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确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人们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要求 得到风险补偿,而实际上未必能得到补偿。也就是说,投资高风险项目,未必会得到高收益。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投资高风险项目,投资人必然要求较高的期望收益率,但实际上能否 得到高收益是不一定的 5.正确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风险含义。财务管理中,一般为了简化决策分析工 作,在短期财务决策中一般不考虑风险因素,只有在长期决策中,才不得不考虑风险因素 需要计量风险程度 6.正确答案:√解析:任何投资者宁愿要肯定的某一报酬率,而不愿意要不肯定的同一报 酬率,这种现象称作风险反感。在风险反感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诱使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 因素是风险收益。 7.正确答案:×解析:标准离差率虽然能够正确评价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但还无法将风 险与收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8.正确答案:×解析:风险损失中的损失通常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 少的事实 9.正确答案:×解析:标准离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无论各方案的期望值是否相同,标准 离差率最大的方案一定是风险最大的方案。 10.正确答案:×解析:P=F/(1+i)n;F和n确定,i越高,P越小 1.正确答案:√解析:这是递延年金计算的第三种方法,这样计算是正确的 12.正确答案:√解析:计算6年即付年金的现值:P=500×[(P/A,10%,6-1)+1 500×(3.7908+1)=239540(元) 13.正确答案:√解析:名义利率等于每期利率与年内复利次数的乘积。例如:年利率为8%, 每年复利4次,则每季度利率为2%,将每季度利率2%,乘以年内复利次数4次,其乘积 为8%,即名义利率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 1=8.24% (1)甲投资项目的实际利率= (2)已知:i=8.24%,m=12,求1 则有:8.24%=(1+2)1-1,(1+)12=1.0824,1+=1910824=1.0062 12 名义利率r=(1.00662-1)×12=7.94% 2.正确答案 (1)每年计息一次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均为8% 本利和(F)=1000×(1+8%)5=1469(元) (2)每年计息两次 际利率(i)=(1+8%2)2-1=8.16% 6
6 4.正确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人们投资于高风险项目,要求 得到风险补偿,而实际上未必能得到补偿。也就是说,投资高风险项目,未必会得到高收益。 这里有必要强调一点,投资高风险项目,投资人必然要求较高的期望收益率,但实际上能否 得到高收益是不一定的。 5.正确答案:×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风险含义。财务管理中,一般为了简化决策分析工 作,在短期财务决策中一般不考虑风险因素,只有在长期决策中,才不得不考虑风险因素, 需要计量风险程度。 6.正确答案:√解析:任何投资者宁愿要肯定的某一报酬率,而不愿意要不肯定的同一报 酬率,这种现象称作风险反感。在风险反感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诱使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 因素是风险收益。 7.正确答案:×解析:标准离差率虽然能够正确评价投资风险程度的大小,但还无法将风 险与收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8.正确答案:×解析:风险损失中的损失通常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 少的事实。 9.正确答案:×解析:标准离差率是一个相对指标,无论各方案的期望值是否相同,标准 离差率最大的方案一定是风险最大的方案。 10.正确答案:×解析:P=F/(1+i)n ;F 和 n 确定,i 越高,P 越小。 11.正确答案:√解析:这是递延年金计算的第三种方法,这样计算是正确的。 12.正确答案:√解析:计算 6 年即付年金的现值:P=500×[(P/A,10%,6-1)+1]= 500×(3.7908+1)=2395.40(元)。 13.正确答案:√解析:名义利率等于每期利率与年内复利次数的乘积。例如:年利率为 8%, 每年复利 4 次,则每季度利率为 2%,将每季度利率 2%,乘以年内复利次数 4 次,其乘积 为 8%,即名义利率。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 (1)甲投资项目的实际利率= (2)已知:i=8.24%,m=12,求 r 名义利率 r=(1.00662-1)×12=7.94%。 2.正确答案: (1)每年计息一次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均为 8%。 本利和(F)=1000×(1+8%)5 =1 469(元) (2)每年计息两次 实际利率(i)=(1+8%/2)2 -1 =8.16%
本利和(F)=1000×(1+8%/2)5×2=1000×(1+8.16%)5=1480.24(元) (3)每年计息4次 实际利率(i)=(1+8%/2)4-1=8.243% 本利和(F)=1000×(1+8%4)5×4=1000×(1+8243%)5=1485.95(元) 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本题答案所示的那样 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用名义利率计算终值(或现值),也可以用实 际利率计算终值(或现值)。 3.正确答案: 方法一: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5000×(P/A,10%,5)+20000×(PA,10%,3)×(P,10%,5)+10000×(P/A, 10%,2)×(P/F,10%,8) 25000×3.7908+20000×24869×0.6209+10000×1.7355×0.4665 =13374843(元) 方法二: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5000×(PA,10%,10)一5000×(P/A,10%,3)×(PF,10%,5)一15000×(P/A, 10%,2)×(P/F,10%,8) =25000×6.1446-5000×24869×0.6209-15000×1.7355×0.4665 133750.26(元) 方法三: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0000×(PA,10%,10)+5000×(P/A,10%,5)一10000×(P/A,10%,2)×(PF, 20000×6.1446一5000×3.790810000×1.7355×0.4665 13374989(元) 结论:由于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大于初始投资额,所以甲公司投资该项目有利可图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普通年金现值及递延年金现值。