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淋 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 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 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 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 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 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 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 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 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 “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 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 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 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淋 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 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 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 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 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 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 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三、选材小处着眼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 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 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 “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 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 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 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 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 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 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一一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一一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 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 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 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 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 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 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 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 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 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 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 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 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 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 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 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 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 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 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 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 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 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 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第03讲,培养作文素质2 四、情感坦诚真切 与语言表达密切关联的是情感。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 名词,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词 “言须由衷”,“妙笔难书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孙犁也说:“在创作上, 不要吝啬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厌“情感的伪化”: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或一番虚情假意的“浅 唱低吟”,或一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沬”。这类作文,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本 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和“生活暗示给他的某种思想”,只见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避己 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里转陀螺,做一场“漂亮”的文字游戏。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话,不是主流的官话:一篇好文章应该追求“三独”—独 家的情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表达。做到这些都得“言须由衷”,坦诚真切! 言不由衷,则纰漏百出,再美的语言,再巧的故事,也将是形同虚设甚至成为胡乱的编 造;坦诚真切,平实也能有深意,浅易也让细思量。像《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多么平实的文字,多么真切的叙述,因其饱含着 睹物思人的真挚,让人黯然销魂!林觉民《与妻书》:“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 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 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多么真切的奢望,多么坦诚的傻想,从而蕴含的无限依恋的 挚情,又是多么凄恻动人 想感动别人,至少得先感动自己吧?内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维品质提高 也最要从此处下手。 五、构思简拟提纲 构思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维活动。构思时随笔简拟纲要 式草稿,效率会高得多!具体方法是:大致构想,用十来个字就能成纲,别小看它只有十来 个字,有了这个简纲,作用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脉络(朱自清认为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好)就井然呈现了,纲目在前,不易 离题,且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 2.这提纲相当于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个个抽屉。苏轼都有类似感受的诗语:“作诗 火速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可将忽然得之或纷至踏来的闪念火花(包括论点、事例、 想法、名言、典故、词句…),就写它一两个或几个字,有用的则及时往适当的“抽屉” 里安放。 3.利于任你将这些转瞬即逝的闪念火花从容斟酌与调遣,放心挥笔而成文。 切记:拟纲不误作文功!即使是考场上,花它五到十分钟也无妨。简拟提纲,是写文章 时必用、好用、屡用而不爽的法宝!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宝写文章的。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 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 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 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 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 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
