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1985年国家通过验收,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产品在国内市场定名为 “婴儿配方奶粉Ⅱ”的婴儿配方奶粉(艾宇萍&艾长余,2004),也称作母乳化奶 粉,其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为60:40,提高乳糖含量至总糖的90%添加植 物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使之接近人乳的成分。 随着改革开放,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到本世纪初,中国的乳品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5%(艾长余艾宇萍,2004),一度 出现供不应求的境地,极大的鼓舞了国内乳品行业超常速度的扩张,以及国外乳业 巨头的入侵。中国配方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来应对 市场消费的历史性转型 二、田野研究综述 1、苏珊葛倩( Suzanne Gottschang)的都市母乳喂养研究 1996年,苏珊葛倩对中国都市的母乳喂养展开的田野调查,随后完成了相关主 题的博士论文,而田野调查的地点在中国北京( Suzanne Gottschang,2007)。葛倩在论 文中谈到中国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的背后,有两个显著宏观的社会背景:1、中国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培育出了一个市场导向的经济格局,商业力量的侵入开 始赋予母乳喂养以新的意义;2、在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倡导下, 中国政府开始建立“爱婴医院”并大力倡导科学母乳喂养,试图通过医疗机构与科 学的力量给母乳喂养赋予新的意义。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生物医学的视角,把母 乳定义为婴儿最自然最科学最有营养的食物的同时,却忽视母乳喂养的实际社会情 景与社会经济结构。哺育婴儿的母亲同样也是他人的妻子,是事业中的合作者,是 家庭中的成员,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制约着母乳喂养行为,同时也给母乳喂养赋予不 同的意义。另一方面,消费主义的兴起与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母乳喂养的选择带 来了新的变化。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的增多要求更加勤勉的员工,面对这样的结构 压力,很多都市母亲选择缩短母乳喂养时间,以期留住工作机会与避免家庭陷入过 大的经济危机;这为母乳替代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配方奶厂家不遗余力的通过广 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甚至直接面对医院产房的妇女赠送奶粉样品;与此同时,女 性对于自己的身材美貌越来越重视,中国妇女不在是革命年代的“铁姑娘”,她们开 始关注自己的性生活,母乳喂养被视为致使身材走样,乳房下垂的“元凶”。商品与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11 1985 年国家通过验收,1987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产品在国内市场定名为 “婴儿配方奶粉 II” 的婴儿配方奶粉(艾宇萍 & 艾长余,2004),也称作母乳化奶 粉,其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为 60 : 40, 提高乳糖含量至总糖的 90 %,添加植 物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使之接近人乳的成分。 随着改革开放, 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需求持续加剧。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 到本世纪初,中国的乳品行业年均增长速度为 15%(艾长余 艾宇萍,2004),一度 出现供不应求的境地,极大的鼓舞了国内乳品行业超常速度的扩张,以及国外乳业 巨头的入侵。中国配方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来应对 市场消费的历史性转型。 二、田野研究综述 1、苏珊葛倩(Suzanne Gottschang)的都市母乳喂养研究 1996 年,苏珊葛倩对中国都市的母乳喂养展开的田野调查,随后完成了相关主 题的博士论文,而田野调查的地点在中国北京(Suzanne Gottschang, 2007)。葛倩在论 文中谈到中国母乳喂养率持续下降的背后,有两个显著宏观的社会背景:1、中国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培育出了一个市场导向的经济格局,商业力量的侵入开 始赋予母乳喂养以新的意义; 2、在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大力倡导下, 中国政府开始建立“爱婴医院”并大力倡导科学母乳喂养,试图通过医疗机构与科 学的力量给母乳喂养赋予新的意义。