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月考语文老港中学试卷089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座位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填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卷题 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阅读部分(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人既不同于一生主要从事政治的 政治工作者,也不同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而主要指在思想意识领略从事研究和创作 的人员。因为这些人能真正在思想意识领略起着举足轻重、导向作用,在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具 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他们掌握着宣传传播的媒介工具。 ②同为文人,因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文人在其自身于社会的表 现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 ③“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食人间烟火”,这恐怕是纯文人所采取的或向往的思 想境界吧。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和流俗敏感、愤怒、厌恶,嫌而避之。对那些避之不及 的俗人俗事会感到玷污了自己,甚至会“挖耳洗面”,以洁视听。这类文人,对社会的发展往往 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又不同于那些缺少思想、 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而是把大量的思想和热情投入到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向往和 喜怒哀乐。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便有了种种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小说,于是便 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吟山歌水、风月无边的妙句佳文…… 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虽然其 中不乏“烟灯烟枪”之类,但也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典章佳文,让后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④文化战士这一提法可能过激了一点,但不用“战士”这一词仿佛又不能概括这一类文人的 特点。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切关注当世的社会生活,把文艺当作向黑暗挑战、明辨是非 捍卫真理的一种武器。他们深刻剖析社会的现实生活,剖析人性的善恶,宣扬真善美,揭露假恶 丑。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具有鲜明的立场和善恶观念。他们的文艺观点不仅反 映在向那些他们认为是反动的、腐朽的、自私的、诡辩的文学思想作斗争的同时,也表现在与那 些单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八股学究、痴人说梦”的纯文学以及那些“玄幻戏言、调笑逗乐、 艳事性趣”类的媚俗文学的远离。李白所神往的学习的“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以及韩愈、柳 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反映了文学要有发拨扬正气、扬清涤浊、争辩是非、关注人民生活的 境界和勇气。鲁迅先生是举世公认的“文化战士”的楷模。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更是一位高 瞻远瞩、胸怀博大、善于明辨是非的文化战士。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棒打落水狗、解剖小我” 等精神,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精神、阶段分析、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战争” 等等这些思想成为警省世人、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不灭的明灯和有力武器,永远给人们以启示 和力量。如果说纯文人是在逃避现实,安于幻想,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文化战士则 是将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从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突破口和途径。哪怕理想与现实是多么地遥 远,但也决不做逍遥的隐士,也不做屈服的奴隶。而是以“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以战士 的斗争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他们善于发现和团结社会中的进步力量,认为真理永远是不会被 磨灭的,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所以他们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甘于奉献和牺牲。 ⑤媚俗文人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只能算是一个为了实现个人私利的投机分子或 商人。媚俗文人以迎合所谓“大众”为文学路子,从而达到推销自己,获得名利的目的。他们的
1 2008 年月考语文老港中学试卷 0809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上用钢笔或签字笔将班级、姓名、座位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填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卷题 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阅读部分(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 ①文人在社会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人既不同于一生主要从事政治的 政治工作者,也不同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而主要指在思想意识领略从事研究和创作 的人员。因为这些人能真正在思想意识领略起着举足轻重、导向作用,在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具 有一定身份和地位,他们掌握着宣传传播的媒介工具。 ②同为文人,因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文人在其自身于社会的表 现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表现: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 ③“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食人间烟火”,这恐怕是纯文人所采取的或向往的思 想境界吧。他们对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和流俗敏感、愤怒、厌恶,嫌而避之。对那些避之不及 的俗人俗事会感到玷污了自己,甚至会“挖耳洗面”,以洁视听。这类文人,对社会的发展往往 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他们又不同于那些缺少思想、 随波逐流的凡夫俗子,而是把大量的思想和热情投入到文学作品中,在作品中表达他们的向往和 喜怒哀乐。