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讲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本讲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外部影响因素与科斯定理。【本讲的重点】外部经济与不经济、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本讲的难点】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三节外部影响与产权配置一外部影响的含义及其分类完全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结论,是以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为前提的,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取决于相关企业的产出水平,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也不取决于相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单个经济行为者的经济活动常常对社会上其它成员的福利造成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而在这种场合,资源配置往往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外部影响也称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如在很多场合,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已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而在另一些场合,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他自已却并不为此而承担足够抵偿这种损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项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与消费性质的不同,外部影响分为生产的外部影响和消费的外部影响。生产的外部影响包括生产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或积极的影响,即给他人带来了福利,自已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例如,因为蜜蜂在果树上采蜜,所以果农果园种植量的扩大,会导致蜂农收益的增加。如果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为给他人造成福利的损失而义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典型的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河流上游的造纸厂向河中排放废水时,河中的鱼会减少,下游的渔民收入就会随之降低;化工厂附近居民的健康,会因有毒气体的影响而恶化等等。消费的外部影响包括消费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进行一项消费活动给他人带来了效用,增加了他人的福利,就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
第二十六讲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2) 【本讲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外部影响因素与科斯定理。 【本讲的重点】外部经济与不经济、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 【本讲的难点】科斯定理与产权界定。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三节 外部影响与产权配置 一 外部影响的含义及其分类 完全竞争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结论,是以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为 前提的,例如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取决于相关企业的产出水平,一个消费者的 效用水平也不取决于相关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单个经济行 为者的经济活动常常对社会上其它成员的福利造成有利的或有害的影响,而在这 种场合,资源配置往往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影响也称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 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如在很多场合, 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 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而在另一些场合,某个人的一项经济 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承担足够抵偿这种损害 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项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 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根据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与消 费性质的不同,外部影响分为生产的外部影响和消费的外部影响。 生产的外部影响包括生产的外部经济和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生产者采 取的经济行为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或积极的影响,即给他人带来了福利,自己却 不能从中得到报酬,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例如,因为蜜蜂在果树上采蜜, 所以果农果园种植量的扩大,会导致蜂农收益的增加。如果一个生产者采取的经 济行为给他人造成福利的损失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不经 济。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典型的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当河流上游的造纸厂向河 中排放废水时,河中的鱼会减少,下游的渔民收入就会随之降低;化工厂附近居 民的健康,会因有毒气体的影响而恶化等等。 消费的外部影响包括消费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当一个消费者进 行一项消费活动给他人带来了效用,增加了他人的福利,就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
济。如一家房主在自家花园里种植许多美丽的化,愉悦了邻居和往来行人的心情。如果一个消费者进行一项消费活动时使别人受到损害、付出代价却未给以补偿,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和生产者造成污染的情况相似,消费者也可能造成污染而损害他人。吸烟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壳等废弃物品,也增大了社会成本。以上情况表明,外部影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市场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并不关注他们行为的外部影响,所以存在外部影响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从社会的角度关注市场结果必然要超出交易双方的福利之外。二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不当无论何种类型的外部影响,都将造成同一后果: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呢?1.外部不经济情况下的资源配置的非优情况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单个经济行为者从事某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经济活动的决策基于私人成本与私人利益的比较,只要这个经济行为者从事该项活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就会采取其经济活动,尽管此时从社会的观点看,该项活动应减少或停止。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假定一个制造污染的造纸厂,图12一4中MC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而造成的社会成本由私人成本加上给社会造成损失的外部成本构成,用MSC表示,必然高于私人成本。当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为P*时,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确定在价格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Q2上:但从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看,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定在社会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的水平Q上。PMSCMC/P*(D) MR110Q1Q2 Q中图12一4外部不经济时资源配置不当
