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 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 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 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始于唐,完备于宋,废止 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学霸,培养出诸多政治、文学等大咖。范仲淹、魏 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 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 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 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 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 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据清嘉庆年间官修《全唐文》收录的南唐文字训 诂学家徐锴《陈氏书堂记》载,五代时期,著名的“高考补习班”是南朝宜都王陈叔明后裔 创办并不断扩大的位于浔阳县(今江西德安)的“陈氏书堂”。“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 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 宋时的书院达七百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 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 上过课。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 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 年度热点问题(如当年的河运海运、粮食问题、边界争端等)”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 的重中之重。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一千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 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 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 科考取得高分。 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 简直神乎其神。他与朱熹、张拭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朱熹的儿子、张拭的女儿都曾投 其门下求学。特别是针对科考,吕祖谦还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班”,并量身定制 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 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 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 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 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生。 说起古代的“补习班”,书院无疑名气最大、招牌最亮。书院始于唐,完备于宋,废止 于清,前后有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学霸,培养出诸多政治、文学等大咖。范仲淹、魏 源、左宗棠等历史名人都曾就读于书院。 书院分官私两类。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官办的书院则是官方修书、校书或 偶尔为皇帝讲经之场所。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 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进而打破了集 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私人书院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 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据清嘉庆年间官修《全唐文》收录的南唐文字训 诂学家徐锴《陈氏书堂记》载,五代时期,著名的“高考补习班”是南朝宜都王陈叔明后裔 创办并不断扩大的位于浔阳县(今江西德安)的“陈氏书堂”。“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 子弟之秀者弱冠以上皆就学焉……四方游学者,自是宦成而名立,盖有之。” 进入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北宋初期,私人开办书院的现象越来越多。据史料记载,两 宋时的书院达七百所,且大多为地方上热爱教育和文化的人出资兴建。他们花重金聘请已回 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老师,欧阳修、梅尧臣、朱熹等都给书院的学生 上过课。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 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于是,一些 “年度热点问题(如当年的河运海运、粮食问题、边界争端等)”便成为学生考前必须掌握 的重中之重。明清时代,科举更为火爆,明代各类书院发展到一千多所,针对科考“八股文”, 这些书院纷纷高薪聘请“名师”和已考取功名的才子担任补习老师,那些科场“老手”根据 自己的考试经验,精心选编诸多标准的八股文训练学生,并装订成册供学生学习模仿,以便 科考取得高分。 更有趣的是,古代也有“押题”达人。史上最牛的“高考补习班”老师吕祖谦“押题” 简直神乎其神。他与朱熹、张拭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朱熹的儿子、张拭的女儿都曾投 其门下求学。特别是针对科考,吕祖谦还专门创立了类似现代中学的“AA 班”,并量身定制 了一册“模拟复习大纲及考题”,因封面为黄色,所以又称“黄册子”。传说一名学生拥有“黄
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 当然,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备受诟病,同时期的温州乐清诗人刘黻就讥 讽道:“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 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产生于唐代,到清代才废止,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分布于众多领域。在古代“补 习班”中,书院的名气最大。 五代时期位于浔阳县的陈氏书堂颇具规模,“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当地己成年的 “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 C.私人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佛教禅林讲经制度的模仿 D.官办书院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书院的产生、发展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存在着一定关系。 B.第三段比较了官私书院的不同,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的发展打破了官办垄断的局面。 C.文章论述的私人书院为迎合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功利施教的做法,很值得现代教育人反思 D.文章虽然在“谈古”,但语言富有时代感,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私人书院在唐末至五代期间发展起来,宋代、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宋仁宗起多次 遭到打压。 B.眀代书院通过髙薪聘师、精编辅导材料、模拟训练以提髙考生中榜率的做法,可谓煞费 C.朱熹的儿子和张拭的女儿都曾投在吕祖谦的门下求学,可见吕祖谦的学问居“东南三贤” 之首。 D.虽然吕祖谦自创的备考模式很受考生追捧,但同时期的诗人刘黻却对这些应试攻略颇有 微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册子”且能正确解答里面的题目,科考就能顺利过关。于是,前来“补习”的学生“至千百”。 当然,吕祖谦这种专门针对考试而施教的做法也备受诟病,同时期的温州乐清诗人刘黻就讥 讽道:“区区黄册子,所事惟夺魁。”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 能根绝。 (摘编自赵柒斤《古代科考也有人押题》,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书院产生于唐代,到清代才废止,历史悠久,培养的人才分布于众多领域。在古代“补 习班”中,书院的名气最大。 B.五代时期位于浔阳县的陈氏书堂颇具规模,“堂庑数十间,聚书数千卷”,当地己成年的 “子弟”都可以来这里修习。 C.私人书院这一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佛教禅林讲经制度的模仿。 D.官办书院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私人书院则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三段论述了书院的产生、发展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存在着一定关系。 B.第三段比较了官私书院的不同,用例证法论述了私人书院的发展打破了官办垄断的局面。 C.文章论述的私人书院为迎合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功利施教的做法,很值得现代教育人反思。 D.文章虽然在“谈古”,但语言富有时代感,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人书院在唐末至五代期间发展起来,宋代、明清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从宋仁宗起多次 遭到打压。 B.明代书院通过高薪聘师、精编辅导材料、模拟训练以提高考生中榜率的做法,可谓煞费 苦心。 C.朱熹的儿子和张拭的女儿都曾投在吕祖谦的门下求学,可见吕祖谦的学问居“东南三贤” 之首。 D.虽然吕祖谦自创的备考模式很受考生追捧,但同时期的诗人刘黻却对这些应试攻略颇有 微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 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8000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 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12306”APP上,提前一小时预订 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亳无疑 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 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 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 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 落座。