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观测历史 1666年,牛频用三棱镜得到太阳光谱,发现太阳 光是复合光,解释了彩虹的形成。 spectrum white card white -red sunlight orange window yellow shade green -blue glass prism -indigo hole violet Newton's prism experiment. 1994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Inc lssac Newton 1643-1727
光谱观测历史 n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得到太阳光谱,发现太阳 光是复合光,解释了彩虹的形成。 Newton's prism experiment. Issac Newton 1643-1727
1800年,赫歌尔Frederick Hershel)发现红外线 望远镜,天王星,银河条外貌 1801年,里特发现紫外线 氟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 英国天文学家赫歌尔 分解而析出黑色银颗粒 (1776-1810) 1802年,沃拉斯顿(1766- 1828)在棱镜前如上一个狭 缝后,发现太阳光谱中问有 许多黑线,这实际上是吸 收光谱,次拉斯顿误以为 是颜色的分界线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 (1776-1810)
n 1800年,赫歇尔(Frederick Hershel)发现红外线 望远镜,天王星,银河系外貌 n 1801年,里特发现紫外线 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 分解而析出黑色银颗粒 n 1802年,沃拉斯顿(1766- 1828)在棱镜前加上一个狭 缝后,发现太阳光谱中间有 许多黑线,这实际上是吸 收光谱,沃拉斯顿误以为 是颜色的分界线 德国物理学家里特 (1776 -1810) 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 (1776 -1810)
1814年,德国的夫琅和费制成第一架分光仪,用 来观测太阳,发现了太阳的光谱线。 Joseph von Fraunhofer (1787-1826) 发现在太阳光谱的背景上分布着500多条暗线 (现在已经发现近3万多条)
n 1814年,德国的夫琅和费制成第一架分光仪,用 来观测太阳,发现了太阳的光谱线。 发现在太阳光谱的背景上分布着500多条暗线 (现在已经发 现近3万多条) Joseph von Fraunhofer (1787-1826)
1859年,基尔霍夫和本生创立光谱分析方法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光谱线,从光谱线可以鉴定 化学成分。 基尔霍夫指出,太阳光谱里的黑线是因光球发出的 连续光谱被太阳大气吸收而造成的。他把这些谱线 和实脸室里各种元素的光谱如以比较,证认出太阳 上有许多地球上常见的元素,如钠、铁、钙、镍等 天体物理学的诞生 Kirchhoff,Gustav Robert(1824~1887) 电磁学,黑体辐射,光谱分 析法,元素能和
n 1859年,基尔霍夫和本生创立光谱分析方法 n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光谱线,从光谱线可以鉴定 化学成分。 n 基尔霍夫指出,太阳光谱里的黑线是因光球发出的 连续光谱被太阳大气吸收而造成的。他把这些谱线 和实验室里各种元素的光谱加以比较,证认出太阳 上有许多地球上常见的元素,如钠、铁、钙、镍等 n 天体物理学的诞生 Kirchhoff,Gustav Robert(1824~1887) 电磁学,黑体辐射,光谱分 析法,元素铯和铷
1868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格斯特朗发表标准太阳 谱图表,记录有上千条光谱波长,数据精确到六位 有效数字,均以1010米为单位,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1010米后来就命名为“埃”。 他的光谱数据当年被认定为国际标准。 1853年,埃格斯特朗景先从气 体放电的光谱中确定了氨(H)的 Ha谱线,证明它就是夫琅和费 在太阳光谱中发现的C线。除此 之外,他还找到了氢(H)原子光 谱另外三根在可见光波段内的谱 线,即HB、HY、H谱线, 并精确测量了它们的波长。 Anders Jonas Angstrom (1814-1874)
n 1868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格斯特朗发表标准太阳 谱图表,记录有上千条光谱波长,数据精确到六位 有效数字,均以10-10米为单位, n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10-10米后来就命名为“埃”。 他的光谱数据当年被认定为国际标准。 1853年,埃格斯特朗最先从气 体放电的光谱中确定了氢(H)的 Hα谱线,证明它就是夫琅和费 在太阳光谱中发现的C线。除此 之外,他还找到了氢(H)原子光 谱另外三根在可见光波段内的谱 线,即Hβ、Hγ、Hδ谱线, 并精确测量了它们的波长。 Anders Jonas Ångström (1814-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