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成尽,方还 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 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日: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日: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 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 闾父老遽相晓日: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试题解析】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言文节选自《隋书·循吏传》。循吏, 即奉职守法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 行。循吏在史书中是与滥用刑法残虐百姓的酷吏相对的,正如廉吏之于墨吏相对一样。但后 代史书中表彰的“循吏”已与太史公的说法有异,实指“循良”,即指官吏守法而有治绩者 辛公义属封建官吏中忠于职守者,为官一任,遗惠一方。他入选《隋书·循吏传》名实相副。 阅读文字选段与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题点完全符合2004年《考试说明》的要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解说】此题答案为D。“两”,双方,两方,“双方施行”,作状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因留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解说】 此题答案为A组。两个“为”都读作“wei”,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其余,B 组前一个“若”,假设连词“如果”:后一个“若”,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指代项庄(《鸿 门宴》)。C组前一个“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就”;后一个“因”,介词,“通过, 经由”(《廉颇蔺相如列传》)。D组前一个“乎”,句末疑问语气词,“吗,么”;后一个 句末表示揣测的语气词,“吧”(《庄暴见孟子》)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 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 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 宿厅事,终不还閤。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 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 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的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试题解析】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言文节选自《隋书·循吏传》。循吏, 即奉职守法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 行。循吏在史书中是与滥用刑法残虐百姓的酷吏相对的,正如廉吏之于墨吏相对一样。但后 代史书中表彰的“循吏”已与太史公的说法有异,实指“循良”,即指官吏守法而有治绩者。 辛公义属封建官吏中忠于职守者,为官一任,遗惠一方。他入选《隋书·循吏传》名实相副。 阅读文字选段与试题难易程度适中,题点完全符合 2004 年《考试说明》的要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被嗟异 数:多次 B.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官职 C.尽用市.药 市:买 D.讼者多两.让而止 两:再次 【解说】此题答案为 D。“两”,双方,两方,“双方施行”,作状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为.母氏所养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 因.留养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解说】 此题答案为 A 组。两个“为”都读作“wéi”,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其余,B 组前一个“若”,假设连词“如果”;后一个“若”,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指代项庄(《鸿 门宴》)。C 组前一个“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于是,就”;后一个“因”,介词,“通过, 经由”(《廉颇蔺相如列传》)。D 组前一个“乎”,句末疑问语气词,“吗,么”;后一个“乎”, 句末表示揣测的语气词,“吧”(《庄暴见孟子》)。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氏)亲授书传 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