第 03 讲,培养作文素质 2 四、情感坦诚真切 与语言表达密切关联的是情感。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 名词,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词。” “言须由衷”,“妙笔难书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孙犁也说:“在创作上, 不要吝啬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厌“情感的伪化”: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或一番虚情假意的“浅 唱低吟”,或一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这类作文,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本 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和“生活暗示给他的某种思想”,只见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避己 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里转陀螺,做一场“漂亮”的文字游戏。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话,不是主流的官话;一篇好文章应该追求“三独”──独 家的情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表达。做到这些都得“言须由衷”,坦诚真切! 言不由衷,则纰漏百出,再美的语言,再巧的故事,也将是形同虚设甚至成为胡乱的编 造;坦诚真切,平实也能有深意,浅易也让细思量。像《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多么平实的文字,多么真切的叙述,因其饱含着 睹物思人的真挚,让人黯然销魂!林觉民《与妻书》:“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 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 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多么真切的奢望,多么坦诚的傻想,从而蕴含的无限依恋的 挚情,又是多么凄恻动人! 想感动别人,至少得先感动自己吧?内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维品质提高 也最要从此处下手。 五、构思简拟提纲 构思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维活动。构思时随笔简拟纲要 式草稿,效率会高得多!具体方法是:大致构想,用十来个字就能成纲,别小看它只有十来 个字,有了这个简纲,作用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脉络(朱自清认为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好)就井然呈现了,纲目在前,不易 离题,且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 2.这提纲相当于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个个抽屉。苏轼都有类似感受的诗语:“作诗 火速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可将忽然得之或纷至踏来的闪念火花(包括论点、事例、 想法、名言、典故、词句……),就写它一两个或几个字,有用的则及时往适当的“抽屉” 里安放。 3.利于任你将这些转瞬即逝的闪念火花从容斟酌与调遣,放心挥笔而成文。 切记:拟纲不误作文功!即使是考场上,花它五到十分钟也无妨。简拟提纲,是写文章 时必用、好用、屡用而不爽的法宝!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宝写文章的。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提 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 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 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 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 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
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就是写记叙文,也应简拟 提纲为好 而我们却不知道提纲对文章写作的“法宝”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纲而出现的纰漏可谓太 多,太常见。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没有说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为时间不够, 较多为写不下去了,该写的,前面又没写够,或前面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文章先说什 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构思问题。好些考生往往不假思 索,拿起笔就写,即兴发挥,结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写着写着,曲了 绕了,偏了,离了,也不能自知。这样写的结果,全文很可能就是一大堆杂乱的文字,不知 文章重点是什么,缺少逻辑性,更为有甚者则是,自己写的议论文自己都找不出其中心(论 点)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一一考试时允许简要一点,平时应详尽一些以形成素养 下笔前,都须花点时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思索一下文章应该阐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各个层次应写哪些内容,哪些要多写,哪些要深写,等等。 就说立意这一项的构思吧,其基本过程也都要的一 ①排列: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如一个材料或话题,至少可写四个方面 的论点 ②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于出新意的。 ③定向:对确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记叙什么材料,表达 什么感情,都做到心中有数 ④择重:解决“最要写的是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通篇的或单项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提纲就是构思的可视成果。 作文构思的简拟提纲,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质的良好习惯和作文素养,万万少 不得! 六、文面清晰工整 文面清晰工整,要养成习惯,包括诸多方面: 标点正确一一精严的习惯 书写工整一一讲究的习惯 行款对头一—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干净的习惯。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东作文改卷场的老师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见病的第一病——“书 写难辨:情况严重,多年没有改善迹象。每30篇作文就有1至2篇几乎辨认不出来,有的 是字体实在太小或笔画太细,扫描进电脑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迹非常潦草,错别字 又多,给阅卷带来极大困难。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做到书写工整、 规范、方便阅卷的考生还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时不讲究作文文面书写。标点有一个,没一个,字让人看不清,读不顺,不 愿看,不忍读,备受折磨,生恨构怨,想想,这样的作文将有怎样的下场? 如问:“连字都写不好,能写出好文章吗?”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写不好字,是 时间不够。”那又不禁要问:“连写清字的时间都不够,能有时间写清文章内容吗?” 须知:行文时,因为有了提纲,成竹在胸了,接着据纲逐段行文,此时则是一边斟酌词 句,一边从容工稳地书写的:写字时,用黑墨显笔,字居格子中间,宜大不宜小,宜方不宜 斜,标点也是“字”! 禁忌:字迹模糊、缩头缩脑、只蹲不站、连笔牵绕、挤密难辨、横行霸道、该长的短
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就是写记叙文,也应简拟 提纲为好。 而我们却不知道提纲对文章写作的“法宝”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纲而出现的纰漏可谓太 多,太常见。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没有说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为时间不够, 较多为写不下去了,该写的,前面又没写够,或前面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文章先说什 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构思问题。好些考生往往不假思 索,拿起笔就写,即兴发挥,结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写着写着,曲了, 绕了,偏了,离了,也不能自知。这样写的结果,全文很可能就是一大堆杂乱的文字,不知 文章重点是什么,缺少逻辑性,更为有甚者则是,自己写的议论文自己都找不出其中心(论 点)!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考试时允许简要一点,平时应详尽一些以形成素养 ——下笔前,都须花点时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思索一下文章应该阐述几个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各个层次应写哪些内容,哪些要多写,哪些要深写,等等。 就说立意这一项的构思吧,其基本过程也都要的—— ①排列: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如一个材料或话题,至少可写四个方面 的论点。 ②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于出新意的。 ③定向:对确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记叙什么材料,表达 什么感情,都做到心中有数。 ④择重:解决“最要写的是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通篇的或单项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提纲就是构思的可视成果。 作文构思的简拟提纲,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质的良好习惯和作文素养,万万少 不得! 六、文面清晰工整 文面清晰工整,要养成习惯,包括诸多方面: 标点正确——精严的习惯; 书写工整——讲究的习惯; 行款对头——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干净的习惯。 《羊城晚报》曾报道广东作文改卷场的老师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见病的第一病——“书 写难辨:情况严重,多年没有改善迹象。每 30 篇作文就有 1 至 2 篇几乎辨认不出来,有的 是字体实在太小或笔画太细,扫描进电脑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迹非常潦草,错别字 又多,给阅卷带来极大困难。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做到书写工整、 规范、方便阅卷的考生还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时不讲究作文文面书写。标点有一个,没一个,字让人看不清,读不顺,不 愿看,不忍读,备受折磨,生恨构怨,想想,这样的作文将有怎样的下场? 如问:“连字都写不好,能写出好文章吗?”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写不好字,是 时间不够。”那又不禁要问:“连写清字的时间都不够,能有时间写清文章内容吗?” 须知:行文时,因为有了提纲,成竹在胸了,接着据纲逐段行文,此时则是一边斟酌词 句,一边从容工稳地书写的;写字时,用黑墨显笔,字居格子中间,宜大不宜小,宜方不宜 斜,标点也是“字”! 禁忌:字迹模糊、缩头缩脑、只蹲不站、连笔牵绕、挤密难辨、横行霸道、该长的短
