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采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西医部分参照全国统编五版教材 《妇产科学》作为教研室统一规定教材。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 a clinical subject which us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CM to study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takes the emphasis a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gynecology and clinical knowledg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frequent diseases.To explain the difficult and doubtful points gradually.The content adopt the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program.the curriculum of gynecology takes up five credits and 70 study hours in all,56 hours are used as theory teaching,and 14 hours are used as clinical practice.The other sections are studied by the study themselves.The curriculu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generation,the specialation and the addition.The generation has seven sections,introducing the TCM of gynec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simply,dealing with the female's procreant ciscera.Physiologic tendency and pathologic tendency and explaining the 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ation and health care of the gynecological diseases.The specialation has five sections,dealing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mmeniopathy.leukorrhagia post-partum disease preganant disease and miscellaneou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ect.The addition has three sections,introducing the female's genitalia anatomise and the female's physiology and preganant physiology. The curriculum takes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as the teaching material.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的临床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熟悉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尤其是经、带、胎、产、杂等妇科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通过临床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成为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和进行临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本教研室采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采用全国统编五 版教材《妇产科学》作为教研室统一规定教材。该课程教学分总论、各论、附论三部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教学见习14学时。大纲课时分配中未 列入的章节,由学生自学。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139·
·139· 本课程采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西医部分参照全国统编五版教材 《妇产科学》作为教研室统一规定教材。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s a clinical subject which us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CM to study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female genital system. Th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takes the emphasis a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gynecology and clinical knowledg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frequent diseases.To explain the difficult and doubtful points gradually. The content adopt the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program.the curriculum of gynecology takes up five credits and 70 study hours in all ,56 hours are used as theory teaching, and 14 hours are used as clinical practice. The other sections are studied by the study themselves. The curriculu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generation ,the specialation and the addition. The generation has seven sections, introducing the TCM of gynec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simply, dealing with the female’s procreant ciscera. Physiologic tendency and pathologic tendency and explaining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preventation and health care of the gynecological diseases. The specialation has five sections,dealing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mmeniopathy. leukorrhagia post-partum disease preganant disease and miscellaneous gynecological diseases ect.The addition has three sections,introducing the female’s genitalia anatomise and the female’s physiology and preganant physiology. The curriculum takes “Gyne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as the teaching material.