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支路)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955年 Gunsalus发现并提出单磷酸己糖支路(HMP),又称戊糖途径。 磷酸戊椃途径具有以下功能: 1.产生NADP,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例如脂肪酸固醇类物质的合成; 2.产生聳酸戊糖参加核酸代谢; 3, NADPH使红细胞中还原爸胱甘肤再生,对维持红细胞还原性有重要作用 .磷酸戊糖途径是植物光合作用中从CO2合成萄萄糖的部分途径。 二.磷酸戊糖途径: 氧化阶段;G-6-P 脱氢脱羧 →5-磷酸核糖 可分为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分子重排_磷酸单糖酵解 1.1、G-6-P脱氢脱羧转化成5-磷酸核酮糖 (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反应以NAD为氢 受体形成 NADPH (2)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在6-磷酸葡萄糖酸內酯酶催化下水解成6-磷酸葡萄糖酸;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支路) 一.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955年Gunsalas发现并提出单磷酸己糖支路(HMP),又称戊糖途径。 二. 磷酸戊糖途径: 氧化阶段;G-6-P 脱氢脱羧 5-磷酸核糖 可分为 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分子重排 磷酸单糖 酵解 1. 1、 G-6-P脱氢脱羧转化成5-磷酸核酮糖 (1)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反应以NADP为氢 受 体形成NADPH; (2)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在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催化下水解成6-磷酸葡萄糖酸;
3)3)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脱羧产生 5磷酸核酮糖,反应以NADP为氢受体形成 NADPH; H一C-0H C=0 H-C-ol1 NADP+ NADI PHI H-C-OH H:。oH+-C-OH NADP+ NADPH CH,OH 人∠B-c- 1+C=0 HO-C-li H0-C-Hf H-C-oH H-C-OH H-C-OH H-C-OH 红→C-OH H…C H…C H-C-OH CHOPO- CH, OPO cH203 6-磷酸需糖 6-酸萄酸内酯6-磷酸葡萄螗豫 5-磷酸核酮糖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阶段的週控醯,催化不可逆反应, NADPH反馈抑制酶活性
(3) 3)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脱羧产生 5-磷酸核酮糖,反应以NADP为氢受体形成NADP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此阶段的调控酶,催化不可逆反应,NADPH反馈抑制酶活性
1.2、磷酸戊糖同分异构化生成5-磷酸核糖和5-磷酸木酮糖 (1)磷酸戊糖异构酶催化5-磷酸核酮糖同分异构化成5-磷酸核糖; (2)磷酸戊糖差向酶催化5-磷酸核酮糖转化成5-磷酸木酮糖 CHOH H(-0H RC.-OH H-C=0 =0 -0H OH B00HxH-00HH-6O班拦H0-OI H~C-○H I-C-Olr H-C-O玨 H-0-OH CI,OPO:- Fy-cOPO IC-OPO H,C-oPOa 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酮徳 烯醇式中间物 5-磷酸核糖
1. 2、 磷酸戊糖同分异构化生成5-磷酸核糖和5-磷酸木酮糖 ( (1)磷酸戊糖异构酶催化5-磷酸核酮糖同分异构化成5-磷酸核糖; (2)磷酸戊糖差向酶催化5-磷酸核酮糖转化成5-磷酸木酮糖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