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性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2015.4)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谷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 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0.5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谷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题 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狂澜(lan) 嫉妒(j) 祈祷(q1) 气冲斗牛(dou) B.洗濯(zhuo) 蹂躏(li) 猝然(cu) 锲而不舍(q1) C.奔丧(sang) 荒谬(miu) 愧怍(zu) 重峦叠嶂( zhang) D.黝黑(yu) 酒肆(si) 轩昂(xuan)黯然失色(a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提炼 化装品 全神贯注 汗流夹背 B.热衷 百叶窗 措手不及 相得益彰 C.规矩 口头禅 以逸代劳 浮想联翩 D.装潢 照相机 理屈词穷 出谋画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写字姿势不够端正,爸爸多次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 尺远。” B.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 C.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昨晚,在山东艺术剧院,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 音乐的无穷魅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1页,共 6 页 2015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性调研检测 语 文 试 题 (2015.4) 说明: 1.本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 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 0.5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题 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狂澜.(lán) 嫉.妒(jì) 祈.祷(qí) 气冲斗.牛(dòu) B. 洗濯.(zhuó) 蹂躏.(lì) 猝.然(cù) 锲.而不舍(qì) C. 奔丧.(sāng) 荒谬.(mìu) 愧怍.(zuò) 重峦叠嶂.(zhàng) D. 黝.黑(yǒu) 酒肆.(sì) 轩.昂(xuān) 黯.然失色(à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提炼 化装品 全神贯注 汗流夹背 B. 热衷 百叶窗 措手不及 相得益彰 C. 规矩 口头禅 以逸代劳 浮想联翩 D. 装潢 照相机 理屈词穷 出谋画策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我写字姿势不够端正,爸爸多次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 ....,眼睛距离书本 一尺远。” B. 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妄自尊大。 C. 目前,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正以锐不可当 ....之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D. 昨晚,在山东艺术剧院,一台惟妙惟肖 ....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让我们领略了 音乐的无穷魅力。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 B.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 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 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5.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 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 于“英雄”的见解出自周瑜之口 C.官渡之战时,曹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自己,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出去迎接,其 礼贤下士让许攸十分感动,许攸为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草,贏得战争主动。 D.诸葛亮被看作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他运筹帷幄,“隆中对策”;他能言善辩,“舌战群儒” 他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对蜀汉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塞,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 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敢稍逾约稍:稍微,稍许 B.媵人持汤沃灌汤:汤饭 C.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D.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以中有足乐者 以刀劈狼首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何罪之有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2页,共 6 页 5.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 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 于“英雄”的见解出自周瑜之口。 C. 官渡之战时,曹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自己,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出去迎接,其 礼贤下士让许攸十分感动,许攸为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草,赢得战争主动。 D. 诸葛亮被看作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他运筹帷幄,“隆中对策”;他能言善辩,“舌战群儒”; 他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对蜀汉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 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 稍:稍微,稍许 B.媵人持汤.沃灌 汤:汤饭 C.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D.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 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遇其.叱咄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B.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以.中有足乐者 以.刀劈狼首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何罪之.有 8.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文章写“我”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银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 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熱④之。”曰:“熱而不能撚也。 庆笑曰:“不能然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日:“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熱[uo]:点燃, 焚烧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2)令出,益大恐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11.联系原文内容说说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3题。(共6分)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13.最后一句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登黄鹤楼》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何其芳《秋天》) 三、(30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3页,共 6 页 B.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 D.文章写“我”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 9~11 题。(每小题 2 分,共 6 分) 银 烛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 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 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行:巡视,考察。③墨:贪墨,贪财。④爇[ruò]:点燃, 焚烧。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2)令出,益.大恐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 11. 联系原文内容说说丰庆是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3 题。(共 6 分)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2. 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 分) 13. 最后一句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 1 分,共 7 分) ⑴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⑵ ,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⑶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登黄鹤楼》) ⑷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⑸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⑹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⑺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何其芳《秋天》) 三、(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一)“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这是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 的新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笔记本 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 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②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 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迸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③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 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半 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 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 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④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 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⑤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 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 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剌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 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 是你的亲人,你也干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 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⑥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 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 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⑦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 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 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⑧岌、过程是从大胺到肌肉的个持续不停的反缋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 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 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4页,共 6 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12 分) (一)“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这是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 的新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笔记本 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 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②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 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③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 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 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 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 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④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 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⑤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 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 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 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 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 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⑥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 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 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⑦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 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 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⑧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 ....,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 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 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⑨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 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 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⑩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 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 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 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η〕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 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1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概括肌肉记忆可以“不假思索”的形成过程。(3分)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⑩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17.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 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二)朗读的 (1)几乎整个冬季,每天晚上我都做同一件事情。 (2)“可以开始吗?″我问。“可以了。”外婆准备就续,半躺在床上微闭双目。于是,我 摊开书有声有色朗读起来。那个冬天我想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外婆,让她在幸福与快乐中渡过 难关 (3)“妈妈,我很小的时候,外婆最疼我,是吗?”“当然。不疼你疼谁?″“那么,当外 婆需要时,我应尽力帮助她,对吗?”“当然!″妈妈看着我,小恒,你什么意思?”“我 是说,外婆生病了,我可不可以不去学校,与外婆在一起,我们会很快乐。”“啊?又在打歪 主意!″妈妈拎起一根木棍(只要愿意,她总能顺手找到木棍),指着院门喊,“快上学去 再逃课我打断你的腿。” (4)与妈妈谈判失败,我懊丧了几天。一切又恢复老样子,每天吃过早饭,不得不背起书包 去学校,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四眼″讲课。四眼是一个50多岁的瘦高老头,戴着老花镜 看人时眼珠往上翻,低着头从镜架框上望过来,令你浑身毎个毛孔都不舒服,我私下不怀好意 地叫他“四眼”。 九年级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5页,共 6 页 ⑨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 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 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⑩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 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 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 20 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 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 40%。 ⑾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 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1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概括肌肉记忆可以“不假思索”的形成过程。(3 分)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⑩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 分) 17. 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 ....,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 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 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8 分) (二)朗读的心 ⑴几乎整个冬季,每天晚上我都做同一件事情。 ⑵“可以开始吗?”我问。“可以了。”外婆准备就续,半躺在床上微闭双目。于是,我 摊开书有声有色朗读起来。那个冬天我想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外婆,让她在幸福与快乐中渡过 难关。 ⑶“妈妈,我很小的时候,外婆最疼我,是吗?”“当然。不疼你疼谁?”“那么,当外 婆需要时,我应尽力帮助她,对吗?”“当然!”妈妈看着我,“小恒,你什么意思?”“我 是说,外婆生病了,我可不可以不去学校,与外婆在一起,我们会很快乐。”“啊?又在打歪 主意!”妈妈拎起一根木棍(只要愿意,她总能顺手找到木棍),指着院门喊,“快上学去, 再逃课我打断你的腿。” ⑷与妈妈谈判失败,我懊丧了几天。一切又恢复老样子,每天吃过早饭,不得不背起书包 去学校,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四眼”讲课。四眼是一个 50 多岁的瘦高老头,戴着老花镜, 看人时眼珠往上翻,低着头从镜架框上望过来,令你浑身每个毛孔都不舒服,我私下不怀好意 地叫他“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