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的临床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熟悉女性生理病理特点尤其是经、带、胎、产、杂等妇科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通过临床实习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 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成为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和进行临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 本教研室采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西医妇产科学采用全国统编五 版教材《妇产科学》作为教研室统一规定教材。该课程教学分总论、各论、附论三部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 70 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 56 学时,教学见习 14 学时。大纲课时分配中未 列入的章节,由学生自学。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十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唐代、 宋代、金元时代、明代、清代及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妇科发展概况:为学 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 3.各历史阶段中医妇科的代表著作及基本观点: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 金方》、《校注妇人良方》、《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等著作。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妇科专著 的作者、成书年代及成就。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部分内容通过CAI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链接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 【目的要求】 1.了解: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2.熟悉:阴道、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教学内容】 1.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2.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3.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功能以及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4.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部分内容通过CAI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链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女性一生各期。 2.掌握: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3.掌握:月经的定义、生理现象。 4.熟悉:月经产生的机理及特殊现象。 5.了解:哪些因素可以干扰月经的正常来潮。 ·140·
·140·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历代中医妇科学的重要代表著作及重要学说。 2.熟悉: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围及发展简史。 3.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医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十大历史时期:夏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及隋代、唐代、 宋代、金元时代、明代、清代及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医妇科发展概况;为学 生树立学习中医妇科学的专业思想。 3.各历史阶段中医妇科的代表著作及基本观点: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 金方》、《校注妇人良方》、《妇人规》、《傅青主女科》等著作。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妇科专著 的作者、成书年代及成就。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部分内容通过 CAI 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链接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位置及其功能 【目的要求】 1.了解: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2.熟悉:阴道、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子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教学内容】 1.阴户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2.玉门的解剖位置与功能。 3.胞宫的解剖位置、形态、功能以及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 4.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部分内容通过 CAI 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链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女性一生各期。 2.掌握:围绝经期的生理变化 3.掌握:月经的定义、生理现象。 4.熟悉:月经产生的机理及特殊现象。 5.了解:哪些因素可以干扰月经的正常来潮
6.掌握:妊娠生理特点及产后生理特点。 7.熟悉:熟悉临产时的特征。 8.了解:了解妊娠机理及哺乳期生理。 【教学内容】 1.女性一生六期的划分时间。 2.围绝经期生理与病理区别。 3.月经的定义、生理现象。 4.月经产生的机理及特殊现象:天癸在月经产生中起的主要作用及脏腑(肝、脾、肾)、 气血、经络(冲、任、督、带)与月经关系,并解释“并月”、“居经”、“避年”、“暗 经”。 5.哪些因素可以干扰月经的正常来潮:可因地域、气候、风俗、种族、营养等因素而定。 6.妊娠生理特点及产后生理特点。 7.临产时的特征:有规则宫缩、见红,“试胎”、“弄胎”的鉴别。 8.妊娠机理及哺乳期生理:男精女血,以肾为主,肾为生殖之本。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 第四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寒、热、湿邪致妇科病的特点。 2.熟悉:生活所伤、七情及体质因素对妇科病因、病理学的影响。 3.了解:六淫致病的特点。 4.掌握:妇科发病的三大主要病机。 5.熟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对妇科病的影响。 6.了解: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内容】 1.寒、热、湿邪致妇科病的特点:易与血相搏。 2.生活所伤,七情及体质因素,对妇科病因病理学中的影响:如饮食不节、劳逸失 常、房劳多产以及跌仆损伤等。 3.六淫致病的特点。 4.妇科发病的三大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冲任(胞 宫、胞脉、脉络)所致。 5.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主要是肾、肝、脾三脏。 6.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病可以及气,气病可以及血,因 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 7.冲任督带损伤:冲任二脉损伤是妇产科疾病中最重要的发病机理。 ·141·
