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采矿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采矿旷学》 课程名称(英文):Mining Science 课程编号:57080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80实验学时8 总学分:5 适用对象:采矿工程专业民/汉本科生 先修课程:《煤田地质学》、《矿山测量学》、《工程制图》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有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采矿学,2014年, 杜计平,孟宪锐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煤矿开采学(修订本),徐水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8 2.中国采煤方法,陈炎光,徐永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8 3.中国采煤方法图集,徐水拆,中国可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4.中国采煤学,张先尘,钱鸣高,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8 5、长壁综采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居世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一、实验性质、目的和任务 《采矿学》是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以煤地下开采为重点,主要讲授矿旷山开 采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矿井的开采技术及方法,内容涉及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和开拓方式。 内容包括:采煤工艺及选择,回采巷道布置:单一煤层长壁采煤法,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 放项煤长壁采煤法,急倾斜煤层采煤法: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准各方式及设计:立井, 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矿井开拓延深及技术改造,矿井开采设 计简介。 课程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采学》课程课堂知识。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煤矿地下开采的井下各种井巷、位置及空间布置。 3、使学生了解煤矿地下开采的矿井运输、通风、辅助运输等生产系统, 4.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煤矿长壁工作面设各、设备布置、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5.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把采矿工程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与实际三维的地下 采矿工程建立对应关系。 6.在现有采区、盘区和带区巷道布置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方 式,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实验基本要求
新疆大学“采矿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采矿学》 课程名称(英文):Mining Science 课程编号:570802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 80 实验学时 8 总 学 分: 5 适用对象: 采矿工程专业民/汉本科生 先修课程: 《煤田地质学》、《矿山测量学》、《工程制图》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采矿学,2014 年, 杜计平,孟宪锐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煤矿开采学(修订本),徐永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8 2.中国采煤方法,陈炎光,徐永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8 3.中国采煤方法图集,徐永坼,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4.中国采煤学,张先尘,钱鸣高,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8 5、长壁综采系统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屠世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一、实验性质、目的和任务 《采矿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以煤矿地下开采为重点,主要讲授矿山开 采的基本理论,现代化矿井的开采技术及方法,内容涉及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和开拓方式。 内容包括:采煤工艺及选择,回采巷道布置;单一煤层长壁采煤法,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 放顶煤长壁采煤法,急倾斜煤层采煤法;采区式、盘区式及带区式准备方式及设计;立井、 斜井、平硐及综合开拓方式,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矿井开拓延深及技术改造,矿井开采设 计简介。 课程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采矿学》课程课堂知识。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煤矿地下开采的井下各种井巷、位置及空间布置。 3、使学生了解煤矿地下开采的矿井运输、通风、辅助运输等生产系统。 4.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煤矿长壁工作面设备、设备布置、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5.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把采矿工程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与实际三维的地下 采矿工程建立对应关系。 6.在现有采区、盘区和带区巷道布置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方 式,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实验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学生每班由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模型主要内容、难点、目的 和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模型,对照课堂讲授内容,消化、吸收、思考、分析实验模型, 并与采矿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层面图建立对应关系。