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新生儿病 第一节胎怯 【目的要求】 熟悉胎怯的定义和病因。 【教学内容】 1.胎怯临床诊断。 2.病因病机: (1)肾精薄弱。 (2)脾肾两虚。 3.辨证论治: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二节硬肿症 【目的要求】 熟悉硬肿症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 【教学内容】 1.概述:硬肿症的定义与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寒凝血瘀。 (2)先天不足,肾阳虚衰。 3.辨证论治: (1)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2)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三节胎黄 【目的要求】 1.掌握胎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3.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概述:胎黄的概念、临床表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胎黄。 2.病因病机: ·114-
·114· 第三章 新生儿病 第一节 胎怯 【目的要求】 熟悉胎怯的定义和病因。 【教学内容】 1.胎怯临床诊断。 2.病因病机: (1)肾精薄弱。 (2)脾肾两虚。 3.辨证论治: (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二节 硬肿症 【目的要求】 熟悉硬肿症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 【教学内容】 1.概述:硬肿症的定义与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寒凝血瘀。 (2)先天不足,肾阳虚衰。 3.辨证论治: (1)寒凝血涩: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2)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教学方式】 自学。 第三节 胎黄 【目的要求】 1.掌握胎黄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熟悉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的鉴别。 3.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概述:胎黄的概念、临床表现;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胎黄。 2.病因病机:
(1)湿热郁蒸:热重于湿,甚则邪陷厥阴。 (2)寒湿阻滞:脾阳被困,湿浊内生。 (3)气滞血瘀:先天脉络阻滞,或湿热郁久生瘀。 3.辨证论治: 常证: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3)气滞血瘀:化瘀消积。 变证: (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2)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四节脐部疾患 【目的要求】 熟悉常见脐部疾患的病因及证治。 【教学内容】 1.概述:脐部疾患的各种表现。 2.病因病机: (1)脐湿、脐疮:脐部为水湿或疮毒所侵。 (2)脐血:结扎不固、或因胎热迫血妄行、或因先天不足、气不摄血。 (3)脐突:先天不足,哭闹过多。 3.辨证论治: (1)脐湿:收敛固涩。 (2)脐疮:清热解毒,佐以外治。 (3)脐血:胎热内盛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 (4)脐突:注意护理、保持安静、包压疝环。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四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目的要求】 1.熟悉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有其不同的特点及治疗法则。 ·115
·115· (1)湿热郁蒸:热重于湿,甚则邪陷厥阴。 (2)寒湿阻滞:脾阳被困,湿浊内生。 (3)气滞血瘀:先天脉络阻滞,或湿热郁久生瘀。 3.辨证论治: 常证: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3)气滞血瘀:化瘀消积。 变证: (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2)胎黄虚脱: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第四节 脐部疾患 【目的要求】 熟悉常见脐部疾患的病因及证治。 【教学内容】 1.概述:脐部疾患的各种表现。 2.病因病机: (1)脐湿、脐疮:脐部为水湿或疮毒所侵。 (2)脐血:结扎不固、或因胎热迫血妄行、或因先天不足、气不摄血。 (3)脐突:先天不足,哭闹过多。 3.辨证论治: (1)脐湿:收敛固涩。 (2)脐疮:清热解毒,佐以外治。 (3)脐血:胎热内盛者清热凉血止血;气不摄血者益气摄血;结扎松脱者重新结扎脐带。 (4)脐突:注意护理、保持安静、包压疝环。 【教学方式】 自学。 第四章 肺系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目的要求】 1.熟悉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掌握小儿感冒与成人有其不同的特点及治疗法则
【教学内容】 1.概述: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异同之处。 2.病因病机:外感风寒、风热及暑湿及时邪,袭于卫表:挟痰、挟滞、挟掠的成因。 3.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4)时邪感冒:清热解毒。 (5)兼证:挟痰、挟滞、挟掠,佐用化痰、消导、镇惊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堂授课。 第二节咳嗽 【目的要求】 1.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 2.掌握咳嗽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概述:小儿咳嗽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二、病因病机: 1.小儿肺脏娇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入侵。 2.脾虚生痰贮肺,肺失清肃。 3.咳久可伤及肺阴及脾气。 三、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首先宣肃:内伤咳嗽,重在化痰,佐治肺脾:慎勿见咳止咳,招致留邪之弊。 (一)感咳嗽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 2.痰湿咳嗽:燥湿化痰。 3.气虚咳嗽:健脾益气。 4.阴虚燥咳:养阴润肺。 【教学方式】 案例式教学。 第三节肺炎喘嗽 【目的要求】 ·116✉
·116· 【教学内容】 1.概述: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的异同之处。 2.病因病机:外感风寒、风热及暑湿及时邪,袭于卫表;挟痰、挟滞、挟掠的成因。 3.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4)时邪感冒:清热解毒。 (5)兼证:挟痰、挟滞、挟掠,佐用化痰、消导、镇惊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堂授课。 第二节 咳嗽 【目的要求】 1.熟悉咳嗽的病因病机。 2.掌握咳嗽的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一、概述:小儿咳嗽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二、病因病机: 1.小儿肺脏娇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入侵。 2.脾虚生痰贮肺,肺失清肃。 3.咳久可伤及肺阴及脾气。 三、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首先宣肃;内伤咳嗽,重在化痰,佐治肺脾;慎勿见咳止咳,招致留邪之弊。 (一)感咳嗽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 2.痰湿咳嗽:燥湿化痰。 3.气虚咳嗽:健脾益气。 4.阴虚燥咳:养阴润肺。 【教学方式】 案例式教学。 第三节 肺炎喘嗽 【目的要求】