·141· 6.掌握:妊娠生理特点及产后生理特点。 7.熟悉:熟悉临产时的特征。 8.了解:了解妊娠机理及哺乳期生理。 【教学内容】 1.女性一生六期的划分时间。 2.围绝经期生理与病理区别。 3.月经的定义、生理现象。 4.月经产生的机理及特殊现象:天癸在月经产生中起的主要作用及脏腑(肝、脾、肾)、 气血、经络(冲、任、督、带)与月经关系,并解释“并月”、“居经”、“避年”、“暗 经”。 5.哪些因素可以干扰月经的正常来潮:可因地域、气候、风俗、种族、营养等因素而定。 6.妊娠生理特点及产后生理特点。 7.临产时的特征:有规则宫缩、见红,“试胎”、“弄胎”的鉴别。 8.妊娠机理及哺乳期生理:男精女血,以肾为主,肾为生殖之本。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寒、热、湿邪致妇科病的特点。 2.熟悉:生活所伤、七情及体质因素对妇科病因、病理学的影响。 3.了解:六淫致病的特点。 4.掌握:妇科发病的三大主要病机。 5.熟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对妇科病的影响。 6.了解: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内容】 1.寒、热、湿邪致妇科病的特点:易与血相搏。 2.生活所伤,七情及体质因素,对妇科病 因病理学中的影响:如饮食不节、劳逸失 常、房劳多产以及跌仆损伤等。 3.六淫致病的特点。 4.妇科发病的三大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冲任(胞 宫、胞脉、脉络)所致。 5.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主要是肾、肝、脾三脏。 6.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病可以及气,气病可以及血,因 经、孕、产、乳皆以血为用。 7.冲任督带损伤:冲任二脉损伤是妇产科疾病中最重要的发病机理
8.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章诊断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诊在妇产科临床的具体运用。 2.熟悉:经、带、胎、产、杂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3.了解:经、带、胎、产、杂病的其他有关检查方法。 4.掌握:肾、肝、脾三脏病变致妇科证候特点。 5.熟悉:气血病变致妇科病证特点。 6.了解:全身证候与妇科疾病辨证的关系。 【教学内容】 1.问诊:对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及年龄的询问。 2.望诊:舌苔、月经、带下、恶露、乳房、外阴等方面。 3.切诊:脉诊:包括妇人常脉、月经脉、妊娠脉、临产离经脉: 4.按诊:主要为腹部,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腹内有无包块。 5.听诊:听声音、胎心音: 6.嗅气味:嗅月经、带下、恶露气味。 7.肾、肝、脾三脏病变致妇科证候特点。 8.气血病变致妇科病证特点。 9.简述全身证候与妇科疾病辨证的关系。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临床见习,练习四诊采集和辨证。 第六章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剂。 2.熟悉:妇科常用外治法的使用原则及主方主药。 3.了解:妇科常用外治法的具体操作。 【教学内容】 1.妇科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剂。补肾滋肾法、疏肝养肝法、健脾和胃法、补益气血法、 活血化瘀法、理气行滞法、清热凉血法、温经散寒法、利湿祛瘀法。 2.妇科常用外治法的使用原则、主方主药。熏洗法、冲洗法、纳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 3.妇科常用外治法的具体操作。 【教学方式】 ·142
·142· 8.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五章 诊断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四诊在妇产科临床的具体运用。 2.熟悉:经、带、胎、产、杂病的临床病理特点。 3.了解:经、带、胎、产、杂病的其他有关检查方法。 4.掌握:肾、肝、脾三脏病变致妇科证候特点。 5.熟悉:气血病变致妇科病证特点。 6.了解:全身证候与妇科疾病辨证的关系。 【教学内容】 1.问诊:对月经史、带下史、婚产史及年龄的询问。 2.望诊:舌苔、月经、带下、恶露、乳房、外阴等方面。 3.切诊:脉诊:包括妇人常脉、月经脉、妊娠脉、临产离经脉; 4.按诊:主要为腹部,了解胎儿发育情况,腹内有无包块。 5.听诊:听声音、胎心音; 6.嗅气味:嗅月经、带下、恶露气味。 7.肾、肝、脾三脏病变致妇科证候特点。 8.气血病变致妇科病证特点。 9.简述全身证候与妇科疾病辨证的关系。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临床见习,练习四诊采集和辨证。 第六章 治法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妇科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剂。 2.熟悉:妇科常用外治法的使用原则及主方主药。 3.了解:妇科常用外治法的具体操作。 【教学内容】 1.妇科常用内治法及代表方剂。补肾滋肾法、疏肝养肝法、健脾和胃法、补益气血法、 活血化瘀法、理气行滞法、清热凉血法、温经散寒法、利湿祛瘀法。 2.妇科常用外治法的使用原则、主方主药。熏洗法、冲洗法、纳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 3.妇科常用外治法的具体操作。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观看教学录像、临床见习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七章预防与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妇女“五期”卫生知识。 【教学内容】 妇女经、孕、产、乳和绝经期前后卫生与保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八章月经病 第一节月经病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病的辨证、治则治法。 2.熟悉:月经病的定义、用药宜忌。 3.了解:月经病的范围、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月经病的辨证、治则治法。治则:调经治本。治法:补肾、疏肝、扶脾、调理气血。 2.月经病的定义、用药宜忌。 3.月经病的范围、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 冲任二脉损伤所致。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 第二节月经先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辨证论治。 2.熟悉: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3.了解:月经先期病情趋势。 【教学内容】 1.月经先期的定义、辨证论治。气虚、血热两型证治方药。 2.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主要因气虚、血热致冲任不固或血海不宁所致, 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3.月经先期的病情趋势:易向崩漏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CAI辅助教学、临床见习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 ·143·
·143· 课堂讲授和 CAI 辅助教学、观看教学录像、临床见习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七章 预防与保健 【目的要求】 了解:妇女“五期”卫生知识。 【教学内容】 妇女经、孕、产、乳和绝经期前后卫生与保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第八章 月经病 第一节 月经病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病的辨证、治则治法。 2.熟悉:月经病的定义、用药宜忌。 3.了解:月经病的范围、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 1.月经病的辨证、治则治法。治则:调经治本。治法:补肾、疏肝、扶脾、调理气血。 2.月经病的定义、用药宜忌。 3.月经病的范围、病因病机: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致 冲任二脉损伤所致。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 CAI 辅助教学。 第二节 月经先期 【目的要求】 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辨证论治。 2.熟悉: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3.了解:月经先期病情趋势。 【教学内容】 1.月经先期的定义、辨证论治。气虚、血热两型证治方药。 2.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主要因气虚、血热致冲任不固或血海不宁所致, 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3.月经先期的病情趋势:易向崩漏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和 CAI 辅助教学、临床见习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