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之 古诗词理
中考专题复习之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 学业考试说明之语文 三、考试目标 (四)古诗文阅读 4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 层次:b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 学业考试说明之语文 (四)古诗文阅读 4.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 层次:b 三、考试目标
、中考试题盘点(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4分)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评分标准:第(1)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评分标准:第(2)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
一、中考试题盘点(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4分)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⑵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评分标准:第⑵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 ⑴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评分标准:第⑴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
中考试题盘点(二): 过山农家(唐)顾况()(4分)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en):嫌怨。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焙茶”、晒谷”这两个劳动场面。(2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 赏析。(2分) 答:示例一:“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 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示例二:“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把一个远 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写出了山村生活环 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评分标准:2分。能抓住诗中山村环境之美的特点,并加以赏析,即可满分。 仅指出美,没有赏析,只得1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中考试题盘点(二): 过山农家 (唐)顾 况(一)(4分)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1.三、四句中写了山农“ ”、“ ”这两个劳动场面。(2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写出了山村环境怎样的美?请你作简要 赏析。(2分) 焙茶 晒谷 答:示例一:“泉声”的“声”字,写活了泉水,反衬出山间的幽静。短短一 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时那种心旷神怡之情。 写出了山村自然环境的清幽之美。 示例二:“鸡鸣”的“鸣”字,透出了山村农家特有的悠然宁静 ,把一个远 离尘嚣、全家都在劳作中的山农家特有的气氛传达出来了。写出了山村生活环 境的宁静、闲适的美。 评分标准:2分。 能抓住诗中山村环境之美的特点,并加以赏析,即可满分。 仅指出美,没有赏析,只得1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二、考题特点 1试题设置角度: 词句理解、情感把握、 语言品味、写法赏析。 2.题型 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3题材: 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
二、考题特点: 1.试题设置角度: 词句理解、情感把握、 语言品味、写法赏析。 2.题型: 以填空题、简答题居多; 3.题材: 大多选用课外的绝句,涉及各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