1.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 2.熟悉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和证治。 4.掌握肺炎喘嗽心阳虚衰的诊断。 【教学内容】 1.概述:肺炎喘嗽的概念、发病特点和分类方法。 2.病因病机: (1)风邪犯肺、痰热阻于肺络。 (2)肺气郁闭、心阳虚衰、内陷厥阻的转变机理。 (3)体禀不足,正虚邪恋。 3.辨证论治: 常证: (1)风寒闭肺:辛温开肺。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 (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 变证: (1)心阳虚衰:回阳救逆固脱。 (2)邪陷厥阴:平肝熄风开窍。 4.急重症处理:肺炎心衰、呼衰的诊断要点及抢救方法。 【教学方式】 结合病例介绍。 第四节哮喘 【目的要求】 1.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2.熟悉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 3.掌握小儿哮喘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的基本原则及辨证沦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小儿哮喘的概念和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小儿哮喘,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包括遗传因素)。一般为外感引发、触动伏痰、痰阻 气道所致。发作期属实在肺,缓解期属虚在肺脾肾。 3.辨证论治: ·117
·117· 1.熟悉肺炎喘嗽的临床表现。 2.熟悉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 3.掌握肺炎喘嗽的传变规律和证治。 4.掌握肺炎喘嗽心阳虚衰的诊断。 【教学内容】 1.概述:肺炎喘嗽的概念、发病特点和分类方法。 2.病因病机: (1)风邪犯肺、痰热阻于肺络。 (2)肺气郁闭、心阳虚衰、内陷厥阻的转变机理。 (3)体禀不足,正虚邪恋。 3.辨证论治: 常证: (1)风寒闭肺:辛温开肺。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 (3)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4)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 变证: (1)心阳虚衰:回阳救逆固脱。 (2)邪陷厥阴:平肝熄风开窍。 4.急重症处理:肺炎心衰、呼衰的诊断要点及抢救方法。 【教学方式】 结合病例介绍。 第四节 哮喘 【目的要求】 1.熟悉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2.熟悉小儿哮喘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 3.掌握小儿哮喘发作期治标、缓解期治本的基本原则及辨证沦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小儿哮喘的概念和发病特点。 2.病因病机: 小儿哮喘,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包括遗传因素)。一般为外感引发、触动伏痰、痰阻 气道所致。发作期属实在肺,缓解期属虚在肺脾肾。 3.辨证论治:
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2)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定喘止咳。 (3)寒热夹杂: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4)虚实夹杂: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2)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3)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4.急重症处理:重症哮喘的抢救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授课。 第五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要点。 2.掌握反复呼吸道感染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诊断要点。 2.病因病机: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以致外邪屡感,反复不己。 3.辨证论治: (1)营卫失和: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2)肺脾两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3)肾虚骨弱:补骨壮骨,填阴温阳。 【教学方式】 多媒体。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一节鹅口疮 【目的要求】 1.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 2.掌握鹅口疮治疗的基本法则。 【教学内容】 1.概述:鹅口疮多发生于新生儿或久病体弱的幼儿,又名“雪口”。 2.病因病机:心脾积热、口腔不洁、或虚火上炎为主要的发病机理。 3.辨证论治: ·118-
·118· 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2)热性哮喘:清肺涤痰,定喘止咳。 (3)寒热夹杂: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4)虚实夹杂: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2)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3)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4.急重症处理:重症哮喘的抢救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式】 多媒体授课。 第五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要求】 1.熟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要点。 2.掌握反复呼吸道感染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诊断要点。 2.病因病机: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以致外邪屡感,反复不已。 3.辨证论治: (1)营卫失和: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2)肺脾两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3)肾虚骨弱:补骨壮骨,填阴温阳。 【教学方式】 多媒体。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一节 鹅口疮 【目的要求】 1.熟悉鹅口疮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 2.掌握鹅口疮治疗的基本法则。 【教学内容】 1.概述:鹅口疮多发生于新生儿或久病体弱的幼儿,又名“雪口”。 2.病因病机:心脾积热、口腔不洁、或虚火上炎为主要的发病机理。 3.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