选项D正确。 酒精易溶于水,使用油酸酒精溶液的目的是让油膜在水面 二、非选择题 上形成单层分子油膜,选项C正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 6.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 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二》 0.6 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 80×1000 mL=7.5X10-6mL= 测得1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 75X102m㎡,所以油酸分子直径为d=_乙5X10 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 S115X10m= 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cm。 6.5X10-10m,选项D错误。 3.为了减小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误差,下列方法可行 的是( A.用注射器向量筒里滴100滴油酸酒精溶液,并读出量 筒里这些溶液的体积V,则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品 B.把浅盘水平放置,在浅盘里倒入一些水,使水面离盘距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 离小一些 (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C,先在浅盘水中撒些痱子粉,再用注射器把油酸酒精溶 数字) 液滴4滴在水面上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 D.用牙签把水面上的油膜尽量拨弄成矩形 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 答案B 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 解析如果10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不是整数体积,则 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答案(1)118(115~121均可)(2)6.4×10-0(6.2× 不在刻度线上,那么估读的体积误差就大了,选项A错 误;选项B的方法是可行的;先在浅盘水中撒些痱子粉, 10-~6.5X100均可)(3)NA=6NMS 再用注射器把油酸酒精溶液滴1滴在水面上,若多滴几滴 toVa 确实对测量形成油膜的油酸体积会更精确些,但多滴以后 解析(1)围成的方格中,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 会使油膜面积增大,可能使油膜这个不规则形状的一部分 个,共有118个方格,故油膜的面积S=118×12cm2= 与浅盘的壁相接触,选项C错误:实验中只要是单分子层 118cm。(2)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1=80mL,由纯 油膜即可,并不需要油膜是矩形,选项D错误。 油酸与溶液体积比为0.6:1000,可得1滴油酸酒精溶液 4.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 1 6 A.将油酸形成的膜看成单分子油膜 中含油酸的体积V,=80×1000=7.5X10-m3,而1滴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酸薄膜轮廓面积S= C.考虑了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118X10m,所以油酸分子直径d=兰=75X10 118X10m= 答案ABD ,每个油酸 解析实验中油酸的直径是用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 6XI0“m(3)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a= 积来计算,所以实验的科学依据是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 分子的体积为V。= 1 ),阿代加德罗常数 膜,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间隙,并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油 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所以选项A、B、D正确, 型,联立解得N 为Na=V。 6MS3 o。 C错误。 7.一艘油轮装载着密度为900kg/m3的原油在海上航行,由 5.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 于某种事故而使原油发生部分泄漏导致91的原油流入 偏大,可能是由于( 大海,则这次事故造成的最大污染面积约为 m2。 A.油酸未完全散开 答案104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求每滴体积时,1mL溶液的滴数少数了几滴 解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d=100m。由d=, = 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答案ACD 10m. 程可知,S-阳 13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分子油膜 D.该实验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是6.5×10-8 m 答案 D 解析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实验的基本原 理是①让油膜尽可能散开,形成单分子层,②把油酸分子 看成球形,③不考虑分子之间空隙,选项 A、B正确;由于 酒精易溶于水,使用油酸酒精溶液的目的是让油膜在水面 上形成单层分子油膜,选项C正确;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 含纯油酸的体积为V= 1 80 × 0.6 1000 mL=7.5×10-6 mL= 7.5×10-12 m3,所以油酸分子直径为d= V S = 7.5×10-12 115×10-4 m= 6.5×10-10 m,选项D错误。 3.为了减小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误差,下列方法可行 的是( ) A.用注射器向量筒里滴100滴油酸酒精溶液,并读出量 筒里这些溶液的体积V1,则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V2= V1 100 B.把浅盘水平放置,在浅盘里倒入一些水,使水面离盘距 离小一些 C.先在浅盘水中撒些痱子粉,再用注射器把油酸酒精溶 液滴4滴在水面上 D.用牙签把水面上的油膜尽量拨弄成矩形 答案 B 解析 如果100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不是整数体积,则 不在刻度线上,那么估读的体积误差就大了,选项 A 错 误;选项 B的方法是可行的;先在浅盘水中撒些痱子粉, 再用注射器把油酸酒精溶液滴1滴在水面上,若多滴几滴 确实对测量形成油膜的油酸体积会更精确些,但多滴以后 会使油膜面积增大,可能使油膜这个不规则形状的一部分 与浅盘的壁相接触,选项C错误;实验中只要是单分子层 油膜即可,并不需要油膜是矩形,选项D错误。 4.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 ) A.将油酸形成的膜看成单分子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考虑了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答案 ABD 解析 实验中油酸的直径是用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 积来计算,所以实验的科学依据是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 膜,不考虑油酸分子间的间隙,并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油 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所以选项 A、B、D正确, C错误。 5.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 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 C.