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和综合指数评价研究 在指标方法论方面,现实中存在着对综合指数评价的迫切需求。顺应这种需求,国内外 都有硏究者开展了国家科技实力或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例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 展研究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新设立的技术成就指数(TAD 国内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科技竞争力的研究等。用这种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具有简 明、直观的优点,但这类评价都不同程度地要受硏究者本身价值取向的影响,其评价结果往 往是有争议的,很难得到同行专家和公众的公认。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科技活动规律的认识 尚不足以为构筑单一完整可靠的数学模型提供基本框架和基础支撑,所以现在仅有一些局部 模型。而在缺乏基本数学模型的情况下,任何具体数学方法的选择都显得依据不足。然而为 了满足决策需求,科技指标硏究者应积极开展有关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改进综 合指数评价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第二节国外科技统计发展概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的科技统计 早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开始了收集、分析、公布国际科技统计资料, 特别是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统计资料的工作。1978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 黎召开的有所有成员国参加的第20届大会上,通过了由OECD专家组协助制定的“关于科技 统计国际标准化的议案”。“议案”广泛借鉴了《弗拉斯卡蒂手册》关于科技统计的定义与 分类,并将科技统计的范围由研究与发展(R&D)领域扩展到科技教育与培训(STET)及科 技服务(STS)领域。 198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向成员国正式颁布了用于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 即《科学技术统计工作手册》。“手册”充分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市场经济国 家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一套各成员国都能遵守的科技统计指标的国 际规范,以使各成员国通过科技统计资料的国际比较,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正确分析和评价 本国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及功能,正确认识本国的科学技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结合 其他相关资料,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成员国以标准的国际可比的形式向统计办公室提供的报告,经分 析整理,在《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国际科技统计的系统数据及分析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科技统计 1.组织机构 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30个成员国, 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分析 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 OECD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OECD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
4 y 数学模型和综合指数评价研究 在指标方法论方面,现实中存在着对综合指数评价的迫切需求。顺应这种需求,国内外 都有研究者开展了国家科技实力或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例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 展研究院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新设立的技术成就指数(TAI)、 国内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科技竞争力的研究等。用这种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具有简 明、直观的优点,但这类评价都不同程度地要受研究者本身价值取向的影响,其评价结果往 往是有争议的,很难得到同行专家和公众的公认。到目前为止,人类对科技活动规律的认识 尚不足以为构筑单一完整可靠的数学模型提供基本框架和基础支撑,所以现在仅有一些局部 模型。而在缺乏基本数学模型的情况下,任何具体数学方法的选择都显得依据不足。然而为 了满足决策需求,科技指标研究者应积极开展有关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改进综 合指数评价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第二节 国外科技统计发展概况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科技统计 早在 196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开始了收集、分析、公布国际科技统计资料, 特别是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统计资料的工作。1978 年 11 月 2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 黎召开的有所有成员国参加的第 20 届大会上,通过了由 OECD 专家组协助制定的“关于科技 统计国际标准化的议案”。“议案”广泛借鉴了《弗拉斯卡蒂手册》关于科技统计的定义与 分类,并将科技统计的范围由研究与发展(R&D)领域扩展到科技教育与培训(STET)及科 技服务(STS)领域。 1984 年 6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向成员国正式颁布了用于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 即《科学技术统计工作手册》。