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120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 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 输堂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 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 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 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 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早在2015年,中国 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2亿,占总人口14%。而美团点评 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一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 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 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己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2018.2《光明网》) 材料二: 图表1:2011-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民以食为天,但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以外卖为天。《2017 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的 统计显示,基于互联网的外卖平台整体月活用户超过了 8000 万。外卖不仅占领了写字楼、 办公楼和格子间,接下来还要占领火车和春运。在“铁路 12306”APP 上,提前一小时预订 高铁外卖,就不用再吃“火腿肠+方便面”了。外卖风行,有人点赞,有人拍砖,但毫无疑 问,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饮食是重中之重。历朝历代的“大 V”里面,“吃货”一点不罕见。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伊尹在《本味》中, 列举了美食的苛刻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 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如何吃”的仪式和流程比“吃什么”还重要。寻常百姓,至少要 做到孔子说的“食不言,寝不语”,招待客人,也要严格按照地位、辈分、官位等主次有序 落座。皇室就更讲究了,清朝标准御膳有 120 道菜,还分为主食、点心、果品等。 吃个饭还这么累,白领们玩不起也玩不转这繁琐的美食套路。外卖,把“怎么吃”的繁 文缛节全部去掉了,直接回归到“吃什么”的本质。从品类来说,外卖的口味相当丰富,不 输堂食。其实,有自信的店,才会用外卖宴客。 外卖解放了厨房,解救了主妇。中国女性多年未变的标准,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 厨房”。做饭这件事,成了家庭主妇们强制性的角色使命,也不管主妇们是不是真爱弹奏“锅 碗瓢盆交响乐”。但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人士不是更好吗?再说,从职场来看,女士的压 力丝毫不比男性小。晚上加完班回家,与其花一小时做饭,半小时洗碗,倒不如一键点个外 卖,半小时内送上门,省事省力省时。外卖还拯救了苦哈哈的单身汉。早在 2015 年,中国 单身人口数量就相当于俄罗斯、英国人口的总和,超过了 2 亿,占总人口 14%。而美团点评 集团曾在去年透露,平台 65%的订单来自单身用户,尤以外卖快餐最受单身汉欢迎。 当然,外卖有利也有弊。中国饮食文化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聚食制长期流传,是我们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重视 食材、顺序、餐具,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与礼节需求;而传统烹饪中的精华也无法在一份外卖 中得到体现。但不管如何,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生活中,点外卖己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摘编自 2018.2《光明网》) 材料二: 图表 1:2011-2018 年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21121201201421520162011 图表2:2011-2018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增速(单位:亿人, 355r6000 2586 4000% 30005 270% 2000%6 1063 正确云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E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 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 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 好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 谈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 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 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 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 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2018.12“人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 事,但与《舌尖》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在全
图表 2:2011-2018 年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增速(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从 1978 年到 2018 年,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个年头,老百姓经历了从缺吃少穿到迈向小 康生活的巨变。 “半夜吃一碗热气腾腾滑溜溜的粉,外面是星光点点,人间真值得。”现身长沙就忙着 “寻味”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笑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只要饿了,吃什么都 好吃。只要饿,你会有特别多的朋友,也会有突然出现的很好的厨师和美食家,不饿的话, 谈不上什么吃。”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陈晓卿打造了一批让吃货“欲罢不 能”的作品,连蔡澜都现场夸奖他纪录片拍得好,“特别肯花时间”。 谈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饮食变化,陈晓卿直言中国人从吃饱到吃得精细、吃得健康,确 实变化特别大。但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我们吃东西的礼仪和对食物的敬畏消失了。这也是陈 晓卿做《风味人间》的初心,“不能因为走得太快,就碰碎东西,我们选的角度是那些弱小 的,可能会没有的东西。我们想给农耕时代的食物留下一个背影。” (摘编自 2018.12“人民网”) 材料四: 《风味人间》全片共 8 集,历时四年精心准备。虽然同样是讲述以美食为线索的人文故 事,但与《舌尖》着眼于中国传统美食不同,《风味人间》把地域范围扩展到了全球。在全
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 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这 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 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2018.11“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 则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年在线外 卖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 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 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 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 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 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 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
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 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中华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这 样大范围的追根溯源,意在表达人类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异曲同工的。除了以往常用的航拍、延时,制作团队还和中科大 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在拍摄中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 (摘编自 2018.11“人民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 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外卖成了都市年轻人主流的饮食方式。 B.2013-2018 年在线外卖市场增速与同时期在线外卖用户增速成正相关关系。 C.陈晓卿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也有遗憾。 D.《风味人间》的制作团队没有墨守成规,能够引进先进技术拍摄高品质纪录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希望食物做得越精细越好,伊尹 则强调做美食要把握好度。 B.2011-2014 年在线外卖用户增速上升,购买外卖人数持续增加;2014-2018 年在线外 卖用户增速下降,点外卖的人逐年减少。 C.陈晓卿说,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饿”,这句话与俗语“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 吃蜜蜜不甜”有异曲同工之妙。 D.《风味人间》与《舌尖》同中存异。前者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并 从中折射出中国人民族个性的侧面。 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外卖这种饮食方式的利与弊。(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 杨轻抒 园子里安静得像一支蓝调的曲子,像一个人死去了一般。夕阳淡黄,越过老墙,左一划 右一拉地抹在只剩下一片半片青瓦的屋顶上。 台子是水泥的,但已经看不出水泥的痕迹了,因为上面积了厚厚的一层灰。灰尘这东西 很有意思,就像时间一样,一层一层堆上去,要不了多久就有了层次和分量。其实,才多久 没打扫呢?好像时间并不长,老邓认真想了一会儿,似乎就在昨天,或者前天。但这又怎么 可能呢? 看一个人有没有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这个人是不是开始怀旧,是不是喜欢念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