济。如一家房主在自家花园里种植许多美丽的化,愉悦了邻居和往来行人的心情。 如果一个消费者进行一项消费活动时使别人受到损害、付出代价却未给以补偿, 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和生产者造成污染的情况相似,消费者也可能造成 污染而损害他人。吸烟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 者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公共场所随意丢弃果皮、瓜壳等废弃物品,也增大了社 会成本。 以上情况表明,外部影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市场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并不 关注他们行为的外部影响,所以存在外部影响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率的,在 这种情况下,从社会的角度关注市场结果必然要超出交易双方的福利之外。 二 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不当 无论何种类型的外部影响,都将造成同一后果: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 态。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呢? 1. 外部不经济情况下的资源配置的非优情况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单个经济行为者从事某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 本。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经济活动的决策基于私人成本与私人利益的比较,只要 这个经济行为者从事该项活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 私人就会采取其经济活动,尽管此时从社会的观点看,该项活动应减少或停止。 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 的最优水平。假定一个制造污染的造纸厂,图 12—4 中 MC 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 曲线,而造成的社会成本由私人成本加上给社会造成损失的外部成本构成,用 MSC 表示,必然高于私人成本。 当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为 P*时,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确定在价格 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 Q2 上;但从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看,使 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定在社会边际收益(可以看成为价格)等于社会的 边际成本的水平 Q1上。 MSC MC (D)MR P P* O Q1 Q2 Q 图 12—4 外部不经济时资源配置不当
2.外部经济时资源配置非优的情况在存在外部经济时,单个经济行为者从事某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只要个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所支付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则个人就不会采取这项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继续进行该项活动是有利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由于个人受到的损失小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因而可以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其结果会使社会上的某些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他人的状况变坏。由此可见,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常常低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所要求的最优水平。3.市场调节无法改进外部影响的非优状态为什么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条件下,潜在的怕累托改进无法实现呢?重要的仍在于交易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例如以污染为例,如果污染面较小,污染者只对少数人的福利造成影响,此时这些少数受害者与污染者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所能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若污染面较大,受害者众多,则双方要达成协议就会更加困难: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双方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由于通常都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垄断者,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外部影响的存在导致了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非优化。因此降低或消除外部影响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成为社会及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者认为,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条件下,市场不再是理想机制,政府应予以干预。而推票自由市场的经济学者则主张,市场机制本身有能力解决一些外部影响所产生的问题,政府不必干预市场运作,而只要创造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必要条件,如明确界定财产权。1.税收与津贴。外部影响的存在使得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不相一致,通过税收或补贴利于把个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拉平,实现资源有效率的配置。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它成员造成的损失,使得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如政府向制造污染的企业收税,其税额要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显然,用税收解决外部不经