“手册”充分考虑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市场经济国 家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一套各成员国都能遵守的科技统计指标的国 际规范,以使各成员国通过科技统计资料的国际比较,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正确分析和评价 本国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及功能,正确认识本国的科学技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并结合 其他相关资料,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政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成员国以标准的国际可比的形式向统计办公室提供的报告,经分 析整理,在《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及其他出版物上发布国际科技统计的系统数据及分析报 告。 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科技统计 1.组织机构 OECD 成立于 1961 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 30 个成员国, 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 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分析 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 OECD 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 OECD 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服
务于一个或若干个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秘书处为OECD成员国政府间的交流 与协商提供信息和分析材料。为此,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指标就成为秘书处的极为重要的 职能和工作。 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主要涉及该组织的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和秘书处的科 技工业司(DSTI)。CSTP是OECD的常设委员会,由成员国以及作为观察员的非成员国和国 际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科技政策、促进在科技领域内的合作。DSTI 是为CSTP(以及OECD的工业委员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机构,CSTP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数 据、科技指标以及其他信息和分析材料都是DSTI提供的。DSTI下设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处 (EAS)是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机构。EAS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和收集各成员国 和部分非成员国的R&D数据;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编辑出版科技统计资料;编写科技指 标,为CS們P提供信息和分析资料:组织专家研究科技统计方法和指标,组织编写各类统计 手册和规范 为了确保科技统计数据和科技指标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改进科技统计和科技指 标以满足CSTP的需求,CSTP设立了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 NESTI)。 NESTI由各成员国以及 联合国和观察员国家的代表组成,它是对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审核、建议和协调的机构。EAS的有关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的结果 提交给CSTP的分析材料、科技指标、科技统计的标准与规范等,都得经 NESTI进行检查和 审核 2.科技统计的特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 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的科技统 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査、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 把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 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充分利用 INTERNET信息网传输信息 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究能测度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 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OECD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 技统计数据,建立数据库 3.数据收集、数据库及统计资料 (1)统计数据收集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对成员国所进行的R&D调查。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 年初向成员国发调查表,各成员国填好后,通过邮寄或E-mail报OECD。调查的内容具体有 R&D支出和R&D人员总量及分类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技术国际收支等。此外,OECD 还充分利用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资料,经过处理形成科技指标。例如,利用国际上和美国的 专利统计资料,通过加工形成一些专利指标,反映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 (2)科技统计数据库 OECD的科技统计数据库分两类:第一类是OECD或其它国际机构从成员国收集的数据 主要有R&D数据库、技术国际收支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技术创新数据库;第二类数据库所 保存的是科技指标或经济分析指标的数据。OECD的这些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也是由