要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最简单 的方法是先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然后比较其与投资额的大小。如果未来现金流入的现 值大于投资额,表示方案可行;否则,表示项目不可行 本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金序列组合,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求解其现值。由于系数的四舍五 入影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之间略有微差 方法一最为直观,将前5年视作普通年金,将第6~8年视作递延年金,递延期为5期, 将9~10期视为递延年金,递延期为8期,加总这三段款项的现值,即得总的现值 方法二是假定1~10年每年的年金发生额均为25000元求其年金现值,再减去第6~8期及 第9~10期实际现金流量比25000少的部分的现值。 方法三是假定1~10年每年的年金发生额均为20000元并求其年金现值,再加上第1~5期 实际现金流量比20000元多的部分的现值,减去第9~10期实际现金流量比2000少的部分 的现值 本题充分说明,现值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搞清款项发生的时点,搞清折现的的时点。 只有明确上述两个时点,折现的期数才会正确,计算结果才会正确。 7
7 本利和(F)=1000×(1+8%/2)5×2=1000×(1+8.16%)5=1480.24(元) (3)每年计息 4 次 实际利率(i)=(1+8%/2)4 -1 =8.243% 本利和(F)=1000×(1+8%/4)5×4=1000×(1+8.243%)5=1485.95(元) 解析: 本题的考核点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正如本题答案所示的那样, 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以用名义利率计算终值(或现值),也可以用实 际利率计算终值(或现值)。 3.正确答案: 方法一: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5000×(P/A,10%,5)+20000×(P/A,10%,3)×(P/F,10%,5)+10000×(P/A, 10%,2)×(P/F,10%,8) =25 000 ×3.7908+20 000 ×2.4869×0 . 6209+10000×1.7355×0.4665 =133748.43(元) 方法二: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5000×(P/A,10%,10)一 5000×(P/A,10%,3)×(P/F,10%,5)一 15000×(P/A, 10%,2)×(P/F,10%,8) =25000 ×6.1446 一 5 000×2.4869×0.6209 一 15000×1.7355×0.4665 =133750.26(元) 方法三: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 =20000×(P/A,10%,10)+5000×(P/A,10%,5)一 10000×(P/A,10%,2)×(P/F, 10%,8) =20000 ×6.1446 一 5 000×3.7908 一 10000×1.7355×0.4665 =133749.89(元) 结论:由于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大于初始投资额,所以甲公司投资该项目有利可图。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普通年金现值及递延年金现值。要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最简单 的方法是先计算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然后比较其与投资额的大小。如果未来现金流入的现 值大于投资额,表示方案可行;否则,表示项目不可行。 本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金序列组合,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求解其现值。由于系数的四舍五 入影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之间略有微差。 方法一最为直观,将前 5 年视作普通年金,将第 6 ~8 年视作递延年金,递延期为 5 期, 将 9 ~10 期视为递延年金,递延期为 8 期,加总这三段款项的现值,即得总的现值。 方法二是假定 1~10 年每年的年金发生额均为 25000 元求其年金现值,再减去第 6~8 期及 第 9~10 期实际现金流量比 25000 少的部分的现值。 方法三是假定 1~10 年每年的年金发生额均为 20000 元并求其年金现值,再加上第 1~5 期 实际现金流量比 20000 元多的部分的现值,减去第 9~10 期实际现金流量比 20000 少的部分 的现值。 本题充分说明,现值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关键是搞清款项发生的时点,搞清折现的的时点。 只有明确上述两个时点,折现的期数才会正确,计算结果才会正确
4.正确答案:①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 0.2×20%+0.6×15%+0.2×(-10%)=11% 投资收益率的 √20%-1%)2×02+(1%-1)2×06+(-10%-1%)2×02=1065 ③投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10.68%/1%=97.09% ④该项目的风险收益率=10%×9709%=971% 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12%+9.71%=21.71% 5.正确答案 根据题意,已知P=42000,A=6000,n=10, 则:P/A=42000/6000=7=a 即a=7=P/A,10,查n=10的1元年金系数表。在n=10一列上找不到恰为a的系数值, 于是找其临界值,分别为:B1=7.0236>7A2=6.7101<7 同时找出临界利率,分别为:il=7%,i=8% 则:i=i:+(月1-a)/(月1-2)×(1-1 7%+(70236-7)(7.0236-67101)×(8%-7%) 7%+0.075% 7075%<8% 可见此人的计划借款利率低于预期最低利率,不能按原计划借到款项。 6.正确答案 (1)2005年年初对乙设备投资额的终值为 60000×[(F/A28%,3)-1]=60000×(3.2464-1)=134784(元) (2)2005年年初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50000×(P/A,8%,3)=50000×2.5771=128855元) 五、综合题 1.正确答案:(1)甲方案:付款总现值=10×[(P/A,10%,5-1)+1] 10×(P/A,10%,5)(1+10%)=41.7(万元) 乙方案: 第一种方法:付款总现值=12×(P/A,10%,5)×(P/F,10‰,1) 12×3.7908×0.9091=4135(万元) 第二种方法:付款总现值=12×[(P/A,10%6)一(PA,l0‰,1)]=12×(4.3553-0.9091) 12×34462=41.35(万元) 第三种方法:付款总现值=12×(F/A,10%,5)×(P/F,10%6) 12×6.1051×0.5645=41.36(万元) 丙方案:付款总现值=.5×(PA,10%,5)=11.5×37908=4359(万元) 8
