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 的邀请或拜访 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 所以使用有误。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决,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 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 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 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 题,所以使用有误。 D.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 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 所以使用有误。 2.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长沙市)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成都市)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哈尔滨市)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 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重庆市)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 的邀请或拜访。 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 所以使用有误。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决,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 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 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 所以使用有 误。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 ....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 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 题,所以使用有误。 D.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 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 所以使用有误。 2.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长沙市)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 ....”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 (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成都市) A.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 ....,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哈尔滨市)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 一些鲜为人知 ....的故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重庆市)
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 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 头晕目眩。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五、运用型。词语成语的运用着重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含义用法的理解,题型多以选择 题为主。比如: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成都市)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 ②在这次为汶川大地震举行的各种赈灾活动中,人们点燃一支支贮满真情的蜡 烛, 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 都将过去。 A.寻找祈求尽管 B.寻求乞求尽管 C.寻找乞求但是 D.寻求祈求但是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福州市)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百炼成钢B.风雨飘摇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百炼成钢D.风雨同舟百折不挠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深圳市)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我们阅读名著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获得人生的启迪。 C.5月8日,深圳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家望眼欲穿,期盼着奥运圣火到来。 D.学校宣传栏里贴了一张寻物启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青岛市)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千裂的嘴唇,张,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 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 果断)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武汉市)
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 ....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 ....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 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候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 头晕目眩 ....。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 ....,不禁潸然泪下。 五、运用型。词语成语的运用着重是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含义用法的理解,题型多以选择 题为主。比如: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成都市)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 宝 藏。 ②在这次为汶川 大地震举 行的各种赈 灾活动中, 人们点燃 一支支贮满 真情的蜡 烛,_________受灾的人们渡过难关,走出灾难。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要拥有希望,一切 都将过去。 A. 寻找 祈求 尽管 B. 寻求 乞求 尽管 C. 寻找 乞求 但是 D. 寻求 祈求 但是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福州市)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 A.风雨飘摇 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 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 百折不挠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3 分)(深圳市)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我们阅读名著不仅..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能获得人生的启迪。 C.5 月 8 日,深圳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家望眼欲穿 ....,期盼着奥运圣火到来。 D.学校宣传栏里贴了一张寻物启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顶是 ( )(青岛市)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 ....,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 ....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 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 果断)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武汉市)
我们无法 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 它的宽度和高度来它的容 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增加扩大控制B.扩大控制增加C.控制增加扩大 六、综合型。采用小语段阅读的形式,对词语进行多方位的考查。这种考试的形式越来越被 命题人重视,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比如: 1.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徐州市)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_①(曲折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 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② (从容不迫从容自扣)的纯正的脸。脸如同 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 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 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 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是异常显赫的家世, 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 (选自《读者》2008年第10期,有删改) 文中①②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① 2.阅读《看云识天气》片段,回答14题(天津市)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岀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 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 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 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 ①下面词语中得“薄”,与选文中“一层薄云”中得“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薄板 B.淡薄 C.薄弱 D.薄暮 ②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所在的一项是 A.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 B.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C.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 D.雨雪也就降临了 ③选文中写云层由“卷层云”到“高层云”再到“雨层云”,其变化的特点是 A.越来越低,越来越薄 B.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C.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D.越来越高,越来越薄 ④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一定要下雨或下雨 B.意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