5 务于一个或若干个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秘书处为 OECD 成员国政府间的交流 与协商提供信息和分析材料。为此,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指标就成为秘书处的极为重要的 职能和工作。 OECD 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主要涉及该组织的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和秘书处的科 技工业司(DSTI)。CSTP 是 OECD 的常设委员会,由成员国以及作为观察员的非成员国和国 际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科技政策、促进在科技领域内的合作。DSTI 是为 CSTP(以及 OECD 的工业委员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机构,CSTP 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数 据、科技指标以及其他信息和分析材料都是 DSTI 提供的。DSTI 下设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处 (EAS)是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机构。EAS 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和收集各成员国 和部分非成员国的 R&D 数据;处理数据,建立数据库,编辑出版科技统计资料;编写科技指 标,为 CSTP 提供信息和分析资料;组织专家研究科技统计方法和指标,组织编写各类统计 手册和规范。 为了确保科技统计数据和科技指标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改进科技统计和科技指 标以满足 CSTP 的需求,CSTP 设立了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NESTI 由各成员国以及 联合国和观察员国家的代表组成,它是对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审核、建议和协调的机构。EAS 的有关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的结果、 提交给 CSTP 的分析材料、科技指标、科技统计的标准与规范等,都得经 NESTI 进行检查和 审核。 2.科技统计的特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 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 的科技统 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 把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 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充分利用 INTERNET 信息网传输信息; ——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究能测度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 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 OECD 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 技统计数据,建立数据库。 3.数据收集、数据库及统计资料 (1)统计数据收集 OECD 的科技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对成员国所进行的 R&D 调查。该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 年初向成员国发调查表,各成员国填好后,通过邮寄或 E-mail 报 OECD。调查的内容具体有: R&D 支出和 R&D 人员总量及分类数据、政府 R&D 预算拨款、技术国际收支等。此外,OECD 还充分利用其他国际组织的统计资料,经过处理形成科技指标。例如,利用国际上和美国的 专利统计资料,通过加工形成一些专利指标,反映科技活动的产出情况。 (2)科技统计数据库 OECD 的科技统计数据库分两类:第一类是 OECD 或其它国际机构从成员国收集的数据, 主要有 R&D 数据库、技术国际收支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技术创新数据库;第二类数据库所 保存的是科技指标或经济分析指标的数据。OECD 的这些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而且也是由
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和维护的 ·R&D数据库该数据库存有OECD成员国的R&D基础数据,主要有:R&D支出与R&D人 员总量及主要结构数据: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私人非营利部门的R&D 支出与RD人员的总量及结构数据:政府R&D预算拨款( GBAORD)及社会经济目标结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 技术国际收支(TBP)数据库该数据库存有各成员国的技术国际收支总量数据,这 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R&D调查。目前,正在建设包括技术国际收支总量及其详细结 构的数据库 ·专利数据库建有两个专利数据库。一是关于专利申请指标的数据库,这是在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专利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个是美国授权并按产业分类的 专利指标数据库。 技术创新数据库这是一个才开始着手建立的数据库,存有成员国第二轮(CIS-2) 技术创新调查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MSTI)该数据库是由最常使用的科技指标数据组成,共有 89个指标、29个成员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70个指标为R&D指标,另19个指标为科技 活动的产出和影响指标即专利、技术国际收支以及R&D密集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指标数据。R&D 指标主要是全国以及企业、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的R&D支出和R&D人员,R&D支出中包括按 不变价计的增长率、购买力平价的比值以及R&D与GDP或工业增加值的比。 ·企业部门R&D支出( ANBERD)与R&D研究人员分析用数据库( ANRSE)这两个数据 库为分析人员提供企业部门R&D支出和R&D研究人员按产业分类的数据。由于采用估值技术 对缺损数据进行了处理,这两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在时间进程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国际可比性, 便于进行对比和分析。 ANBERD数据库存有R&D支出最大的15个国家的企业部门R&D支出的 详细数据, ANSE数据库存有OECD7个主要成员国的企业部门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 (3)统计数据出版物 OECD的统计数据以文字和电子版本形式定期出版,此外各成员国 NESTI专家经秘书处 许可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部分统计数据。 ·《基本科技统计数据(BSTS)》每两年出版一本,刊登有30个成员国的R&D资源、 科技活动产出、专利申请和技术国际收支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来自OECD的R&D数据库 OECD的另一本出版物《主要科技指标(MSTI)》中的指标值就是由这些基本数据计算出的。 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每年第4季度发表,并含有1981年以来的数据 《主要科技指标(MSTI)》每年出版两次(分别于6月与12月),刊登了30个成 员国的R&D资源及产出指标,即R&D、专利、技术国际收支、R&D密集产业外贸方面的指标, 以及用于计算这些指标的经济指标数据,可以进行国际对比 《工业研究与发展》该出版物包含有 OECD R&D支出最大的15个国家的企业部门R&D 经费按产业分布的详细数据,以及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R&D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 来自 ANBERD和 ARSE数据库,还以电子版本形式出版。 三、美国的科技统计 根据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案,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就开始了对科技统计指标的系统研究,并负责组织和指导对科技活动的全国性连续调查。20 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科技统计主要集中在研究与发展(R&D)领域。为了更深入地研究 科学技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科技统计就逐渐由研究与 发展(R&D)领域扩展到技术创新领域及高技术领域
