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上,笔迹清楚,字体工整: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 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全部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避_▲(hui)②_▲(xian)熟③离经_▲(pain)道④_▲(ce)隐之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极目四望,内蒙古大青沟的全貌映入眼帘:远方,轻纱薄雾茏罩着林海蓊郁一片,扑塑迷离;脚下 各色花木流光溢彩,浓绿如洗,交织成一幅令人心弛神往的绝妙风光。眼前的-切是用语言文字、色彩线 条所不能表达的美,我被这优雅景致陶醉了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洒》) ③▲,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 ⑤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⑥▲,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⑧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拉格多科学院语言学校的教授们,计划“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时, 采用的补救办法是什么?这个计划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②《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五庄观,因为什么事惹恼了观主镇元仙?后来,镇元仙与孙悟空有什么 约定?最后,是谁帮唐僧师徒解了围,促成镇元仙与悟空完成约定? 5.下面是一段关于民众阅读价值取向的文字,请分别概括本段文字批判的功利性阅读的三种价值取向。(3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快 餐文化”,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同时在某类读书人群中,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历史故事具有 很强的猎奇心理。一些出版部门迎合这种心理,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穿
江苏省太仓市 2012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2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上,笔迹清楚,字体工整;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 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全部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 ①避 ▲ (huì) ② ▲ (xián)熟 ③离经 ▲ (pàn)道 ④ ▲ (cè)隐之心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极目四望,内蒙古大青沟的全貌映入眼帘:远方,轻纱薄雾茏罩着林海蓊郁一片,扑塑迷离;脚下, 各色花木流光溢彩,浓绿如洗,交织成一幅令人心弛神往的绝妙风光。眼前的一切是用语言文字、色彩线 条所不能表达的美,我被这优雅景致陶醉了。 错别字 ▲ ▲ ▲ ▲ 正确字 ▲ ▲ ▲ ▲ 3.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 ①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②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洒》) ③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 ▲ 》) ⑤折戟沉沙铁未销, ▲ 。(杜牧《赤壁》) ⑥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游山西村》) ⑧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 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拉格多科学院语言学校的教授们,计划“取消语言中所有的词汇”时, 采用的补救办法是什么?这个计划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 ②《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五庄观,因为什么事惹恼了观主镇元仙?后来,镇元仙与孙悟空有什么 约定?最后,是谁帮唐僧师徒解了围,促成镇元仙与悟空完成约定? 5.下面是一段关于民众阅读价值取向的文字,请分别概括本段文字批判的功利性阅读的三种价值取向。(3 分)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曰“快 餐文化”,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同时在某类读书人群中,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历史故事具有 很强的猎奇心理。一些出版部门迎合这种心理,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穿
越”的形式窜改历史。还有些人只强调回归中国传统,忘记在“返本”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创新”,忘记 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因此,功利性的阅读价值取向正误导着年轻 ①第一种价值取向:▲(不超过10个字) ②第二种价值取向: (不超过10个字) ③第一种价值取向:▲(不超过10个字)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出师表》中两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土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诚宜开张圣听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B.以光先帝遗德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忠矣(《送东阳马生序》)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D.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判断句?(2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小信未孚,神弗敢福也(《曹刿论战》)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D.水中藻荇交横,盖松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8.这两段文字中,诸葛亮面对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给刘禅提出了哪两条建议?请都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9.这两段文字多处用了“宜……,不宜……”的句式。说说使用这些句式的作用是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 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越”的形式窜改历史。还有些人只强调回归中国传统,忘记在“返本”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创新”,忘记 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因此,功利性的阅读价值取向正误导着年轻一 代。 ①第一种价值取向:____ ▲ (不超过 10 个字) ②第二种价值取向:____ ▲ (不超过 10 个字) ③第一种价值取向: ▲ (不超过 10 个字)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出师表》中两段文字,完成 6~9 题。(8 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 A. 诚.宜开张圣听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B. 以光先帝遗.德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忠矣 (《送东阳马生序》) C.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D.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判断句?(2 分)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小信未孚,神弗敢福也(《曹刿论战》)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D.水中藻荇交横,盖松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8.这两段文字中,诸葛亮面对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给刘禅提出了哪两条建议?请都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 9.这两段文字多处用了“宜……,不宜……”的句式。说说使用这些句式的作用是什么?(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 10 题。