8 4.正确答案:① 投资收益率的期望值 =0.2×20%+0.6×15%+0.2× (-10%)=11% ② 投 资 收 益 率 的 标 准 差 = =10.68% ③投资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10.68%/11%=97.09% ④该项目的风险收益率=10%×97.09%=9.71% 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12%+9.71%=21.71%。 5.正确答案: 根据题意,已知 P=42000,A=6000,n=10, 则:P/A=42000/6000=7=α 即α=7=P/A,i,10,查 n=10 的 1 元年金系数表。在 n=10 一列上找不到恰为α的系数值, 于是找其临界值,分别为: 同时找出临界利率,分别为:i1=7%,i2=8% =7%+(7.0236-7)/(7.0236-6.7101)×(8%-7%) =7%+0.075% =7.075%<8% 可见此人的计划借款利率低于预期最低利率,不能按原计划借到款项。 6.正确答案: (1)2005 年年初对乙设备投资额的终值为: 60000×[(F/A,8%,3)-1]=60000×(3.2464-1)=134784(元) (2)2005 年年初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50000×(P/A,8%,3)=50000×2.5771=128855(元) 五、综合题 1.正确答案:(1)甲方案:付款总现值=10×[(P/A,10%,5-1)+1] =10×(P/A,10%,5)(1+10%)=41.7(万元) 乙方案: 第一种方法:付款总现值=12×(P/A,10%,5) ×(P/F,10%,1) =12×3.7908×0.9091=41.35(万元) 第二种方法:付款总现值=12×[(P/A,10%,6)-(P/A,10%,1)]=12×(4.3553-0.9091) =12×3.4462=41.35(万元) 第三种方法:付款总现值=12×(F/A,10%,5)×(P/F,10%,6) =12×6.1051×0.5645=41.36(万元) 丙方案:付款总现值=11.5×(P/A,10%,5)=11.5×3.7908=43.59(万元)
通过计算可知该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2)40=A×(P/A,5%,10),则A=40/(P/A,5%,10)=40/7.7217=518(万元) 即每半年需要支付518万元 (3)40=10×(P/A,10%,n),则(P/A,10%,n)=40/10=4 当n=5时,(P/A,10%,5)=3.7908 当n=6时,(PA,10%,6)=4.3553 4.3553-4 6-5 运用内插法,求出n=6-43553-37908 537(年) 2.正确答案 (1)计算三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 EA=0.3×40+0.5×20+0.2×5=23(万元) EB=0.3×50+0.5×20—0.2×5=24(万元) Ec=0.3×80-0.5×20-0.2×30=8(万元) (2)计算三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40=232×03+(20-232×05+(5-23×02=867+45+648=1249万元) B=√(50-24)2×03+(20-242×05+(-5-24)2×0.2=√2028+8+1682=1947(万元) =√(80-82×03+(-20-8)2×0.5+(-30-82×02=1552+392+288=472万元 (3)计算三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qa=12.49/23×100%=54.3% qb=19.47/24×100%=81.13% qc=47.29/8×10096=591.13% (4)乙产品风险价值系数 b=(R-RfV=(27%-9%/90%=0.2 由于甲乙产品风险相同,则b甲=b乙=02 A方案的风险收益率=0.2×54.30%=10.86% B方案的风险收益率=0.2×81.13%=16.23% A方案的预期收益率R=9%+1086%=19.86% B方案的预期收益率R=9%+1623%=2523%
9 通过计算可知,该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2)40=A×(P/A,5%,10),则 A=40/(P/A,5%,10)=40/7.7217=5.18(万元) 即每半年需要支付 5.18 万元。 (3)40=10×(P/A,10%,n),则(P/A,10%,n)=40/10=4 当 n=5 时,(P/A,10%,5)=3.7908 当 n=6 时,(P/A,10%,6)=4.3553 运用内插法,求出 n=6- =5.37(年) 2.正确答案: (1)计算三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期望值: (2)计算三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 (3)计算三个方案预期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 (4)乙产品风险价值系数 b=(R-Rf)/V=(27%-9%)/90%=0.2 由于甲乙产品风险相同,则 b 甲=b 乙=0.2 A 方案的风险收益率=0.2×54.30%=10.86% B 方案的风险收益率=0.2×81.13%=16.23% A 方案的预期收益率 R=9%+10.86%=19.86% B 方案的预期收益率 R=9%+16.23%=25.23%