一方面,医疗机构通过生物医学的视角,把母 乳定义为婴儿最自然最科学最有营养的食物的同时,却忽视母乳喂养的实际社会情 景与社会经济结构。哺育婴儿的母亲同样也是他人的妻子,是事业中的合作者,是 家庭中的成员,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制约着母乳喂养行为,同时也给母乳喂养赋予不 同的意义。另一方面,消费主义的兴起与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母乳喂养的选择带 来了新的变化。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的增多要求更加勤勉的员工,面对这样的结构 压力,很多都市母亲选择缩短母乳喂养时间,以期留住工作机会与避免家庭陷入过 大的经济危机;这为母乳替代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配方奶厂家不遗余力的通过广 告来宣传自己的产品,甚至直接面对医院产房的妇女赠送奶粉样品;与此同时,女 性对于自己的身材美貌越来越重视,中国妇女不在是革命年代的“铁姑娘”,她们开 始关注自己的性生活,母乳喂养被视为致使身材走样,乳房下垂的“元凶”。商品与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市场的叠加因素都丰富了母乳喂养意义,改变了母乳喂养的实际行为 2、 Diana martin的香港孕妇饮食禁忌研究 2000年,戴安娜·马丁完成了一项关于香港妈妈产前食物禁忌的研究(Dⅰana Martin,2001)。在香港这一华人世界西化程度极高的地区,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可谓 深入人心,故而产前检查等一系列医疗制度有极高的普及率。然而即便如此,香港 地区的孕期产妇依旧会遵循中国传统医疗知识来指导孕期饮食与孕期活动。戴安娜 借助人类学仪式过程的经典理论,解释了香港产妇同时接受两套医疗知识背后的逻 辑。对于笔者来说,这项研究的借鉴意义在于,在一个医学知识标准化与全球化的 今日中国都市,本土的医疗知识会如何赋予母乳喂养于特殊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是 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理解当下中国的育儿实践的文化基础?对于特定语境中的母 乳喂养实践又有何影响? 三、相关理论回顾 1、社会的医疗化( Medicalization) 医疗化社会这个学术术语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与医学 专业刊物中( Conrad,2007)。社会的医疗化描述了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由职业医生 群体与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医疗权威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作为一种重 要的社会控制的力量。对于医疗与公共健康机构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与作为一种社 会控制手段有很多的著述( Foucault,1965;5za5,1970)。而1973年康纳德对于儿 童注意力缺乏病的研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论文《发现小儿多动症:对于偏 差行为的医疗化笔记》( Conrad,1973)。揭示了整个专业医疗力量是如何从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来建构出新的医学事实。社会医疗化通过不断的扩展病理学术语去涵 盖新的情况与行为,医疗过程必须将扩大的社会领域的行为结合到生物医学治疗的 范围中。诊所、健康护理机构以及其他的提供医疗的组织已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 Merrill Singer& Hans baer;1995)。在人类的生育领域中,社会的医疗化集中 表现为,把分娩生理过程曲解为一项病理学的事件,同时故意的无视分娩作为孕妇 及其家属的一项重大的心理事件。具体的包括如下方面:(1)对产妇隐瞒医疗方面 不利的信息;(2)预测妇女的在医院的临产期;(3)无关紧要的人工引导分娩;(4)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12 市场的叠加因素都丰富了母乳喂养意义,改变了母乳喂养的实际行为。 2、Diana Martin 的香港孕妇饮食禁忌研究 2000 年,戴安娜﹒马丁完成了一项关于香港妈妈产前食物禁忌的研究(Diana Martin,2001)。在香港这一华人世界西化程度极高的地区,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可谓 深入人心,故而产前检查等一系列医疗制度有极高的普及率。然而即便如此,香港 地区的孕期产妇依旧会遵循中国传统医疗知识来指导孕期饮食与孕期活动。戴安娜 借助人类学仪式过程的经典理论,解释了香港产妇同时接受两套医疗知识背后的逻 辑。对于笔者来说,这项研究的借鉴意义在于,在一个医学知识标准化与全球化的 今日中国都市,本土的医疗知识会如何赋予母乳喂养于特殊的意义?而这种意义是 否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理解当下中国的育儿实践的文化基础?