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使用完毕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Ⅰ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 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 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 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传媒难以起齿自诩(y0)闭目塞(se)听 B.芯片钩玄题要豢(juan)养车载(zai)斗量 C.转轨众口铄金执拗(nit)半嗔(chen)半喜 D.幅射赋于重任补给(j1)便(bidn)宜行事 【答案】C 【解析】A中“自诩X”。B中“钩玄提要”,“豢huon养”。D中“辐射”,“赋予重任”。 【错因】本题将识记字音与识记字形结合起来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容量与难度。从字音上看 错误设置主要是形声字误读和形近字误读。形声字读半边,与其它形近字混淆是造成错误的 原因。从字形上看,错误设置主要是形近字和音近字,考生平时不注意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 别,不注意读准字音可能会造成字形判断的错误;应当注意到“以义定形”,“以音定形”是 做好字形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 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 “耳”字形,有如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 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贴 B.塑 画 C.塑 铺铺摆摆 呈像像呈 贴 【答案】A 【解析】“雕”指“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多用于器物,“塑”指塑造多用于形象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绝密★使用完毕前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 I 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9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考生作答第 I 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 2B 铅笔 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 答第 I 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 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红色框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 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媒 难以起齿 自诩.(yǔ) 闭目塞.(sè)听 B. 芯片 钩玄题要 豢.(juàn)养 车载.(zài)斗量 C. 转轨 众口铄金 执拗.(niù) 半嗔.(chēn)半喜 D. 幅射 赋于重任 补给.(jǐ) 便.(biàn)宜行事 【答案】C 【解析】A 中“自诩 Xǔ”。B 中“钩玄提要”,“豢 huàn 养”。D 中“辐射”,“赋予重任”。 【错因】本题将识记字音与识记字形结合起来考查,增加了试题的容量与难度。从字音上看, 错误设置主要是形声字误读和形近字误读。形声字读半边,与其它形近字混淆是造成错误的 原因。从字形上看,错误设置主要是形近字和音近字,考生平时不注意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 别,不注意读准字音可能会造成字形判断的错误;应当注意到“以义定形”,“以音定形”是 做好字形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 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 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 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 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 雕 铺 呈 贴 B. 塑 铺 像 画 C. 塑 摆 像 贴 D. 雕 摆 呈 画 【答案】A 【解析】“雕”指“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多用于器物,“塑”指塑造多用于形象;
根据语境纪念碑更适合用“雕”。“铺”指“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摆”是安放排列的意思, 既然纪念碑的四周是用匀称的卵石铺成,并不需要精心地安放排列。“呈”强调实际的形状, “像”是仿佛的意思,根据语境,碑石就是设计成“耳”字形,故选“呈”。“画”多用线条, 而纪念碑是一个实体:“贴”字则准确地写出了纪念碑的形态。 【错因】细致辨析近义词的差别,并结结合语境合理判断、选择是做好这类题的保障。如果 粗心大意,平时缺乏求异思维训练或者缺乏与语境的整合意识就可能选择错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 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B.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 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C.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 这并非杞人忧天。 D.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地东 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答案】B 【解析】“竭泽而渔”只把水淘干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句中只是 要表达枯竭的意思。 【错因】比较简单,错误原因在于望文生义或不能结合语境细致分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 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 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 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世界卫生组A,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 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答案】D 【解析】选项A,偷换主语,句子前面以“水墨画的主要成分”为陈述对象,而后面偷换 成了“我国水墨画”,应在“通过”前补出主语“我国水墨画”。选项B,滥用否定词造成语 意混乱,去掉“不要”。选项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并在“致使”后面加“病人”。 【错因】不能充分把握语意,缺乏辨识语病的敏感。 5.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①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苏轼 欧阳修 B.白居易 辛弃疾 司马迁 C.白居易 李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李清照 曹植 苏轼 司马迁 【答案】B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根据语境纪念碑更适合用“雕”。“铺”指“把东西展开或摊平”,“摆”是安放排列的意思, 既然纪念碑的四周是用匀称..的卵石铺成,并不需要精心地安放排列。“呈”强调实际的形状, “像”是仿佛的意思,根据语境,碑石就是设计成“耳”字形,故选“呈”。“画”多用线条, 而纪念碑是一个实体;“贴”字则准确地写出了纪念碑的形态。 【错因】细致辨析近义词的差别,并结结合语境合理判断、选择是做好这类题的保障。如果 粗心大意,平时缺乏求异思维训练或者缺乏与语境的整合意识就可能选择错误。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 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 B. 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 了竭泽而渔 ....的地步。 C. 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 这并非杞人忧天 ....。 D. 上山路上,我们常找开等高线图察看,有的同学还用军事望远镜煞有介事 ....地东 张西望,引来不少人围观。 【答案】B 【解析】“竭泽而渔”只把水淘干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句中只是 要表达枯竭的意思。 