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研开调试 初一语文试卷(基础卷) 供共100分钟满分100分颌:雞 基础及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座落在桃花垠畔的周恩来纪念馆,建筑风格独特,粗犷中蕴含纤巧,整齐中显示变化。舂 天,阳光明媚,各种名贵的树木郁郁葱葱,点缀其间的各种花儿竟相开放,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纤巧 点缀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①淮安因京杭大运河而成为运河线上最繁华的都市。②从“夹岸数十里,街市栉比” “淮郡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壮丽东南第一州”等,淮安当年的繁盛可见-斑。 修改 3.课文名句默写(8分) ,拾此充饥肠 只有香如故 (3)了却君王天下事 ,烟波江上使人愁。 带月荷锄归 (6)无情有恨何人觉, (7)王维《使至塞上》中,写塞外景象的雄浑开阔,大气磅礴的千古名句是 4.语文综合性学习。(每空1分,计8分) 请你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解初中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调查方式。 第1页 共6页
第1页 共 6 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研调试 初一语文试卷(基础卷) (共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人:爱国 基础及运用(24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座落在桃花垠畔的周恩来纪念馆,建筑风格独特,粗犷中蕴含纤.巧,整齐中显示变化。春 天,阳光明媚,各种名贵的树木郁郁葱葱,点缀.其间的各种花儿竟相开放,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① 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纤.巧 点缀. ② 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 改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 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 分) ①淮安因京杭大运河而成为运河线上最繁华的都市。②从“夹岸数十里,街市栉比”、 “淮郡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壮丽东南第一州”等,淮安当年的繁盛可见一斑。 修改 ①: ②: 3.课文名句默写(8 分) (1) ,拾此充饥肠。 (2) ,只有香如故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5) ,带月荷锄归。 (6)无情有恨何人觉, 。 ( 7 ) 王 维 《 使至塞上 》中, 写 塞 外 景 象 的 雄 浑 开 阔 , 大 气 磅 礴 的 千 古 名 句 是 “ , ”。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每空 1 分,计 8 分) 请你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解初中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情况,请你设计一种调查方式
(2)以下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西游记》《红楼梦》《老人与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24人 人 人 48人 看过影视的 人 83人 16人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 针对这些问题 你提出一点建 (3)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 人物(名字): 主要性格特 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不少于50字) 阅读理解(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又是一年粽飘香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 的地 消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 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 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 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襦如玉,仿佛-一口咬 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 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 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 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 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τ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 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 跟着她进进岀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 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 第2页 共6页
第2页 共 6 页 (2)以下是对 100 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西游记》 《红楼梦》 《老人与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过原著的 24 人 29 人 56 人 48 人 看过影视的 98 人 83 人 21 人 16 人 从表格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 一, 其 二, 。针对这些问题, 你提出一点建 议: 。 (3)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 人物(名字): 主要性格特 征: 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不少于 50 字) 阅读理解(26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5—8 题(15 分) 又是一年粽飘香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 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 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 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 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 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 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 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 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 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 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 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 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
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 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 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汘珠,远远看去,就像—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 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个,剥去粽叶 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 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午节,我们也会在 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 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 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 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 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 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股浓郁的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5.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6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4分) 7在作者的记忆里,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3分) 8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 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1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孑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3分) 第3页 共6页