对于特定语境中的母 乳喂养实践又有何影响? 三、相关理论回顾 1、社会的医疗化(Medicalization) 医疗化社会这个学术术语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科学著作与医学 专业刊物中(Conrad,2007)。 社会的医疗化描述了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由职业医生 群体与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医疗权威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作为一种重 要的社会控制的力量。对于医疗与公共健康机构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与作为一种社 会控制手段有很多的著述 (Foucault,1965;Szasz,1970)。而 1973 年康纳德对于儿 童注意力缺乏病的研究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论文《发现小儿多动症:对于偏 差行为的医疗化笔记》(Conrad,1973)。揭示了整个专业医疗力量是如何从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来建构出新的医学事实。社会医疗化通过不断的扩展病理学术语去涵 盖新的情况与行为,医疗过程必须将扩大的社会领域的行为结合到生物医学治疗的 范围中。诊所、健康护理机构以及其他的提供医疗的组织已经进入到社会生活的各 个领域(Merrill Singer &Hans Baer,1995)。在人类的生育领域中,社会的医疗化集中 表现为,把分娩生理过程曲解为一项病理学的事件,同时故意的无视分娩作为孕妇 及其家属的一项重大的心理事件。具体的包括如下方面:(1)对产妇隐瞒医疗方面 不利的信息; (2)预测妇女的在医院的临产期;(3)无关紧要的人工引导分娩;(4)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分娩期间,将产妇与其家属分离;(5)把分娩的妇女固定在床上;(6)职业性的依靠 技术与药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7)常规性的电子胎儿监测;(8)利用化学药物来刺 激分娩;(9)分娩必须有医生在场;(10)要求产妇采用平卧的姿势而非蹲式;(11) 对分娩进行常规性的局部或整体麻醉;(12)常规的外阴侧切术( Haire,1978)。而现 在来看,这些医疗化实践对生育的侵入还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剖宫产手术( Karen Mazurkewich, 2004) 妇女分娩地点从家庭卧室到医院产科病房的转变标志着医疗化在人类生育领域 的普及。以美国为例,1900年只有占总出生率5%的婴儿在医院诞生,而到了1935 年,有近乎75%的都市婴儿在医院诞生,从总出生率来看,超过50%的婴儿都在医 院出生( Wertz& Wertz,1977)。与此相伴随的是,医疗机构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产科职 业医师与病床总数的迅速提高(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28-1941) 伴随着分娩医疗化的持续加剧,人类的母乳喂养行为也不可抗拒的受到了医疗 化的影响。现代医学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深刻植根于笛卡尔身心二元的哲学思想 之中( Schemer- Hughes&Lock,1987)。这种对象性的哲学思想渗透在医疗化实践中, 也根本上重塑了母乳喂养的意义与社会价值( Viviana a. Zelizer,1985),母乳作为一 种身体的产品,在进化的视角来看,是人类原始状态的遗存,是可以被科学“进化” 的。从19世纪中后期一直到上个世纪的早期,母乳喂养都被中产阶级白人妇女视为 一种不科学的肮脏与低贱的劳役,一种动物般的行为( Golden Janet,1996)。当时 的上中层妇女倾向于雇佣奶妈来喂养婴儿,而中产阶级也普遍使用代乳品喂养婴儿 从而成功地把喂养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对象化的物质过程。 2、消费主义与商品化( Commodification& Consumerism) 商品化( Commodification)是一种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将物品与服务转变成 为可以出售的商品的过程,而其中有一些事物我们日常并不视其为物品与服务(Kar Polanyi,2001)。而消费主义( Consumerism)则是一种经济社会秩序,这种秩序系统 化的创造与培育出从未有过的购买与消费的欲望(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Online, 2008). 伴随社会的医疗化,商业力量始终围绕着妇女生育过程左右,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19世纪末的美国社会史资料显示,绝大多数中上层妇女已经接受雇佣外科医生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13 分娩期间,将产妇与其家属分离;(5)把分娩的妇女固定在床上;(6)职业性的依靠 技术与药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7)常规性的电子胎儿监测;(8)利用化学药物来刺 激分娩;(9)分娩必须有医生在场;(10)要求产妇采用平卧的姿势而非蹲式;(11) 对分娩进行常规性的局部或整体麻醉;(12)常规的外阴侧切术(Haire,1978)。