第3章企业筹资 、单项选择题 正确答案:D解析:向银行借款是典型的间接筹资,而不是直接筹资 2.正确答案:C解析:内源筹资,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如折旧和 留存收益。 3.正确答案:B解析: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 最为常见的有租赁(融资租赁除外)、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而发行股票属于表内筹资, 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属于间接表外筹资。 4.正确答案:A解析:单位变动资金=(54-48)/(65-50)=0.40。注意高低点的确定应以自 变量为依据。 5.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对于企业而言,筹资风险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支付报酬是否固定(报酬固定的风险大):二是偿还时间是否固定 以及偿还时间长短(偿还时间固定的风险大,偿还时间短的风险大)。 6.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商业信用筹资。由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 分比/(1一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一折扣期)×100%,可见,丧失现金折扣的机 会成本与折扣百分比的大小、折扣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同信用期的长短呈反方向变化 7.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普通股。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属于优先股股东的权 利,普通股对剩余财产分配权处于最后一位 8.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优先股。优先股的“优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优先分配股利;二是优先分配剩余财产,选项C符合题意。 9.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照 定价格收回的优先股票,至于是否收回,以及什么时侯收回、由发行公司决定,故可赎回优 先股对发行公司有利,选项D符合题意 10.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债券。信用债券凭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发行,一般有 较多限制,反抵押条款是其中之一,选项C符合题意 11.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杠杆筹资。进行杠杆收购筹资主要用于公司收购兼 并,其向银行的贷款,主要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而不是以本企业 的资产作抵押,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12.正确答案:B解析:V=(P一E)XN=(12-10)×1=2(元) 13.正确答案:C解析:500/(1-20%)=625(万元)。 14.正确答案:A解析:承诺费=(3000-2000)×0.4%=4(万元)。 正确答案:B解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 3000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 16.正确答案:B解析:企业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率 -×100%=1837% 1-2%60-20 17.正确答案:C解析:1-1100%=1176%
10 第 3 章 企业筹资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D 解析:向银行借款是典型的间接筹资,而不是直接筹资。 2.正确答案:C 解析:内源筹资,是指企业利用自身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如折旧和 留存收益。 3.正确答案:B 解析:直接表外筹资是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直接筹资, 最为常见的有租赁(融资租赁除外)、代销商品、来料加工等,而发行股票属于表内筹资, 母公司投资于子公司属于间接表外筹资。 4.正确答案:A 解析:单位变动资金=(54-48)/(65-50)=0.40。注意高低点的确定应以自 变量为依据。 5.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缺点。对于企业而言,筹资风险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支付报酬是否固定(报酬固定的风险大);二是偿还时间是否固定 以及偿还时间长短(偿还时间固定的风险大,偿还时间短的风险大)。 6.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商业信用筹资。由于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 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100% , 可见,丧失现金折扣的机 会成本与折扣百分比的大小、折扣期的长短呈同方向变化,同信用期的长短呈反方向变化。 7.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普通股。优先分配剩余财产权属于优先股股东的权 利,普通股对剩余财产分配权处于最后一位。 8.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优先股。优先股的“优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优先分配股利;二是优先分配剩余财产,选项 C 符合题意。 9.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是指股份公司可以按照一 定价格收回的优先股票,至于是否收回,以及什么时侯收回、由发行公司决定,故可赎回优 先股对发行公司有利,选项 D 符合题意。 10.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债券。信用债券凭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发行,一般有 较多限制,反抵押条款是其中之一,选项 C 符合题意。 11.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杠杆筹资。进行杠杆收购筹资主要用于公司收购兼 并,其向银行的贷款,主要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抵押,而不是以本企业 的资产作抵押,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12.正确答案:B 解析:V= (P-E)×N=(12-10)×1=2(元)。 13.正确答案:C 解析:500/(1-20%)=625(万元)。 14.正确答案:A 解析:承诺费=(3000-2000)×0.4%=4(万元)。 15.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 3000 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 40%。 16 . 正 确 答 案 : B 解 析 : 企 业 放 弃 现 金 折 扣 的 机 会 成 本 率 = 17.正确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