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 受助意愿与接受行动 社会工作者一理解,行动选择,行动一受助者 助人意愿与助人行动 2、社会工作的要素(详见补充材料) ①社会工作主体: 社会工作机构{组织机构 具体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 ②社会工作客体(受助者)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力和选择,不是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④助人活动。 三、社会工作类型 1、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而现代 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2、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①普通社会工作 ②实际社会工作(行政性和半专业性,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 ③专业社会工作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1、定义:即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是由社会 句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确定的。 2、社会工作领域的变化因素。 ①随着新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对社会问题的重新认定,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产生。 ②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3、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 ①按服务对象:儿童、妇女、老年等等。 ②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日常生活、就业、个人行为等等。 ③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帮助、发展等等。 6
6 客体。 受助意愿与接受行动 助人意愿与助人行动 2、社会工作的要素(详见补充材料) ②社会工作客体(受助者)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力和选择,不是在行使手中的权力。 ④助人活动。 三、社会工作类型 1、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而现代 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2、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①普通社会工作 ②实际社会工作(行政性和半专业性,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主体。) ③专业社会工作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1、定义:即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是由社会 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确定的。 2、社会工作领域的变化因素。 ①随着新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对社会问题的重新认定,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产生。 ②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3、社会工作领域的分类。 ①按服务对象:儿童、妇女、老年等等。 ②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日常生活、就业、个人行为等等。 ③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帮助、发展等等。 社会工作者—理解,行动选择,行动—受助者 ①社会工作主体: 社会工作机构 社会工作者 组织机构 具体的工作 机构
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此节不作详细分析,因为有关内容在以后的讲授中会时常出现,此处只从宏观上让学生 大概了解社会工作与哪些社会人文学科之间有者密切的关联。 1、与社会学 2、与社会心理学 3、与政治学 4、与管理学 5、与经济学 6、与伦理学 7、与人类学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难点: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 的难点。在讲授中,需要把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 会服务、社会福利的区别向学生讲清楚,把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与学生作明晰的介绍。另外, 关于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之教学内容,也是本章难点。 (二)教学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对有关难点进行提问 四、思考与练习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2、什么是社会工作。 3、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五、阅读书目 1、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7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此节不作详细分析,因为有关内容在以后的讲授中会时常出现,此处只从宏观上让学生 大概了解社会工作与哪些社会人文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1、与社会学 2、与社会心理学 3、与政治学 4、与管理学 5、与经济学 6、与伦理学 7、与人类学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难点:关于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 的难点。在讲授中,需要把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构成要件以及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 会服务、社会福利的区别向学生讲清楚,把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与学生作明晰的介绍。另外, 关于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之教学内容,也是本章难点。 (二)教学与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鼓励学生对有关难点进行提问 四、思考与练习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2、什么是社会工作。 3、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五、阅读书目 1、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社会工作者的特征及其角色,学握社会工作的四大功能 治疗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稳定功能,知晓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途径 了解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者的特征及其角色 一、概念: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 人员。他们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二、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3、 掌握专业的工作方法。 三、角色: 服务提供有、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对政策施以影响的人。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治疗恢复功能:对有问题的个人进行心理和社会生存能力方面的治疗和恢复。 二、预防功能:解决个人当前问题,预防更为严重的问题的出现:同时,对社会问 题的出现也可起到预防功能。 三、发展功能:治疗、恢复、预防有关个人或社会问愿,本质上就是对个人的发展, 对社进步的推动。 四、稳定功能:是社会“减震器”。 五、功能的实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一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一分析 和诊断一提供服务→评估服务和终结):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 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的模式,服务提供模式。): 六、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略)
8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社会工作者的特征及其角色,掌握社会工作的四大功能: 治疗恢复功能、预防功能、发展功能、稳定功能,知晓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途径, 了解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及其角色 一、概念: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 人员。他们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二、特征: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2、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3、 掌握专业的工作方法。 三、角色: 服务提供有、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对政策施以影响的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治疗恢复功能:对有问题的个人进行心理和社会生存能力方面的治疗和恢复。 二、预防功能:解决个人当前问题,预防更为严重的问题的出现;同时,对社会问 题的出现也可起到预防功能。 三、发展功能:治疗、恢复、预防有关个人或社会问题,本质上就是对个人的发展, 对社进步的推动。 四、稳定功能:是社会“减震器”。 五、功能的实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进一步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 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服务和终结);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 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的模式,服务提供模式。); 六、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略)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社会工作者的概念、特征、角色、社会工作的四大功能。 (二)教学难点: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途径,即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和社会工作的组织 模式。 (三)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试述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 2、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3、试分析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五、阅读书目 1、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1994 第二编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务必使学生在学理上弄清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价值为 本的专业。帮助他们明确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西方社会工作的 价值体系。本章计划4学时
9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社会工作者的概念、特征、角色、社会工作的四大功能。 (二)教学难点: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途径,即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和社会工作的组织 模式。 (三)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试述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 2、试述社会工作的功能。 3、试分析在我国发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五、阅读书目 1、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1994 第二编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与理论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务必使学生在学理上弄清为什么说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价值为 本的专业。帮助他们明确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掌握西方社会工作的 价值体系。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社会工作关于价值的概念 1、什么是价值: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对社会重要事件的裁决,是对人和事的是与 非、普与恶、美与丑的判断,是最基本的人生信仰,具有 ①态度倾向性 ②自我选择性 ③人格判断性 ④文化多样性 ⑤意识形态对立性 2、价值分类:按功能分有:商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家庭价值:按表 现程度有:明显的价值、潜在的价值:按主体分类有:社会的价值、人的价值。 二、社会工作关于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 1、人的目前生存状态是最应珍惜的,前生和来世都不重要,现世才是最有意义的。 2、人有为自身而存在的权力,人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外界力量规定的。 3、人应该享受作为人的一切权利,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4、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应受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5、人应该受到良好的教有(获取较好的职业和收入)。 6、人有劳动的权力,在丧失劳动能力后,应该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力 (二)人的权力 1、对自身的权力 2、对他人的权力 3、对社会的权力 4、对自然的权力 (三)人的责任 1、对自己的责任 2、以他人的贵任 3、对群体与社会的责任 4、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10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社会工作关于价值的概念 1、什么是价值: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对社会重要事件的裁决,是对人和事的是与 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是最基本的人生信仰,具有: ①态度倾向性 ②自我选择性 ③人格判断性 ④文化多样性 ⑤意识形态对立性 2、价值分类:按功能分有:商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家庭价值;按表 现程度有:明显的价值、潜在的价值;按主体分类有:社会的价值、人的价值。 二、社会工作关于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 1、人的目前生存状态是最应珍惜的,前生和来世都不重要,现世才是最有意义的。 2、人有为自身而存在的权力,人的存在是不受任何外界力量规定的。 3、人应该享受作为人的一切权利,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4、人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应受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5、人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取较好的职业和收入)。 6、人有劳动的权力,在丧失劳动能力后,应该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力。 (二)人的权力 1、对自身的权力 2、对他人的权力 3、对社会的权力 4、对自然的权力 (三)人的责任 1、对自己的责任 2、以他人的责任 3、对群体与社会的责任 4、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