C.(遇病者)争就使君 D.(辛公义)侧坐讯问 【解说】 此题答案为D项。“侧坐讯问”的是辛公义派去值班的助手,而不是辛公义本人。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③④⑤ C.④⑤⑥ ①②③ 【解说】 此题答案为B组。A组D组中的①没有“直接写”(动作、行为、语言、表情)“辛公义 勤政爱民”;A组D组中的②“欲变其俗”,只是打算,没有实践:;C组中的⑥罪人的反应, 属于侧面反映,没有辛公义的行为。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解说】 此题答案为D项。“辛公义的行为”的确“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但“不 再打官司”的不是“牟州的罪人”,而是最终“两让而止”的“讼者”。D项将两个毫不相关 的表述对象作了错误的对接 【总体评价】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隋书·循吏列传·辛公义列传》。选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第 段,介绍辛公义的出身,因勤苦而受器重。第二段,叙述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救助病人, 改变民俗的事迹。第三段叙述辛公义以德治狱,恪尽职守的事迹。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辛公义 是一个以民为本,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良吏。这在实践“三个代表理论”,充分尊重人权 防止恶性事故发生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选文并不难懂,题目延续了传统的考査方式。对实词的考査,不偏不怪,“数(音shuo)、 除”两个词都在《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市、两”甚至见于小学、初中文 言课文或常见成语中,“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巾。”“两全其美”“两败俱伤”等。文中的“嗟 异”“舆”二词稍难理解,但不影响选文的整体阅读,且不在重点考查之中。虚词的考査也 未超出指定的范围,选自课本的虚词,都出自学生熟知的基本课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因”的用法作为高考题已在2000年试卷中出现过。省略句中省略成分的判定一题 有迷惑性。细心的考生读到“遣当值佐僚一人”时,应能作出正确判断。其余信息的筛选(第 9题),文意的理解(第10题),也都没有爆出始料不及的内容和意想不到的题型 总体印象:04年的文言文阅读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讲求实效, 朴实无华。这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对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善莫大焉! 【附:译文】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公义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母亲亲自教授儿子读书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C.(遇病者)争就使君 D.(辛公义)侧坐讯问 【解说】 此题答案为 D 项。“侧坐讯问”的是辛公义派去值班的助手,而不是辛公义本人。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解说】 此题答案为 B 组。A 组 D 组中的①没有“直接写”(动作、行为、语言、表情)“辛公义 勤政爱民”;A 组 D 组中的②“欲变其俗”,只是打算,没有实践;C 组中的⑥罪人的反应, 属于侧面反映,没有辛公义的行为。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解说】 此题答案为 D 项。“辛公义的行为”的确“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但“不 再打官司”的不是“牟州的罪人”,而是最终“两让而止”的“讼者”。D 项将两个毫不相关 的表述对象作了错误的对接。 【总体评价】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隋书·循吏列传·辛公义列传》。选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 段,介绍辛公义的出身,因勤苦而受器重。第二段,叙述辛公义任岷州刺史时,救助病人, 改变民俗的事迹。第三段叙述辛公义以德治狱,恪尽职守的事迹。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辛公义 是一个以民为本,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良吏。这在实践“三个代表理论”,充分尊重人权, 防止恶性事故发生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选文并不难懂,题目延续了传统的考查方式。对实词的考查,不偏不怪,“数(音 shuò)、 除”两个词都在《新大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范围之内。“市、两”甚至见于小学、初中文 言课文或常见成语中,“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巾。”“两全其美”“两败俱伤”等。文中的“嗟 异”“舆”二词稍难理解,但不影响选文的整体阅读,且不在重点考查之中。虚词的考查也 未超出指定的范围,选自课本的虚词,都出自学生熟知的基本课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因”的用法作为高考题已在 2000 年试卷中出现过。省略句中省略成分的判定一题, 有迷惑性。细心的考生读到“遣当值佐僚一人”时,应能作出正确判断。其余信息的筛选(第 9 题),文意的理解(第 10 题),也都没有爆出始料不及的内容和意想不到的题型。 总体印象:04 年的文言文阅读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讲求实效, 朴实无华。这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对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教学,善莫大焉! 【附 :译文】 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公义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母亲亲自教授儿子读书识