求每滴体积时,1mL溶液的滴数少数了几滴 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答案 ACD 解析 形成的油膜不是单分子层,计算的油膜厚度就不是 分子直径,比分子直径大得多,选项 A 正确;滴入水中后 酒精都溶入水中,选项 B错误;计算体积时少数了几滴, 会使计算的油滴体积偏大,计算的分子直径也偏大,选项 C正确;数方格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计算出的 油膜面积偏小,导致计算结果偏大,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 6.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 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 测得1mL上述溶液有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 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得到油酸薄膜的轮廓 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格的边长为1cm。 (1)油酸薄膜的面积是 cm2。 (2)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 数字)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 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 的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形 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的密度为ρ,摩尔 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 。 答案 (1)118(115~121均可) (2)6.4×10-10(6.2× 10-10~6.5×10-10 均可) (3)NA= 6MS3 πρV3 解析 (1)围成的方格中,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 个,共有118个方格,故油膜的面积S=118×12cm2= 118cm2。(2)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V1= 1 80 mL,由纯 油酸与溶液体积比为0.6∶1000,可得1滴油酸酒精溶液 中含油酸的体积V2= 1 80 × 6 1000 =7.5×10-12 m3,而1滴 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酸薄膜轮廓面积S= 118×10-4 m2,所以油酸分子直径d= V2 S = 7.5×10-12 118×10-4 m= 6.4×10-10 m。(3)油酸的摩尔体积为Vmol= M ρ ,每个油酸 分子的体积为V0= 1 6 πd3= 1 6 π V S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为NA= Vmol V0 ,联立解得NA= 6MS3 πρV3 。 7.一艘油轮装载着密度为900kg/m3 的原油在海上航行,由 于某种事故而使原油发生部分泄漏导致9t的原油流入 大海,则这次事故造成的最大污染面积约为 m2。 答案 1011 解析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d=10-10 m。由d= V S ,ρ= m V 可知,S= m ρd =1011 m2。 13
物理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配人教版 8.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NA= (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0.5mL的油酸配制了1000mL的油酸酒精 答案(1)6X100(2)偏小(3)6M d 溶液: 解析(1)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 ②用注射器和量筒测得50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 1000×0ml.=1X103ml,记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 0.5 1 mL; ③在浅盘内盛适量的水,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考虑分子间的空隙,则油酸分子直径为d= S ④在浅盘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 1×10-5×10-6 160X10:m=6X100m。(2)因为拿错的注射器 纸测量油膜的面积为160cm2。 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d= 的针管比原来的粗,则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较大,含 m.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油酸较多,在水平上形成油膜的面积较大,根据d=、可 (2)若该同学在计算注射器滴出的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 知这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油酸分子直径偏小。(3)每个油酸 后,不小心拿错了一个注射器把溶液滴在水面上,拿错 的注射器的针管比原来的粗,这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油酸 分子的体积V。=号x(号)”=日d,则阿伏加德罗常教 分子直径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M 6M (3)若已知纯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在测出油酸 NA= pW。ad3 分子直径为d后,还可以继续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知识概览 1,通过实验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 统计规律 的统计规律。 2.根据实例,了解氧气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特点,知道分 分子运动速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 率分布规律 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特点 3.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气体压强的微观图景,了 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课前·基础认知 一、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率分布图像。 单个分子运动具有偶然性:某个分子除了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做匀速直线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气体分运动 子运动大量分子运动具有统计规律:在某一时刻 20 的特点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向 15 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几乎相等, 因而具有规律性 10 温度为0 微思考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规律可 温度为100C 5 循吗? 提示从微规角度看,组成气体的分子并没有统一的运动 0 900以上 900 步调,所以单独来看,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带有偶然 大S 性,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00 N60 二、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 分子的速率/(m·s-) 下图是氧气分子在0℃和100℃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速 14