6 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和维护的。 y R&D 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 OECD 成员国的 R&D 基础数据,主要有:R&D 支出与 R&D 人 员总量及主要结构数据;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高等教育部门以及私人非营利部门的 R&D 支出与 R&D 人员的总量及结构数据;政府 R&D 预算拨款(GBAORD)及社会经济目标结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 R&D 调查。 y 技术国际收支(TBP)数据库 该数据库存有各成员国的技术国际收支总量数据,这 些数据来自对各成员国进行的 R&D 调查。目前,正在建设包括技术国际收支总量及其详细结 构的数据库。 y 专利数据库 建有两个专利数据库。一是关于专利申请指标的数据库,这是在 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专利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个是美国授权并按产业分类的 专利指标数据库。 y 技术创新数据库 这是一个才开始着手建立的数据库,存有成员国第二轮(CIS-2) 技术创新调查数据。 y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MSTI) 该数据库是由最常使用的科技指标数据组成,共有 89 个指标、29 个成员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其中 70 个指标为 R&D 指标,另 19 个指标为科技 活动的产出和影响指标即专利、技术国际收支以及 R&D 密集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指标数据。R&D 指标主要是全国以及企业、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的 R&D 支出和 R&D 人员,R&D 支出中包括按 不变价计的增长率、购买力平价的比值以及 R&D 与 GDP 或工业增加值的比。 y 企业部门 R&D 支出(ANBERD)与 R&D 研究人员分析用数据库(ANRSE) 这两个数据 库为分析人员提供企业部门 R&D 支出和 R&D 研究人员按产业分类的数据。由于采用估值技术 对缺损数据进行了处理,这两个数据库中的数据在时间进程上都是完整的,具有国际可比性, 便于进行对比和分析。ANBERD 数据库存有 R&D 支出最大的 15 个国家的企业部门 R&D 支出的 详细数据,ANRSE 数据库存有 OECD 7 个主要成员国的企业部门 R&D 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 (3)统计数据出版物 OECD 的统计数据以文字和电子版本形式定期出版,此外各成员国 NESTI 专家经秘书处 许可还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部分统计数据。 y《基本科技统计数据(BSTS)》 每两年出版一本,刊登有 30 个成员国的 R&D 资源、 科技活动产出、专利申请和技术国际收支的基本数据,这些数据来自 OECD 的 R&D 数据库。 OECD 的另一本出版物《主要科技指标(MSTI)》中的指标值就是由这些基本数据计算出的。 该出版物的电子版本每年第 4 季度发表,并含有 1981 年以来的数据。 y《主要科技指标(MSTI)》 每年出版两次(分别于 6 月与 12 月),刊登了 30 个成 员国的 R&D 资源及产出指标,即 R&D、专利、技术国际收支、R&D 密集产业外贸方面的指标, 以及用于计算这些指标的经济指标数据,可以进行国际对比。 y《工业研究与发展》 该出版物包含有 OECD R&D 支出最大的 15 个国家的企业部门 R&D 经费按产业分布的详细数据,以及 7 个经济发达国家的 R&D 研究人员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 来自 ANBERD 和 ANRSE 数据库,还以电子版本形式出版。 三、美国的科技统计 根据 1950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法案,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就开始了对科技统计指标的系统研究,并负责组织和指导对科技活动的全国性连续调查。20 世纪 50-60 年代,美国的科技统计主要集中在研究与发展(R&D)领域。为了更深入地研究 科学技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美国的科技统计就逐渐由研究与 发展(R&D)领域扩展到技术创新领域及高技术领域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依据科技统计数据,并结合相当广泛的机构及组织不断提交的其他 有关报告,采取三种并进的方式来评价美国的科技活动,并以此作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政策 和影响美国公众的重要背景材料,这就是:《科学技术年度报告》,《美国科学及工程指标》, 《五年展望》 自1969年起,每年一份的《科学技术年度报告》均系统回顾了美国政府近期内与科技 活动有关的政策,并有选择地探讨了科技活动目前存在、正在发生及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1973年起,每两年出版一期的《美国科学及工程指标》(原名为《美国科学指标》, 1987年指标扩充后改为现名)总是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系统框架内,在十分广阔的国际环境 和比较长久的历史背景中,利用丰富的统计数据对美国科技活动的潜力、资源、结构、规模 科技活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公 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美国科学及工程指标》是一份具有广泛 影响力的科技统计分析报告 《五年展望》主要是论述美国的科学研究对新知识的产生、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增 长以及社会的发展,所能够做出的和正在做出的贡献。 在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了第14期科技指标报告,即《科 学与工程指标2000》。