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周语下 ①2长翟之人,谓叔孙侨如也。侨如之父得臣败翟于咸,获长翟侨如,因名其子为侨如。利而不 义者,好利而不义。通于穆姜,欲逐季孟而专鲁国也。 3言其所利骄淫之事耳。流,放也,放之若何也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1)。十二年,晋杀三郄。十三年,晋侯弒 (2),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3)齐人杀国武子(4) (1)简王十一年,鲁成十七年也。案考异卷一:“案『七’当作‘六’,字之误也。简王十二年, 晋杀三郄,在鲁成十七年。十三年,晋杀厉公,在鲁成十八年。然则简王十一年为鲁成十 六年无疑矣。” (2)厉公既杀三郄,栾书、中行偃惧诛,执厉公而杀之于匠郦氏也 (3)翼,晋别都也。传曰“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不得同于先君也。礼,诸侯七命,遣车七乘。以 车一乘,不成丧也 (4)是年,齐人又杀国佐也。齐庆克通于灵公之母声孟子。国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以告夫人, 夫人愬之于灵公,灵公杀之。杀在鲁成十八年也 【2】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1),立无跛(2),视无还(3),听无耸(4),言无远(5);言敬必及 天(6),言忠必及意(7),言信必及身(8),言仁必及人(9),言义必及利,00言智必及事①D,言勇必及制 ④D,言教必及辩,03言孝必及神00,言惠必及和05,言让必及敌;Q晋国有忧未尝不戚0,有庆未 尝不怡Q8 (1)谈,晋襄公之孙惠伯谈也。周者,谈之子,晋悼公之名也。晋自献公用骊姬之谗诅,不畜群 公子,故孙周适周事单襄公。 (2)跛,偏任也 (3)晴转复反为还也。 (4)不耸耳而听也 (5)远,谓非耳目所及也。 (6)象天之敬,干干不息 (7)出自心意为忠 (8)先信于身,而后及人。 (9)博爱于人为仁。 0能利人物,然后为义。易曰:“利物足以和义。” ①D能处事物为智。 ①2以义为制也,勇而不义非勇也 3辩,别也。能分别是非,乃可以教 040孝于鬼神,则存者信矣。 ①5惠,爱也。和,睦也。言致和睦,乃为亲爱也 虽在匹敌,犹以礼让也 07急其宗也 (3庆,福也。怡,悦也。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1),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2),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 胙,小而后国(3)。夫敬,文之恭也(4):忠,文之实也(5):信,文之孚也(6);仁,文之爱也();义, 文之制也(8);智,文之舆也(9);勇,文之帅也0;教,文之施也QD;孝,文之本也2;惠,文之慈 也3;让,文之材也⑩。象天能敬Q5),帅意能忠Q6,思身能信ω,爱人能仁08,利制能义,事建 能智ω,帅义能勇(21),施辩能教(22),昭神能孝(23),慈和能惠(24),推敌能让(25)。此十一者,夫 子皆有焉(26 (1)顷公,单襄公之子也。 (2)经纬天地曰文 第31页
国语·周语下 第 31 页 ⑿长翟之人,谓叔孙侨如也。侨如之父得臣败翟于咸,获长翟侨如,因名其子为侨如。利而不 义者,好利而不义。通于穆姜,欲逐季孟而专鲁国也。 ⒀言其所利骄淫之事耳。流,放也,放之若何也。 鲁侯归,乃逐叔孙侨如。简王十一年,诸侯会于柯陵⑴。十二年,晋杀三郄。十三年,晋侯弒 ⑵,于翼东门葬,以车一乘。⑶齐人杀国武子⑷。 ⑴简王十一年,鲁成十七年也。 案考异卷一:“案『七’当作‘六’,字之误也。简王十二年, 晋杀三郄,在鲁成十七年。十三年,晋杀厉公,在鲁成十八年。然则简王十一年为鲁成十 六年无疑矣。” ⑵厉公既杀三郄,栾书、中行偃惧诛,执厉公而杀之于匠郦氏也。 ⑶翼,晋别都也。传曰“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不得同于先君也。礼,诸侯七命,遣车七乘。以 车一乘,不成丧也。 ⑷是年,齐人又杀国佐也。齐庆克通于灵公之母声孟子。国佐召庆克而谓之,庆克以告夫人, 夫人愬之于灵公,灵公杀之。杀在鲁成十八年也。 【2】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⑴,立无跛⑵,视无还⑶,听无耸⑷,言无远⑸;言敬必及 天⑹,言忠必及意⑺,言信必及身⑻,言仁必及人⑼,言义必及利,⑽言智必及事⑾,言勇必及制 ⑿,言教必及辩,⒀言孝必及神⒁,言惠必及和⒂,言让必及敌;⒃晋国有忧未尝不戚⒄,有庆未 尝不怡⒅。 ⑴谈,晋襄公之孙惠伯谈也。周者,谈之子,晋悼公之名也。