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繁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停止,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罢。”谏书递给 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衷心,直方敢谏,擅长出谋划策, 随不同的事献给皇上。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 报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赶上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 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办丧事和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 并赏赐一千匹绢。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 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 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 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 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 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奷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 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 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 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 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 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 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 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 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 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 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奷臣狡猾而不 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 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4.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答:答应 B、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 交通:私下结交,勾结 C、由是震益见怨 由是:从此之后 D、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因:趁着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震“不阿权贵”品质的一项是( (3分)
虽然繁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停止,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罢。”谏书递给 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衷心,直方敢谏,擅长出谋划策, 随不同的事献给皇上。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 报仇犯罪,被朝廷征召,正赶上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 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办丧事和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 并赏赐一千匹绢。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 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 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 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 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 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 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 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 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 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 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 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 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 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 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 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 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 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4.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答:答应 B、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 交通:私下结交,勾结 C、由是震益见怨 由是:从此之后 D、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因:趁着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杨震“不阿权贵”品质的一项是( ) (3 分)
①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②性公廉,不受私谒③震深疾之, 诣阙上疏④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⑤皇后兄执金吾 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⑥于是柴门绝宾客 A、①②④ 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杨震早年便精通《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 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老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 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 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遇谗害,被遣之后, 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5分) (2)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 复见日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10题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①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 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①韩元吉,南宋词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8.(2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 弃疾的《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 是指唐代诗人 9.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为“两蛾”。请根据 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4分) 10.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4分) 4.A(答:回复、回应) 5.C(①说杨震不慕名利②说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④说杨震以学 问选才) 6.C(杨震是在太尉任上开罪国舅耿宝的。) 7.(1)“假如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于 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5分。采分点为 故 敕 ‘遂”各1分,大意1分) (②)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 却不能禁止她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5分,采分点为 疾 倾乱’’‘‘何’’各1分,大意1分)
①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②性公廉,不受私谒③震深疾之, 诣阙上疏④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⑤皇后兄执金吾 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⑥于是柴门绝宾客 A、①②④ B、 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杨震早年便精通《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 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老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 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 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遇谗害,被遣之后, 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5 分) (2)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 复见日月!(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10 题。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韩元吉①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 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①韩元吉,南宋词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 8.(2 分)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内容。 韩元吉的词风与辛弃疾很接近:雄浑、豪放。我们在高中阶段曾学过辛 弃疾的《 》;韩元吉词“试问谪仙何处”中的“谪仙” 是指唐代诗人 。 9.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为“两蛾”。请根据 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4 分) 10.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点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4 分) 4.A(答:回复、回应) 5.C(①说杨震不慕名利②说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④说杨震以学 问选才) 6.C(杨震是在太尉任上开罪国舅耿宝的。) 7. (1)“假如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于 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宝恨恨地离开了。(5 分。采分点为 “如’’‘‘故’’‘‘敕’’‘‘遂"各 1 分,大意 1 分) (2)我承蒙国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 却不能禁止她们,还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5 分,采分点为 “疾’’‘‘诛’’‘‘倾乱’’‘‘何’’各 1 分,大意 1 分)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白 9、“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 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 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 10、“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 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 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 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 同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少年时代就喜欢学习,曾向太常卿桓郁学 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当时的儒生 因此说他是“关西孔子杨伯起。”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 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 大将军邓骘听到他有才能就举荐他,推举他为杰出人才,屡次升迁为荆 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上任时,途径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 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 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杨震说:“上 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 舍。后来他转仼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请托。 杨震的子孙经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亲戚朋友和长辈有人想让他为子孙 置办产业,他不答应,说:“让后世称道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把清名留给他 们,不也是丰厚的遗产吗? 元初四年,朝廷征召他为太仆,升为太常。在此之前博士的选拔举荐大 多不按实际才华,杨震举荐了明经的名士陈留人杨伦等,使儒学得以彰显承传, 众多的儒生都称道他 永宁元年,他代替刘恺担任司徒。第二年,邓太后驾崩,宦官宠臣们开 始横行。安帝乳母王圣,借着哺育皇帝的功劳,凭恃恩宠放诞恣肆;王圣的女儿 伯荣随意出入宫禁,传通消息,作奷犯科,大行贿赂,尤其骄奢淫逸。他和已故 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下勾结,刘瑰就娶她为妻,得以承袭护爵,官位做到侍 中。