(4 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 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阅读《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8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舂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孑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 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 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 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 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 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 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 皮肤,寒夜叉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 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 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睛天之下,旋风 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 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土,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全文着重表现江南和朔方两地的雪的不同特点。作者开篇却从“暖国的雨”写起,说说这样安排有哪 些用意?(2分) 12.说说“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一句中“无边”、 “凛冽”、“闪闪”这些修饰语的表达作用。(3分) 13.李允经评价《雪》一文时说:“在抒情作品中,作家需要驰骋想像托物取喻、借景抒情。”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本文“想像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阅读王重旭的《何必寻求理解》一文,完成14-16题。(7分) 理解万岁”这一口号曾风靡神州大地。但是,口号毕竟是口号,那些寻求理解的人,有多少真正获 得了呢?是的,被人理解是幸福的,但是,不被人理解便是痛苦吗? 有人说过,痛苦是由于所寻求的东西无法得到而产生的种情感。不被理解的痛苦,正是由于我们过 于追求理解了,如果我们不去追求它,这不被理解的痛苦还会存在吗?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达到和谐完美,人人都相互理解是根本做不到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 化论,向上帝提岀了挑战,可在当时,有几个能够理解:热情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竞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 广场;为人类解除巨大痛苦的牛痘发现者琴纳,当时却受到人们的嘲讽;而舒伯特的一首传世之曲《摇篮 曲》,在当时仅换得一盘土豆。追求理想,你就顾不上人们是否理解 我们中国人太看重理解了,于是便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规蹈矩,毎做件事,关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身 倒是人家怎么说,别人怎么看,缩手缩脚;一旦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便惶惶然,便痛苦得不得了,不是呼 吁“你要理解我呀”,就是赶快掉转方向。结果,真正干成凡件事的人实在太少了。由是,我更赞佩刘晓 庆,别人理解不理解,赞同不赞同随他去,我照样干我的,我自有我的追求 所以,追求理想就不必追求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只能给你带来痛苦。人,无论高低责贱,都有灵魂
阅读《雪》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1~13 题。(8 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 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 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 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 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 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 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 皮肤,寒夜叉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 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 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 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 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土,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1.全文着重表现江南和朔方两地的雪的不同特点。作者开篇却从“暖国的雨”写起,说说这样安排有哪 些用意?(2 分) 12.说说“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一句中“无边”、 “凛冽”、“闪闪”这些修饰语的表达作用。(3 分) 13.李允经评价《雪》一文时说:“在抒情作品中,作家需要驰骋想像托物取喻、借景抒情。”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本文“想像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3 分) 阅读王重旭的《何必寻求理解》一文,完成 14-16 题。(7 分) “理解万岁”这一口号曾风靡神州大地。但是,口号毕竟是口号,那些寻求理解的人,有多少真正获 得了呢?是的,被人理解是幸福的,但是,不被人理解便是痛苦吗? 有人说过,痛苦是由于所寻求的东西无法得到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不被理解的痛苦,正是由于我们过 于追求理解了,如果我们不去追求它,这不被理解的痛苦还会存在吗? 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达到和谐完美,人人都相互理解是根本做不到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 化论,向上帝提出了挑战,可在当时,有几个能够理解:热情宣传日心说的布鲁诺竞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 广场;为人类解除巨大痛苦的牛痘发现者琴纳,当时却受到人们的嘲讽;而舒伯特的一首传世之曲《摇篮 曲》,在当时仅换得一盘土豆。追求理想,你就顾不上人们是否理解! 我们中国人太看重理解了,于是便不敢越雷池一步,循规蹈矩,每做一件事,关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身, 倒是人家怎么说,别人怎么看,缩手缩脚;一旦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便惶惶然,便痛苦得不得了,不是呼 吁“你要理解我呀”,就是赶快掉转方向。结果,真正干成凡件事的人实在太少了。由是,我更赞佩刘晓 庆,别人理解不理解,赞同不赞同随他去,我照样干我的,我自有我的追求。 所以,追求理想就不必追求理解,一味地追求理解只能给你带来痛苦。人,无论高低责贱,都有灵魂
灼痛的时候,除了你自己而外,谁又能听懂心之衷曲?在痛彻孤寂里求助理解,不如在沉默中炼就坚韧。 弃去理解的拐杖,你会变得自信和刚强许多,公正的历史终会把人折射得明明白白。弱者把心事交付理解, 强者让时间稀释辛酸。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如是说。真正的强者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选自《时文精选》,有改动) 14.文中的例证揭示了“何必寻求理解”的两条理由分别是什么?(2分) 15.请说说“弱者把心事交付理解,强者让时间稀释辛酸”这句话的含义。(2分)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孤石 聂鑫森 (1)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 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 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2)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裝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 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状态,眼中只有工作。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 日光灯,俨然群泥塑 (3)朱庆觉得很寂寞,很孤独。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方有的。他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 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舂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这十几天,他觉得自己犹如快乐的小鸟, 喳喳地向爸妈诉说生命的快乐,让爸妈从长期枯燥的工作中寻找到亲情的港湾,也让自己从单调乏味 的生命中发现绚丽的花园。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他又与外婆在-起,毎天只能在 梦中回味春节时的理想状态。