于是便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于是便有了种种的神话故事和英雄小说,于是便 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于是便有了吟山歌水、风月无边的妙句佳文…… 不管怎么说,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虽然其 中不乏“烟灯烟枪”之类,但也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典章佳文,让后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④文化战士这一提法可能过激了一点,但不用“战士”这一词仿佛又不能概括这一类文人的 特点。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深切关注当世的社会生活,把文艺当作向黑暗挑战、明辨是非、 捍卫真理的一种武器。他们深刻剖析社会的现实生活,剖析人性的善恶,宣扬真善美,揭露假恶 丑。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具有鲜明的立场和善恶观念。他们的文艺观点不仅反 映在向那些他们认为是反动的、腐朽的、自私的、诡辩的文学思想作斗争的同时,也表现在与那 些单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八股学究、痴人说梦”的纯文学以及那些“玄幻戏言、调笑逗乐、 艳事性趣”类的媚俗文学的远离。李白所神往的学习的“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以及韩愈、柳 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就是反映了文学要有发拨扬正气、扬清涤浊、争辩是非、关注人民生活的 境界和勇气。鲁迅先生是举世公认的“文化战士”的楷模。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更是一位高 瞻远瞩、胸怀博大、善于明辨是非的文化战士。鲁迅笔下的“阿 Q 精神、棒打落水狗、解剖小我” 等精神,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精神、阶段分析、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战争” 等等这些思想成为警省世人、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不灭的明灯和有力武器,永远给人们以启示 和力量。如果说纯文人是在逃避现实,安于幻想,把理想和现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文化战士则 是将理想和现实联系起来,从现实中寻找实现理想的突破口和途径。哪怕理想与现实是多么地遥 远,但也决不做逍遥的隐士,也不做屈服的奴隶。而是以“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以战士 的斗争精神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他们善于发现和团结社会中的进步力量,认为真理永远是不会被 磨灭的,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所以他们敢于斗争,坚持斗争,甘于奉献和牺牲。 ⑤媚俗文人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只能算是一个为了实现个人私利的投机分子或 商人。媚俗文人以迎合所谓“大众”为文学路子,从而达到推销自己,获得名利的目的。他们的
作品多数情况下是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主要是迎合那些思想尚未成熟的爱好新奇的年青人的口 味。他们可以放弃立场,可以没有立场,所以他们会嘲笑那些热血文人。他们会说文学仅是游戏 而已。他们以自己获得的名利为依据,以作品的销售量和点击率的虚高,反驳讽刺那些对他的作 品进行批评的人。他们为了防止自己的作品遭到剖析和贬低,会运用这样那样的所谓流派、所谓 手法、所谓主义等来解释有时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的某些作品。向世俗势力低头,这是媚俗文人 的另一种表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媚俗文人可以是很优秀的投机分子,他们可以炮制出大量 的混淆是非、为虎作伥、歌功颂德的作品来。从整体上来看,媚俗作品不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也 不注重思想性。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以文学面貌出现的“商品”,所以这类作品 被“纯文人”和“文化战士”两类人都拒之门外。它们只是作为世俗大众的“快餐”匆匆过场了 事 ⑥当然,人是复杂的,能动的。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时并没有截然的界线。一个 文人有时可能表现为这种文人,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另一种文人。作为热爱文学的人,与广大的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文人应该采取的态度。文人作为人类社 会发展史中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应该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和谐、平等、文明服务。实际上, 当你的胸怀装下了万里江山,装下了地球甚至宇宙,装下了千千万万人的痛苦与快乐,你肯定也 是一位充实的快乐的人。因为你再也不会被“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升官发财、自己的居于人下” 等等这些庸俗痛苦的事情而委曲求全、疲于奔波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了,无需多说,先人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 (选自网络文章《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删节) 第③段中的“于是便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很容易让人想起蒲松龄的作品集《聊斋志异》,高 中曾学过其中的。 2.第⑤段中作者把“媚俗文人”称之为“商人”的原因是 3.文章结尾引用了多位名家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4.结合全文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应该具有的素质是 5.下列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人从自身的工作性质来说,属于思想领域的上层建筑范畴,因此它们的作品是人们常说 的精神食粮。 B.作者认为文人根据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可分为纯文人、文化战 士、媚俗文人三种 C.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故纯文人的创 作是最有价值的创作 D.文化战士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名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斗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 和与人斗 6.结合韩愈的《师说》或者鲁迅的《阿Q正传》具体分析“文化战士”作品的特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五城记·兰州 ①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