【错因】比较简单,错误原因在于望文生义或不能结合语境细致分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 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B.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 1997 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C. 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感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 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 世界卫生组 A,织这份一年一度的报告,提供了儿童与成人的死亡率、疾病谱 以及吸烟饮酒等健康风险因素啬的最新资料。 【答案】D 【解析】选项 A,偷换主语,句子前面以 “水墨画的主要成分” 为陈述对象,而后面偷换 成了“我国水墨画”,应在“通过”前补出主语“我国水墨画”。选项 B,滥用否定词造成语 意混乱,去掉“不要”。选项 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并在“致使”后面加“病人”。 【错因】不能充分把握语意,缺乏辨识语病的敏感。 5.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1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2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3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4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 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欧阳修 B. 白居易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 白居易 李 白 辛弃疾 欧阳修 D. 李清照 曹 植 苏 轼 司马迁 【答案】B
【解析】通过“司马青衫”即可判断是白居易:曹植“陈王”的称谓较为陌生,但选用课本 中的诗句降低了难度:第三个注意“继东坡”,排除了苏轼,自然指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 疾;根据“信史”“幽愁发愤”等词语也会较容易判断出是司马迁。 【错因】延续了去年的考查,难度不大,错因在平时的积累不够。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 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 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 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 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 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铽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 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痦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 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 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 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①历召:一一召请。学言:学校。③不殊:没死。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解析】通过“司马青衫”即可判断是白居易;曹植“陈王”的称谓较为陌生,但选用课本 中的诗句降低了难度;第三个注意“继东坡”,排除了苏轼,自然指另一位豪放派词人辛弃 疾;根据“信史”“幽愁发愤”等词语也会较容易判断出是司马迁。 【错因】延续了去年的考查,难度不大,错因在平时的积累不够。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 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 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 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 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 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 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 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 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 涕泣,遣吏医治 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 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 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1 历召:一一召请。 ○2 学言:学校。 ○3 不殊:没死。 ○4 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答案】A 【解析】背弃 【错因】“或欺负之者“是指有一个人背弃了规定,在此有”欺负“是欺诈、背弃的意思, 而非现代汉语常用的”压迫、侮辱“之意。错误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生判断错误 在于不能识别错误设置手法,不能根据语境分析推断。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 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B 【解析】B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A前一个所,助词,后面加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 后一个所,与为搭配表被动。C,互相,偏指一方。D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错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不准确,不牢靠。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答案】D 【解析】因敬爱父亲而受罚,悉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错因】关键字“亏”的理解有误,应为“使……亏”,不能结合语境合理推断。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①@⑥B.@④⑤C.①@④D.@⑤⑥ 【答案】C 【解析】◎为百姓对政策的态度,属侧面反映;⑤是说门卒仰慕延寿,与延寿理政无关;⑥ 亦非延寿理政。 【错因】对筛选信息的要求审视不清,比如“直接反映“的要求:对文句语意缺乏把握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答案】A 【解析】背弃 【错因】“或欺负..之者“是指有一个人背弃了规定,在此有”欺负“是欺诈、背弃的意思, 而非现代汉语常用的”压迫、侮辱“之意。错误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生判断错误 在于不能识别错误设置手法,不能根据语境分析推断。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答案】B 【解析】B 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A 前一个所,助词,后面加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 后一个所,与为搭配表被动。C,互相,偏指一方。D 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错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不准确,不牢靠。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 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答案】D 【解析】因敬爱父亲而受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 【错因】关键字“亏”的理解有误,应为“ 使… …亏”,不能结合语境合理推断。