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 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 “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 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 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 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 日。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 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 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 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 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 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 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増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 “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 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 (《三国志·吴书》)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 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 少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 忠勇公正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 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 “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 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 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 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 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 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 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 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 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 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 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 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 “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 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 “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 卒。 (《三国志·吴书》)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 住宿 B.权怒,收嘉系狱 系: 关押,拘捕 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 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 少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 忠勇公正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 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 问。(5分)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 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 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 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4、B(A放过B拘捕D考察、管理) 5、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 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6、A(A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7、(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 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 得分点:诬白:诬告说,故:先前,原。谤讪:诽谤诋毁。悉验问省略 的宾语:有关官员。句意顺畅得一分 (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 有积蓄 得分点:省略的主语:是仪。服:穿的衣服。食:吃的菜肴。句意之间 形成的转折关系;却。句意顺畅得一分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 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 没有上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 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 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 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 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 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 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 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 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 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 问。(5 分) (2)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5 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 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 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 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 分) 4、B(A 放过 B 拘捕 D 考察、管理) 5、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 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6、A(A 他心中无百姓不妥,文中民无上是目无尊上的意思。) 7、(1)典校郎吕壹诬告说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 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 得分点:诬白:诬告说,故:先前,原。谤讪:诽谤诋毁。悉验问省略 的宾语:有关官员。句意顺畅得一分。 (2)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 有积蓄。 得分点:省略的主语:是仪。服:穿的衣服。食:吃的菜肴。句意之间 形成的转折关系;却。句意顺畅得一分。 参考译文“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他最初姓氏,开始时在本县当办事员, 接着到北海国政府作事,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说他姓的“氏”字是“民”字 没有上面的部分,(岂不是民众目无上司?)可以改为同音的“是”字,于是他 就把姓改了。 孙权继承和统管大事,以表示尊敬优待的文书征召是仪。是仪到达后受 到亲近和信任,专门在孙权身边管理机密文书,被授予骑都尉的官衔。吕蒙图谋 袭击关羽,孙权问是仪的意见,是仪觉得吕蒙的计策很好,劝孙权采纳。是仪又 随孙权出兵进攻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他向孙权陈述理由辞让,孙权下达指 令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 平定荆州之后,孙权建都武昌,是仪升任裨将军,后来又封为都亭侯代 理侍中职务。孙权还想授给他一支兵马,是仪因为自己不是将才,坚决推辞,不 受。黄武年间,孙权派是仪到皖县去见将军刘邵,想执行引诱魏军大将曹休前来 的计划。后来曹休受骗率军到达,被打得大败而逃,是仪因功升任偏将军,进入
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 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 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 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 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 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査证审问。当时受牵连 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 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 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 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 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 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 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 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 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 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 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 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 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 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 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 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 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 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 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 “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是仪病倒时留下遗嘱说,死后只 用一般的棺木,装殓时也只穿平时的衣服,务必简省节约,他八十一岁去世。 (二)诗歌阅读(11分) 8.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 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 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 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 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 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 景。(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9.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 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 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 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
