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绕道式中部车场 绕道式中部车场一采区上山甩车道由斜面进入平面后 再延伸至顶板绕道内,在此设储车线和调车线。 采区两翼轨上和运上在同一水平布置,为避免车场 与上山交叉,必须开掘绕道,可采用甩入绕道的甩 车场形式。 单向甩入绕道 1运输上山 2轨道上山 3甩车道 4绕道 5区段轨道平巷;
(二)绕道式中部车场 绕道式中部车场—采区上山甩车道由斜面进入平面后 再延伸至顶板绕道内,在此设储车线和调车线。 4 1 3 2 5 5 5 1 4 3 2 2 3 6 4 5 Ⅰ Ⅰ TCKP1419 TCKP1420 单向甩入绕道 1运输上山 2轨道上山 3甩车道 4绕道 5区段轨道平巷; 采区两翼轨上和运上在同一水平布置,为避免车场 与上山交叉,必须开掘绕道,可采用甩入绕道的甩 车场形式
(三)平巷式中部车场 平巷式中部车场一采区上山甩车道直接甩 入区段平巷中,在绕道和平巷中设储车线。 1运输上山; 2甩车道; 3区段轨道平巷 4绕道 5运输上山; 6交叉点
(三)平巷式中部车场 平巷式中部车场——采区上山甩车道直接甩 入区段平巷中,在绕道和平巷中设储车线。 4 1 3 2 5 5 5 1 4 3 2 2 3 6 4 5 Ⅰ Ⅰ TCKP1419 TCKP1420 1运输上山; 2甩车道; 3区段轨道平巷 4绕道 5运输上山; 6交叉点
平巷式双向甩车中部车场 2、布置特点: 1)采区两翼区段的平巷不在同一水平; 2)双向甩入不同标高的区段平巷; 3)巷道交叉点不易维护,两交叉点有距离。 适用:地质构造等原因,双翼区段不同标高。 优点:通过能力大,避免两翼相互影响。 缺点:增加了甩车道和交叉点工程量
2、布置特点: 1)采区两翼区段的平巷不在同一水平; 2)双向甩入不同标高的区段平巷; 3)巷道交叉点不易维护,两交叉点有距离。 适用:地质构造等原因,双翼区段不同标高。 优点:通过能力大,避免两翼相互影响。 缺点:增加了甩车道和交叉点工程量。 4 1 3 2 5 5 5 1 4 3 2 2 3 6 4 5 Ⅰ Ⅰ TCKP1419 TCKP1420 平巷式双向甩车中部车场
五、中部车场解决的关键问题: 轨上→轨平 运上→运平 应注意各巷道间的交叉及相互干挠的问题。 既满足运输、行人要求,又满足通风要求, 形成完善的生产系统
五、中部车场解决的关键问题: 轨上轨平 运上运平 应注意各巷道间的交叉及相互干挠的问题。 既满足运输、行人要求,又满足通风要求, 形成完善的生产系统
第四节采区下部车场 一、采区下部车场 采区下部车场一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 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按装车地点不同,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 大巷装车式; 石门装车式; 绕道装车式
一、采区下部车场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 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按装车地点不同,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 大巷装车式; 石门装车式; 绕道装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