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 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4)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窗夕随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_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 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 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 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他给山石浇水、 植苔,在山石周围培植小草,拾来断砖围岀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岀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岀小小的 草叶。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岀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6)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 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好容易昐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 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 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孑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 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朱庆心想,人总是容易变成种职业的符号。 (⑦)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 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8)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土,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 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岀了泪水
灼痛的时候,除了你自己而外,谁又能听懂心之衷曲?在痛彻孤寂里求助理解,不如在沉默中炼就坚韧。 弃去理解的拐杖,你会变得自信和刚强许多,公正的历史终会把人折射得明明白白。弱者把心事交付理解, 强者让时间稀释辛酸。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如是说。真正的强者应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选自《时文精选》,有改动) 14.文中的例证揭示了“何必寻求理解”的两条理由分别是什么?(2 分) 15.请说说“弱者把心事交付理解,强者让时间稀释辛酸”这句话的含义。(2 分)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1 题。(17 分) 孤石 聂鑫森 (1)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 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 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2)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 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状态,眼中只有工作。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 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3)朱庆觉得很寂寞,很孤独。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方有的。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 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这十几天,他觉得自己犹如快乐的小鸟, 叽叽喳喳地向爸妈诉说生命的快乐,让爸妈从长期枯燥的工作中寻找到亲情的港湾,也让自己从单调乏味 的生命中发现绚丽的花园。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爸爸妈妈又走了。他又与外婆在一起,每天只能在 梦中回味春节时的理想状态。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 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4)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窗夕随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 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 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 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他给山石浇水、 植苔,在山石周围培植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 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 草叶。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6)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 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 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 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 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朱庆心想,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7)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 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8)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土,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 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
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覆满面矜持的厂长。 9)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10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11)是的,他的魂丢了。 (12)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选自《短小说》,有改动)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角度,对第(4)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8.第(7)段中师傅黄子正与朱庆的对话,对上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19.联系全文,说说主人公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20.本文题目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3分) 2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师傅黄子正及朱庆父母他们的生命状态有什么特点?请仔细体昧这个特点,把你 心目中“理想的生命状态”描写出来。(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理想生命状态不重复)(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迷茫时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覆满面矜持的厂长。 (9)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10)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11)是的,他的魂丢了。 (12)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选自《短小说》,有改动)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角度,对第(4)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 分) 18.第(7)段中师傅黄子正与朱庆的对话,对上下文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 分) 19.联系全文,说说主人公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 分) 20.本文题目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3 分) 2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师傅黄子正及朱庆父母他们的生命状态有什么特点?请仔细体昧这个特点,把你 心目中“理想的生命状态”描写出来。(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理想生命状态不重复)(4 分) 第三部分(60 分) 22.作文。(60 分) 请以“迷茫时寻找一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