晋自献公用骊姬之谗诅,不畜群 公子,故孙周适周事单襄公。 ⑵跛,偏任也。 ⑶睛转复反为还也。 ⑷不耸耳而听也。 ⑸远,谓非耳目所及也。 ⑹象天之敬,干干不息。 ⑺出自心意为忠。 ⑻先信于身,而后及人。 ⑼博爱于人为仁。 ⑽能利人物,然后为义。易曰:“利物足以和义。” ⑾能处事物为智。 ⑿以义为制也,勇而不义非勇也。 ⒀辩,别也。能分别是非,乃可以教。 ⒁孝于鬼神,则存者信矣。 ⒂惠,爱也。和,睦也。言致和睦,乃为亲爱也。 ⒃虽在匹敌,犹以礼让也。 ⒄急其宗也。 ⒅庆,福也。怡,悦也。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⑴,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⑵,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 胙,小而后国⑶。夫敬,文之恭也⑷;忠,文之实也⑸;信,文之孚也⑹;仁,文之爱也⑺;义, 文之制也⑻;智,文之舆也⑼;勇,文之帅也⑽;教,文之施也⑾;孝,文之本也⑿;惠,文之慈 也⒀;让,文之材也⒁。象天能敬⒂,帅意能忠⒃,思身能信⒄,爱人能仁⒅,利制能义⒆,事建 能智⒇,帅义能勇(21),施辩能教(22),昭神能孝(23),慈和能惠(24),推敌能让(25)。此十一者,夫 子皆有焉(26)。 ⑴顷公,单襄公之子也。 ⑵经纬天地曰文
国语周语下 (3)胙,福也。天之所福,小则得国,大得天下也 (4)文者,德之总名也。恭者,其别行也。十一义皆如之 (5)忠自中出,故为文之实诚也。 (6)孚,覆也 (7)仁者,文之慈爱。 (8)义所以制断事宜也 (9)智所以载行文德 00谓以勇帅行,其心义。 ①D所以施布德化 12言人始于事亲,故孝为文本也。 (3慈,爱也。 040材,用也 ①5言能则天,是能敬也。 0⑥帅,循也。循己之意,恕而行之,为忠也。 思诚其身,乃为信也。易曰“体信,足以长人”也 8言爱人乃为仁也 以利为制,故能义也。 CD能处立百事,为智也。 (21)修义而行,故能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22)施其道化而行,能辩明之,故能教 (23)昭,显也。尊而显之,若周公然 (24)慈爱和睦,故能惠也 (25)与己体敌,犹推先之,故能让 (26)夫子,晋周也。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2)。经纬不爽,文之象也(3)。文王质文,故天 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4),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国(5)。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 耸,成也(⑥);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道也(⑦);端,德之信也(8);成,德之终也(⑨);慎,德之守 也0。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αD。慎成端正,德之相也⑩。为晋休戚,不背本也⑩3。被文 相德,非国何取!0 (1)天有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 (2)以天之六气为经,以地之五行为纬,而成之也 (3)爽,差也。 (4)质文,其质性有文德也。被,被服之也。言文王质性有文德,故能得天下。晋周则被服之, 可以得国也。 (5)父昭子穆,孙复为昭,一昭一穆,相次而下。近者,言周子之亲与晋最近。 (6)成,定也。 7)德之道路 (8)端悫故信 (9)志定故能终也。 0守,守德也 ①D言周子明于善德也。 2相,助也。慎成端正,覆述上事,为下出也。 3休,喜也。 40被服文德,又以四行辅助之。非国何取,言必得国也 第32页
国语·周语下 第 32 页 ⑶胙,福也。天之所福,小则得国,大得天下也。 ⑷文者,德之总名也。恭者,其别行也。十一义皆如之。 ⑸忠自中出,故为文之实诚也。 ⑹孚,覆也。 ⑺仁者,文之慈爱。 ⑻义所以制断事宜也。 ⑼智所以载行文德。 ⑽谓以勇帅行,其心义。 ⑾所以施布德化。 ⑿言人始于事亲,故孝为文本也。 ⒀慈,爱也。 ⒁材,用也。 ⒂言能则天,是能敬也。 ⒃帅,循也。循己之意,恕而行之,为忠也。 ⒄思诚其身,乃为信也。易曰“体信,足以长人”也。 ⒅言爱人乃为仁也。 ⒆以利为制,故能义也。 ⒇能处立百事,为智也。 (21)修义而行,故能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22)施其道化而行,能辩明之,故能教。 (23)昭,显也。尊而显之,若周公然。 (24)慈爱和睦,故能惠也。 (25)与己体敌,犹推先之,故能让。 (26)夫子,晋周也。