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始接触 (1)决定是否接案 (2)建立专业关系 (3)进入治疗 2、心理社会资料的收集 3、诊断 (1)心理动态诊断:分析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互动。 个人的自我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是自我调节功能的一个表现,所以从个人 的自我防卫机制上可以解读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与自我的强度。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卫机制 有: ①否认 ②隐抑 ③解脱 ④认同 ⑤补偿作用 ⑥合理化 ⑦投射 ⑧转移 ⑨酸葡萄 ⑩甜柠檬 0反向行为 Q倒退 G幻想 Q理想化 G升华 G分裂 (2)病因诊断 (3)分类诊断 三、治疗方法 (一)直接治疗,工作者直接与案主接触并进行研究、诊断及治疗的过程, 1、非反映性(讨论)直接治疗:个案工作者直接向求助者提供各种帮助,而求助者只
16 1、开始接触 (1)决定是否接案 (2)建立专业关系 (3)进入治疗 2、心理社会资料的收集 3、诊断 (1)心理动态诊断:分析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互动。 个人的自我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是自我调节功能的一个表现,所以从个人 的自我防卫机制上可以解读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与自我的强度。人们常用的心理防卫机制 有: ①否认 ②隐抑 ③解脱 ④认同 ⑤补偿作用 ⑥合理化 ⑦投射 ⑧转移 ⑨酸葡萄 ⑩甜柠檬 ○11反向行为 ○12倒退 ○13幻想 ○14理想化 ○15升华 ○16分裂 (2)病因诊断 (3)分类诊断。 三、治疗方法 (一)直接治疗,工作者直接与案主接触并进行研究、诊断及治疗的过程。 1、非反映性(讨论)直接治疗:个案工作者直接向求助者提供各种帮助,而求助者只
处于服从者的地位。 (1)支持:包括表示了解、接受、同情、信任和乐意帮助的态度等。 (2)直接影响:强调、提议、忠告、逼迫、实际干预五个层次。 (3)探索 一描述一一宣泄 2、反映讨论的技术 (1)“人在情境中”的反映讨论 ①“决定、后果及变通”的讨论 ②内省 ③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④自我评估 ⑤对工作者与治疗的反映 ©他人、健康及情境 (2)心理模式动力反映:以问题的方式引导案主思索他对人或事的反映模式与倾向。 (3)人格发展反映:调整求助者不正常的人格形态。 2、间接治疗的技术(①支持②直接影响③宣泄④反映讨论):不是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 进行治疗,而是通过作用于案主的生活环境而达到治疗案主的目的。在对案主有密切关系的 人谈话时运用的方法与技巧与上述的直接治疗相同,不同的只是谈话对象不是案主本人。 四、理论特点 1、融各家理论而为一体。 2、形成一套既丰富又细腻的工作技巧。 3、强调环境工作。 4、要求案主有相当的沟通能力、内省能力和一个完整的自我。因此,对于弱智人士 严重精神病患者或处于危机事件中的案主米说,该模式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二节人本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法) 、理论背景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人的本性 2、自我概念 3、问题产生的原因:理想自我的过高与自我概念的过低,两者的冲突导致问题的出现。 三、方法与技术
17 处于服从者的地位。 (1)支持:包括表示了解、接受、同情、信任和乐意帮助的态度等。 (2)直接影响:强调、提议、忠告、逼迫、实际干预五个层次。 (3)探索——描述——宣泄 2、反映讨论的技术 (1)“人在情境中”的反映讨论 ①“决定、后果及变通”的讨论 ②内省 ③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④自我评估 ⑤对工作者与治疗的反映 ⑥他人、健康及情境 (2)心理模式动力反映:以问题的方式引导案主思索他对人或事的反映模式与倾向。 (3)人格发展反映:调整求助者不正常的人格形态。 2、间接治疗的技术(①支持②直接影响③宣泄④反映讨论):不是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 进行治疗,而是通过作用于案主的生活环境而达到治疗案主的目的。在对案主有密切关系的 人谈话时运用的方法与技巧与上述的直接治疗相同,不同的只是谈话对象不是案主本人。 四、理论特点 1、融各家理论而为一体。 2、形成一套既丰富又细腻的工作技巧。 3、强调环境工作。 4、要求案主有相当的沟通能力、内省能力和一个完整的自我。因此,对于弱智人士、 严重精神病患者或处于危机事件中的案主来说,该模式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二节 人本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人的本性 2、自我概念 3、问题产生的原因:理想自我的过高与自我概念的过低,两者的冲突导致问题的出现。 三、方法与技术