2 作品多数情况下是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主要是迎合那些思想尚未成熟的爱好新奇的年青人的口 味。他们可以放弃立场,可以没有立场,所以他们会嘲笑那些热血文人。他们会说文学仅是游戏 而已。他们以自己获得的名利为依据,以作品的销售量和点击率的虚高,反驳讽刺那些对他的作 品进行批评的人。他们为了防止自己的作品遭到剖析和贬低,会运用这样那样的所谓流派、所谓 手法、所谓主义等来解释有时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的某些作品。向世俗势力低头,这是媚俗文人 的另一种表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媚俗文人可以是很优秀的投机分子,他们可以炮制出大量 的混淆是非、为虎作伥、歌功颂德的作品来。从整体上来看,媚俗作品不注重作品的文学性,也 不注重思想性。与其说是“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以文学面貌出现的“商品”,所以这类作品 被“纯文人”和“文化战士”两类人都拒之门外。它们只是作为世俗大众的“快餐”匆匆过场了 事。 ⑥当然,人是复杂的,能动的。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时并没有截然的界线。一个 文人有时可能表现为这种文人,有时也可能表现为另一种文人。作为热爱文学的人,与广大的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文人应该采取的态度。文人作为人类社 会发展史中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应该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和谐、平等、文明服务。实际上, 当你的胸怀装下了万里江山,装下了地球甚至宇宙,装下了千千万万人的痛苦与快乐,你肯定也 是一位充实的快乐的人。因为你再也不会被“自己的享受、自己的升官发财、自己的居于人下” 等等这些庸俗痛苦的事情而委曲求全、疲于奔波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了,无需多说,先人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 (选自网络文章《纯文人,文化战士,媚俗文人》,有删节) 1.第③段中的“于是便有了神鬼狐与人相恋”很容易让人想起蒲松龄的作品集《聊斋志异》,高 中曾学过其中的 。 2.第⑤段中作者把“媚俗文人”称之为“商人”的原因是 。 3.文章结尾引用了多位名家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 4.结合全文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应该具有的素质是 。 5.下列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人从自身的工作性质来说,属于思想领域的上层建筑范畴,因此它们的作品是人们常说 的精神食粮。 B.作者认为文人根据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同和自身的主观倾向不同,可分为纯文人、文化战 士、媚俗文人三种。 C.正是由于这些纯文人的存在,从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故纯文人的创 作是最有价值的创作。 D.文化战士这一类文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提名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斗争精神:与天斗、与地斗 和与人斗。 6.结合韩愈的《师说》或者鲁迅的《阿 Q 正传》具体分析“文化战士”作品的特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22 分) 五城记·兰州 ①常听人说,到西北最难适应的是食物。但我对兰州印象最深的却是两宗美食:牛肉面与白
兰瓜 ②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 ③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 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 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 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 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 ④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 师傅年事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 实在是一位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多年前,一位 每天到这儿吃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 时也没人来探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干切牛肉,无 言捧上。如此者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20年之久。20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 舞台,名震全城。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 面时,投以轻轻一笑 ⑤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 ⑥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正恰构成强烈对比。这种瓜吃时须剖成长条,入口即满嘴清凉, 味不浓,纔嚼几下就消融在咽喉之间,立时觉得通体润爽。据说白兰瓜是外来品种,兰州接纳了 它,很快让它名扬中华。兰州虽然地处僻远的西北,却是闻名的瓜果之乡。只要是好瓜好果大多 都能在兰州存活,而且加添上一份香甜。火车经过兰州站,车厢里会变戏法一样立即贮满了各种 瓜果,性急的旅客立即取刀削食,满车都是甜津津的清香。 ⑦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与想象中的西北神貌略有差异,这儿的风气颇为疏朗和 开放。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观众看戏的兴趣也洒脱的正常。 京剧、越剧、秦腔都看,即便是演一个外国话剧,票房价值仍然很高。去敦煌必须经兰州,因此 在兰州的外国旅游者很多。兰州的一大缺憾,是机场离市区实在太远,极为不便:但兰州机场女 播音员的英语水平,在我听来,在全国机场之上,这又给国际友人带来了一种舒坦。 ⑧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给西北高原带来平抚,给长途旅人带来慰藉。中华民族 能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挖出一口生命之泉喷涌的深井,可见体力毕竟还算旺盛的。有一个兰州在那 里驻节,我们在穿越千年无奈的高原时也会浮起一丝自豪 7.第②段中的“风韵”在文中的意思是 8.第⑤段作者说“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据文章内容,“厚味”的意思是 9.第⑦段中“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在文中的作用是 10.第⑦段中“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此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开头写作者不适应西北的食物,结尾写“无奈”,首尾呼应,情感基调较为低沉 B.兰州牛肉面及白兰瓜味道虽好,食物品种不多,机场播音员英语虽好,机场离市区太远, 文化活动多,可惜票价太高,所以作者只是觉得“一丝自豪” C.第⑥段中的“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正恰构成强烈对比”与第⑧段中的“对立的风 味和谐着”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而且其中的“风味”意义并不相同 D.作者在刻画马师父时,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马师父高尚的人品,痛斥了 30年前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E.作为一篇文化散文,本文语言优美精练,辞藻华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注重词语的选 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F.本文以两种美食写活了一个城市,却不让人有琐碎、小气之感,原因是作者采用了“以