而现 在来看,这些医疗化实践对生育的侵入还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剖宫产手术(Karen Mazurkewich,2004)。 妇女分娩地点从家庭卧室到医院产科病房的转变标志着医疗化在人类生育领域 的普及。以美国为例,1900 年只有占总出生率 5%的婴儿在医院诞生,而到了 1935 年,有近乎 75%的都市婴儿在医院诞生,从总出生率来看,超过 50%的婴儿都在医 院出生(Wertz & Wertz,1977)。与此相伴随的是,医疗机构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产科职 业医师与病床总数的迅速提高(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28-1941)。 伴随着分娩医疗化的持续加剧,人类的母乳喂养行为也不可抗拒的受到了医疗 化的影响。现代医学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深刻植根于笛卡尔身心二元的哲学思想 之中(Scheper-Hughes & Lock, 1987)。这种对象性的哲学思想渗透在医疗化实践中, 也根本上重塑了母乳喂养的意义与社会价值(Viviana A. Zelizer, 1985),母乳作为一 种身体的产品,在进化的视角来看,是人类原始状态的遗存,是可以被科学“进化” 的。从 19 世纪中后期一直到上个世纪的早期,母乳喂养都被中产阶级白人妇女视为 一种不科学的肮脏与低贱的劳役,一种动物般的行为(Golden Janet, 1996)。当时 的上中层妇女倾向于雇佣奶妈来喂养婴儿,而中产阶级也普遍使用代乳品喂养婴儿, 从而成功地把喂养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对象化的物质过程。 2、消费主义与商品化(Commodification & Consumerism) 商品化(Commodification)是一种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将物品与服务转变成 为可以出售的商品的过程,而其中有一些事物我们日常并不视其为物品与服务(Karl Polanyi,2001)。而消费主义(Consumerism)则是一种经济社会秩序,这种秩序系统 化的创造与培育出从未有过的购买与消费的欲望(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 Online,2008)。 伴随社会的医疗化,商业力量始终围绕着妇女生育过程左右,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19 世纪末的美国社会史资料显示,绝大多数中上层妇女已经接受雇佣外科医生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新产婆”协助分娩,与现在不同的是,她们都选择雇佣外科医生到家中协助分娩 (uito1978)。吸引妇女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外科医生宣传可以提供麻药来缓 解产妇的疼痛,他们收费很昂贵是普通产婆的4倍。因此,当时他们主要服务的是 上中层妇女( Ladies’ Home journa,Sep1930)。带着明显的逐利动机,职业医师希 望能够把产妇安排到医院来分娩,这样他们能够接受,并处理更多的病人,同时让 这些病人用上收费更昂贵且不宜随身携带的医疗设备( Melissa a. Thomasson& Jaret Treber, 2006) 在产科病房的医疗实践中,商业力量成功的塑造除了一种“由供给方引导的需 求”( supplier-induced demand),举例而言,1970年到1982年的数据显示由产科引 导顺产率逐渐下滑,并被越来越多的剖宫产所替代( Gruber& Owings,1996)。相似 的案例,更早的发生在现代产科建立的早期,19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父亲年收入 低于450美元的婴儿,出生时候使用产钳的比率只有4.3%,对于父亲年收入高于 1850美元的婴儿,142%的产钳使用率( Woodbury1925)。相同的数据也展现在,产 科会阴侧切手术的比率中,25%的低收入家庭产妇在分娩中用到了该手术,对比超过 50%的高收入(2000美元以上)家庭产妇手术率( Goddard,1941)。 商业力量除了不断添加新的手术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同样的力量一样作用在 产后恢复期中。医院开始更加重视顾客的服务,提供给产妇一个比家里更舒适更便 捷的休养场所。1、提供专业的护理人员,培训更多的护理人员加入到医院中,提供 护理、喂养、清洗等服务;2、提供更长的休养期,一般产妇可以获得两周到一个月 的住院休养期( Wertz& Wertz,1977)。 上个世纪初,西方喂养婴儿的实践也受到了明显商品化与消费主义的影响。医 院除了提供常驻在医院的奶妈喂养服务外,悄然兴起了“人奶银行”( Milk Bank), 统一甄选、采集、消毒、包装、运输与销售,到1929年为止,已经有20多个美国 城市出现了“人奶银行”(B. Raymond Hoobler,1914)。