该短的长、笔画苟且、标点无范、涂改无规 以上六点,应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码追求,它毕显出考生的作文素质! 第04讲,掌握作文策略 、以本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 切忌舍“本”逐末。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最熟悉不过 的作文之源,值得着力开掘。 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风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 总是感到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殊不知,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有那么多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 很多是得力于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 文演绎而来;《独上高楼》,就是选取课本中庄子、李白、陶潜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论述这 些古人张扬的个性,阐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还有课本中项羽、刘邦 勾践、邹忌、凯勒海伦、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众多的人 物,都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优秀考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固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阅读、表达 等问题,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如能灵活调动起课文中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解作 文应试“无米之炊”的难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甚或达到吃透文本、夯 实基础、读写结合、齐头并进的效果。这个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审视自己作文本中的旧作。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失自有寸心知,总结所 得,或能为“成裘”捡拾到“片腋”:弄清所失一一自己写作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弱项一一有 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或能为“成裘”明确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同学之 间也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而赢得新的感悟。 二、拓宽视野的策略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题材局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平淡乏味的现象,因 而拓宽学生作文视野显得非常重要 1、注意与时俱新 ①着意扩大视野 关心时事新闻,浏览书报杂志,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 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 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这些都是拓宽视野 的好途径 ②引入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 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 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 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 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Ⅳ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有的 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富于时代信息、生
该短的长、笔画苟且、标点无范、涂改无规。 以上六点,应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码追求,它毕显出考生的作文素质! 第 04 讲,掌握作文策略 一、以本为本的策略 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 切忌舍“本”逐末。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最熟悉不过 的作文之源,值得着力开掘。 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风景”。许多考生在写作时 总是感到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殊不知,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有那么多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 很多是得力于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刘和珍君》一 文演绎而来;《独上高楼》,就是选取课本中庄子、李白、陶潜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论述这 些古人张扬的个性,阐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还有课本中项羽、刘邦、 勾践、邹忌、凯勒••海伦、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等古今中外众多的人 物,都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优秀考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固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阅读、表达 等问题,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如能灵活调动起课文中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解作 文应试“无米之炊”的难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甚或达到吃透文本、夯 实基础、读写结合、齐头并进的效果。这个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审视自己作文本中的旧作。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失自有寸心知,总结所 得,或能为“成裘”捡拾到“片腋”;弄清所失——自己写作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弱项——有 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或能为“成裘”明确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同学之 间也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而赢得新的感悟。 二、拓宽视野的策略 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题材局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平淡乏味的现象,因 而拓宽学生作文视野显得非常重要。 1、注意与时俱新 ①着意扩大视野 关心时事新闻,浏览书报杂志,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 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等 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这些都是拓宽视野 的好途径。 ②引入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所 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新情 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制度和 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友”等, 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融,虽有的 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富于时代信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