3 兰瓜。 ②因此,这座黄河上游边的狭长古城,留给我两种风韵:浓厚与清甜。 ③兰州牛肉面取料十分讲究,一定要是上好黄牛腿肉,精工烹煮,然后切成细丁,拌上香葱、 干椒和花椒;面条粗细随客,地道的做法要一碗碗分开煮,然后浇上适量牛肉汤汁,盖上刚刚炒 好的主料。满满一大碗,端上来面条清齐、油光闪闪、浓香扑鼻。一上口味重不腻,爽滑麻烫。 另递鲜汤一小碗,如若还需牛肉,则另盘切送,片片干挺而柔酥,佐蒜泥辣酱。在兰州吃牛肉面, 一般人都会超过平时的食量。 ④我兰州的朋友范克峻先生是一位历尽磨难之人,经常带我到一家铺子吃牛肉面。掌勺的马 师傅年事已高,见范先生来便亲自料理一切,不容有半点差池。范先生轻声告诉我,这位马师傅 实在是一位侠义之士,别看他每天只是切肉煮面,你完全可以把一切信托于他。30 多年前,一位 每天到这儿吃面的演员突然遭冤被捕,关在监狱里,判刑不轻。妻子亲朋都离他而去,过年过节 时也没人来探望。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位马师傅出现在铁窗之前,手提一包干切牛肉,无 言捧上。如此者每年不断,一直延续整整 20 年之久。20 年后,演员的冤案昭雪平反,他又重登 舞台,名震全城。不管他用什么方式来邀请和感谢,马师傅全不接受,只在他每天早晨来吃牛肉 面时,投以轻轻一笑。 ⑤正说着,马师傅的牛肉面已经煮好端来,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 ⑥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正恰构成强烈对比。这种瓜吃时须剖成长条,入口即满嘴清凉, 味不浓,纔嚼几下就消融在咽喉之间,立时觉得通体润爽。据说白兰瓜是外来品种,兰州接纳了 它,很快让它名扬中华。兰州虽然地处僻远的西北,却是闻名的瓜果之乡。只要是好瓜好果大多 都能在兰州存活,而且加添上一份香甜。火车经过兰州站,车厢里会变戏法一样立即贮满了各种 瓜果,性急的旅客立即取刀削食,满车都是甜津津的清香。 ⑦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与想象中的西北神貌略有差异,这儿的风气颇为疏朗和 开放。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观众看戏的兴趣也洒脱的正常。 京剧、越剧、秦腔都看,即便是演一个外国话剧,票房价值仍然很高。去敦煌必须经兰州,因此 在兰州的外国旅游者很多。兰州的一大缺憾,是机场离市区实在太远,极为不便;但兰州机场女 播音员的英语水平,在我听来,在全国机场之上,这又给国际友人带来了一种舒坦。 ⑧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给西北高原带来平抚,给长途旅人带来慰藉。中华民族 能在那么遥远的地方挖出一口生命之泉喷涌的深井,可见体力毕竟还算旺盛的。有一个兰州在那 里驻节,我们在穿越千年无奈的高原时也会浮起一丝自豪。 7.第②段中的“风韵”在文中的意思是 。 8.第⑤段作者说“只一口,我就品出兰州的厚味来了”,据文章内容,“厚味”的意思是 。 9.第⑦段中“瓜果的清香也在兰州民风中回荡”在文中的作用是 。 10.第⑦段中“衣着入时,店货新潮,街道大方,书画劲丽,歌舞鼎盛”此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是 。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本文开头写作者不适应西北的食物,结尾写“无奈”,首尾呼应,情感基调较为低沉。 B.兰州牛肉面及白兰瓜味道虽好,食物品种不多,机场播音员英语虽好,机场离市区太远, 文化活动多,可惜票价太高,所以作者只是觉得“一丝自豪”。 C.第⑥段中的“在风味上,白兰瓜与牛肉面正恰构成强烈对比”与第⑧段中的“对立的风 味和谐着”这两句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而且其中的“风味”意义并不相同。 D.作者在刻画马师父时,主要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马师父高尚的人品,痛斥了 30年前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E.作为一篇文化散文,本文语言优美精练,辞藻华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注重词语的选 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F.本文以两种美食写活了一个城市,却不让人有琐碎、小气之感,原因是作者采用了“以
小见大”的写法,抓住了兰州独特的神韵“浓厚与清甜”来展开文章 12.结合全文,请你简析第⑧段中“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的含义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13.(1) 临溪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4)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6)是故 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2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xe):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陆游的」 (篇名)。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开头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描写出了居处环境的优美。 B.上片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行”、“卧”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无聊的心情 C.下片前三句写出了作者年华易老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感叹 D.全词以“开颜”为情感落脚点,也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 16.有人认为此词抒写的是飘逸恬淡的隐逸之情,也有人认为此词表达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你的看法如何?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 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 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 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 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 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 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4 小见大”的写法,抓住了兰州独特的神韵“浓厚与清甜”来展开文章。 12.结合全文,请你简析第⑧段中“这便是兰州,对立的风味和谐着”的含义。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6 空)。(6 分) 13. ⑴ ,临溪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⑷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⑸ ,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⑹是故 , ,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⑺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4—16 题。(8 分)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 1行穿竹,卷罢黄庭 2 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xiè):是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1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陆游的 (篇名)。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开头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描写出了居处环境的优美。 B.