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使亲水基截面积变大的因素: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降低电解质的浓度 使双电层变厚;(2)改变pH值,若亲水基离解 度增大,则斥力变大,亲水基截面积变大;(3) 改变反离子使斥力变大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增加聚氧乙烯基 的聚合度;(2)降低温度使其水合程度增强。 使憎水基截面积变大的因素: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使亲水基截面积变大的因素: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降低电解质的浓度 使双电层变厚;(2)改变pH值,若亲水基离解 度增大,则斥力变大,亲水基截面积变大;(3) 改变反离子使斥力变大。 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增加聚氧乙烯基 的聚合度;(2)降低温度使其水合程度增强。 使憎水基截面积变大的因素: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1)增加憎水基的碳链长度; (2)引入分支结构 (3)增加油相分子的插入。 2)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 当油一水界面中只有主表面活性剂吸附时,界面张力由纯 油 水界面的%。降为y1,两者之差为 丌=y0-=711=10-1-m 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后,由于改变了原来的亲水层和憎水层的 表面压,使两者不相等。因此,在混合双层中的表面压存在 力梯怕附国产峦曲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1)增加憎水基的碳链长度; (2)引入分支结构 (3)增加油相分子的插入。 2)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 当油—水界面中只有主表面活性剂吸附时,界面张力由纯 油— 水界面的 降为 ,两者之差为 加入助表面活性剂后,由于改变了原来的亲水层和憎水层的 表面压,使两者不相等。因此,在混合双层中的表面压存在 压力梯度,迫使吸附层产生弯曲。 o w − 1 1 1 , = − = − o w o w − −
6.微乳状液 1.微乳状液的特点 这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散体系,具有很大实用 价值,也是在实用中偶然发现的。人们早已知 道油和水不能完全混溶,但可以形成一种液体 以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另一种液体之中的分散 体系—乳状液。乳状液通常呈乳白色、不透 明状。它具有聚结、分层的倾向,乃热力学不 稳定的体系。1928年美国化学工程师 Rodewald 在研制皮革上光剂时意外地得到了“透明乳状 液”。它虽也含有大量不相混溶的液体,但性 质明显地不同于乳状液,有下列特点:
6.微乳状液 • 1.微乳状液的特点 这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散体系,具有很大实用 价值,也是在实用中偶然发现的。人们早已知 道油和水不能完全混溶,但可以形成一种液体 以小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另一种液体之中的分散 体系——乳状液。乳状液通常呈乳白色、不透 明状。它具有聚结、分层的倾向,乃热力学不 稳定的体系。1928年美国化学工程师Rodawald 在研制皮革上光剂时意外地得到了“透明乳状 液”。它虽也含有大量不相混溶的液体,但性 质明显地不同于乳状液,有下列特点:
微乳状液的特点 (1)制备时不必采用各种乳化设备向体系供给能量,而只要 配方合适,各组分混合后会自动形成微乳状液。这说明微乳 化过程是体系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此过程的终点应为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2)在组成上它的特点是:(i)表面活性剂含量显著高于普 通乳状液,约在530%上下。(i)分为三元系和四元系两 种。最先发现的是应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四元系微乳体系, 它至少有四种成分,即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是中等碳链长度的醇类)。当时认为醇类是构成微 乳必不可少的成分,后来发现应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也可得到微乳,并不必须加入醇类,这就是三元 系的微乳(油、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乳状液的特点 (1)制备时不必采用各种乳化设备向体系供给能量,而只要 配方合适,各组分混合后会自动形成微乳状液。这说明微乳 化过程是体系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此过程的终点应为热 力学稳定的体系。 (2)在组成上它的特点是:(i)表面活性剂含量显著高于普 通乳状液,约在5—30%上下。(ii)分为三元系和四元系两 种。最先发现的是应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四元系微乳体系, 它至少有四种成分,即油、水、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是中等碳链长度的醇类)。当时认为醇类是构成微 乳必不可少的成分,后来发现应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也可得到微乳,并不必须加入醇类,这就是三元 系的微乳(油、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微乳状液的特点 (3)外观上微乳不同于一般乳状液,呈透明或略带乳光的半透 明状。 (4)稳定性不同,虽经长期放置亦能保持均匀透明的液体状态。 (5)微乳虽与一般乳状液相似有油外相(wO型)和水外相 (OW型)之分,但有两个独特之处,即(i)不像一般乳状 液随类型之不同而只能与油混匀或只能与水混匀,微乳在一定 范围内既能与油混匀又能与水混匀;(ⅱ)已有证据表明,在 定组成条件下,在各向同性的微乳体系中可存在双连续相, 即油相和水相都是连续的。 (6)一般乳状液在两相体积分数都比较大时粘度明显增大, 常呈粘稠状,而微乳状液在相似的油水比例时仍然具有与水相 近的粘度
微乳状液的特点 (3)外观上微乳不同于一般乳状液,呈透明或略带乳光的半透 明状。 (4)稳定性不同,虽经长期放置亦能保持均匀透明的液体状态。 (5)微乳虽与一般乳状液相似有油外相(W/O型)和水外相 (O/W型)之分,但有两个独特之处,即(i)不像一般乳状 液随类型之不同而只能与油混匀或只能与水混匀,微乳在一定 范围内既能与油混匀又能与水混匀;(ii)已有证据表明,在 一定组成条件下,在各向同性的微乳体系中可存在双连续相, 即油相和水相都是连续的。 (6)一般乳状液在两相体积分数都比较大时粘度明显增大, 常呈粘稠状,而微乳状液在相似的油水比例时仍然具有与水相 近的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