“银行”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美 国上中层妇女,而提供人奶的绝大多数是底层劳动妇女 当时,销售自己的母乳也成为了一项不错的生意,极端的例子发生在1925年, 一位妇女在14个月期间连续销售自己的母乳获利达3500美元,据称该妇女故意让 自己不断怀孕以期待销售自己的奶水牟利( B. Raymond Hoobler,1925)。除了母乳本 身的成功商品化以外,消费主义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代乳品行业获得巨大的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14 “新产婆”协助分娩,与现在不同的是,她们都选择雇佣外科医生到家中协助分娩 (Litoff,1978)。吸引妇女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外科医生宣传可以提供麻药来缓 解产妇的疼痛,他们收费很昂贵是普通产婆的 4 倍。因此,当时他们主要服务的是 上中层妇女(Ladies’ Home Journal, Sep.1930 )。带着明显的逐利动机,职业医师希 望能够把产妇安排到医院来分娩,这样他们能够接受,并处理更多的病人,同时让 这些病人用上收费更昂贵且不宜随身携带的医疗设备 (Melissa A. Thomasson & Jaret Treber,2006)。 在产科病房的医疗实践中,商业力量成功的塑造除了一种“由供给方引导的需 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举例而言,1970 年到 1982 年的数据显示由产科引 导顺产率逐渐下滑,并被越来越多的剖宫产所替代(Gruber & Owings, 1996)。相似 的案例,更早的发生在现代产科建立的早期,1915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父亲年收入 低于 450 美元的婴儿,出生时候使用产钳的比率只有 4.3%,对于父亲年收入高于 1850 美元的婴儿,14.2%的产钳使用率(Woodbury,1925)。相同的数据也展现在,产 科会阴侧切手术的比率中,25%的低收入家庭产妇在分娩中用到了该手术,对比超过 50%的高收入(2000 美元以上)家庭产妇手术率(Goddard,1941)。 商业力量除了不断添加新的手术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同样的力量一样作用在 产后恢复期中。医院开始更加重视顾客的服务,提供给产妇一个比家里更舒适更便 捷的休养场所。1、提供专业的护理人员,培训更多的护理人员加入到医院中,提供 护理、喂养、清洗等服务; 2、提供更长的休养期,一般产妇可以获得两周到一个月 的住院休养期(Wertz & Wertz, 1977)。 上个世纪初,西方喂养婴儿的实践也受到了明显商品化与消费主义的影响。医 院除了提供常驻在医院的奶妈喂养服务外,悄然兴起了“人奶银行”(Milk Bank), 统一甄选、采集、消毒、包装、运输与销售,到 1929 年为止,已经有 20 多个美国 城市出现了“人奶银行”(B. Raymond Hoobler, 1914)。“银行”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美 国上中层妇女,而提供人奶的绝大多数是底层劳动妇女。 当时,销售自己的母乳也成为了一项不错的生意,极端的例子发生在 1925 年, 一位妇女在 14 个月期间连续销售自己的母乳获利达 3500 美元,据称该妇女故意让 自己不断怀孕以期待销售自己的奶水牟利(B. Raymond Hoobler, 1925)。除了母乳本 身的成功商品化以外,消费主义也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代乳品行业获得巨大的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成功。从19世纪末开始,人造的婴儿食品,典型如配方奶粉(动物的奶制取物与淀 粉水的混合物)不断改进质量开拓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 的、科学的、而且相比与雇佣奶妈来说是价格低廉的选择( Golden Janet,1996)。 3、育儿文化的全球化 19世纪末开始,受到笛卡尔身心二元哲学( Scheper-Hughes&Lock,1987)与达 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西方世界的育儿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母乳喂养被看作 一种未进化的动物状态( Golden Janet,1996)。对于科学与理性的信仰,使得大部 分西方母亲都相信代乳品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喂养方式。而现代工业的组织方式,又 使得母亲的角色渐渐被抹平,人工代乳品的流行不难理解。而对于中国来说,西方 世界备受推崇的科学喂养方式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妇女的喂养行为,从晚清一直到 1950年间,中国的母乳喂养一直保持了非常高的比率 (Charlotte Furth, 1987, Pasternak and Wang 1985) 1950年后,西方的育儿文化又发生一次深远的转变。二战结束,美国引来了历 史上的生育高峰,史称婴儿潮,历史学家艾莲娜梅尔把那个时间成为“母亲膜拜的 复兴”,冷战期间,大量的受过教育的妇女成为了专职家庭妇女,她们专注于家务活 动( Elaine Tyler May,1988),学习各种先进的家务技术,做母亲成为了一种职业。 