杨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书进谏,可是奏疏递进后没有回复。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担任太尉。国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举荐中常侍李闰 的哥哥,杨震不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往拜候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是国家所倚重 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假如 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于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 宝恨恨地离开了。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举荐他亲近的人,杨震又不答 应。司空刘授听到这两件事,随即征召了这二人,十天之内他们都被破格提拔。 从此之后,杨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皇帝向东方巡行泰山,樊丰等人趁皇帝车驾在外地,竞 相修建宅第,杨震的部属高舒召来工匠拷问,得到樊丰等人假托皇命的诏书,准 备以实情全部上奏。樊丰等人听到消息,极度恐慌害怕,适逢太史令说星象反常, 于是他们趁机向皇上共同诋毁杨震。等到皇帝巡幸还都,便连夜派遣使者策收回 杨震的太尉印绶,杨震从此紧闭柴门不接待宾客。樊丰等人又憎恶他,就请求大 将军耿宝诬奏杨震不服罪,心怀愤恨,皇帝下诏遣送杨震回原籍。杨震走到城西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白 9、“凝”字是“蹙”的意思,紧锁双眉,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 样,因中原沦陷,而满腔悲愤愁苦,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胸中的 无限忧虑。(意思相同即可) 10、“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江潮汹涌、狂 风劲吹的景象,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防军苍凉悲壮的笛声。这样由 实到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对中原故土 的思念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 同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少年时代就喜欢学习,曾向太常卿桓郁学 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当时的儒生 因此说他是“关西孔子杨伯起。”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 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 大将军邓骘听到他有才能就举荐他,推举他为杰出人才,屡次升迁为荆 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上任时,途径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 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 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杨震说:“上 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 舍。后来他转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请托。 杨震的子孙经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亲戚朋友和长辈有人想让他为子孙 置办产业,他不答应,说:“让后世称道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把清名留给他 们,不也是丰厚的遗产吗?" 元初四年,朝廷征召他为太仆,升为太常。在此之前博士的选拔举荐大 多不按实际才华,杨震举荐了明经的名士陈留人杨伦等,使儒学得以彰显承传, 众多的儒生都称道他。 永宁元年,他代替刘恺担任司徒。第二年,邓太后驾崩,宦官宠臣们开 始横行。安帝乳母王圣,借着哺育皇帝的功劳,凭恃恩宠放诞恣肆;王圣的女儿 伯荣随意出入宫禁,传通消息,作奸犯科,大行贿赂,尤其骄奢淫逸。他和已故 朝阳侯刘护的堂兄刘瑰私下勾结,刘瑰就娶她为妻,得以承袭护爵,官位做到侍 中。杨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书进谏,可是奏疏递进后没有回复。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担任太尉。国舅大鸿胪耿宝向杨震举荐中常侍李闰 的哥哥,杨震不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往拜候杨震说:“李常侍国家是国家所倚重 的人,想让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假如 朝廷想让三府征聘人才,按规矩应该有尚书的公文。"于是拒绝他没有答应,耿 宝恨恨地离开了。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举荐他亲近的人,杨震又不答 应。司空刘授听到这两件事,随即征召了这二人,十天之内他们都被破格提拔。 从此之后,杨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皇帝向东方巡行泰山,樊丰等人趁皇帝车驾在外地,竞 相修建宅第,杨震的部属高舒召来工匠拷问,得到樊丰等人假托皇命的诏书,准 备以实情全部上奏。樊丰等人听到消息,极度恐慌害怕,适逢太史令说星象反常, 于是他们趁机向皇上共同诋毁杨震。等到皇帝巡幸还都,便连夜派遣使者策收回 杨震的太尉印绶,杨震从此紧闭柴门不接待宾客。樊丰等人又憎恶他,就请求大 将军耿宝诬奏杨震不服罪,心怀愤恨,皇帝下诏遣送杨震回原籍。杨震走到城西
几阳亭,就慷慨激昂地对他的儿子和门生们说:“死是读书人的本分。我承蒙国 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还 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杂木做棺材,用布单薄被只盖住形体, 不要埋进祖坟,不要设祠祭祀。"说罢喝毒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 四、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 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 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 “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 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 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 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 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 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 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 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餐曰:“炎受顾托, 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 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 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 “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 “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 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 考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 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⑤炎谋乘 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几阳亭,就慷慨激昂地对他的儿子和门生们说:“死是读书人的本分。我承蒙国 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却不能惩处他们,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止她们,还 有什么脸面再见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杂木做棺材,用布单薄被只盖住形体, 不要埋进祖坟,不要设祠祭祀。"说罢喝毒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 四、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 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 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 “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 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 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 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 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 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 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 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 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 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 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 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 “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 “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 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已持政,稍自 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 考虑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 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 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 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 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 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 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7.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5分)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 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 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髙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 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 即作于其间。 8.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9.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分 4.D(顾:只是) 5.B(①③⑤错) 6.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7.(1)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 之带兵入宫。(“因”“勒”各1分,句意3分) (2)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 的事吗!(“王”,“祖考”,“独”各1分句意2分 8.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 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分) 9.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答出三 点6分,每点2分) 五、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 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 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 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 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 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7.把前面两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5 分)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0 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 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 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 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 即作于其间。 8.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4 分) 9.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6 分) 4.D(顾:只是) 5.B(①③⑤错) 6.C(“徐敬业起兵造反”在后,并非“为内应”) 7.(1)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 之带兵入宫。(“因”“勒”各 1 分,句意 3 分) (2)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 的事吗!(“王”,“祖考”,“独”各 1 分句意 2 分) 8.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 出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2 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2 分) 9.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 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答出三 点 6 分,每点 2 分)。 五、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是仪传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 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 是”,乃遂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