1、其挚或表里一致 2、无条件的关怀 3、同感 四、理论特点 1、营造整个辅导过程中安详、无威胁性的气氛。 2、不应尝试否定或斥贵案主对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 3、留意案主与工作者会谈时的表现、他“此时此地”的感受和双方彼此之间的交往 4、工作者也应尝试与案主分享一些个人的感受和见解,而不应刻意与他分析他的问题 或找出解决办法。 第三节行为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人性观:机械的。 2、科学方法:对行为的界定也相当有特色,完全数开了心理的感受,它所研究的问题 行为必须是可见的、可度量的、可客观描述的,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是可操作的。因而坚决反 对对人格等所谓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认为那实际上是在舍本逐末。 3、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忽略甚至否定对案主的同情、同感等情感支持。 三、治疗的方法与技巧 行为治疗法是一个完整的介入程序,必须严格按照介入的程序进行。大致而言,在介入 之前,工作者必须想清楚以下问题:(1)评估方案:(2)治疗的策略和技巧:(3)增强物的 使用:(4)增强程序 1、评估方案 (1)基点记录 (2)方案①A-B设计(前一一后设计)②AB-AB设计(逆转设计)③多种基点设计: 个人的几种形为:几个人相同的行为:同样行为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 2、治疗的策略与技巧 (1)反应性技巧:反应性行为通常是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为有关。 ①反制约 ②循序减敏法 ③嫌恶疗法
18 1、真挚或表里一致 2、无条件的关怀 3、同感 四、理论特点 1、营造整个辅导过程中安详、无威胁性的气氛。 2、不应尝试否定或斥责案主对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 3、留意案主与工作者会谈时的表现、他“此时此地”的感受和双方彼此之间的交往。 4、工作者也应尝试与案主分享一些个人的感受和见解,而不应刻意与他分析他的问题 或找出解决办法。 第三节 行为治疗法 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概念与假设 1、人性观:机械的。 2、科学方法:对行为的界定也相当有特色,完全撇开了心理的感受,它所研究的问题 行为必须是可见的、可度量的、可客观描述的,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是可操作的。因而坚决反 对对人格等所谓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认为那实际上是在舍本逐末。 3、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忽略甚至否定对案主的同情、同感等情感支持。 三、治疗的方法与技巧 行为治疗法是一个完整的介入程序,必须严格按照介入的程序进行。大致而言,在介入 之前,工作者必须想清楚以下问题:(1)评估方案;(2)治疗的策略和技巧;(3)增强物的 使用;(4)增强程序。 1、评估方案 (1)基点记录 (2)方案①A-B 设计(前——后设计)②A-B-A-B 设计(逆转设计)③多种基点设计: 一个人的几种形为;几个人相同的行为;同样行为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 2、治疗的策略与技巧 (1)反应性技巧:反应性行为通常是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为有关。 ①反制约 ②循序减敏法 ③嫌恶疗法
④泛暴疗法 (2)操作性技巧: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相关的自主性行为。 ①正增强 ②负增强 ③消减 ④差别增强 ⑤相继渐近法 ⑥惩罚。 (3)综合性技巧: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可以通过想象而无须亲身接受奖励 惩罚或消减的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他对认知的强调,表明了人类行为的自主性 由此也发展出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观念。几种常用的综合性行为技巧如下: ①鼓励某一行为,击败不做主义。 ②采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模仿模仿对象可以分成三种:活模型,象征性模型,内隐模型。 ④敢于自表训练 ⑤松弛训练人不可能在紧张时肌肉松弛,所以松弛训练是通过使肌肉松弛而达到消 除紧张的目的。 A、深度肌肉松弛法 B、直接松弛法 C、意象松弛法 3、增强物两类:初级增强物和次级增强物。在增强物的使用中必须了解不同的人对 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及应。 4、强化程序强化程序是指奖励的具体计划,如应在何时给予奖励。凡理想行为出现便 给予增强是连续强化,只对部分理想行为作增强是间歇强化。 间歇强化选取的原则: (1)固定比率程序 (2)变动比率程序 (3)固定时距程序 (4)变动时距程序 (5)高效行为强化程序 9
19 ④泛暴疗法 (2)操作性技巧: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相关的自主性行为。 ①正增强 ②负增强 ③消减 ④差别增强 ⑤相继渐近法 ⑥惩罚。 (3)综合性技巧: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人可以通过想象而无须亲身接受奖励、 惩罚或消减的经验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特别是他对认知的强调,表明了人类行为的自主性, 由此也发展出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观念。几种常用的综合性行为技巧如下: ①鼓励某一行为,击败不做主义。 ②采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模仿 模仿对象可以分成三种:活模型,象征性模型,内隐模型。 ④敢于自表训练 ⑤松弛训练 人不可能在紧张时肌肉松弛,所以松弛训练是通过使肌肉松弛而达到消 除紧张的目的。 A、深度肌肉松弛法 B、直接松弛法 C、意象松弛法 3、增强物 两类:初级增强物和次级增强物。在增强物的使用中必须了解不同的人对 同一刺激会有不同的及应。 4、强化程序 强化程序是指奖励的具体计划,如应在何时给予奖励。凡理想行为出现便 给予增强是连续强化,只对部分理想行为作增强是间歇强化。 间歇强化选取的原则: (1)固定比率程序 (2)变动比率程序 (3)固定时距程序 (4)变动时距程序 (5)高效行为强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