母亲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身份,喂养婴儿的行为也成为了伟大母亲的职责,母乳喂 养不在是不科学的了,而是崇高的( Rickie Solinger;1992; Viviana a. zelizer,1985)。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世界开始限制母乳替代品的商业推广。比较著名 的是雀巢抵制案( Nestle boycott,1977)。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抵制从美 洲大陆扩展到欧洲,并引发了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的关注与参与,通过世界各地的媒 体、通过各地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努力。1981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 International Code of Marketing of Breast milk Substitutes(国际母乳替代品市场公约) 公约条款中,明确了母乳喂养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对于母乳替 代品给予了明确的限定,指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母亲携带HⅣ、极个别母 亲生理上的障碍),才可以使用母乳替代品喂养儿童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是通过一项公约要求世界各地的母亲超过六个月的纯 母乳喂养时间( Van esterik,2002)。西方母乳喂养的育儿方式在上个世纪中叶获得
中国都市环境下的母乳喂养研究综述 15 成功。从 19 世纪末开始,人造的婴儿食品,典型如配方奶粉(动物的奶制取物与淀 粉水的混合物)不断改进质量开拓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一种安全 的、科学的、而且相比与雇佣奶妈来说是价格低廉的选择(Golden Janet,1996)。 3、育儿文化的全球化 19 世纪末开始,受到笛卡尔身心二元哲学(Scheper-Hughes & Lock, 1987)与达 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西方世界的育儿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母乳喂养被看作 一种未进化的动物状态(Golden Janet, 1996)。对于科学与理性的信仰,使得大部 分西方母亲都相信代乳品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喂养方式。而现代工业的组织方式,又 使得母亲的角色渐渐被抹平,人工代乳品的流行不难理解。而对于中国来说,西方 世界备受推崇的科学喂养方式并没有影响到中国妇女的喂养行为,从晚清一直到 1950 年间,中国的母乳喂养一直保持了非常高的比率 (Charlotte Furth,1987、Pasternak and Wang, 1985)。 1950 年后,西方的育儿文化又发生一次深远的转变。二战结束,美国引来了历 史上的生育高峰,史称婴儿潮,历史学家艾莲娜梅尔把那个时间成为“母亲膜拜的 复兴”,冷战期间,大量的受过教育的妇女成为了专职家庭妇女,她们专注于家务活 动(Elaine Tyler May, 1988),学习各种先进的家务技术,做母亲成为了一种职业。 母亲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会身份,喂养婴儿的行为也成为了伟大母亲的职责,母乳喂 养不在是不科学的了,而是崇高的(Rickie Solinger, 1992;Viviana A. Zelizer,1985)。 到了上个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世界开始限制母乳替代品的商业推广。比较著名 的是雀巢抵制案(Nestlé boycott,1977) 。到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这个抵制从美 洲大陆扩展到欧洲,并引发了大量的非政府组织的关注与参与,通过世界各地的媒 体、通过各地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努力。1981 年 WHO(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 International Code of Marketing of Breast milk Substitutes (国际母乳替代品市场公约)。 公约条款中,明确了母乳喂养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对于母乳替 代品给予了明确的限定,指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母亲携带 HIV、极个别母 亲生理上的障碍),才可以使用母乳替代品喂养儿童。 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是通过一项公约要求世界各地的母亲超过六个月的纯 母乳喂养时间(Van Esterik,2002)。西方母乳喂养的育儿方式在上个世纪中叶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