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辞气远鄙倍 《三圣图》局部 中间为孔子,左边为颇网,右边是曾参 制作浙江浦江二中 黄旭宝
出 辞 气 远 鄙 倍 制作 浙江浦江二中 黄 旭 宝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1)之。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 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2)矣;正 颜色(3),斯近信矣;出辞气(4),斯远鄙倍 (5)矣。笾豆之事,则有司(6)存。” 「注释」 (1)问:探望、探视。 (2)暴慢:粗暴、放肆 (3)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4)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5)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6)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 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1)之。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 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2)矣;正 颜色(3),斯近信矣;出辞气(4),斯远鄙倍 (5)矣。笾豆之事,则有司(6)存。” 「注释」 (1)问:探望、探视。 (2)暴慢:粗暴、放肆。 (3)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4)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5)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6)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 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 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 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 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 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 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 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 值 d幽h
• 「评析」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 子在临死以前,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态度, 所以他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一方 面表白他自己对孟敬子没有恶意,同时也告诉 孟敬子,作为君子应当重视的三个方面。这些 道理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个人 的道德修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借鉴价 值
【读解】 钱穆《论语新解》 A站 容貌颜色辞气,喜怒哀乐之 手文 所由表达。鄙之与雅,倍之与顺, 正之与邪,信之与伪,暴之与和, 慢之与庄,即中节、不中节之分。 后人皆喜读《孟子》、《中庸》 若其言之阔大而高深。然曾子此 章,有据有守,工夫平实,病危 临革而犹云云,可见其平日修养 之诚且固。言修身者,于此不当
• 【读解】 • 钱穆《论语新解》 • 容貌颜色辞气,喜怒哀乐之 所由表达。鄙之与雅,倍之与顺, 正之与邪,信之与伪,暴之与和, 慢之与庄,即中节、不中节之分。 后人皆喜读《孟子》、《中庸》, 若其言之阔大而高深。然曾子此 章,有据有守,工夫平实,病危 临革而犹云云,可见其平日修养 之诚且固。言修身者,于此不当 忽
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 不失言。” 【读解】 钱穆《论语新解》 本章有两义:一是君子 之贵于言,言贵而后道重。 轻言,则道亦随之而轻矣。 又一说:君子贵识人, 不识人,则将失言,然亦有 恐于失言而遂至失人者。人 才难遇,当面失之,岂不可 惜。 古贤雅集
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 不失言。” • 【读解】 • 钱穆《论语新解》 • 本章有两义:一是君子 之贵于言,言贵而后道重。 轻言,则道亦随之而轻矣。 又一说:君子贵识人, 不识人,则将失言,然亦有 恐于失言而遂至失人者。人 才难遇,当面失之,岂不可 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