上片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行”、“ 卧”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无奈、无聊的心情。 C.下片前三句写出了作者年华易老的感慨和及时行乐的感叹。 D.全词以“开颜”为情感落脚点,也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感。 16.有人认为此词抒写的是飘逸恬淡的隐逸之情,也有人认为此词表达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你的看法如何?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6 分)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 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 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 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 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 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 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扶辇下除() (2)因谓武曰() (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4)自分已死久矣(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单于使陵至海上B.空自苦亡人之地C.且陛下春秋高D.皆为陛下所成就 19.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窃为大王不取也B.前长君为奉车C.子为父死亡所恨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21.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使李陵羞愧自责的原因是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 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系 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 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晋纪》,始立条 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注:①三雄:指魏、蜀、吴三国。②洽(qⅰa):和润。③荀:指荀勖,西晋文人。张:指张华,西晋 文学家 22.“前四史”中本文没有提到的史书是 。(1分) 23.对“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者是激烈对抗、难以征服的,或者是稀疏、阔大、简要的 B.有时过于激切令人难以信服;有时有的太简单有的又太复杂,让人不知道要点 .有的激烈抗争,难以证明,有的矛盾统一,让人不着边际。 D.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 24.选文作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2分) 25.选文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 26.选文中,作者认为好的史书应该符合哪些要求?(3分) 写作部分(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7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不久 前,更有报道称中国人特別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的步速位列世界前列。求“快”的结果让 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 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髙骛远? 要求以“快与慢”为话题,可全面理解材料,亦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800字以上
5 (1) 扶辇下除.( ) (2) 因.谓武曰( ) (3)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 (4) 自分.已死久矣(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单于使陵至海上.. B.空自苦亡人..之地 C.且陛下春秋..高 D.皆为陛下所成就.. 19.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窃为大王不取也 B.前长君为奉车 C.子为父死亡所恨 D.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2)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21.苏武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仅不为所动,反而使李陵羞愧自责的原因是 。(2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2 分) 及魏代三雄 1,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 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 2,荀、张 3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系 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 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晋纪》,始立条 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有心典、谟。及安国立例,乃邓氏之规焉。 注:①三雄:指魏、蜀、吴三国。②洽(qià):和润。③荀:指荀勖,西晋文人。张:指张华,西晋 文学家。 22.“前四史”中本文没有提到的史书是_ _。(1 分) 23.对“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或者是激烈对抗、难以征服的,或者是稀疏、阔大、简要的。 B.有时过于激切令人难以信服;有时有的太简单有的又太复杂,让人不知道要点。 C.有的激烈抗争,难以证明,有的矛盾统一,让人不着边际。 D.有的过于激切,与众不同,却难以令人信服;有的粗枝大叶,不着边际,很少抓住要点。 24.选文作者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2 分) 25.选文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 分) (1)_ _ (2)_ _ 26.选文中,作者认为好的史书应该符合哪些要求?(3 分) 二、写作部分(70 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70 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节奏越来越快,“速成”、“速递”、“快餐”、“快车”等等触目皆是。不久 前,更有报道称中国人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的步速位列世界前列。求“快”的结果让 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日新月异的变化。 与此相反,大洋彼岸的一位学者教授曾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口号:比慢。这个口号颇 值得玩味,“慢”是否意味着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要求以“快与慢”为话题,可全面理解材料,亦可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800 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