长期以来美国科技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相当稳定,主要由美国和国 际R&D经费、科学和工程劳动力、初、中等教育、科学家工程师的大学教育、大学的R&D、 产业R&D与技术创新、公众科技理解科学及对科技的态度、新兴技术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数量众多的指标及其简要分析和国际比较。在基本结构保 持稳定的情况下,随着国内和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原有指标或增加新的指 标。把教育指标放在重要地位是美国科技指标研究的突出特点;初、中等教育部分着重分析 学生成绩、课程设置、教师与教学等:高等教育部分重点是大学科学与工程学位教育。R&D 经费部分从来源和执行两方面按地区(各州)、三大部门和活动类型分析R&D支出情况 科学与工程劳动力部分除了R&D人员状况外,重点分析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的规模、就业与 市场供求关系及需求预测,包括国际就业前景。美国科技指标报告没有为科技产出单独设立 章,有关内容分别纳入大学和产业R&D部分。大学研究在国家研究体系占有至关重要的 中心地位,给予大学研究足够的支持是联邦政府的重要职能,每期科技指标报告都设立专门 章,分析大学R&D的支出、经费来源、联邦政府的资助、设施装备,科学家工程师,及 论文和专利等研究产出。在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章中,首先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产品 产出份额及进出口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收入等方面分析美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然后依次分 析企业R&D、专利和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关于新兴技术及其影响,近年来的主题是信 息技术,从多方面观察信息技术对经济、教育、科研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日本的科技统计 强调“技术立国”的日本,从1953年开始每年都对本国的科技活动进行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以“速报”和“科学技术研究调查报告”的形式发布 日本是OECD成员国之一,也参加了《弗拉斯卡蒂手册》的编制。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 日本在本国的科技统计中基本上采用了该手册的标准,同时日本也在成员国间为OECD的科 技统计作出了很多协调工作 日本科技厅认为,自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后,经过日本国民的努力,日本的科技发展已达
7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依据科技统计数据,并结合相当广泛的机构及组织不断提交的其他 有关报告,采取三种并进的方式来评价美国的科技活动,并以此作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政策 和影响美国公众的重要背景材料,这就是:《科学技术年度报告》,《美国科学及工程指标》, 《五年展望》。 自 1969 年起,每年一份的《科学技术年度报告》均系统回顾了美国政府近期内与科技 活动有关的政策,并有选择地探讨了科技活动目前存在、正在发生及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自 1973 年起,每两年出版一期的《美国科学及工程指标》(原名为《美国科学指标》, 1987 年指标扩充后改为现名)总是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系统框架内,在十分广阔的国际环境 和比较长久的历史背景中,利用丰富的统计数据对美国科技活动的潜力、资源、结构、规模, 科技活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美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公 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美国科学及工程指标》是一份具有广泛 影响力的科技统计分析报告。 《五年展望》主要是论述美国的科学研究对新知识的产生、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增 长以及社会的发展,所能够做出的和正在做出的贡献。 在 2000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 50 周年之际,发表了第 14 期科技指标报告,即《科 学与工程指标 2000》。长期以来美国科技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相当稳定,主要由美国和国 际 R&D 经费、科学和工程劳动力、初、中等教育、科学家工程师的大学教育、大学的 R&D、 产业 R&D 与技术创新、公众科技理解科学及对科技的态度、新兴技术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 影响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包含数量众多的指标及其简要分析和国际比较。在基本结构保 持稳定的情况下,随着国内和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原有指标或增加新的指 标。把教育指标放在重要地位是美国科技指标研究的突出特点;初、中等教育部分着重分析 学生成绩、课程设置、教师与教学等;高等教育部分重点是大学科学与工程学位教育。R&D 经费部分从来源和执行两方面按地区(各州)、三大部门和活动类型分析 R&D 支出情况。 科学与工程劳动力部分除了 R&D 人员状况外,重点分析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的规模、就业与 市场供求关系及需求预测,包括国际就业前景。美国科技指标报告没有为科技产出单独设立 一章,有关内容分别纳入大学和产业 R&D 部分。大学研究在国家研究体系占有至关重要的 中心地位,给予大学研究足够的支持是联邦政府的重要职能,每期科技指标报告都设立专门 一章,分析大学 R&D 的支出、经费来源、联邦政府的资助、设施装备,科学家工程师,及 论文和专利等研究产出。在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章中,首先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产品 产出份额及进出口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收入等方面分析美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然后依次分 析企业 R&D、专利和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关于新兴技术及其影响,近年来的主题是信 息技术,从多方面观察信息技术对经济、教育、科研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日本的科技统计 强调“技术立国”的日本,从 1953 年开始每年都对本国的科技活动进行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 以“速报”和“科学技术研究调查报告”的形式发布。 日本是 OECD 成员国之一,也参加了《弗拉斯卡蒂手册》的编制。自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 日本在本国的科技统计中基本上采用了该手册的标准,同时日本也在成员国间为 OECD 的科 技统计作出了很多协调工作。 日本科技厅认为,自引进欧美先进技术后,经过日本国民的努力,日本的科技发展已达
