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12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15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标题: ①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 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上,这叫跽坐 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下,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②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于现在的马扎,从北方游牧 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到 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 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 ③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 冲击。 ④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 社交礼仪的改变。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 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以使坐着的人们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 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礼 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 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⑤在椅子出现前,人们的坐姿很低,( )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 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 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 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 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 餐具了,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 1/15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201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1 / 15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2012 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150 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 1-6 题 17 分 标题: ①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怎么坐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 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屁股放在脚后跟上,这叫跽坐。 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下,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②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 的折叠板凳,类似于现在的马扎,从北方游牧民 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到 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 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 ③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 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 冲击。 ④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 社交礼仪的改变。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提高,以 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以使坐着的人们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 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礼 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 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⑤在椅子出现前,人们的坐姿很低,( )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 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 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 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 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 餐具了,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⑥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 般都是分餐制。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 坐,凭俎案而食。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 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 俗,分餐制也顺应的变成了合餐制 ⑦椅子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国人的心理。在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这种坐姿现在看来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少有坚持这种坐姿半小时以上的。所以,古时 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 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的训练,除了能磨练孩子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修 身养性,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不舒服,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 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从而使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跽坐,因此,经 过跽坐训练的人们都挺拔干练的气质,都有严谨坚忍的性格。 ⑧在椅子出现之前,跽坐是社交场合的正坐,不论你是天子还是草民必须跽坐。现代 人恐怕难以想象,那时候,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 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 跪着没有现在那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岀现后,跪的意义与 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 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漆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奴化了国人的心 理 ⑨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坐椅子,也没有跽坐,为什么没有出现那种奴化的现象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 跪,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 是君臣关系,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草民与官员之间。前面也说过,在椅子出现后 跪的不平等性显现出来,从而逐渐起了奴化的作用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201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2 / 15 ⑥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 般都是分餐制。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 坐,凭俎案而食。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 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 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 俗,分餐制也顺应的变成了合餐制。 ⑦椅子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国人的心理。在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这种坐姿现在看来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少有坚持这种坐姿半小时以上的。所以,古时 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 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的训练,除了能磨练孩子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修 身养性,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不舒服,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 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从而使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跽坐,因此,经 过跽坐训练的人们都挺拔干练的气质,都有严谨坚忍的性格。 ⑧在椅子出现之前,跽坐是社交场合的正坐,不论你是天子还是草民必须跽坐。现代 人恐怕难以想象,那时候,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 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 跪着没有现在那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 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 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漆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奴化了国人的心 理。 ⑨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坐椅子,也没有跽坐,为什么没有出现那种奴化的现象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 跪,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 是君臣关系,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草民与官员之间。前面也说过,在椅子出现后, 跪的不平等性显现出来,从而逐渐起了奴化的作用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⑩我国自北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恰恰和椅子的普及时间差不多,难道是巧合吗?就 像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 的发明,甚至像椅子这样简单的小家具,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选自上海市七校2012届高 三2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华东师大一附中、曹杨二中、市西中学、市三女子、控江、格致、 市北) 1根据第①段中的信息,给“跽坐”一词下定义。(3分) 2.第②段画线句“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3.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⑤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于是B.因而C.以致D.以至 4.综观全文,椅子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冲击?(4分) 5.给这篇文章拟写一道标题。(2分 6.本文结尾处说:“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发明,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 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请另举一例对此说法加以阐述。(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迟子建 ①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 间成了老日子了。 ②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 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 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 3/15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201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3 / 15 ⑩我国自北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恰恰和椅子的普及时间差不多,难道是巧合吗?就 像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 的发明,甚至像椅子这样简单的小家具,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 选自上海市七校 2012 届高 三 2 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华东师大一附中、曹杨二中、市西中学、市三女子、控江、格致、 市北) 1 根据第①段中的信息,给“跽坐”一词下定义。 (3 分) 2. 第②段画线句“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在文中的意思是.(2 分) 3.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⑤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于是 B. 因而 C. 以致 D. 以至 4. 综观全文,椅子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冲击?(4 分) 5. 给这篇文章拟写一道标题。(2 分) 6. 本文结尾处说:“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发明,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 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请另举一例对此说法加以阐述。(4 分) 二 阅读下文 ,完成第 7-12 题。 (20 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①年是新的,也是旧的。因为不管多么生气勃勃的日子,你过着的时候,它就在不经意 间成了老日子了。 ②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 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 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 度过的 ③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 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 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 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 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晩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 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 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 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 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 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昵?吃过晚饭,天快黑了, 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 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 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④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⑤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 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 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 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 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 时候,太阳己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 迟 ”,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 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 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⑥在香港,我每天晩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 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 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201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4 / 15 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 度过的。 ③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 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 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 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 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 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 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 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 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 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 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 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 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④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⑤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 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 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 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 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 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 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 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⑥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 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 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 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⑦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 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 真好。 ⑧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 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 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 一扇落满晩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 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 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 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 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原载2006.12.30《北 京青年报》,有删改) 试题来源嘉定区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 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7.第①段中用“老”字修饰“日子”的好处是 分 8.第④段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是(3分) (1) 9.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4分)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2012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和详细答案 5 / 15 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 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⑦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 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 真好。 ⑧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 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 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 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 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 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 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 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原载 2006.12.30《北 京青年报》,有删改) 试题来源嘉定区 2011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 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7.第①段中用“老”字修饰“日子”的好处是 (2 分) 8.第④段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是(3 分) (1) (2) 9.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