第3页 共 6 页 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 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 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 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 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 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 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午节,我们也会在 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 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妆点,多了些浮华 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 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 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 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 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5. 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 分) 答: 6.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4 分) 答: 7.在作者的记忆里,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3 分) 答: 8.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 分)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 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仿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11 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 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1.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3 分)
三、写作(5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人、美事、美景和美物,当 中有抽象的,有具体的……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感受,就会美不胜收 12.请以“美在其中”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②字数600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老师和自己姓名,也不能 出现班级名称。 狞教育集团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硏调试 初一语文试卷(竞赛卷) 供50分钟满)50分颌人:劂红审人:张生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填字或根据汉字填拼音。(4分) 天目湖湖水清ie( ),水质纯洁。群山环抱,峰峦绵亘( )。湖边岸线环弯 曲绕,蜿yon()伸向茫茫苍山之中,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披绿,松涛竹海, 禽飞兽走,景色天成,意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胜似仙境的湖光山色,倾倒 了无数中外宾客 2.成语填空。(8分) ①神色( )皇②声名狼( )③( )揉造作④求全责( ⑤生灵 )炭⑥( )序渐进⑦中西合( )⑧ )往直前 3.古诗词名句填空。(7分) ①争渡,争渡,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乱蝉衰草小池塘。 且向花间留晚照。 ,只是朱颜改。 ⑥ 帘卷西风 4.社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你自愿为书吧读者服务:(4分) (1)“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 (任选一种)(2分) 共6页
第4页 共 6 页 三、写作( 50 分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人、美事、美景和美物,当 中有抽象的,有具体的……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感受,就会美不胜收。 12.请以“美在其中”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②字数 600 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老师和自己姓名,也不能 出现班级名称。 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研调试 初一语文试卷(竞赛卷) (共50 分钟) 满分:50 分 命题人:顾少红 审核人:张宁生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填字或根据汉字填拼音。(4 分) 天目湖湖水清 liè( ),水质纯洁。群山环抱,峰峦绵亘.( )。湖边岸线环弯 曲绕,蜿 yán( )伸向茫茫苍山之中,远眺.( )流泉飞瀑,悬崖披绿,松涛竹海, 禽飞兽走,景色天成,意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感觉。胜似仙境的湖光山色,倾倒 了无数中外宾客。 2.成语填空。(8 分) ①神色( )皇 ②声名狼( ) ③( )揉造作 ④求全责( ) ⑤生灵( )炭 ⑥( )序渐进 ⑦中西合( ) ⑧( )往直前 3.古诗词名句填空。(7 分) ①争渡,争渡, 。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③ ,乱蝉衰草小池塘。 ④ ,且向花间留晚照。 ⑤ ,只是朱颜改。 ⑥ ,帘卷西风, 。 4.社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你自愿为书吧读者服务:(4 分) (1)“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 (任选一种)(2 分)
读者须知 ⑩③③ 【示例】第1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静静地听书的声音 第 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 (2).“书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你准备以“不同名著中的相似人物”为内容进行发言 不同名著中的人物会有哪些相似点呢?请选择一项概括分析,不少于3点。(2分) 【A】格列佛—一鲁滨逊【B】张飞—一李逵 我选 相似点: 5.关注社会热点一一中国式过马路(4分,每空一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 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如果你是文明志愿者,在路上引导文明交通,面对下面的行人,你怎么劝说? 对闯红灯的小学生说: 对闯红灯的老大爷说: (2)“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请你也参与,并发表 自己的见解 网友“江湖客”: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才会不顾交通安全 网友“马路天使”:北京对“中国式过马路”采取罚款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遏制这种不文明 现象,值得在全国推广 (3)请你以“安全意识”为主题,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8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6.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4 分) 7.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4分) 阅读(二) 夜色清凉(15分) 第5页 共6页
第5页 共 6 页 【示例】第 1 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静静地听书的声音。 第 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 (2).“书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你准备以“不同名著中的相似人物”为内容进行发言。 不同名著中的人物会有哪些相似点呢?请选择一项概括分析,不少于 3 点。(2 分) 【A】格列佛——鲁滨逊 【B】张飞——李逵 我选【 】 相似点: ① ② ③ 5.关注社会热点——中国式过马路(4 分,每空一分)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 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 (1)如果你是文明志愿者,在路上引导文明交通,面对下面的行人,你怎么劝说? 对闯红灯的小学生说: 对闯红灯的老大爷说: (2)“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请你也参与,并发表 自己的见解。 网友“江湖客”: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才会不顾交通安全。 网友“马路天使”:北京对“中国式过马路”采取罚款的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遏制这种不文明 现象,值得在全国推广。 你说: 。 (3)请你以“安全意识”为主题,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8 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6.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4 分) 7.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4 分) 阅读(二) 夜色清凉(1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