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⑴。经之以天,纬之以地⑵。经纬不爽,文之象也⑶。文王质文,故天 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⑷,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国⑸。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 耸,成也⑹;言无远,慎也。夫正,德之道也⑺;端,德之信也⑻;成,德之终也⑼;慎,德之守 也⑽。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⑾。慎成端正,德之相也⑿。为晋休戚,不背本也⒀。被文 相德,非国何取!⒁ ⑴天有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地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也。 ⑵以天之六气为经,以地之五行为纬,而成之也。 ⑶爽,差也。 ⑷质文,其质性有文德也。被,被服之也。言文王质性有文德,故能得天下。晋周则被服之, 可以得国也。 ⑸父昭子穆,孙复为昭,一昭一穆,相次而下。近者,言周子之亲与晋最近。 ⑹成,定也。 ⑺德之道路。 ⑻端悫故信。 ⑼志定故能终也。 ⑽守,守德也。 ⑾言周子明于善德也。 ⑿相,助也。慎成端正,覆述上事,为下出也。 ⒀休,喜也。 ⒁被服文德,又以四行辅助之。非国何取,言必得国也
国语周语下 “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1),遇干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2)。’一既往矣,后 之不知,其次必此(3)。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4),三而畀驩之孙 (5)。’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6)。襄公曰驩,此其孙也(7)。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 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8)。吾闻之大誓,故 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⑨。’以三袭也⑩。晋仍无道而鲜冑,其将失之矣。①必早 善晋子,其当之也0D。” (1)成公,晋文公之庶子成公黑臀也。归者,自周归晋也。赵穿弒灵公,赵盾逆公子黑臀于周而 立之。蓍曰筮,筮立成公也。 (2)干下干上,干也。坤下干上,否也。干初九、九二、九三,变而之否也。干,天也,君也 故曰配,配先君也。不终,子孙不终为君也。干下变而为坤,坤,地也,臣也。天地不交 曰否,变有臣象。三爻,故三世而终。上有干,干,天子也。五体不变,周天子国也。三 爻有三变,故君三出于周也。案:“干,天子也”下,公序本有“五亦天子”四字。 (3)一,谓成公,已往为晋吾。后之不知,不知最后者在谁也。其次必此,次成公而往者,必周 子也。 (4)规,画也。臀,也 (5)畀,予也。三世为晋君,而更予驩之孙也。驩,晋襄公之名也。孙,曾孙周子也。自孙已下 皆称孙,诗曰“周公之孙”,谓僖公也 (6)贾侍中云:“于今,单襄公时也。晋厉公即黑臀之孙也,黑臀之后二世为君,与黑臀满三世矣。 唐尚书云:“时晋景公在位,成公生景公,故言再。”昭谓:鲁成十七年,单襄公与晋厉公 会于柯陵,后三年而单襄公卒。其岁厉公弒,则襄公将死时,非景公明矣。贾君得之。案: “鲁成十七年”,考异卷一:“案「七’当作‘六’,辨见前篇。” (7)此周子者,晋襄公之孙也 (8)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9)大誓,伐纣之誓也。故,故事也。朕,武王自谓也。协,合也。休,美也。祥,福之先见者 也。戎,兵也。言武王梦与卜合,又合美善之祥,以兵伐殷,必克之也 0言武王梦、卜、祥三合,故遂克商有天下。今晋周德梦、卦亦三合,将必得国也 ①D仍,数也。鲜,寡也。冑,后也。(晋厉公数行无道,晋公族之后又寡少,将失国也 ①晋子,周子也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1) (1)乱,谓弒也。 【3】灵王二十二年(1),谷、洛斗,将毁王宫(2)。王欲壅之(3),太子晋谏曰:“不可(4)。晋闻古 之长民者(5),不堕山(6),不崇薮(7),不防川(8),不窦泽(9)。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00;川, 气之导也⑩D;泽,水之钟也0D。夫天地成而聚于高,归物于下(3。疏为川谷,以导其气0;陂塘污 庳,以钟其美5。