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因而科技政策的制定更应依据于对科技活动定量化的分析。所以,日 本十分重视对科技统计基础问题的研究 受科技厅的委托,日本资源调查所从1985年起,组织了20多位专家,就建立日本自己 的科技指标体系进行探索。他们总结以往的经验,对美国科技统计指标的设计思想、每一个 指标最基础的概念和定义都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与日本的类似指标进行比较。他们的这些工 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日本科技厅十分重视对科技统计数据的整理研究工作。每年出版一期的《日本科技白皮 书》不仅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方法对日本的科技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同时还为 日本的科技政策的制订提出十分明确的政策建议。 五、澳大利亚的科技统计 澳大利亚于1968年开始实施R&D调查。和其他国家一样,在进行多次R&D调查后才 取得了高质量的数据,澳大利亚最初的高质量数据可能是从1976年开始的。直到1980年前 后,R&D指标才开始对澳大利亚的政策讨论产生影响。从1968年开始的12年经验表明, 如果要为科技政策服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自80年代中叶起,澳大利亚开始在OECD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发挥积极作 用。该组负责修订《弗拉斯卡蒂手册(OECD1993)》,开发新的指标及其可靠的测度方法, 该手册目前己出版到第5版 30多年来,在澳大利亚有关R&D测度的工作已臻成熟,并开始发展其他指标,例如严 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自80年代早期即已开始。科技指标的分析开展比较缓慢,1988年澳大 利亚出版了第一部综合科技统计指标报告,这是若干年来大量工作的结果。自那以后定期出 版综合科技统计指标报告的新版和分析(包括 DITAO1988、1991、1992、1994,DIST19%6, ISR2000)。 六、韩国的科技统计 韩国的科技统计始于1963年,由当时的韩国经济计划部技术发展局负责,并主要对研 究机构的状况进行调查,1967年转由科技部承担。1983年,韩国开始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UNSC0)科技统计标准,并对本国的科技统计指标进行调整。现在,韩国已成为OECD 成员国。为了保证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韩国科技部196年决定,由科学技术政策 管理研究所(STEPⅠ)按oECD的科技统计标准对国家的研究与发展活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的 发布仍由科技部负责 韩国的主要科技统计出版物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调查报告》、《产业技术主要统计要 《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调查报告》是韩国科技部出版的用于发布国家研究与发展活动年度 统计详细结果的主要出版物,其中也包括专利、论文、技术贸易活动以及国际上部分国家研 究与发展活动的翔实数据。 《产业技术主要统计要览》是韩国产业技术振兴协会编辑出版的全面反映韩国研究与发 展资源、技术贸易、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状况的主要出版物,侧重于对企业研究与发展活动 的总量和结构数据以及国际比较数据的收集
8 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因而科技政策的制定更应依据于对科技活动定量化的分析。所以,日 本十分重视对科技统计基础问题的研究。 受科技厅的委托,日本资源调查所从 1985 年起,组织了 20 多位专家,就建立日本自己 的科技指标体系进行探索。他们总结以往的经验,对美国科技统计指标的设计思想、每一个 指标最基础的概念和定义都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与日本的类似指标进行比较。他们的这些工 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日本科技厅十分重视对科技统计数据的整理研究工作。每年出版一期的《日本科技白皮 书》不仅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方法对日本的科技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评价,同时还为 日本的科技政策的制订提出十分明确的政策建议。 五、澳大利亚的科技统计 澳大利亚于 1968 年开始实施 R&D 调查。和其他国家一样,在进行多次 R&D 调查后才 取得了高质量的数据,澳大利亚最初的高质量数据可能是从 1976 年开始的。直到 1980 年前 后,R&D 指标才开始对澳大利亚的政策讨论产生影响。从 1968 年开始的 12 年经验表明, 如果要为科技政策服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自 80 年代中叶起,澳大利亚开始在 OECD 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发挥积极作 用。该组负责修订《弗拉斯卡蒂手册(OECD 1993)》,开发新的指标及其可靠的测度方法, 该手册目前已出版到第 5 版。 30 多年来,在澳大利亚有关 R&D 测度的工作已臻成熟,并开始发展其他指标,例如严 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自 80 年代早期即已开始。科技指标的分析开展比较缓慢,1988 年澳大 利亚出版了第一部综合科技统计指标报告,这是若干年来大量工作的结果。自那以后定期出 版综合科技统计指标报告的新版和分析(包括 DITAC 1988、1991、1992、1994, DIST1996, ISR2000)。 六、韩国的科技统计 韩国的科技统计始于 1963 年,由当时的韩国经济计划部技术发展局负责,并主要对研 究机构的状况进行调查,1967 年转由科技部承担。1983 年,韩国开始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UNESCO)科技统计标准,并对本国的科技统计指标进行调整。现在,韩国已成为 OECD 成员国。为了保证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韩国科技部 1996 年决定,由科学技术政策 管理研究所(STEPI)按 OECD 的科技统计标准对国家的研究与发展活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的 发布仍由科技部负责。 韩国的主要科技统计出版物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调查报告》、《产业技术主要统计要 览》。 《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调查报告》是韩国科技部出版的用于发布国家研究与发展活动年度 统计详细结果的主要出版物,其中也包括专利、论文、技术贸易活动以及国际上部分国家研 究与发展活动的翔实数据。 《产业技术主要统计要览》是韩国产业技术振兴协会编辑出版的全面反映韩国研究与发 展资源、技术贸易、技术合作、知识产权状况的主要出版物,侧重于对企业研究与发展活动 的总量和结构数据以及国际比较数据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