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糖代谢 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糖酶与消化: a-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水解a-1,4-糖苷键) 淀粉酶 胰淀粉酶 α-D-(G)n了β-淀粉酶:水解G非还原端(大麦麦芽) 支链淀粉酶:水解α-1,6-糖苷键 多糖酶纤维素酶(B-D-0)n:除牛等动物外,一般动物无此酶 果糖酶 1.糖酶 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2葡萄糖(2G) 糖苷酶 蔗糖酶:水解蔗糖 1G+1F 乳糖酶∫β-半乳糖酶 乳糖酶(水解乳糖—→1G+1半乳糖) 淀粉—·(低聚糖)n—·(麦芽糖)n-(G)n 2.消化: 淀粉酶 胰淀粉酶 (口腔) (小肠)
第九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转运 (α-D-G)n β-淀粉酶 :水解G非还原端(大麦麦芽) 支链淀粉酶:水解α-1,6-糖苷键 一.糖酶与消化: α-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水解α-1,4-糖苷键) 淀粉酶 胰淀粉酶 果糖酶 多糖酶 纤维素酶(β-D-G)n :除牛等动物外,一般动物无此酶。 1.糖酶 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 2葡萄糖(2G) 糖苷酶 蔗糖酶 :水解蔗糖 1G + 1F 乳糖酶 β-半乳糖酶 乳糖酶(水解乳糖 1G + 1半乳糖 ) 2.消化: 淀粉酶 胰淀粉酶 (口腔 ) (小肠) 淀粉 (低聚糖)n (麦芽糖)n (G)n
3.主要终产物 吡喃 呋喃 CiL.OH CHOH H HO OH OH OH 吡喃型 吠喃型 a-D-葡萄糖 H, OH CHOIl 、OH Ii0一C OH H OH O耳 吡碗型 呋喃型 B-D一葡萄糖 二.吸收与转运: 1.吸收形式:单糖 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木酮糖>阿拉伯糖 (%)110>100 43>19 15>9
3.主要终产物: 二.吸收与转运: 1.吸收形式:单糖 速率: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木酮糖>阿拉伯糖 (%) 110 > 100 > 43 > 19 > 15 > 9
2.吸收方式:协同运送(co- transport):(主动运送的一种形式) 在小肠等细胞中葡萄糖的运送是伴随Na+一起运送入细胞的,所以称之为协同运送。由 于膜外Na浓度髙,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葡萄糖利用Na梯度提供的能量,通过专一性 运送载体,伴随Na+一起运送入细胞。进入细胞内的Na+由质膜上的Na+,K+-ATP酶(Na泵 )运送到膜外,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离子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细胞外 ●●● Na-Kt--ATPase 脂双层 Na浓度梯度 MOM NWIZL Na推动的 葡萄糟载 ATP ADP+-Pi 销萄糖)则体蛋白 纽胞质 图]1-9葡萄糖竹同向运送的图示
1.2. 吸收方式:协同运送(co-transport): (主动运送的一种形式) 在小肠等细胞中葡萄糖的运送是伴随 Na+一起运送入细胞的,所以称之为协同运送。由 于膜外Na+ 浓度高,Na+ 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葡萄糖利用 Na+ 梯度提供的能量,通过专一性 运送载体,伴随 Na+ 一起运送入细胞。进入细胞内的 Na+ 由质膜上的 Na+ ,K + — ATP酶(Na+ 泵 )运送到膜外,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离子梯度形式的能量进入细胞
小肠粘膜C 入血 (G)n_,吸收「血糖] 1.3、运输形式:[血糖]:[80~120mg%]或[3~7mmol/L] CO2 + H2O 单糖(光合作用)(植生) G +F 蔗糖 合成代谢 单糖 多糖淀粉(自学) 三.糖的中间代谢 非糖物质 糖原(讲授) 分解代谢(讲授重点):糖酵解(无氧分解)、三羧酸循环 TCA、有氧分解)、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植物中) (磷酸戊糖途径) G→G-6-P---—丙酮酸 乙酰辅酶A (TCA) CO+HO 糖原→→G-1-P 乳酸 NADH+ATP 胞液)(糖酵解)_(线粒体) (呼吸链) (有氧氧化)
小肠粘膜C 入血 (G)n 吸收 [血糖] 1.3、运输形式:[血糖]:[ 80~120 mg % ] 或 [ 3~7 mmol / L ] CO2 + H2O 单糖(光合作用)(植生) G + F 蔗糖 合成代谢 单糖 多糖 淀粉 (自学) 非糖物质 糖原 (讲授) 三.糖的中间代谢 分解代谢(讲授重点):糖酵解(无氧分解)、三羧酸循环 (TCA、有氧分解)、磷酸戊糖途径 、乙醛酸循环(植物中) (磷酸戊糖途径) G G-6-P - - -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TCA) CO2+H2O 糖原 G-1-P 乳酸 NADH+ATP (胞液) (糖酵解) (线粒体) (呼吸链) (有氧氧化)
第二节 糖酵解 1940年,酵解的全过程才被了解。G. Embden和0. Meyerhof等人发现肌肉中 也存在与酵母发酵十分相似的不需氧的分解葡萄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之为酵 解途径。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化学过程的普遍性,故亦可称为 Embden Meyerhof途径(EMP)。 EM生化反应途径与参与催化的酶 从葡萄糖开始,酵解全过程共有10步反应(P67图22-1),可分为两个阶段:前5步为准备 阶段,后5步为产生ATP阶段。整个过程需要胞液中10种酶催化。 1.1.葡萄糖(G)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G-6-P) 凡是催化磷酰基键ATP分子转移到受体上的酶都称为激酶。这是一个耗能反应。 催化可催化这个反应的酶有: (1) (1)己糖激酶; (2)葡萄糖激酶 CH2 OH cH OPi t aro mg+ aDP +H+ 葡萄糖 G→6
第二节 糖酵解 1940年,酵解的全过程才被了解。G. Embden和O. Meyerhof等人发现肌肉中 也存在与酵母发酵十分相似的不需氧的分解葡萄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之为酵 解途径。 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化学过程的普遍性,故亦可称为Embden – Meyerhof途径(EMP)。 一、EMP生化反应途径与参与催化的酶: 从葡萄糖开始,酵解全过程共有10步反应(P67 图22-1),可分为两个阶段:前5步为准备 阶段,后5步为产生ATP阶段。整个过程需要胞液中10种酶催化。 1.1. 葡萄糖(G)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G-6-P): 凡是 催化磷酰基键ATP分子转移到受体上的酶都称为激酶。这是一个耗能反应。 催化 可催化这个反应的酶有: (1) (1) 己糖激酶; (2)葡萄糖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