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一) ·四、知青文学 ■(一)主要涵义:根据洪子诚的描述,对于“知青文学”较普 遍的说法是: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 知青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 ·(二)主要创作:卢新华的《伤痕》、陈建功的《萱草的眼 泪》、郑义的《枫》、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孔捷生 的《在小河的那边》、竹林的《生活的路》、老鬼的《血色黄 昏》、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和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 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史铁生的《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 ·(三)主要内容 ·1、(早期)“伤痕”性质的知青小说,写苦难历程,以血泪的控诉为特 征:青春、信念的被埋葬,心灵的被扭曲等。如卢新华《伤痕》、叶辛 《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第三讲 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一) ▪ 四、知青文学 ▪ (一)主要涵义:根据洪子诚的描述,对于“知青文学”较普 遍的说法是:一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二作品的内容,主要有关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 知青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情感。 ▪ (二)主要创作:卢新华的《伤痕》、陈建功的《萱草的眼 泪》、郑义的《枫》、遇罗锦的《一个冬天的童话》、孔捷生 的《在小河的那边》、竹林的《生活的路》、老鬼的《血色黄 昏》、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和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 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史铁生的《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 ▪ (三)主要内容 ▪ 1、(早期)“伤痕”性质的知青小说,写苦难历程,以血泪的控诉为特 征:青春、信念的被埋葬,心灵的被扭曲等。 如卢新华《伤痕》、叶辛 《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礼平《晚霞消失的时候》
第三讲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 ·2、(知青运动结束后)表现知青返城后新的生活矛盾与精神 困境。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等。 。 3、表现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 定为特征。主要作品: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 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张承志 《黑骏马》等。 ·4、具有“反思”性质的知青小说,以对人性扭曲的思考为特 征。主要作品:朱晓平《桑树坪纪事》,张抗抗《隐形伴 侣》,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老鬼《血色黄昏》,李 锐《合坟》。 ·知青文学的最新发展是200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的《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书系一套, 显示了知青“历史”的不断“浮现
第三讲 八十年代初期的小说 • 2、(知青运动结束后)表现知青返城后新的生活矛盾与精神 困境。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等。 • 3、表现青春的激情和理想主义,以对知青生活正面价值的肯 定为特征。主要作品: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 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张承志 《黑骏马》等。 • 4、具有“反思”性质的知青小说,以对人性扭曲的思考为特 征。主要作品:朱晓平《桑树坪纪事》,张抗抗《隐形伴 侣》,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老鬼《血色黄昏》,李 锐《合坟》。 • 知青文学的最新发展是2002年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的《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书系一套, 显示了知青“历史”的不断“浮现”
第四讲“伤痕”“反思”中的代表作家(一) ·一、王蒙(1934一一) ·(一)主要创作 ·长篇:《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 《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 (《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 《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 《青狐》《尴尬风流》 中篇:《布礼》《蝴蝶》《杂色》 《相见时难》《名医梁有 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 ·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等。 ·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 2006-2008年出版了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 、 《九命七羊》
第四讲 “伤痕”“反思”中的代表作家(一) • 一、王蒙(1934——) • (一)主要创作 • 长篇:《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 • 《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 • (《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 《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 《青狐》《尴尬风流》 • 中篇:《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 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 • 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等。 • 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 2006-2008年出版了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 《九命七羊》
第四讲“伤痕”“反思”中的代表作家(一) 。(二)创作特点(80年代前期): ·1“少共”情结与前期题材的政治性。创作主 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以及极左 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 ·《最宝贵的》暴露了“文革”在父子两代人心 上刻下的难以愈合的伤痕;《表姐》提醒人们 注意“文革”后遗症;《悠悠寸草心》呼唤经 历过“文革”苦难的干部不要忘了人民… ·2有意味的“意识流
第四讲 “伤痕”“反思”中的代表作家(一) • (二)创作特点(80年代前期): • 1“少共”情结与前期题材的政治性。创作主 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以及极左 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 • 《最宝贵的》暴露了“文革”在父子两代人心 上刻下的难以愈合的伤痕;《表姐》提醒人们 注意“文革”后遗症;《悠悠寸草心》呼唤经 历过“文革”苦难的干部不要忘了人民…… • 2有意味的“意识流
第四讲“伤痕”“反思”中的代表作家(一) ·有关意识流(西方)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 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 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 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 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 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 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 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特征:1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 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2不按照客观现 立上之话位大重出少屈土口上6k口
第四讲 “伤痕”“反思”中的代表作家(一) ▪ 有关意识流(西方) ▪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 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 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 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 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 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 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 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 特征:1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 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2不按照客观现 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