皇宫内掌管尚书职权。对外总领众官,兼管诉讼事务,孙权又叫他教众公子读书 学习。 孙权迁都到东边的建业,太子孙登留在武昌镇守,并让是仪辅佐太子。 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此后是仪进封都乡侯。 后来他随太子孙登回建业之后,又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众官事务,仍旧 兼任诉讼管理。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过去的江夏郡太守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 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有关官员也全部弄来查证审问。当时受牵连 的人害怕吕壹,都说听到了刁嘉的恶毒攻击,唯独是仪却说没有听到。结果他一 连很多天都受到追根究底的盘问,孙权为此下达的诏令也变得非常严厉,群臣为 他的处境担心到了极点。是仪回答说:现在的刀锯已架在我脖子上,我怎敢替刁 嘉隐瞒,自取灭亡,落个不忠诚的死鬼呢?只是认为听到了刁嘉诽谤国家政事的 话,就该有听到的原委详情。是仪依然据实回答讯问,供辞保持正直而不改变。 结果孙权放过了他,刁嘉也得以免罪。 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两人被正式册封名号后,是仪以本职兼任鲁王傅。 是仪担任鲁王傅时竭尽忠诚,鲁王的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规劝;他的处世特点是 为上司服务勤勉,与人交往态度恭敬厉。是仪素来不置产业,也不接受别人的施 舍恩惠,修建的住宅刚好够自家居住。邻居有一家兴修了一座大宅院,孙权外出 时远远望见,问修大宅院那家是谁,左右的侍从回答说:“像是是仪家。”孙权 说:“是仪节俭,必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其他人。是仪就是如此受到孙权的 了解和信任。是仪穿的衣服不精美,吃的菜肴不丰盛,却热心救济穷困,家中没 有积蓄。孙权听说之后,特地光临他家,看了他吃的菜饭,还亲自品尝,不禁感 慨叹息,立即下令给他增添俸禄,扩大田产和住宅。是仪一再辞让,把受到的恩 惠当作忧心的事。 是仪时时举荐人才,却从不说别人的短处。孙权曾经责备他不谈政事, 没有肯定也没有非议,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下面的臣僚尽职尽责,为 臣一直担心自己不称职,实在不敢以我浅陋片面的看法,干扰陛下的神思。”是 仪为国家服务几十年,从未有任何过失。校事官吕壹把朝廷的将相大臣一一告发, 有的一个人就多次被他告发有罪,唯独没有什么证据可以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 “假使人人都像是仪,又何必动用法律条令啊!是仪病倒时留下遗嘱说,死后只 用一般的棺木,装殓时也只穿平时的衣服,务必简省节约,他八十一岁去世。 (二)诗歌阅读(11 分) 8.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 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 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 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 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 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 景。(答出两点得 4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 9.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 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 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 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
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 可满分) 六、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4分,每题2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 史令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 幸蒙大恩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犯乃死,重负国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自书典 所记,未之有也。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以始元六年春 至京师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君因我降,与君为 兄弟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 宾于廷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 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i,埋葬) 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 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 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 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 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 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 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 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 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 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 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 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 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 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 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 3 点有分析即 可满分) 六、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课内文言文(4 分,每题 2 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 史令 C.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 幸蒙大恩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犯乃死,重负国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自书典 所记,未之有也。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武以始元六年春 至京师 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君因我降,与君为 兄弟 D.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 宾于廷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 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 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 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 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 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 擢尚书右丞。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 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 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 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 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 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 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 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 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 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 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 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B.卿羞朕尚书邪 羞:羞辱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希望 D.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夺:改变 7.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①纲矢死无挠辞②臣请正其罪 ③陛下不素教④优诏解尚书 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A.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 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 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 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 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 日侍侧?(5分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 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 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 多种手法,请列举除对偶之外的两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6分) 11.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4.D5.C6.B7.D8.C 9.答案: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 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只会歌舞的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中人, 善,得不肖导,奈何,句意各1分) 答案: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 哪敢长时间作尚书呢?(厚、伐、内、敢.乎?句意各1分)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 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责备 B.卿羞朕尚书邪 羞:羞辱 C.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希望 D.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夺:改变 7.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 ) ①纲矢死无挠辞 ②臣请正其罪 ③陛下不素教④优诏解尚书 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 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 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 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 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 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 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 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 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 日侍侧?(5 分) (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0-11 题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 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②寻河:史载张 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 多种手法,请列举除对偶之外的两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6 分) 11.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 分) 4.D5.C6.B7.D8.C 9.答案: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 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只会歌舞的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中人, 善,得不肖导,奈何,句意各 1 分) 答案: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 哪敢长时间作尚书呢?(厚、伐、内、敢﹍﹍乎?句意各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