2. 外部经济时资源配置非优的情况 在存在外部经济时,单个经济行为者从事某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只要个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所支付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 益而小于社会利益,则个人就不会采取这项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继续进 行该项活动是有利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由于个人 受到的损失小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因而可以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 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其结果会使社会上的某些人的状况变好 而没有使他人的状况变坏。由此可见,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 常常低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3. 市场调节无法改进外部影响的非优状态 为什么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条件下,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无法实现呢?重要的仍 在于交易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例如以污染为例,如果污染面较小,污染者只对少 数人的福利造成影响,此时这些少数受害者与污染者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 计划”所能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若污染面较大,受害者众多,则双 方要达成协议就会更加困难;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双方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由于 通常都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 垄断者,因而在这种情况下,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 置。 三 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外部影响的存在导致了完全竞争市场资源配置非优化。因此降低或消除外部 影响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成为社会及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 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者认为,在存在外部影响的条件下,市场不再是理想 机制,政府应予以干预。而推崇自由市场的经济学者则主张,市场机制本身有能 力解决一些外部影响所产生的问题,政府不必干预市场运作,而只要创造有利于 市场交易的必要条件,如明确界定财产权。 1. 税收与津贴。 外部影响的存在使得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利益与社 会利益不相一致,通过税收或补贴利于把个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拉 平,实现资源有效率的配置。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它 成员造成的损失,使得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如政府向制造污染 的企业收税,其税额要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显然,用税收解决外部不经
济的最大弱点在于政府很难确定企业的污染成本,因而无法设定污染税率。但是只要税率不是太高而超过污染成本,就会使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接近社会最优产量,从而对改善市场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经济活动,政府可以给予补贴,使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以鼓励其生产者和消费者。教育便是一例。受教育者从教育中得到私人利益: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较丰厚的报酬,能较好享受文化生活等。此外教育还产生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良好社会风气与社会秩序,民主氛围,经济技术进步等等。教育不能单靠市场机制,政府有必要对教育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干预,采取各种补贴措施降低求学者与办学者的边际成本,有助于将教育水平提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2制定污染标准。控制污染的另一项政策是设定污染标准。政府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所能忍受或承受的环境污染程度,然后规定各企业所允许的排污量。凡排污量超过规定限度的,则给予经济或法律惩罚。排污标准制度的好处在于,排污标准一经制定,只要严格执行,人们对该政策下形成的污染程度有比较确切的估计。虽然设定排污标准能够使排污水平很确定,但排污成本很不确定。因为政府在规定各企业的排污限量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刀切还是区别对待?由于不同企业降低同样排污量的成本是不同的,显然对不同企业规定不同的排污量标准比一刀切效率高。社会应该动员最有效率的技术去消除、降低污染。但是政府要有效率地实行区别对待,就必须知道各企业降低、消除污染的边际成本,而政府一般并不掌握这一信息。如果实行相同排污标准,那些减污边际成本较高的企业,不得不忍受较高的成本以达到排放标准。因此,制定排污标准有可能导致排污成本很高。那么有没有较好的机制呢?经济学家建议引进市场机制,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每张许可证都规定了许可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超过规定数量将会被处以巨额罚款。许可证的数量事先确定,以使排放总量达到有效水平。许可证在厂商之间分配,并且允许买卖。如果有足够多的厂商和许可证,就可以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许可证市场,那些减污成本较高的厂商会从减污成本较低的厂商那里购买许可证。在均衡水平,所有厂商减污的边际成本都相等,都等于许可证的价格,这意味看整个行业把污染降至规定的理想数量时成本最低。这样,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既能够有效控制排放水平,又可以使减污成本尽可能的低,是一种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制度。3外部影响内部化一一合并在有外部影响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之所以达不到最优效率配置,是因为市场机制的独立、分散决策不能把外部影响考虑进去。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使市场决
济的最大弱点在于政府很难确定企业的污染成本,因而无法设定污染税率。但是 只要税率不是太高而超过污染成本,就会使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接近社会最优产 量,从而对改善市场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经济活动,政府可以给予补贴,使得个人利益与社会利 益一致,以鼓励其生产者和消费者。教育便是一例。受教育者从教育中得到私人 利益: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较丰厚的报酬,能较好享受文化生活等。此外教育 还产生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良好社会风气与社会秩序,民主氛围,经济技术进 步等等。教育不能单靠市场机制,政府有必要对教育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 干预,采取各种补贴措施降低求学者与办学者的边际成本,有助于将教育水平提 高到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 制定污染标准。 控制污染的另一项政策是设定污染标准。政府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所能 忍受或承受的环境污染程度,然后规定各企业所允许的排污量。凡排污量超过规 定限度的,则给予经济或法律惩罚。排污标准制度的好处在于,排污标准一经制 定,只要严格执行,人们对该政策下形成的污染程度有比较确切的估计。虽然设 定排污标准能够使排污水平很确定,但排污成本很不确定。因为政府在规定各企 业的排污限量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刀切还是区别对待?由于不同企业降低 同样排污量的成本是不同的,显然对不同企业规定不同的排污量标准比一刀切效 率高。社会应该动员最有效率的技术去消除、降低污染。但是政府要有效率地实 行区别对待,就必须知道各企业降低、消除污染的边际成本,而政府一般并不掌 握这一信息。如果实行相同排污标准,那些减污边际成本较高的企业,不得不忍 受较高的成本以达到排放标准。因此,制定排污标准有可能导致排污成本很高。 那么有没有较好的机制呢? 经济学家建议引进市场机制,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每张许可证都规定了许 可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超过规定数量将会被处以巨额罚款。许可证的数量事先确 定,以使排放总量达到有效水平。许可证在厂商之间分配,并且允许买卖。如果 有足够多的厂商和许可证,就可以形成一个竞争性的许可证市场,那些减污成本 较高的厂商会从减污成本较低的厂商那里购买许可证。在均衡水平,所有厂商减 污的边际成本都相等,都等于许可证的价格,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把污染降至规定 的理想数量时成本最低。这样,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既能够有效控制排放 水平,又可以使减污成本尽可能的低,是一种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制度。 3 外部影响内部化——合并 在有外部影响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之所以达不到最优效率配置,是因为市场 机制的独立、分散决策不能把外部影响考虑进去。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使市场决