物 理 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配人教版 8.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 (1)某同学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0.5mL 的油酸配制了1000mL 的油酸酒精 溶液; ②用注射器和量筒测得50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为 1mL; ③在浅盘内盛适量的水,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④在浅盘上覆盖透明玻璃,描出油膜形状,用透明方格 纸测量油膜的面积为160cm2。 则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小d= m。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若该同学在计算注射器滴出的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体积 后,不小心拿错了一个注射器把溶液滴在水面上,拿错 的注射器的针管比原来的粗,这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油酸 分子直径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已知纯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 M,在测出油酸 分子直径为d 后,还可以继续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 (1)6×10-10 (2)偏小 (3) 6M πρd3 解析 (1)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 0.5 1000 × 1 50 mL=1×10-5 mL,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 考虑 分 子 间 的 空 隙,则 油 酸 分 子 直 径 为 d = V S = 1×10-5×10-6 160×10-4 m=6×10-10 m。(2)因为拿错的注射器 的针管比原来的粗,则每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较大,含 油酸较多,在水平上形成油膜的面积较大,根据d= V S 可 知这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油酸分子直径偏小。(3)每个油酸 分子的体积V0= 4 3 π d 2 3 = 1 6 πd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M ρV0 = 6M πρd3。 3.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 素养·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知 识 概 览 1.通过实验了解分子运动的特点,了解分子运动速率分布 的统计规律。 2.根据实例,了解氧气分子运动速率的分布特点,知道分 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的物理意义。 3.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气体压强的微观图景,了 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课前·基础认知 一、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气体分 子运动 的特点 单个分子运动具有 偶然性 :某个分子除了 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做 匀速直线 运动 大量分子运动具有 统计规律 :在某一时刻 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向 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几乎相等, 因而具有规律性 微思考 1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有规律可 循吗? 提示 从微观角度看,组成气体的分子并没有统一的运动 步调,所以单独来看,各个分子的运动都是无规则的,带有偶然 性,但从总体来看,大量分子的运动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 下图是氧气分子在0℃和100℃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速 率分布图像。 14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由图像可以看出: 三、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1)某一时刻,既有速率大的分子,也有速率小的分子。 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 (2)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和平均速率相差很小。 量气体分子不断撞击器壁的结果 (3)两个温度下,具有最大比例的速率区间是不同的。 若某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4)分子速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点。 压 越大,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 (5)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 强 的碰撞对器壁的作用力就越大, (6)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压强越大 观 微观解释 微训练下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 若容器中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大,在 布规律图,横坐标表示速率,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 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 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由图可知( 的分子数就多,平均作用力也会较 4W 大,压强越大 ×100% 微训练2下列关于气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20 ① ①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 撞器壁而产生的:②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作 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③从微观角度看,气体 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 2 468 /102m.s) ④从宏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有关。 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 A.①③ 分布规律 B.②④ 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①②③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 D.①②③④ 比例增大 答案D D.①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高 微思考2能否用雨滴撞击伞面时影响压力(压强) 答案A 大小的因素来比拟说明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解析由题图可知,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出 提示能。