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二中2012-2013下半期考暨语文第三模块结业考试 满分100时间120分钟 、古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长桥卧波 ?(杜牧《阿房 宫赋》)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古》) 5)爱秋来时那些:,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马 致远《秋思》) (6)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 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 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1 宁德二中 2012-2013 下半期考暨语文第三模块结业考试 满分 100 时间 120 分钟 一、 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长桥卧波, ?(杜牧《阿房 宫赋》)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古》) (5)爱秋来时那些: ,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马 致远《秋思》) (6)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6。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 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 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 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
也。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 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 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於是余 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 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 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 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 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其真无马邪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 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 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
3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其真无马邪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 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 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 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7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6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 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 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分) 答: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2分) 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考查(10分) 8、下列正确的两项是()5分
4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7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6 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 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作者写“泉 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4 分) 答: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2 分) 答: 二、 文学名著阅读考查(10 分) 8、下列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 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 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 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 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 据理力争。(《家》) B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 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 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 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 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 楼梦》) C.当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卫队长弗比斯 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 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巴黎圣母院》) D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岀嫁前的一个晩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 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 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
5 A.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 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 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 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 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 据理力争。(《家》) B.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 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 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 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 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 楼梦》) C. 当爱斯梅拉达跪在圣母院门前执行忏悔仪式之后,卫队长弗比斯 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爱斯梅 拉达,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无辜的姑娘被绞死了。 (《巴黎圣母院》) D.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 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 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