策者本身承担或享受外部影响,他们就会纠正决策,改善配置。例如处于上游的造纸厂给下游的渔场造成外部不经济,导致渔场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果造纸厂和渔场属于同一公司或业主,那么造纸给养鱼所增加的成本就仍然是该公司的内部成本。合并使得外部影响内部化,即原来两个厂商各自独立时产生的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现在都变成了内部成本和内部收益。这时,企业为了最大化总利润,必须考虑已经内部化了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协调造纸和养鱼两项业务的决策,这种协调会带来帕累托改善。事实上,现存的许多企业已经内部化了外部影响,比如,种植场往往又养蜂,渔场同时也种水生植物。4规定财产权以上所述形式不同的政府管制并不是惟一对付外部影响的方法,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行或最佳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由外部影响所涉及的各方通过私下讨价还价,或通过法律诉讼来消除外部影响带来的无效率,成本可能更低,效果可能更好。私人的经济行为通常以产权为基础。产权是一种界定财产的所有者,以及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财产的法律规则。清晰的产权是私人讨价还价的前提,如果外部影响涉及的相关者很少,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并且产权界定成本较低时,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或者可以用最小成本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也就是说,此时可以在没有政府的于预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如果给予下游用水者以使用一定水质资源的财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下游水质降到特定质量之下而受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游污染者便会同下游用水者协商,将这种权利买过来,然后再让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遭到损害的下游用水者也会使用他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实际上外部影响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正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科斯定理说明的就是这一点。四科斯定理科斯很早就注意到私人市场解决外部影响是否有效的问题。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的方案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财产权初始界定是清晰的,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自由谈判交易,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会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科斯的这个方案后来被斯蒂格勒命名为“科斯定理”。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是通过一系列案例来说明他的上述思想的,并没有给出定理式表述。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发表31年后,科斯本人才给出科斯定理一个说法。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科斯提出的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的方案包括三个要素:(1)交易费用为零;(2)产权或权利界定清晰:(3)充许产权或权利在当事人之间自由交易。其中第一点是假设条件,第二、三点是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和手段。而产权界定又是产权
策者本身承担或享受外部影响,他们就会纠正决策,改善配置。例如处于上游的 造纸厂给下游的渔场造成外部不经济,导致渔场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如果造纸厂 和渔场属于同一公司或业主,那么造纸给养鱼所增加的成本就仍然是该公司的内 部成本。合并使得外部影响内部化,即原来两个厂商各自独立时产生的外部成本 和外部收益,现在都变成了内部成本和内部收益。这时,企业为了最大化总利润, 必须考虑已经内部化了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协调造纸和养鱼两项业务的决策, 这种协调会带来帕累托改善。事实上,现存的许多企业已经内部化了外部影响, 比如,种植场往往又养蜂,渔场同时也种水生植物。 4 规定财产权 以上所述形式不同的政府管制并不是惟一对付外部影响的方法,更不是在任 何情况下都可行或最佳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由外部影响所涉及的各方通过私 下讨价还价,或通过法律诉讼来消除外部影响带来的无效率,成本可能更低,效 果可能更好。私人的经济行为通常以产权为基础。产权是一种界定财产的所有者, 以及他们可以利用这些财产的法律规则。清晰的产权是私人讨价还价的前提,如 果外部影响涉及的相关者很少,财产权是完全确定的并得到充分保障,并且产权 界定成本较低时,则有些外部影响就可能不会发生,或者可以用最小成本解决外 部影响问题,也就是说,此时可以在没有政府的干预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例 如,如果给予下游用水者以使用一定水质资源的财产权,则上游的污染者将因把 下游水质降到特定质量之下而受罚。在这种情况下,上游污染者便会同下游用水 者协商,将这种权利买过来,然后再让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遭到损害 的下游用水者也会使用他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实际上外部影响 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正是由于财产权不明确。科斯定理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四 科斯定理 科斯很早就注意到私人市场解决外部影响是否有效的问题。科斯在《社会成 本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的方案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财 产权初始界定是清晰的,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自由谈判交易,则无论在开始时将 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会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科斯的这个方案后 来被斯蒂格勒命名为“科斯定理”。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是通过一 系列案例来说明他的上述思想的,并没有给出定理式表述。在《社会成本问题》 一文发表 31 年后,科斯本人才给出科斯定理一个说法。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 科斯提出的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的方案包括三个要素:(1)交易费用为零;(2)产 权或权利界定清晰;(3)允许产权或权利在当事人之间自由交易。其中第一点是 假设条件,第二、三点是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途径和手段。而产权界定又是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