是故聚不旽崩,而物有所归06;气不沈滞,而亦不散越7。是以民生有财用,而 死有所葬⑩⑧。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饥、寒、乏、匮之患Q,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 C,古之圣王唯此之慎(21) (1)灵王,周简王之子灵王大心也。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四年也。是岁,齐人城郏 (2)谷、洛,二水名也。洛在王城之南,谷在王城之北,东入于瀍。斗者,两水激,有似于斗也 至灵王时,谷水盛,出于王城之西,而南流合于洛水,毁王城西南,将及王宫,故齐人城 郏也。案:“斗者,两水激,有似斗也”,公序本「激”作“格”,又此九字在「谷、洛二水 名也”句下。 (3)欲壅防谷水,使北出也。 (4)晋,灵王太子也,早卒不立。 (5)长,犹君也 第33页
国语·周语下 第 33 页 “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⑴,遇干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⑵。’一既往矣,后 之不知,其次必此⑶。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⑷,三而畀驩之孙 ⑸。’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⑹。襄公曰驩,此其孙也⑺。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 ‘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⑻。吾闻之大誓,故 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⑼。’以三袭也⑽。晋仍无道而鲜冑,其将失之矣。⑾必早 善晋子,其当之也⑿。” ⑴成公,晋文公之庶子成公黑臀也。归者,自周归晋也。赵穿弒灵公,赵盾逆公子黑臀于周而 立之。蓍曰筮,筮立成公也。 ⑵干下干上,干也。坤下干上,否也。干初九、九二、九三,变而之否也。干,天也,君也, 故曰配,配先君也。不终,子孙不终为君也。干下变而为坤,坤,地也,臣也。天地不交 曰否,变有臣象。三爻,故三世而终。上有干,干,天子也。五体不变,周天子国也。三 爻有三变,故君三出于周也。 案:“干,天子也”下,公序本有“五亦天子”四字。 ⑶一,谓成公,已往为晋吾。后之不知,不知最后者在谁也。其次必此,次成公而往者,必周 子也。 ⑷规,画也。臀, 也。 ⑸畀,予也。三世为晋君,而更予驩之孙也。驩,晋襄公之名也。孙,曾孙周子也。自孙已下 皆称孙,诗曰“周公之孙”,谓僖公也。 ⑹贾侍中云:“于今,单襄公时也。晋厉公即黑臀之孙也,黑臀之后二世为君,与黑臀满三世矣。” 唐尚书云:“时晋景公在位,成公生景公,故言再。”昭谓:鲁成十七年,单襄公与晋厉公 会于柯陵,后三年而单襄公卒。其岁厉公弒,则襄公将死时,非景公明矣。贾君得之。 案: “鲁成十七年”,考异卷一:“案『七’当作‘六’,辨见前篇。” ⑺此周子者,晋襄公之孙也。 ⑻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⑼大誓,伐纣之誓也。故,故事也。朕,武王自谓也。协,合也。休,美也。祥,福之先见者 也。戎,兵也。言武王梦与卜合,又合美善之祥,以兵伐殷,必克之也。 ⑽言武王梦、卜、祥三合,故遂克商有天下。今晋周德梦、卦亦三合,将必得国也。 ⑾仍,数也。鲜,寡也。冑,后也。〔晋厉公数行无道,晋公族之后又寡少,将失国也〕。 ⑿晋子,周子也。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⑴。 ⑴乱,谓弒也。 【3】灵王二十二年⑴,谷、洛斗,将毁王宫⑵。王欲壅之⑶,太子晋谏曰:“不可⑷。晋闻古 之长民者⑸,不堕山⑹,不崇薮⑺,不防川⑻,不窦泽⑼。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⑽;川, 气之导也⑾;泽,水之钟也⑿。夫天地成而聚于高,归物于下⒀。疏为川谷,以导其气⒁;陂塘污 庳,以钟其美⒂。是故聚不阤崩,而物有所归⒃;气不沈滞,而亦不散越⒄。是以民生有财用,而 死有所葬⒅。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饥、寒、乏、匮之患⒆,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 ⒇,古之圣王唯此之慎(21)。 ⑴灵王,周简王之子灵王大心也。二十二年,鲁襄公二十四年也。是岁,齐人城郏。 ⑵谷、洛,二水名也。洛在王城之南,谷在王城之北,东入于瀍。斗者,两水激,有似于斗也。 至灵王时,谷水盛,出于王城之西,而南流合于洛水,毁王城西南,将及王宫,故齐人城 郏也。案:“斗者,两水激,有似斗也”,公序本「激”作“格”,又此九字在「谷、洛二水 名也”句下。 ⑶欲壅防谷水,使北出也。 ⑷晋,灵王太子也,早卒不立。 ⑸长,犹君也