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1 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2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3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4 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 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6 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1 ○3 ○6 B.○2 ○4 ○5 C.○1 ○2 ○4 D.○3 ○5 ○6 【答案】C 【解析】○3 为百姓对政策的态度,属侧面反映;○5 是说门卒仰慕延寿,与延寿理政无关;○6 亦非延寿理政。 【错因】对筛选信息的要求审视不清,比如“直接反映“的要求;对文句语意缺乏把握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D 【解析】“善于审案”无此信息。 【错因】不能将选项与文句做细致的比较分析,做题凭主观判断。 附:文言翻译。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大将军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 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以前赵广汉做太守,担心当地的风俗,恐怕人们结成朋党,所 以让官吏和百姓互相串通,让他们相互指责过失,因此,颍川的官吏和百姓把这当成习惯, 百姓之间结下很多仇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 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 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 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可施行。于是和他们商定,嫁 女受妻办丧事祭祀的礼仪和用品,全都依从古时礼仪,不得超越法规的限定,百姓遵从他 的教化。又过了几年,调任做了东郡太守,黄代替延寿做颍川太守,黄霸沿用延寿的治 理方法,颍川社会太平安定。 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来到一个地方一定聘任那 里的贤能之人,以礼对待任用,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每年 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古代的“乡射”之礼,用比赛射箭的办法选拔人才。届时,赛场上陈列 钟鼓、管弦,举行隆重的仪式,人们上下赛场时,都相互作揖礼让。到每年检阅地方武装的 都试”举行时,在考场上设置斧、旌旗,命将士们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 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 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 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 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 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有一个官员违反了法纪,延寿内心非常沉痛,责备自己说:“这是我 让他违背了法纪啊,否则怎么会到这地步呢?这个官吏听到后自己也后悔不已,手下的官员 自刎,人将他救下,没有死,因此嗓子哑了,不能说话,延寿听说了,对着他哭泣,并派遣 属吏看护、医生治疗,对他家很优待,免除了他家的赋税徭役。 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 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 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 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 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 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 到舍邸,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儒生,听说延寿贤德,没有机会引见自己,所以暂时做了 门卒,延寿于是款待并重用了他。 在东郡做官三年,令行禁止,审问的案子锐减,是全国最少的 第Ⅱ卷(共120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 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 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 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 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答案】D 【解析】“善于审案”无此信息。 【错因】不能将选项与文句做细致的比较分析,做题凭主观判断。 附:文言翻译。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大将军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 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以前赵广汉做太守,担心当地的风俗,恐怕人们结成朋党,所 以让官吏和百姓互相串通,让他们相互指责过失,因此,颍川的官吏和百姓把这当成习惯, 百姓之间结下很多仇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 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亲自向他 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 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可施行。于是和他们商定,嫁 女娶妻办丧事祭祀的礼仪和用品,全都依从古时礼仪,不得超越法规的限定,百姓遵从他 的教化。又过了几年,调任做了东郡太守,黄霸代替延寿做颍川太守,黄霸沿用延寿的治 理方法,颍川社会太平安定。 延寿做官,崇尚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乐教感化天下,来到一个地方一定聘任那 里的贤能之人,以礼对待任用,广泛征求奇谋秘计,采纳别人的劝谏,重视整治学校,每年 春秋两季,都要进行古代的“乡射”之礼,用比赛射箭的办法选拔人才。届时,赛场上陈列 钟鼓、管弦,举行隆重的仪式,人们上下赛场时,都相互作揖礼让。到每年检阅地方武装的 “都试”举行时,在考场上设置斧、旌旗,命将士们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他管理城郭,收 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纷纷地交纳。 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兄弟亲善,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地 方乡里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境内。这些措施 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很烦,但施行以后吏民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延寿对待下属, 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有一个官员违反了法纪,延寿内心非常沉痛,责备自己说:“这是我 让他违背了法纪啊,否则怎么会到这地步呢?这个官吏听到后自己也后悔不已,手下的官员 自刎,人将他救下,没有死,因此嗓子哑了,不能说话,延寿听说了,对着他哭泣,并派遣 属吏看护、医生治疗,对他家很优待,免除了他家的赋税徭役。 他曾经出行,临到上车时,一位骑吏后来,延寿下令功曹商议处罚的办法并告知本人。 等到他从外面回到衙门,有一个门卒拦在车前,说希望有话对他说。延寿把车停下来,问他 要说什么,门卒说:“明府公说今天一大早要外出,但等了很久还没有出来,骑吏的父亲来 到衙门,在外面徘徊不敢进去。骑吏听说父亲来了,便赶忙跑出去拜见父亲大人,恰逢(正 好)这时明府公出来上车。一个人因为尊敬自己的父亲却被处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 社会风气的形成吧!”延寿在车中抬起手来说“如果没有您,我就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了。”回 到舍邸,召见了门卒。门卒本来是儒生,听说延寿贤德,没有机会引见自己,所以暂时做了 门卒,延寿于是款待并重用了他。 在东郡做官三年,令行禁止,审问的案子锐减,是全国最少的。 第Ⅱ卷 (共 1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