我们无法_______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靠________它的宽度和高度来_______它的容 积,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A.增加 扩大 控制 B.扩大 控制 增加 C.控制 增加 扩大 六、综合型。采用小语段阅读的形式,对词语进行多方位的考查。这种考试的形式越来越被 命题人重视,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比如: 1.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徐州市)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 ① (曲折 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 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 ② (从容不迫 从容自扣)的纯正的脸。脸如同 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 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 …… 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 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是异常显赫的家世, 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的人。 (选自《 读者》 2008 年第 10 期,有删改) 文中①② 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 分) ① ② 2.阅读《看云识天气》片段,回答 1~4 题(天津市)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 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 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 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① 下面词语中得“薄”,与选文中“一层薄云”中得“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薄板 B. 淡薄 C. 薄弱 D. 薄暮 ②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错别字所在的一项是 A.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 B.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C.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珑不清 D.雨雪也就降临了 ③选文中写云层由“卷层云”到“高层云”再到“雨层云”,其变化的特点是 A.越来越低,越来越薄 B.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C.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D.越来越高,越来越薄 ④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一定要下雨或下雨。 B.意在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会下雨或下雪
C.意在说明以往是一定会下雨或下雪的 D.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下雨或下雪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沈阳市)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祥云勇士”把奥运圣火送到珠穆朗玛峰峰顶,这表明中 国人民正履行着对世界的郑重承诺,显示出中国人民勇樊世界高峰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 人民()的民族精神。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履”字的读音: (1分) (2)选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改为(1分 (3)填入选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A.雄心勃勃B.慷慨激昂C.趾高气扬D.奋发图强 4.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8分)(太原市)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m生。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 复制的影像;③“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 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 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mb生苍凉脊梁 ②结合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风雨
C.意在说明以往是一定会下雨或下雪的。 D.强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下雨或下雪。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沈阳市) 2008 年 5 月 8 日 9 时 17 分,“祥云勇士”把奥运圣火送到珠穆朗玛峰峰顶,这表明中 国人民正履.行着对世界的郑重承诺,显示出中国人民勇樊世界高峰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 人民( )的民族精神。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履”字的读音: (1 分) (2)选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1 分) (3)填入选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雄心勃勃 B.慷慨激昂 C.趾高气扬 D.奋发图强 4.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8 分)(太原市)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 mò生。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②“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 复制的影像;③“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 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⑤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 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 分) mò生 苍凉 脊梁 ②结合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 分) 风雨: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1) chi qi(2)魅凛 2. zhuo zhu nen pao 3.契一锲非一匪残一恃 4. zhuo zhu nen 5.契一锲非一匪残一恃 6.(1)姿琼(2)zhn(3)娇改为骄 7.(1)隘 (2)锲(3)宵 8.①冶②孕③曲④致 9.陌ca 10.塌cchi搏 二、参考答案: 错别字兰 2.(1)消改为销(2)燥改为躁(3)汇改为会 3.A.悚B.邦C.滑D.嶂 三、1.C 2.A(应为chu) 3.B(A项中“博击”应为“搏击”;C项中“要决”应“要诀”:D项中的“慷概大方”应 为“慷慨大方” 4.C 6.C 7.D 8.C 9.B(“痴”应读“chi”;“赐”应读ci” 10.D(A“隐天弊日”应为“隐天蔽日”:B“肯切”应为“恳切”:C“摇蓝”应为“摇篮”) 11.(共3分)C(涸he) 12.(共3分)D(A.皎洁充耳不闻B.喧闹因地制宜C.震撼笼统) 四、1.D 3.B(“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 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4.D 5.B(A.别具匠心:别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C.头晕目眩 头发晕眼睛发花D.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人和事,为现在的人和事而万事感伤。) 五、1.D(寻求:寻找追求;寻找:找;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乞 求: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1. (1)chì qī (2)魅 凛 2.zhuó zhù nèn páo 3.契—锲 非—匪 残—恃 4.zhuó zhù nèn páo 5.契—锲 非—匪 残—恃 6.(1) 姿 琼 (2)zhàn(3)娇改为骄 7. (1)隘 (2)锲 (3)宵 8. ①冶②孕③曲④致 9. 陌 cāng jǐ 10.塌 cù chì 搏 二、参考答案: 1. 2. (1)消改为销 (2)燥改为躁 (3)汇改为会 3. A.悚 B.邦 C.滑 D.嶂 三、1.C 2.A(应为 chù) 3.B(A 项中“博击”应为“搏击”; C 项中“要决”应“要诀”;D 项中的“慷概大方” 应 为“慷慨大方”) 4.C 5.A 6. C 7.D 8.C 9.B(“痴”应读“chī”;“赐”应读 cì”) 10.D(A“隐天弊日”应为“隐天蔽日”;B“肯切”应为“恳切”:C“摇蓝”应为“摇篮”) 11.(共 3 分)C(涸 hé) 12.(共 3 分)D(A.皎洁 充耳不闻 B.喧闹 因地制宜 C.震撼 笼统) 四、1.D 2.C 3.B(“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 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4. D 5. B(A.别具匠心:别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C.头晕目眩: 头发晕眼睛发花 D.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人和事,为现在的人和事而万事感伤。) 五、1.D(寻求:寻找追求;寻找:找;根据语境应选择“寻求”。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 求:请求给予;根据语境应选择“祈求”。“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尽管”表示姑且承认 错别字 兰 渴 落 偃 改 正 蓝 可 络 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