国语周语下 (6)堕,毁也 (7)崇,高也。泽无水曰薮 (8)防,障也。流曰川。 (9)泽,居水也。窦,决也。不为此四者,为反天性也 0物所生归也。 0D导,达也。易曰:“山泽通气 ①2钟,聚也。 3聚,聚物也。高,山陵也。下,薮泽也。 40疏,通也 ①5畜水曰陂,塘也。美,谓滋润也。 6大曰崩,小曰驰。 ①沈,伏也。滞,积也。越,远也。 08物有所归,故生有财用。山陵不崩,故死有所葬。齐语曰:“陵为之终。” 短折曰天。狂惑曰昏。疫死曰札。瘥,病也。 CD虞,度也。 (21)慎逆天地之性也 “昔共工弃此道也(1),虞于湛乐(2),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3)。皇天弗 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4),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5),尧用 殛之于羽山(6)。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8),象物天地(9),比类百则Q0,仪之于民①D,而 度之于群生①,共之从孙四岳佐之03,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05,封崇九山,决汨九 川ω,陂鄣九泽Q8,丰殖九薮⑩,汨越九原,C宅居九噢(21),合通四海(22)。故天无伏阴(23),地 无散阳(24),水无沈气(25),火无灾嬋(26),神无闲行(27),民无淫心(28),时无逆数(29),物无害生 (30)。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31),莫非嘉绩,克厌帝心(32)。皇天嘉之,祚以天下(33),赐姓曰『姒」、 氏曰「有夏(34)’,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35)。祚四岳国,命以侯伯(36),赐姓曰『姜(37)」、氏曰 有吕(38)’,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39) (1)贾侍中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 也。”或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辛所灭。”昭谓:言为高辛所灭,安得为尧诸侯?又尧 时共工,与此异也 (2)虞,安也。湛,淫也 (3)堙,塞也。高,谓山陵。庳,谓池泽。 (4)有虞,舜也。鲧,禹父。崇,鲧国。伯,爵也。尧时在位,而言有虞者,鲧之诛,舜之为也 (5)播,放也。称,举也。举遂共工之过者,谓鄣洪水也。 (6)殛,诛也。舜臣尧,殛鲧于羽山。羽山在今东海祝其南也。案:“祝其”下,公序本有“县” (7)度,法也 (8)厘,理也。量,度也。 (9)取法天地之物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 0类,亦象也 ①D仪,准也 ①2度之,谓不伤害也 3共,共工也。从孙,昆季之孙也。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为诸侯伯。佐,助也。言共工 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也。 α高高,封崇九山也。下下,陂障九泽也。疏川,决江疏河。导滞,凿龙门、辟伊阙也。 ①5钟,聚畜水潦,所以丰殖百物也 第34页
国语·周语下 第 34 页 ⑹堕,毁也。 ⑺崇,高也。泽无水曰薮。 ⑻防,障也。流曰川。 ⑼泽,居水也。窦,决也。不为此四者,为反天性也。 ⑽物所生归也。 ⑾导,达也。易曰:“山泽通气。” ⑿钟,聚也。 ⒀聚,聚物也。高,山陵也。下,薮泽也。 ⒁疏,通也。 ⒂畜水曰陂,塘也。美,谓滋润也。 ⒃大曰崩,小曰阤。 ⒄沈,伏也。滞,积也。越,远也。 ⒅物有所归,故生有财用。山陵不崩,故死有所葬。齐语曰:“陵为之终。” ⒆短折曰夭。狂惑曰昏。疫死曰札。瘥,病也。 ⒇虞,度也。 (21)慎逆天地之性也。 “昔共工弃此道也⑴,虞于湛乐⑵,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⑶。皇天弗 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⑷,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⑸,尧用 殛之于羽山⑹。