每次实验时间为两小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巷道名称、位置、巷道间的联系及布置方式。 2。掌握矿井、采区、盘区和带区主要生产系统及所需的巷道。 3.掌握长壁工作面设备、设备在工作面的位置、布置、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4。学生按时和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 实验属开出开放 序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学时 要求要求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了解普通机械化采煤, 综合机械化采煤、燥破采煤、厚煤层一次采全 高、放顶煤采煤等。各种回采工艺在回采工作 1 采煤工艺 2 验证必开开放 面内设备及位置、布置及进行的破煤、装煤、运 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工序的操作顺序和相 互配合的过程。工作面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单一煤层走(倾) 向长壁采煤法、缓顿斜近距离中厚煤层采区巷 缓顺斜煤层采( 验证 道布置、单一煤层顿斜长壁采煤法对拉工作面巷道布 2 必开开放 带)区巷道布置 置。使学生掌握大巷、上山、车场、丽室、回 设计 采巷道布置,联系方式:生产系统等。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近水平近距离煤层群上山 近水平和急恒斜 盘区巷道布置、近水平煤层石门盘区巷道布置:顿 验证 3 煤层采区巷道布 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 必开开放 置 采煤法巷道布置。了解大巷、车场、刚室、回采 设计 垫道布置,联系方式:生产系统: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平峒开拓模型、 斜井开拓模型、片盘斜井开拓模型 井田开拓及井底 立井开拓模型(刀式环行井底车场):环型 车场 井底车场模型、折返式井底车场模型 2 验证 必开开放 底卸式矿车井底车场模型、大巷采用胶带 输送机运输的井底车场模型等,了解井田内阶段
实验方式:学生每班由主讲教师和实验教师对照采矿模型讲解模型主要内容、难点、目的 和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模型,对照课堂讲授内容,消化、吸收、思考、分析实验模型, 并与采矿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层面图建立对应关系。每次实验时间为两小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巷道名称、位置、巷道间的联系及布置方式。 2.掌握矿井、采区、盘区和带区主要生产系统及所需的巷道。 3.掌握长壁工作面设备、设备在工作面的位置、布置、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4.学生按时和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序号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 学时 实验属 性 开出 要求 开放 要求 1 采煤工艺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了解普通机械化采煤、 综合机械化采煤、爆破采煤、厚煤层一次采全 高、放顶煤采煤等。各种回采工艺在回采工作 面内设备及位置、布置及进行的破煤、装煤、运 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等工序的操作顺序和相 互配合的过程。工作面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2 验证 必开 开放 2 缓倾斜煤层采(盘 /带)区巷道布置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单 一 煤层 走 (倾 ) 向长 壁 采煤 法 、缓倾斜近距离中厚煤层采区巷 道布置、单一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对拉工作面巷道布 置。使学生掌握大巷、上山、车场、硐室、回 采巷道布置,联系方式;生产系统等。 2 验证 设计 必开 开放 3 近水平和急倾斜 煤层采区巷道布 置 现代化矿井演示模型、近水平近距离煤层群上山 盘区巷道布置、近水平煤层石门盘区巷道布置;倾 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 采煤法巷道布置。了解大巷、车场、硐室、回采 巷道布置,联系方式;生产系统。 2 验证 设计 必开 开放 4 井田开拓及井底 车场 现代 化 矿井 演 示模 型 、平 峒 开拓 模 型、 斜井开拓模型、片盘斜井开拓模型、 立 井开 拓 模 型 (刀式环行井底车场);环 型 井底 车 场模 型 、折 返 式井 底 车场 模 型、 底卸 式 矿 车井 底 车 场模 型 、大巷采用胶带 输送机运输的井底车场模型等,了解井田内阶段 2 验证 必开 开放
和水平超分,上下山忍,大布置,生产系铁.⊥」 每次模型实验后,学生均应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开采条件、实验目的、长壁工作面设备及位置、布置、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实验指导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评分。 四、学时分配 见上表中 五、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课考勒、实验报告编写质量,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成锁按10%计入《采 矿学》课程成绩。 编写人:张志强审核人:管伟明 批准人:木合塔尔·扎日 制定日期:20011年8月
和水平划分,上下山采区,大巷布置,生产系统等。 每次模型实验后,学生均应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开采条件、实验目的、长壁工作面设备及位置、布置、支护方式及工艺过程。 实验指导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和评分。 四、学时分配 见上表中 五、考核方式 根据实验课考勤、实验报告编写质量,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按 10%计入《采 矿学》课程成绩。 编写人:张志强 审核人:管伟明 批准人:木合塔尔·扎日 制定日期:20011 年 8 月
《采矿学》(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 (讲义) 张志强 新疆大学 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系
《采矿学》(煤矿开采学)实验指导书 (讲义) 张 志 强 新 疆 大 学 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采 矿 工 程 系
目录 前言 4 实验一采煤工艺. 6 实验二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 9 实验三近水平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10 实验四矿井开拓及井底车场 11
目 录 前言 .4 实验一 采煤工艺.6 实验二 缓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9 实验三 近水平和急倾斜煤层采区巷道布置.10 实验四 矿井开拓及井底车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