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词默写。(10分) (1)▲,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采菊东篱下,_▲_。(陶渊明《饮酒》) (3)▲,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6)李白在《行路难》中充满对未来憧憬,鼓舞人心的的名句是“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青春是—个令人心弛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 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chun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令人惬意。不 必ch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贮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精髓 惬意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香chun ch笑 (3)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 B.委而去之 去国还乡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道者多助 D.渔人甚异之急湍甚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3分) A.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人流如潮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从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D.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初三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 B.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 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古诗词默写。(10 分) (1)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3)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 。(吴均《与朱元思书》) (6)李白在《行路难》中充满对未来憧憬,鼓舞人心的的名句是“ ▲ , ▲ ”。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现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5 分) 青春是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美丽字眼,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它的精髓.?青春如一轮初升的旭 日,催人奋进,青春如一杯香 chún 的美酒,让人陶醉;青春如一缕和煦的春风,令人惬.意。不 必 chī笑曾经年少轻狂,只要哭过、笑过、奋斗过,一切都会成为贮藏在内心深处最美丽的记忆。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精髓. ▲ 惬.意 ▲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香 chún ▲ chī笑 ▲ (3)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 改为 ▲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云归.而岩穴暝 吾谁与归. B. 委而去.之 去.国还乡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道者多助 D.渔人甚.异之 急湍甚.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 ....的是( ▲ )。(3 分) A.每到双休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格外热闹,里里外外人声鼎沸 ....、人流如潮。 B.“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 ....。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 ....的。 D.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表述言简意赅 ....——“你的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初三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 B.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好的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D.为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分) 励才实验学校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拟召开首届“诵读经典”活动的动员会。请你根据 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为这次动员会会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2个字)(2分) (2)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字数不超过50个字)(3分) 7.名著阅读。(6分) (1)“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 又抬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这段选文中的“我”名叫 出海前的职业是 敌舰”是指▲ (国名)的舰船。 (2)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 为生。▲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 的女儿 、综合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6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 境界,与《西江月夜行黄 沙道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9.请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组诗句进行赏析。(3分)
D.为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5 分) 励才实验学校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拟召开首届“诵读经典”活动的动员会。请你根据 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为这次动员会会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 12 个字)(2 分) ▲ (2)假若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请你写几句话劝说你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字数不超过 50 个字)(3 分) ▲ ▲ 7.名著阅读。(6 分) (1)“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割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枝箭。接着我 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这段选文中的“我”名叫 ▲ ,出海前的职业是 ▲ ,“敌舰”是指 ▲ (国名)的舰船。 (2)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 ▲ 为生。 ▲ 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 ▲ 的女儿。 二、综合阅读。(55 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6 分)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 ▲ 境界,与《西江月 夜行黄 沙道中》的 ▲ , ▲ 有异曲同工之妙。(3 分) 9.请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组诗句进行赏析。(3 分) ▲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7分)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 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 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或异二者之为为 (2)然则何时而乐耶然_ (3)既长 (4)日再食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或昏怠,辄以水沃面 12.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分) 1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16分)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这仍引发思索 ——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 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
▲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7 分)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 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 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 分) (1)或异二者之为. 为 ▲ (2)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 ▲ (3)既.长 既 ▲ (4)日再.食 再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3)或昏怠,辄以水沃面 ▲ 12.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分) ▲ ▲ 1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4 分) ▲ ▲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14-17 题。(16 分) 喧嚣文化该退场了 刘心武 (1)近年来,外国人得出的中国游客“总是喧嚣”的直观印象,虽不免以偏概全,但这仍引发思索 ——对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中国人真是富起来了,许多中国游客的首选地是 欧洲,而且往往都把法国巴黎作为第一站。从巴黎方面传来消息,中国游客太喧嚣,说话声音特别大
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 人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2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间里也毫不收敛 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 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 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的历史价 值。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囂呐喊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 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 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4)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那样的一种 声境ˆ。比如1958年大跃进ˆ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沬若和周扬编选为-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 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5)到文化大革命ˆ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顶、 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毎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岀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6)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常有人用众 声喧哗ˇ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 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 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 增添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竟争中的新喧囂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
像卢浮宫的画廊,中国游客一到,回音轰响,多半是表达惊奇、兴奋与快乐,但其他游客总不免对中国 人侧目,管理人员则对此无可奈何。 (2)根据笔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国人(不是所有,但为数不少)嗓门大,在公众空间里也毫不收敛 自己的嗓门,形成大声喧哗的效果,是在起码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就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而在上个世 纪后半叶的前二十几年,这种文化更加普及,表现出来也就更加强烈,目前通过中国旅游团在外部文 化对比下凸显出来的这一喧嚣文化,只不过是其余绪罢了。 (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这种喧嚣文化是伴随着进步的社会革命而生成的,有其宝贵的历史价 值。在推翻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里,中国民众的喧嚣呐喊体现出了醒狮的气派,而这醒 狮不是单个的人,是一个集体,是革命的阶级。在那样的一种历史进程里,个人的声音是微不足道的, 个人总是必须汇聚到集体中,发出共同的呐喊,才算获得了一种正面价值。 (4)在上世纪中后期,不仅阶级斗争是众声喧嚣,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也大体是处于那样的一种 “声境”。比如 1958 年“大跃进”时的民谣,后来被郭沫若和周扬编选为一本《红旗歌谣》,其中绝大 多数都必须吼出而不是吟出。 (5)到“文化大革命”时候,中国人的喧嚣文化达到了本民族历史以来的最巅峰。那时候屋顶、 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每天会连续很久地播出声色俱厉的话语。当然,有时候也会播放“特大喜讯”。 (6)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现在常有人用“众 声喧哗”来形容时下的社会话语情势,但那是用来表达对文化现象已趋多元的一个形容。从意识形 态角度来说,上面所述的那些喧嚣话语即使还有,也非主流,文学艺术方面的个性化程度已经相当的 高,“我是自己”的“独立生命个体意识”在年轻一代里已经相当普及。但是,残存的喧嚣积习仍在,又 增添了商业社会无情(至少是薄情)的竞争中的新喧嚣,这新喧嚣是欲求快速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
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 方面 (⑦)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ˆ老喧囂文化和新喧囂文化 嫁接岀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种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岀ˆ群嬉中的 习惯性放纵”’种则是新富国民ˆ的炫富ˆ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 随随便便 (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请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16.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4分)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6分) (四)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8-21题。(16分)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岀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 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妺们 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 无恙否
嘶喊,也是欲望不能满足甚至还遭致失败沉沦的焦虑嚎叫,浸润到社会上各类人群,则会表现在各个 方面。 (7)在刚开始不久的欧洲游中惊动了西方人的游客喧嚣,其实是“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 嫁接出的怪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种成分,一种是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忽视了自尊,表现出“群嬉中的 习惯性放纵”;一种则是“新富国民”的“炫富”心理,认为无论到了世界上什么地方,“老子有钱就可以 随随便便”。 (有改动)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 15.请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 ▲ ▲ 16.如何理解“老喧嚣文化”和“新喧嚣文化”的不同内涵?请概述。(4 分) ▲ ▲ 17.纵观全文,作者对各个阶段的喧嚣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6 分) ▲ ▲ ▲ (四)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18-21 题。(16 分)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⑴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 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 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 无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