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气相色谱分析Gass Chromatography (GC)
第13章 气相色谱分析 Gas Chromatography (GC)
13.1气相色谱仪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柱分离系统、温控系统、各类检测器13.2气相色谱固定相气固色谱固定相(吸附剂)、气液色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13.3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条件柱长、载气及其流速、填充颗粒、柱温、进样量及进样方式13.4定性分析保留时间、经验规律、保留指数、双柱定性、仪器联用定性13.5定量分析校正因子、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13.6毛细管色谱简介毛细管分类及特点
13.1 气相色谱仪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柱分离系统、温控系统、各类检测器 13.2 气相色谱固定相 气固色谱固定相(吸附剂)、气液色谱固定相(载体+固定液) 13.3 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条件 柱长、载气及其流速、填充颗粒、柱温、进样量及进样方式 13.4 定性分析 保留时间、经验规律、保留指数、双柱定性、仪器联用定性 13.5 定量分析 校正因子、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 13.6 毛细管色谱简介 毛细管分类及特点
气相色谱过程:待测物样品被被蒸发为气体并注入到色谱分离柱柱顶,以惰性气体(指不与待测物反应的气体,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也称载气)将待测物样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和分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吸附-脱附(气固色谱)配(气液色谱)来实现的。因此可将气相色谱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过程: 待测物样品被被蒸发为气体并注入到色谱分离 柱柱顶,以惰性气体(指不与待测物反应的气体, 只起运载蒸汽样品的作用,也称载气)将待测物样 品蒸汽带入柱内分离。其分离原理是基于待测物在 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吸附-脱附(气固色谱)和分 配(气液色谱)来实现的。因此可将气相色谱分为 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固色谱: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上的物理吸附-解吸(或极性)分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由于活性子在这些吸附剂上的半永久性滞留(吸附-脱附过程为非线性的),导致色谱峰严重拖尾,因此气固色谱应用十分有限。只适于较低分子量和低沸点气体组分的分离分析。对此方法,本章只作简单介绍
气固色谱: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体吸附剂上的物理吸附-解吸 能力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由于活性(或极性)分 子在这些吸附剂上的半永久性滞留(吸附-脱附过程 为非线性的),导致色谱峰严重拖尾,因此气固色谱 应用十分有限。只适于较低分子量和低沸点气体组 分的分离分析。对此方法,本章只作简单介绍
气液色谱:通常直接称之为气相色谱。它是利用待测物在气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情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原理实现分离。1941年,Martin和Synge(对液-液分配色谱也做了巨大贡献)提出气液分配色谱的概念。11年后,即1952年,Jones和Martin通过实验展示了该方法;3年后,即1955年,首台气相色谱仪如今问世。1990年,估计有20万台仪器投入使用!呢?说不清了
气液色谱: 通常直接称之为气相色谱。它是利用待测物在气 体流动相和固定在惰性固体表面的液体固定相之间 的分配原理实现分离。1941年,Martin和Synge(对 液-液分配色谱也做了巨大贡献)提出气液分配色谱的 概念。11年后,即1952年,Jones和Martin通过实验 展示了该方法;3年后,即1955年,首台气相色谱仪 问世。1990年,估计有20万台仪器投入使用!如今 呢?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