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⑺,厘改制量⑻,象物天地⑼,比类百则⑽,仪之于民⑾,而 度之于群生⑿,共之从孙四岳佐之⒀,高高下下,疏川导滞⒁,钟水丰物⒂,封崇九山⒃,决汨九 川⒄,陂鄣九泽⒅,丰殖九薮⒆,汨越九原,⒇宅居九隩(21),合通四海(22)。故天无伏阴(23),地 无散阳(24),水无沈气(25),火无灾燀(26),神无闲行(27),民无淫心(28),时无逆数(29),物无害生 (30)。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31),莫非嘉绩,克厌帝心(32)。皇天嘉之,祚以天下(33),赐姓曰『姒』、 氏曰『有夏(34)’,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35)。祚四岳国,命以侯伯(36),赐姓曰『姜(37)』、氏曰 『有吕(38)’,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人也(39)。 ⑴贾侍中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 也。”或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辛所灭。”昭谓:言为高辛所灭,安得为尧诸侯?又尧 时共工,与此异也。 ⑵虞,安也。湛,淫也。 ⑶堙,塞也。高,谓山陵。庳,谓池泽。 ⑷有虞,舜也。鲧,禹父。崇,鲧国。伯,爵也。尧时在位,而言有虞者,鲧之诛,舜之为也。 ⑸播,放也。称,举也。举遂共工之过者,谓鄣洪水也。 ⑹殛,诛也。舜臣尧,殛鲧于羽山。羽山在今东海祝其南也。 案:“祝其”下,公序本有“县” 字。 ⑺度,法也。 ⑻厘,理也。量,度也。 ⑼取法天地之物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 ⑽类,亦象也。 ⑾仪,准也。 ⑿度之,谓不伤害也。 ⒀共,共工也。从孙,昆季之孙也。四岳,官名,主四岳之祭,为诸侯伯。佐,助也。言共工 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也。 ⒁高高,封崇九山也。下下,陂障九泽也。疏川,决江疏河。导滞,凿龙门、辟伊阙也。 ⒂钟,聚畜水潦,所以丰殖百物也
国语周语下 0封,大。崇,高也。除其壅塞之害,通其水泉,使不堕坏,是谓封崇。凡此诸言九者,皆谓 九州岛之中,山川薮泽也。 汨,通也 8鄣,防也 茂也。殖,长也 扬也 (21),内也。九州岛之内皆可宅居也 (22)使之同轨也 (23)伏阴,夏有霜雹也 (24)散阳、李梅冬实也 (25)沈,伏也。无伏积之气也 26嬋,焱起貌也。天曰灾,人曰火。案考异卷一:”‘焱’,补音作‘猋’,文选注引作‘炎」 案作‘炎」是也。‘炎」误作‘焱’,又误作‘猋”” (27)闲行,奸神淫厉之类也 (28)阴阳调,财用足,故无淫滥之心也。 (29)逆数,四时寒暑反逆也 (30)蝗螟之属不害嘉谷也。 (31)帅,循也。轨,道也。仪,法也 (32)谓禹与四岳也。嘉,善也。绩,功也。克,能也。厌,合也。帝,天也 (33)祚,禄也。论语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是也 (34)尧赐禹姓曰姒,封之于夏 (35)祉,福也。殷,盛也。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者,以其能以善福,殷富天下,生育万 物也。姒,犹祉也。夏,大也。以为善福,殷富天下为大也。 (36)尧以四岳佐禹有功,封之于吕,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 (37)姜,四岳之先,炎帝之姓也。炎帝世衰,其后变易,至四岳有德,帝复赐之祖姓,使绍炎帝 之后 (38)以国为氏也 (39)肱,臂也。丰,厚也。氏曰“有吕”者,以四岳能辅成禹功,比于股肱心膂也。吕之为言膂 也 “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1)。唯能厘举嘉义(2),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3)。 有夏虽衰,杞、槨犹在(4);申、吕虽衰,齐、许犹在(5)。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⑥) 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闲之(7)。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8);绝后无主(⑨),湮替隶圉0。夫亡者岂 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⑩D。