礼。北周天和年间,朝庭选拔清白人家的子弟入太学学习。公义在太学学习期间因勤奋刻苦 而受人称道。北周武帝时,辛公义受朝庭征召进入露门学,这使他接受了更深地道义熏陶 当时武帝每月都召集辛公义与大儒们在御前讲学论道,辛公义的学识常常为大儒所叹服,被 认为是奇才,同辈也都很敬慕他。 辛公义从军平定陈国。因战功被授予岷州刺史。岷州当地的习俗畏惧人得病,一个人一 旦有了病,全家就都躲避他。即使父子、夫妻之间也不尽互相侍侯照料的责任,孝义之道全 都断绝。因此病人很多都死掉了。公义对此深感忧虑,打算改变这种陋习。于是分派部下巡 视检查岷州各地,凡有得病的,都用床抬到刺史府内,安置在刺史办公的大堂上。当时正值 暑天,疾病暴发,病人有时多达数百人,大堂甚至走廊全都安置了病人。公义给自己在厅堂 上安置一榻,就在此办公休息,夜以继日。公义自己每月的薪酬全都用来给病人买药。为病 人请医生诊病治疗,亲自给病人喂饭喂药,(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病人差不 多都治愈了。到这时,公义才召来病人的父母亲属告示他们说:“人的死生是由命运决定的 和亲人得病没有多少关系,以前你们的亲人一旦得病你们就抛弃他,所以病人只有等死罢了 现在我把得病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我自己早晚坐卧在病人之间,如果说传染的话,那我怎么 能不死呢?病人又怎么能痊愈呢?你们再也不要相信惧怕病人的陋习了。”那些病人的子孙 亲属都满面惭愧,道谢后离开。这以后岷州地方人有得病的,争相到刺史府找辛公义,病人 在岷州当地无亲属的,公义就收养他们。人与人互相之间慈爱的风气开始形成。而畏惧病人 的陋习遂得以革除。全岷州的人都称呼公义为慈母 公义后来升迁为牟州刺史。刚一到任,先视察监狱积案。自己就在牟州牢房旁边的院子 里办公,亲自审问案犯。十多天里,积案差不多审结完了,这才回到刺史府大堂办公。凡是 新的诉讼案件,公义都不按陈规立文案,而是派遣值班的下属官员一人,坐在旁边审问。如 果案件没有及时审结,仍须暂时收监的,公义就住在审案办公的地方,始终不回家。有人劝 谏他说:“审理案件有程序,使君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呢?”公义回答说:“我无德无才,不能 教化百姓向善,仍让百姓受牢狱之灾,那里有百姓被关在狱中而刺史却心安理得的呢?”那 些有罪的人听到这番话,都诚心服罪。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乡间德高望重的父老就立即 告诚他们说:“这点小事,你们怎么忍心辛劳使君大人。”想要打官司的人很多就相互忍让体 谅从而停止诉讼 矿院附中刘玉贤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 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 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 测也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礼。北周天和年间,朝庭选拔清白人家的子弟入太学学习。公义在太学学习期间因勤奋刻苦 而受人称道。北周武帝时,辛公义受朝庭征召进入露门学,这使他接受了更深地道义熏陶。 当时武帝每月都召集辛公义与大儒们在御前讲学论道,辛公义的学识常常为大儒所叹服,被 认为是奇才,同辈也都很敬慕他。 辛公义从军平定陈国。因战功被授予岷州刺史。岷州当地的习俗畏惧人得病,一个人一 旦有了病,全家就都躲避他。即使父子、夫妻之间也不尽互相侍侯照料的责任,孝义之道全 都断绝。因此病人很多都死掉了。公义对此深感忧虑,打算改变这种陋习。于是分派部下巡 视检查岷州各地,凡有得病的,都用床抬到刺史府内,安置在刺史办公的大堂上。当时正值 暑天,疾病暴发,病人有时多达数百人,大堂甚至走廊全都安置了病人。公义给自己在厅堂 上安置一榻,就在此办公休息,夜以继日。公义自己每月的薪酬全都用来给病人买药。为病 人请医生诊病治疗,亲自给病人喂饭喂药,(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病人差不 多都治愈了。到这时,公义才召来病人的父母亲属告示他们说:“人的死生是由命运决定的, 和亲人得病没有多少关系,以前你们的亲人一旦得病你们就抛弃他,所以病人只有等死罢了。 现在我把得病的人都聚集在一起,我自己早晚坐卧在病人之间,如果说传染的话,那我怎么 能不死呢?病人又怎么能痊愈呢?你们再也不要相信惧怕病人的陋习了。”那些病人的子孙 亲属都满面惭愧,道谢后离开。这以后岷州地方人有得病的,争相到刺史府找辛公义,病人 在岷州当地无亲属的,公义就收养他们。人与人互相之间慈爱的风气开始形成。而畏惧病人 的陋习遂得以革除。全岷州的人都称呼公义为慈母。 公义后来升迁为牟州刺史。刚一到任,先视察监狱积案。自己就在牟州牢房旁边的院子 里办公,亲自审问案犯。十多天里,积案差不多审结完了,这才回到刺史府大堂办公。凡是 新的诉讼案件,公义都不按陈规立文案,而是派遣值班的下属官员一人,坐在旁边审问。如 果案件没有及时审结,仍须暂时收监的,公义就住在审案办公的地方,始终不回家。有人劝 谏他说:“审理案件有程序,使君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呢?”公义回答说:“我无德无才,不能 教化百姓向善,仍让百姓受牢狱之灾,那里有百姓被关在狱中而刺史却心安理得的呢?”那 些有罪的人听到这番话,都诚心服罪。以后再有要打官司的人,乡间德高望重的父老就立即 告诫他们说:“这点小事,你们怎么忍心辛劳使君大人。”想要打官司的人很多就相互忍让体 谅从而停止诉讼。 矿院附中 刘玉贤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 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 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 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 测 也
参考答案 ll、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05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解析人:(矿院附中刘玉贤,(清华附中王武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慰豕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孑相与私哄,崔杼往见 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婺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 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 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间之,率诸侯以攻昊, 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日:“毋或如齐庆封,弑其 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 为戳,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i):嫉妒、侵害。 [参考译文一·矿院附中刘玉贤] 崔杼与庆封密谋杀害了齐庄公。齐庄公被杀害后,他们又立了景公,由崔杼担任国相。 庆封又打算杀掉崔杼来取代他的相位,于是唆使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继承权, 崔杼的儿子们果然彼此争斗,内讧不休,崔杼去见庆封并把这件事告诉他。庆封对崔杼说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参考答案 11、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2005 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 [解析人:㈠矿院附中 刘玉贤,㈡清华附中 王武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 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 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 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 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 为戳,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参考译文一·矿院附中 刘玉贤] 崔杼与庆封密谋杀害了齐庄公。齐庄公被杀害后,他们又立了景公,由崔杼担任国相。 庆封又打算杀掉崔杼来取代他的相位,于是唆使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继承权, 崔杼的儿子们果然彼此争斗,内讧不休,崔杼去见庆封并把这件事告诉他。庆封对崔杼说:
“你请少等,我派兵去收拾他们。”于是庆封命令卢满婺带兵去惩处崔杼的儿子们,崔杼的 妻妾子女及族人全部被杀死,卢满嫛又让士兵放火烧毁了崔杼家的所有房屋,然后庆封告诉 崔杼说:“我已经派人收拾了他们。”崔杼返回后,已无家可归,就上吊自杀了 庆封于是成为景公的国相,景公怨恨他。有一次趁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和陈无宇、公 孙灶、公孙虿联合起来讨伐庆封。庆封仅率领随从的亲信抵抗,无法取胜,只好逃往鲁国。 齐国责备鲁国收留庆封,庆封只好又从鲁国逃往吴国,吴王把朱方城封给庆封。楚灵王听说 后,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攻打吴国,包围并攻占了朱方城,活捉了庆封,让他背负砍头的刀 斧刑具,在诸侯国军队面前示众,并让他自己高喊:“做人不得再像齐国的庆封,作为人臣 谋害自己的国君,并欺辱国君的遗孤,并以此来与大夫结盟。”然后就处死他 黄帝那么尊贵,但还是死了;尧舜那么贤能,也还是会死去;孟贲那么勇敢,最终也死了; 人注定都要死去。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死有余辜,自身被杀戳,连尸首都不能保全 这是因为他为人处事太凶恶了。凡是作乱的小人在一起共事,他们开始互相勾结利用,后来 必然反目成仇。主诗正义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协作,时间长了彼此信任,最终 相亲相敬,后世可把这作为了解人的一条规律 [参考译文二·清华附中王武镝] 崔杼和庆封合谋杀了齐庄公。庄公死后,又改立景公,崔杼担任相国 庆封又想杀掉崔杼,取代他做相国。于是挑拔崔杼的儿子,让他们争夺继承权。崔杼的 儿子私下相互争斗,崔杼前去见庆封,并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暂且等一下 我将派兵去杀掉他们。”于是派卢满婺调动军队去讨伐他们。把崔杼的妻子儿女及宗族全都 杀了,烧了他们的房子,回来报告崔杼说:“我已经杀掉他们了。”崔杼回去,无家可归,于 是上吊自杀了。 庆封当了景公的相国,景公感到非常痛苦。一次,庆封出去打猎,景公联合陈无宇、公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你请少等,我派兵去收拾他们。”于是庆封命令卢满嫳带兵去惩处崔杼的儿子们,崔杼的 妻妾子女及族人全部被杀死,卢满嫳又让士兵放火烧毁了崔杼家的所有房屋,然后庆封告诉 崔杼说:“我已经派人收拾了他们。”崔杼返回后,已无家可归,就上吊自杀了。 庆封于是成为景公的国相,景公怨恨他。有一次趁庆封外出打猎,景公和陈无宇、公 孙灶、公孙虿联合起来讨伐庆封。庆封仅率领随从的亲信抵抗,无法取胜,只好逃往鲁国。 齐国责备鲁国收留庆封,庆封只好又从鲁国逃往吴国,吴王把朱方城封给庆封。楚灵王听说 后,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攻打吴国,包围并攻占了朱方城,活捉了庆封,让他背负砍头的刀 斧刑具,在诸侯国军队面前示众,并让他自己高喊:“做人不得再像齐国的庆封,作为人臣 谋害自己的国君,并欺辱国君的遗孤,并以此来与大夫结盟。”然后就处死他。 黄帝那么尊贵,但还是死了;尧舜那么贤能,也还是会死去;孟贲那么勇敢,最终也死了; 人注定都要死去。但像庆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死有余辜,自身被杀戳,连尸首都不能保全, 这是因为他为人处事太凶恶了。凡是作乱的小人在一起共事,他们开始互相勾结利用,后来 必然反目成仇。主诗正义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协作,时间长了彼此信任,最终 相亲相敬,后世可把这作为了解人的一条规律。 [参考译文二·清华附中 王武镝] 崔杼和庆封合谋杀了齐庄公。庄公死后,又改立景公,崔杼担任相国。 庆封又想杀掉崔杼,取代他做相国。于是挑拨崔杼的儿子,让他们争夺继承权。崔杼的 儿子私下相互争斗,崔杼前去见庆封,并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暂且等一下, 我将派兵去杀掉他们。”于是派卢满嫳调动军队去讨伐他们。把崔杼的妻子儿女及宗族全都 杀了,烧了他们的房子,回来报告崔杼说:“我已经杀掉他们了。”崔杼回去,无家可归,于 是上吊自杀了。 庆封当了景公的相国,景公感到非常痛苦。一次,庆封出去打猎,景公联合陈无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