雨滴撞击伞面时压力(压强)大小与单位时 “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选项A正确;随着温度的升 间内落在伞面上的雨滴数有关,雨滴数越多,压力(压强)越 高,绝大多数的氧气分子的速率增大,它满足统计规律,但个 大;另外还与雨滴质量大小、速度大小即与雨滴动能大小有 别分子的速率也可能减小,选项B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 关,动能越大,压力(压强)越大:气体压强同上面的原理相 氧气分子中遠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减小,选项C错误:① 似,压强大小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 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低,选项D错误。 课堂 重难突破 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 提示不是。温度升高仍然有部分分子由于不间断的 碰撞而速率减小。 重难归纳 典例剖析 1,运动的自由性:对单个分子而言,由于气体分子间的 距离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通常认为,气体分子除了 (多选)大量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因 A.分子除相互碰撞或跟容器壁碰撞外,可在空间里自 而气体会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由移动 2.运动的无序性:对大量的分子而言,分子的运动杂乱 B.分子的频繁碰撞致使它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 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 C.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分子的速率分布毫无规律 3.运动的高速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 答案ABC 数百米每秒,在数量级上相当于子弹的速率。 解析大量气体分子运动具有规律性,不属于随机事 7情境体型 件。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是指温度升高时,所有 越剧烈:气体分子除碰撞外可以认为是在空间自由移动的, 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大了吗? 因气体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碰撞使它做无规则运 动,但气体分子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15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由图像可以看出: (1)某一时刻,既有速率大的分子,也有速率小的分子。 (2)大多数分子的速率和平均速率相差很小。 (3)两个温度下,具有最大比例的速率区间是不同的。 (4)分子速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 ”的分布特点。 (5)温度升高,分子的 平均速率 增大。 (6)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 剧烈 。 微训练 1 下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 布规律图,横坐标表示速率,纵坐标表示某一速率内的分子 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由图可知( ) 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 分布规律 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 比例增大 D.①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高 答案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速率呈现出 “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选项 A 正确;随着温度的升 高,绝大多数的氧气分子的速率增大,它满足统计规律,但个 别分子的速率也可能减小,选项 B错误;随着温度的升高, 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减小,选项C错误;① 状态的温度比②状态的温度低,选项D错误。 三、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气 体 压 强 的 微 观 解 释 气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 量气体分子不断撞击器壁的结果 微观解释 若某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越大,单位面积上气体分子与器壁 的碰撞对器壁的作用力就越 大 , 压强越 大 若容器中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大,在 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 的分子数就多,平均作用力也会较 大 ,压强越 大 微训练 2 下列关于气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 撞器壁而产生的;②气体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在数值上等于作 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③从微观角度看,气体 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 ④从宏观角度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的温度和体积 有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D 微思考 2 能否用雨滴撞击伞面时影响压力(压强) 大小的因素来比拟说明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提示 能。雨滴撞击伞面时压力(压强)大小与单位时 间内落在伞面上的雨滴数有关,雨滴数越多,压力(压强)越 大;另外还与雨滴质量大小、速度大小即与雨滴动能大小有 关,动能越大,压力(压强)越大;气体压强同上面的原理相 似,压强大小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密集程度有关。 课堂·重难突破 一 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 重难归纳 1.运动的自由性:对单个分子而言,由于气体分子间的 距离比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弱。通常认为,气体分子除了 相互碰撞或者跟器壁碰撞外,不受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因 而气体会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运动的无序性:对大量的分子而言,分子的运动杂乱 无章,在某一时刻,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运动的分子都有,而且 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3.运动的高速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 数百米每秒,在数量级上相当于子弹的速率。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是指温度升高时,所有 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增大了吗? 提示 不是。温度升高仍然有部分分子由于不间断的 碰撞而速率减小。 典例剖析 (多选)大量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 A.分子除相互碰撞或跟容器壁碰撞外,可在空间里自 由移动 B.分子的频繁碰撞致使它做杂乱无章的热运动 C.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D.分子的速率分布毫无规律 答案 ABC 解析 大量气体分子运动具有规律性,不属于随机事 件。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 越剧烈;气体分子除碰撞外可以认为是在空间自由移动的, 因气体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碰撞使它做无规则运 动,但气体分子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