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⑩,不仪生物之则3, 以殄灭无胤,至于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闲之00。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05,和于民神 而仪于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α。若启先王之遗训⑩8,省其典 图刑法Q9,而观其废兴者,皆可知也。其兴者,必有夏、吕之功焉:其废者,必有共、鲧之败焉 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避ω,而滑夫二川之神(21),使至于争明,以妨王宫(22),王而饰之,无乃不可 乎! (1)一王,谓禹。四伯,谓四岳也,为四岳伯,故称四伯。岂,辞也。緊,是也。言禹与四岳岂 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禹,鲧之子,禹郊鲧而追王之也。四岳,共工从孙,共工侵陵 诸侯以自王。言皆无道而亡,非伯王所起,明禹、岳之兴非因之也 (2)举,用也 (3)下,后也。典,常也。 (4)杞、酆,二国,夏后也。犹在,在灵王之世也 第35页
国语·周语下 第 35 页 ⒃封,大。崇,高也。除其壅塞之害,通其水泉,使不堕坏,是谓封崇。凡此诸言九者,皆谓 九州岛之中,山川薮泽也。 ⒄汨,通也。 ⒅鄣,防也。 ⒆丰,茂也。殖,长也。 ⒇越,扬也。 (21)隩,内也。九州岛之内皆可宅居也。 (22)使之同轨也。 (23)伏阴,夏有霜雹也。 (24)散阳、李梅冬实也。 (25)沈,伏也。无伏积之气也。 (26)燀,焱起貌也。天曰灾,人曰火。 案考异卷一:”‘焱’,补音作‘猋’,文选注引作‘炎』。 案作‘炎』是也。‘炎』误作‘焱’,又误作‘猋’”。 (27)闲行,奸神淫厉之类也。 (28)阴阳调,财用足,故无淫滥之心也。 (29)逆数,四时寒暑反逆也。 (30)蝗螟之属不害嘉谷也。 (31)帅,循也。轨,道也。仪,法也。 (32)谓禹与四岳也。嘉,善也。绩,功也。克,能也。厌,合也。帝,天也。 (33)祚,禄也。论语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是也。 (34)尧赐禹姓曰姒,封之于夏。 (35)祉,福也。殷,盛也。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者,以其能以善福,殷富天下,生育万 物也。姒,犹祉也。夏,大也。以为善福,殷富天下为大也。 (36)尧以四岳佐禹有功,封之于吕,命为侯伯,使长诸侯也。 (37)姜,四岳之先,炎帝之姓也。炎帝世衰,其后变易,至四岳有德,帝复赐之祖姓,使绍炎帝 之后。 (38)以国为氏也。 (39)肱,臂也。丰,厚也。氏曰“有吕”者,以四岳能辅成禹功,比于股肱心膂也。吕之为言膂 也。 “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⑴。唯能厘举嘉义⑵,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⑶。 有夏虽衰,杞、鄫犹在⑷;申、吕虽衰,齐、许犹在⑸。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⑹。及 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闲之⑺。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⑻;绝后无主⑼,湮替隶圉⑽。夫亡者岂 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⑾。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⑿,不仪生物之则⒀, 以殄灭无胤,至于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闲之⒁。度于天地而顺于时动⒂,和于民神 而仪于物则,故高朗令终,显融昭明,⒃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⒄。若启先王之遗训⒅,省其典 图刑法⒆,而观其废兴者,皆可知也。其兴者,必有夏、吕之功焉;其废者,必有共、鲧之败焉。 今吾执政无乃实有所避⒇,而滑夫二川之神(21),使至于争明,以妨王宫(22),王而饰之,无乃不可 乎! ⑴一王,谓禹。四伯,谓四岳也,为四岳伯,故称四伯。岂,辞也。繄,是也。言禹与四岳岂 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禹,鲧之子,禹郊鲧而追王之也。四岳,共工从孙,共工侵陵 诸侯以自王。言皆无道而亡,非伯王所起,明禹、岳之兴非因之也。 ⑵举,用也。 ⑶下,后也。典,常也。 ⑷杞、鄫,二国,夏后也。犹在,在灵王之世也